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斗罗开始布局」

第62章 苏灿的尴尬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之所以,苏灿将他心中的担忧说出来,不是为了改变历史,而是想让赵括先放弃出征的计划,等他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

大厅中,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赵括身上,等待着他的最终决定。

赵括单手下压,示意众人不要焦急,“其实,苏大人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本将早已考虑过。之所以没有说出来,是希望诸将能够同心协力,破釜沉舟,毕其功于一役。正如苏大人所说,上党与长平,还有高平互为犄角,据河以守,自然可以起到联防的作用。”

众将并未出言打断,等待着大将军赵括的下文。

“现在本将打算全军出击,如果高平和上党的守军还处于防守状态,那长平的军士就会成孤军深入,既破坏了犄角之势,也没有办法为孤军提供帮助。所以本将决定全军出击,将犄角之势化为锋锐的剑刃,而这把剑刃将成为本将手中的屠刀,斩向秦军的首级。”

听完赵括的纸上谈兵,众将只以为赵括是打算背水一战(背靠丹水河),一战定胜负。

苏灿则是头大如斗,不提还好,一提吓了他一跳。

搞了半天,赵括比他更像一名剑客,出剑无悔,一往无前,都不给赵军留下一丝丝退路。

也对,战场上最忌瞻前顾后,一个字“莽”。

莽出一片天!

莽赢了,那就是猛将!

莽输了,那就是莽夫!

置之死地而后生!

狭路相逢勇者胜!

不巧的是,这句话竟然就出自赵括的父亲——赵奢。

难怪历史上,秦将白起对于赵括如此忌惮,一场长平之战,秦军牺牲二十万,赵军牺牲五万,被坑杀四十万。

如果赵括不是中了计谋,被切断了粮道,前期双方的几场大战下来,反而是赵军占尽了优势。

当然,其中也有白起故意舍弃的“饵食”。

不是白起一次次抛出饵食,赵括也不会因为几次大胜,而出现倾巢而出的情况。

而白起也是这么一步步,将赵军引入了布置好的“瓮中”,最后来个瓮中捉鳖。

这些都是后话,苏灿还想要出言劝阻,赵括却是摆摆手,制定了全军出击的战术方略。

既然劝阻不了,苏灿也只能跟随大军前进,为了不引起天道的注意,也为了不改变历史。

他也只有参与其中,虽然他会去刺杀白起,但他不会刺杀成功。

其实,赵括的安排也没毛病,三路大军同时出动,也能阻止秦军绕后偷袭,顶多是其中几路大军与秦军相撞,爆发出小规模的战争。

毕竟,也就那么几路关卡,长平关、高平城(泫氏)、上党三路。

长平关乃是长平城的关隘,如果与秦军在长平关外碰撞,这正是赵括求之不得的事情。

高平城(泫氏)占据天险,一侧是韩王山,另一侧则是大粮山,背后是百里石长城的关隘故关。

唯独上党没有天险可守,成为了最薄弱的环节,不过上党城与长平城较近,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失误。

只要赵括没有上头,能够及时带兵回援,上党也不会成为孤城。

名将廉颇原本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以高平关空仓岭为防线,一侧是深谷,一侧是悬崖峭壁。

可惜,第一道防线早已被秦将王龁攻破,一直打到光狼城。

第二道防线,则是以丹水河为界,长平、上党、高平(泫氏)三城据河以守,与秦军僵持了两年半之久,换将赵括后,也一直沿用廉颇的计策,驻守在丹水河防线。

第三道防线,则是以长平关、故关、百里石长城为界线而守。

如今赵括却是自作主张改变了策略,想要西渡丹水河,主动出击,进攻秦军驻守的光狼城。

而这一切的因果关系,全都来自于苏灿这只“蝴蝶”。

现在苏灿有些骑虎难下,附议也不是,谏言也不是。

明知这是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斗,苏灿还不能一走了之,还要陪着赵括继续演下去。

“大将军,这场战斗太过冒险,还望三思而行!”苏灿最终还是选择了谏言。

赵括的作战方略可谓是倾巢而出,廉颇将军布置的第三道防线,长平关的守军都被赵括给调了出来。

似乎所有的一切,正在沿着历史轨迹一步步前行。

“苏大人,战场上的部署还望你不要插手,毕竟行军打仗讲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既然本将已经制定好了战略部署,众将士还是听从本将调遣为好。”赵括摆手拒绝。

在赵括眼中,苏灿是炼气士没错,可炼气士强大的地方在于自身实力,而不是行军打仗。

对于赵括这些将领来说,苏灿也就是个外行,内行最忌讳的就是被外行指挥。

眼见劝说无果,苏灿也很无奈,既然如此,他也就按照赵括的命令行事,反正只要他不过多的干预到历史当中,天道规则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反正最后死的是赵括,可不是他苏灿。

苏灿不再发言后,赵括自然是行使大将军的权力。

“众将士听令!”一声威严的怒喝。

“末将在!”大厅内的众将士纷纷行礼。

“赵胜,本将军命你为讨伐先锋,点齐人马,率先渡河,严守渡河要道。”

“喏!末将遵令!”先锋将军赵胜单膝跪地领命。

“赵贺,本将军命你为领军将军,拿上虎符,即刻前往大粮山,率领大粮山驻军通过高平渡河,前往王报五十里渡口会师。”

“喏!末将遵令!”领军将军赵贺领命后,前往屯兵之地领兵。

“赵谦,本将军命你为骠骑将军,拿上虎符,即刻前往长平关,率领长平关守军前往王报五十里渡口会师。”

“喏!末将遵令!”骠骑将军赵谦领命后,前往长平关领兵。

……

一道道军令发出,令出如山,最后赵括亲任中军将军披挂上阵,带领着他的亲卫裨将赵拓等人,领取韩王山的精锐大军渡河。

“苏大人,最好与先锋将军赵胜好好沟通一番。”

赵括并未给苏灿下达任何命令,只是交代他与赵胜好好沟通。

当然,现在也没到下令的时候,无论前后夹击的计策施不施行,都需要先渡过丹水河。

等到赵括开始攻打秦军主力,吸引了白起的目光,苏灿才会被派出去绕后偷袭。

大将军赵括一声令下,中军将士立马开拔,场面极为忙碌,不过军纪严明之下,反而显得井然有序并不慌乱。

苏灿没有什么可以收拾的,行装都在蓝宝石储物戒中,他找了处屋顶,盘膝坐于屋顶上,继续修炼《太古混沌决》,争取早日将魂力提升到大魂师二十五级。

等到所有人列队整齐,裨将赵拓牵了两匹赵国军马过来,和苏灿两人一人一匹。

苏灿并未拒绝,为了跟随大军,他也是入乡随俗,轻轻的坐于马背上,魂力附着在马身上,牢牢固定住身体。

长平城离赵括制定的渡河口并不远,也就十里地不到,急行军一小时即到。

当苏灿跟随大军赶到渡河口,先锋将军赵胜已经安排好了人手,正在渡口上铺设浮木,浮木之间用绳索固定住。

丹水河宽一千米,等到先锋军架好浮木,恐怕需要一天时间,入夜后在敌军环视的河对岸过夜,显然不合适。

大将军赵括下令安营扎寨,裨将赵拓接令后,即刻传令扎营休整。

此次中军一共十五万人左右,安顿好后,后勤部队的伙夫,已经做好了饭菜。

裨将赵拓喊苏灿用膳,苏灿摆手拒绝,他需要吸收的是天地灵气。

只是他跟随大军后,这些赵国军士个个能征善战,铮铮铁骨,身上的血气滔天,反而将天地灵气驱散了不少。

无奈之下,他只得放弃吞噬天地灵气修炼,转而朝着先锋将军赵胜走去。

“赵胜将军,我看你们这些先锋军修筑浮桥不易,不若由我出手相助如何?”

赵胜听闻苏灿愿意帮忙,立马行了个交叉礼,“能得苏大人相助,自然是心生欢喜,那末将就有劳苏大人帮忙。”

接着转头看向身边的一名亲卫,“赶紧带苏大人过去勘察情况,一切听从苏大人吩咐。”

“喏!”亲卫领命后,带着苏灿朝着丹水河边走去。

两人来到河边后,看着丹水河中水流湍急,那些会水的军士下水后,眨眼间被冲出去老远。

看到眼前的河水,一瞬间苏灿心中恍然大悟,难怪廉颇将军能够利用丹水河抵御秦军虎狼之师两年半有余。

丹水河宽千米,水流湍急,只要廉颇将军将过河的桥梁损毁,想要短时间修起一座让大军行进的桥梁,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军士只要一进入丹水河中,人就已经冲出去老远,想要控制住身形已经极难,更何况是砍伐的浮木,只能任凭水流将浮木冲走。

难怪赵括一早就下令安营扎寨,恐怕也是考虑到了横渡丹水河的难处,甚至连苏灿也被他算计了。

赵括不愧是能流传千古的人物,起码在考虑战略部署方面,并不存在任何漏洞。

对于赵括对他的这种算计,苏灿不置可否,他既然答应了帮忙,那就会继续帮下去。

不过,刺杀秦将白起的事情,他绝对不能做,做了就改变了历史,不说天道规则转眼让他消失,起码降下雷罚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个世界可没有剑斗罗帮他抵挡雷劫。

阅读从斗罗开始布局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从斗罗开始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