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第301章 灯灭第一零四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殿下

正文第三零一章

如颜相所言那般, 荣烺一行刚进入河南境,内务司总管张总管的家人已经在界碑边儿来迎接公主殿下了。

“这离邺城还远,你们跑这老远过来做甚?”荣烺说。

“殿下勿怪, 小的们是内务司辖下管理河南皇庄的,是殿下家臣。听说殿下驾临河南, 小的们自然要远远过来迎接。”

荣烺听他自我介绍姓张,问, “你是张总管什么人?”

“张总管是家兄。家兄也来信千万叮嘱小人, 令小人一定要好生服侍殿下。”

荣烺看他相貌轮廓,的确与张总管有些像。

皇室与内务司的确亲近, 荣烺看他身边还有几人,问, “他们都是谁?”

这位张庄头介绍, 都是皇庄的,有旗校, 有管事,以及张庄头的儿子。张庄头人年轻, 瞧着也就三十出头, 儿子年纪也小, 十五六岁的青葱少年。

荣烺问, “可南皇庄情形如何?”

张庄头道,“凤泉、龙都的庄子无甚大碍, 开封郊外的庄园遭了大难,今秋怕是颗粒无收。小的已令人整理,准备补种一季冬菜。”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这次地动, 佃户人口可有伤亡。”

“开封庄子的两家管事都在地动中丧生, 佃户死了八十九人。小的按着规矩给了抚恤, 帮着安葬了。管事每人百两,佃户每人二十两。另则允他们各家都选一位子弟到皇庄谋个差使。”张庄头认真回禀,“还有伤着的有一百零二人,也都给请了大夫,药材庄子上出,着其好生在家养着。”

荣烺微微颌首,“邺城情形如何?”

“邺城无大碍,咱们这儿离开封远,地动暴雨都没波及。”

“开封灾情不小,皇庄有帮忙救援么?”

“帮了。”张庄头道,“咱们开封皇庄也损失的厉害,还有那许多的佃户,不能放着不管。小的亲自带人去的。”

骑马伴在张庄头身畔的长子唇角一翘,“爹,殿下是问你有没有帮一帮开封城救灾。”

张庄头立刻一副被问住、眼神恍惚的模样。

张公子眉眼弯弯,代父答道,“殿下不用问了。我告诉您吧,当初我就劝我爹,我们当然得先救助皇庄的佃户,但也不能一点儿不管别人。我爹不听,然后,开封皇庄的粮仓都叫官府征用了。

后来开了常平仓给开封皇庄补回来,我爹现在正跟开封府打官司呢,他嫌常平仓给的粮食不好,让我们蒙受了损失。”

张庄头强忍愤怒,与荣烺道,“殿下,咱们本来就蒙受了极大损失!皇庄的粮食原是存着待粮价高时再卖的,都是好麦子!常平仓给的都是旧年陈麦!一出一进,差远了去!还有御史台,那哪儿是朝廷官员,简直是恶鬼!那也不是征用粮食,都是直接抢!”

荣烺肚子里都笑翻了,面儿上一本正经,“快跟我说说,都是谁来抢的粮食!”

张庄头立刻告状,“夏洺夏御史!”

“哦,他呀,我知道。”荣烺问,“这回咱们得损失多少?”

“光粮食就有五万银子。还有开封皇庄这一秋的收成。算下来二十万打不住。”张庄头道。

“既是天灾,这也是没法子。”荣烺对张庄头道,“我知道你尽力了!你做的很好!”

张庄头顿时感动的眼圈儿一红。

张公子也是面带微笑。

张庄头狠狠的抽一鼻子,跟荣烺说,“殿下来了就好!小的终于有靠山了!殿下可得记着,把咱们损失的粮食差价要回来!”

“我也想要回来。可你瞅瞅,开封的灾情刚缓解下来,能把常平仓的粮食补给咱们就算了。这回灾情不轻啊,整个开

封的秋粮算是都毁了,虽则朝廷已经下了免税圣旨,可百姓们这一冬怎么过呢?”荣烺说起来,“倒塌的房舍,无收的田地,死去的亲人,漫长的冬天。”

荣烺叹了口气,看向张庄头,张庄头也不禁一叹,“是啊。”

张公子趁势道,“爹,正好在殿下面前,不如将凤泉皇庄、龙都皇庄的粮食拿些出来,换成便宜的陈粮,捐给开封府衙一些,也好救济贫苦百姓。”

张庄头立刻目光一凛,隔空狠戳儿子一记。只是当着殿下的面儿,不好骂这败家小子。张庄头嚅嚅的跟荣烺说,“殿下,咱们这次损失真挺大的。”

荣烺笑,“不急不急。你们不是外人,你父子二人不妨随我一道去开封吧。”

张庄头顿时大喜,马上抱拳行礼,“是!”

张家已经空出宅子迎接公主殿下,荣烺也就顺势住在了张家。故而晚宴也便设在张家。

张家人多在内务司任职,对宫廷情况的了解远在普通官员之上。像荣烺这一路过来,有些官员在请安一事上就愁的不轻。

公主是女眷,官员是自己陪伴公主还是让妻女出面呢?

这就是个问题。

大多数官员都是做两手准备,凭公主宣召。

但对张家而言,完全无需为难。他家一大家子出动,男女一并给公主殿下请安。在老家的代理族长听帝都的族长说过,现在是新风尚了,女子一样可以出门,公主殿下更是新风尚的倡导人。别说见大臣,公主殿下对国事也能参加讨论,就是去岁给大殿下选妃,也加入骑术考察。

所以,身为紧随皇室风尚的内务司家族,张家的族风也已转为开放。女孩子现在读的除了《新贞烈传》,就是公主殿下的平时告诉帝都贵女们的书单。

是的,张总管身在内务司,他消息灵通,时时记录,整理好就打发人送回老家,让老家的孩子们一并跟着公主殿下读书。

用张总管的话,不敢希冀孩子们都能学习,学会一半也长大见识啊!

邺城知府都沾张家的光,带着妻女一同参拜,宴会也是一家人一家人的分案而食。荣烺问了问邺城的情况,邺城知府道,“邺城一切安好,并未受开封灾情影响。开封那边乍然受灾,臣接到开封府的求援,立刻与城中粮商商议,平价支援了十万斤粗粮。令惠民药局筹备现有药物、大夫一并过去支援。”

“你这也是有心了。”

“同属河南为官,开封城遇这样的灾情,臣等自当守望相助。”邺城知府道,“只是邺城城小贫瘠,再多的粮商也没有。我们这儿的粮商非常仁义,到了开封放下粮食,二话不说就帮着救灾。灾情结束才回来。”邺城知府道。

“果然是义商。”荣烺问,“粮商可在?”

邺城知府没料到公主要见粮商,他道,“他们身份低微,不知殿下要召见,未允他们前来。”

“今儿也晚了,就罢了。”荣烺道,“明儿一早我出发前,你让他们过来,我要见一见他们。”

邺城知府连忙应下。

荣烺看邺城知府说话清晰明白,见他身边只有一个女儿,问他家闺女多大了,平时在家有何消谴。

知府脸上浮起更深的笑容,“臣与妻子膝下只阿囡一女,她平时爱看医书。这次开封受灾,主动过去帮忙照顾伤患,后来开封不少人生病,她去庄子照料生病的女子。有幸得左院判大人赠了两卷医书,现在家里见天看这两卷书。”

少女有些嗔怪的对父亲说,“爹,我大名凌松。”很不好意思的跟公主殿下解释,“阿囡是小名儿。”

荣烺说,“我没小名儿,大名叫荣烺。”

凌松年纪比荣烺稍长,她大约是见惯生死,态度落落大方,一笑道,“烺殿下。”

荣烺问,“你这名字可有什么来历?”

凌松看向父亲,凌知府代为答道,“臣素喜松树笔直高洁,不畏寒冬。当年臣妻有孕,臣就想不论儿女都是单名一个松字。”

“这名字好。”荣烺道,“人更好。”

凌松道,“济世救人,原是医者本分。臣女既略懂些,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荣烺说,“宫中藏有许多医书,待凌知府任满回朝,你来找我,我接你到宫里的藏书楼看看。你有喜欢的,皆面抄一卷带走。”

凌松大喜,立刻起身谢公主殿下。

凌知府凌太太都为女儿高兴,然后,还有张庄头的公子,那位在父亲面前都谑笑能言的少年,此时脸上也露出真心欢喜,偶尔看向凌姑娘的眼神中带着羞涩,变得笨嘴拙舌的说了句,“殿下英明。凌姑娘最爱医术。”

荣烺对人情世故颇有天分,眼睛也不瞎,看张公子脸颊红红的,她却不懂少年男女间的懵懂之情,而是很实在的问了句,“这屋里很热么?阿赫你怎么脸都红了?”

颜相唇角一翘。

张庄头险没呛了酒。

张公子的脸更红了,讷讷说了句,“不热不热。”

颜姑娘原在公主侧后方的位子,见状凑上前在公主耳际,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音量说,“殿下,张公子倾心凌姑娘,故而在心上人面前羞涩脸红,并非因天热。”

荣烺看向仪态大方的凌姑娘,小小声的说,“我看凌姑娘不像倾心张公子的模样。”

颜姑娘微微颌首,“殿下不要说破。”

荣烺,“知道了。”

荣烺另换个话题,问凌知府,“一说到地动疫情,人们都避之不及。阿松这样过去,凌知府你就不担心么?”

凌知府嘴角抽搐,顿了顿方道,“说心里话,臣心里觉着很荣耀,打心里觉着臣女青出于蓝。臣与妻子一千个不放心,可臣想着,人这一辈子是用来过的。臣为官有官员的一生,臣女学医,有医者的一生。臣怎能阻止大夫去救治病人呢?”

凌知府一家衣饰并不华美,可见平常也很朴素。但此时,即便高贵如荣烺也不禁对这家人生出敬佩之情。

待荣烺问起邺城当地民情、百姓生计之类。凌知府说到治下各县,亦头头是道心中有数,可见平时当差尽心。

阅读殿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