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第 130 章殿下正文第一三零章对于座...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殿下

正文第一三零章

对于座师史太傅的意思, 秦寺卿自然明白。

不过,他有自知知明。

史太傅是真正的朝中重臣,一等高官,他不过中流官员, 且只是因官学案子与公主亲近, 除了官学案件本身, 秦寺卿不发表任何有关帝室言论。

何况, 官员要制定新规矩,秦寺卿道,“官学的新章程, 自是陛下与太后娘娘的旨意。”即使公主领官学的差使, 也不可能由公主名义颁下新章程的。宗学也是同理。

这也是史太傅唯一觉着安慰的地方了,“是啊。”

他这番苦心,却是无人能直言。即使他一片丹心为大皇子, 倘将他的担忧说与大皇子知晓,大皇子也会恼怒的。

兄妹二人感情极佳,可能,小兄妹二人都想不到此处。

史太傅也只是含糊一提,秦寺卿含糊一听。

内务司尽职尽责的为公主殿下的生辰宴做准备, 荣烺则叫着姜颖等人将官学的新规章制度的初稿重新审核一遍, 几人觉着没啥大问题了,荣烺在院里备好茶点,请兄长荣绵带着他的伴读小伙伴儿们过来, 给兄长几人看看,提提意见。

荣烺让宫里懂文墨的宫人抄了好几人, 一人一份,一起看。

荣绵拿着文稿说, “这会儿才出初稿,你不是要在生辰宴前宣布新章程,这还来得及么?”

“来得及。初稿定了,无非再修一下细节。”荣烺可是信心满满,催她哥,“快看快看。”

荣绵低头看,吃好几惊,首先便是,“官学还要收钱?”官学可是一直免费的,非但学费伙食住宿全免,每位在官学的学生,每月还有二两银子的补助。

“这不一样。学习好的,不收钱,补助银子还翻倍,涨到五两。学习一般的,也不收钱,就是取消补助。学习很差的才收钱。”荣烺严肃的说,“书院是学习的地方,重点是学习,当然得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了。”

“这收的有点多。”差生每年学费、伙食费、住宿费,加起来就得七百两。

荣烺点头,“是啊。嫌多可以不上。”

荣绵可算是看出他妹的用心了,差生不必来官学读书。

以前官学因为在博义馆所设,就称博义馆。官学读的年数也不一样,年纪小的,总得到十七、十八岁谋差使再结业。若年纪大到官学读书,也就两三年的事儿。

这次荣烺规定了考官学的时间,八岁来考试,过了十岁不准再入官学。

另外,官学学生一律在官学住宿,除一月两次的休沐日,不准外宿。外宿必需有馆长、博士开具的准假凭证,不然一律按夜不归宿、私自旷学处置。

关于饮食,官学生必需在官学用饭,一律禁止外带。

还有,官学生发统一衣袍,不准再穿自己家的衣袍。

另则便是官学生一月一次的考试,一季一次的大考,一年一次的年终考试。光这些考试,都让姜洋忍不住感慨,“这比考秀才、举人、进士的考试还多哪。”

姜颖道,“哥,这得时时考试,才能知道大家学习的好坏啊。”

还有就官学课程做了更细致的划分,大方向分为文课与武课,除了必需要学的国史,礼、乐、射、御、书、数外,文课更偏重基础儒家经典,武课则侧重身体锤练,兵法教导。另则还有琴棋书画一类陶治情操的选修课程。

每门课程都有专业的老师任课,每月、季、年,都有相应的考试。

荣绵几人头回看这些草拟的章程,光考试就看的脑袋发晕。

荣烺信心满满,“光看我为官学设定的课程,一年收七百两多么?要是招收外头子弟,别说七百,七千两都有人来读。”

言外之意,七百两是她给官学生的优惠。

另外,每年每年级都会重新分班。

还有便是对官学老师的各种奖励,要知道帝都房子是很贵的,像官学博义馆馆长,五品衔。>

一人赏一套宅子比较难,但荣烺提出每人每月补贴住房银子十两。

若是单身愿意住官学宿舍的,免费提供住宿。

还有,官学老师也要与学生一同吃食堂的饭菜,不准馆长、老师们吃小灶。

另有老师留校值勤制度,每班每天都要有老师晚上值勤,查寝,官学读书睡觉都有规定时辰。当然,值勤也有值勤的补助。

郑徽看一眼官学对于差生昂贵的收费,就知道给官学老师们的补助都从哪儿出了。

荣绵几人没啥意见可提,就是觉着,太狠了。因为除了新的格外严苛的规章之外,还有密密麻麻的对于学生触犯官学规章后的惩罚条例。

完全不重,有体罚,有学罚,有金罚。最严重也就是开除。

但,规定之细致,荣绵非常怀疑他妹是请了什么刑名先生后做出的制度。

荣绵指着上面定的一系列规定,“这可太厉害了。”问他妹,“这是你们想出来的?”

“丁师傅帮我拟出来的。”

荣绵颌首,“果然是丁师傅。当年丁师傅曾连续三任担任官学馆长。”

荣烺也说,“丁师傅当馆长的时候,大家都为进官学挤破头,那会儿官学声名之盛,连国子监都多有不及。”

荣烺给她哥看过后,荣绵说,“我看着挺好,要是能按着这些课程踏踏实实学几年,塞也能塞半肚子学问。”

郑徽也说,“这就比国子监还严了。”

看她哥觉着没什么问题,荣烺才拿给祖母、父亲看,除此之外,她还特意拿了一份给嫡母郑皇后。

荣烺自小就看祖母处理朝务,她从来没有女子不能干政的意识,她也在管官学的事。所以,她理所当然就觉着,这事应该给嫡母知道,得叫嫡母看一看。

郑皇后有些意外,也收下了。

为此,徐妃知道后还生了一场气,说荣烺怎么不拿来也给她看看。荣烺在这些事上没太多心思,便也拿了一份给母妃,荣烺说,“您一直就是胭脂水粉,衣裙首饰的,也没听你关心过官学。”

“您可快点看。初稿祖母跟父皇都看过了,我交给翰林让他们议议,没问题就颁布下去了。”

“知道知道。以前也没人给我看这个,我这也是替你把把关。”徐妃与荣烺道,“别犯傻,我才是你亲娘哪。”

“我知道啊。”荣烺随口说,难道她不知道自己亲娘是谁?

她也明白母亲这是在暗指嫡母,不过,荣烺因自幼在寿安宫长大,她与郑皇后接触很多,嫡母一直待她不错,她又懂礼法,当然不能在嫡母面前失礼。

钟学士外放前收到荣烺发下的官学章程初稿,看过后,默默收拾外放行李,他依旧认为女子干政并非吉兆,不过,也承认这份初稿很有水准。

如果官学能照此进行,必能教导出一批出众的官宦子弟。

想了想,钟学士决定把自己开始读书的小儿子留在帝都,考一考官学,让儿子亲身体验一下官学新章程到底如何。

荣烺这份官学初稿在帝都官场引起比较大的议论,因为国子监的规矩也没有如此严明。还有就官学向差生收费一事,也有许多官员是不赞成的。

甚至,史太傅也是一半赞成一半不赞成。

令荣烺有些讶意的是,户部赵尚书竟然很赞成,并向上递了一份关于官学收费后,减免官学拨银的折子。

荣烺在祖母郑太后这里见到这个折子,当时就想把折子糊回赵尚书脸上。

用荣烺的话说,“户部尚书掌天下钱粮,是要明晓银烺用度去向,可不是专做吝啬鬼的!亏他还做过官学馆长,简直是馆长界的耻辱!”

私下将赵尚书骂了个狗血淋头。

齐尚书与荣烺关系近,在看过荣烺的官学新章程后,就照猫画虎,不说全抄,基本抄了九成九,也给礼部所辖的国子监拟了一道国子监新章程的折子递了上去。

荣烺笑眯眯的同齐尚书说,“要说机伶,天下无人能及我齐师傅啊。”齐尚书同样笑眯眯,一拱手,假假谦逊,“过奖过奖,名师出高徒,都是托殿下鸿福。”

荣烺哈哈直乐,她一点儿不嫌弃齐师傅抄她的章程,她还挺高兴,觉着有用的东西就是要共享。

荣烺说,“等过几年我们官学步入正轨,让官学跟国子监考同一套卷子,相互比一比,看谁学的更好。”

齐尚书赞同,合掌一击,“那敢情好。”

不过,齐尚书还是在荣烺宣布官学新章程后,再宣布的国子监新章程。

而后,荣烺以前次官学入学考试存在大规模作弊行为,要刚入学的官学生重新考试,以重考成绩做为录取标准。

另外,高年级学生以前次宫中考试成绩为标准,划行“奖励生”“免费生”“收费生”的划分,以及新课程的教导学习,还有所有官学生的住校准备。

除了里衣靴袜自备,其他外袍、寝具、笔墨,以官学派发为准,不准私备私用。

还有,开启官学生的自愿退学通道。

荣烺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给她生辰宴送礼的夫人、官员,那简直是成山填海,连没资格送礼的诸如内务司批独公主可用的梨花笺,是谢家对公主殿下生辰宴的孝敬。

就这,还是能拐弯抹脚巴结得上了。

那些巴结不上了,除了扼腕叹息,也没旁的法子了。

以后可能找不到我,因为换域名了,百度也会搜不到。抢先看w-w-w-book-ben-。n-e-t一定要收藏到收藏夹。

阅读殿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