「三国:从河内太守开始」

第35章 董卓暴怒,血染宫廷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二月,洛阳,大朝会。

满朝公卿早在大殿上等候多时,就连小皇帝刘协也早早坐好。

可他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董卓来再商议政事。

自从董卓掌权以后,其实他并不怎么参加朝会。

而且对于一般的事,他若是想干,直接就让尚书台下诏了,反正也没人敢反对。

今天听说董卓要参加朝会,满朝公卿不知所措,生怕又惹出事故。

已经死了很多人了,没人想再见到流血。

突然礼官唱道:“董相国到!”

众臣立刻收敛表情,低头看着地面,生怕被董卓盯上。

就连天子刘协听到董卓的名字时,也下意识的颤抖了一下。

毕竟他还不到九岁,能忍住不哭,就已经算是天生之材了。

很快,董卓胖大的身躯出现在大殿之上,还伴随着半重不轻的脚步声。

董卓自任相国后,就享受了和萧何一样的待遇:入朝不去,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只有他这样的身躯,再加上鞋子才能踩出这般动静。

“相国安康。”

“相国……”

众臣陆续朝董卓打招呼,而董卓偶尔才扬扬头,算是回应过了。

走到最前,董卓朝着天子刘协一礼,口呼道:“臣董卓拜见陛下。”

“董公免礼。”刘协照例回道,然后就闭嘴不言,老实当一个傀儡。

董卓行完礼,转身立在大殿中央。

以众臣的视角看去,他那胖大的身躯,几乎将天子全部挡住了。

就好像董卓才是这间大殿真正的主人。

董卓冷着脸说道:“如今关东群匪联合,意欲犯上。依老夫之意,应当迁都避其锋芒,诸公意下如何啊?”

说完,董卓左看一眼,右看一眼,但无人敢和他对视。

终究还是司徒杨彪站了出来,他对道:“董公,迁都乃天下大事,不可轻易为之,否则容易动摇国本啊。”

董卓眼眉也不抬起,回道:“案《石包谶》中所言,高祖皇帝建都长安,传十一世。光武帝以洛阳为都,也是传十一世。现在正应该迁都长安,以应天人之意!”

杨彪无言以对。

太尉黄琬又出列言道:“天下事易动难安,还请董公三思啊。”

董卓的脸色越来越冷了。

在一旁窥伺的司空荀爽,见之感觉不妙,插言道:“诶,杨司徒和黄太尉之言,虽然有可取之处,但迁都之事也不是董公所愿。

“只是如今山东兵起,一时不能讨灭,所以才迁都暂避而已。

“秦末之时,楚汉相争。高祖皇帝不也是迁入汉中,以避项羽之锋芒,最终才成就大汉基业的嘛。”

经过荀爽一番话的开解,董卓的脸色好些了。

不过他还是决定不能放过杨彪和黄琬,迁都之事必然要进行,他对所有反对者都不能容忍。

不过杨彪和黄琬毕竟身份贵重,不伤他们性命也就得了。

只听董卓沉声言道:“尚书台拟诏,今有司徒杨彪,太尉黄琬,德不配位,当免去官职,归家养老!”

“啊,这?”众臣发出惊呼,他们没想到董卓居然反应这么激烈。

只有杨彪和黄琬没有任何言语和动作,在出声之前,他们就已经知道,此事不能善了。

但有些事需要人去做,有些话也需要人去说。

处置完杨彪和黄琬后,董卓环视一周,问道:“现在关于迁都之事,谁还有异议?”

“相国不可啊!”

董卓没想到,眼下这种状况,居然还有人敢反对!

他寻声看去,只见那是城门校尉伍琼。

未等他发声训斥,董卓又听一人反对道:“请相国暂时搁置迁都之事,还需从长计议啊!”

那人却是督军校尉周毖。

董卓眼见伍琼、周毖连声反对,刚才压抑下去的怒火,又腾地一下升了起来!

董卓大怒道:“老夫刚入朝时,最是信重你们二人,当时你们俩劝老夫多多任用士人,老夫就听信了你们。

“可你们看看现在是什么情况!渤海太守袁绍,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南阳太守张咨。

“这些人都是老夫所任用的,可他们一到任就举兵反叛,欲杀老夫而后快。

“你们俩就是这么回报老夫的信任的吗?!既然你们背叛老夫,老夫也就不用再善待你们了!

“来人啊,将这两人与我拖出去,斩首示众,悬之都门!”

听闻董卓发令,大殿之外立刻走进来一队西凉甲士,然后就将伍琼、周毖二人拖出,直接在殿外就斩首了,鲜血泼洒了一地。

“现在还有谁想反对迁都?!还有谁想图谋老夫?!”

董卓又一次逼视殿上众位公卿,自然没有人敢回应他。

董卓冷哼一身,径自离开大殿回府,这里的事已经办完了,他回去还有很多事要安排。

阅读三国:从河内太守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三国:从河内太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