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第383章 之四九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殿下

正文第三八三章

第二日, 荣烺去了楚家探望。

自楚家父子出事,荣烺来过好几遭。看望楚夫人,与楚姑娘商量着安排楚家子弟, 荣烺尽心尽力。

故而,楚家对荣烺也是既感激又亲近。

楚家在禁卫多年,对禁卫了解极深。

这次朝廷调河南兵山东兵补充禁卫, 光让他们填朱雀卫的缺是远远不够的,朱雀卫的职责职司, 还要做禁卫要注意的事项。楚家是行家里手。

楚家并未藏私, 楚姑娘的小叔诚心诚意的告知新任将领。

楚家如此坦荡,结合眼下帝都形势,联想到先前两位外调入朝的禁卫大将军, 一疯一伤,新任将领投桃报李,诚恳的请楚小叔在朱雀卫任职。

这烫手的位子,不敢想再进一步,只求任上平平安安。

荣烺光听着楚姑娘说,就听出这位新任将领的战战兢兢、小心谨慎。荣烺道, “这倒是个仔细人。”

楚姑娘说,“的确。不贪权。”

“朱雀卫管理的如何?”

“挺好。能约束得住手下将领。他们刚来, 既不比玄武卫在帝都多年,战功上也不比秦将军带领的南军, 做事低调稳妥。朱雀卫的一些老例都得问明白, 知道往年都有,这才收下。”

荣烺说, “倒是个可用之人。”

楚姑娘也同意, “比程李二人强的多。”程李是先时秦太师调入帝都接掌朱雀卫玄武卫的大将。

楚姑娘说, “南军的秦大将军,近来跟我小叔走的很近。他家千金也时常来看我,我们倒也能说成块去。我看,秦大将军是对殿下示好的意思。”

这是意外之喜了。荣烺问,“阿楚,你怎么看秦大将军为人?”

楚姑娘想了想方道,“秦大将军的父亲只是一位低品武将,他家中妻子仍是少时娶的原配,子女也都是嫡出,可见能升到帝都,多赖自身本领。我父亲在时就常赞秦大将军精明且低调,要我看,他先时是忠于陛下的,可经辽北大败、卫城之战,他心里已经明白,殿下才是更好的主持大局的人。他有投效殿下殿下,但现在明显是投石问路,观望一下殿下的意思。”

荣烺与楚姑娘交换个眼神,“那你就继续跟秦家来往着,你也知道,我向来喜欢能干的人,也喜欢聪明的人。”

楚姑娘,“我明白了。”

荣烺回宫就令罗湘清点她私库收藏的历代孤本佳作,这里面都是祖母的珍藏,荣烺一直想整理出来供给爱读书的人阅读。

因为兄长那边也有这些珍藏,荣烺跟姜颖商量,姜颖说,“这也是件积德的好事。到时整理好,让他们抄一份放到藏书阁,原本还给咱们送回来,也不耽搁什么。”

“正是。”

荣烺说,“不过,我的珍藏只给国子监和官学做研究,不给翰林院。皇嫂你不用管我,你愿意给谁就给谁。”

姜颖笑问,“翰林院得罪你了?”

“翰林院夏学士是秦太师的应声虫,我不喜欢他。”

荣烺从来都是这样,喜欢讨厌来的简单直接,而且,有清晰的能说出口的理由。

史太傅素爱学问,听闻公主要开放珍藏,特意在进宫时打听消息,荣烺让罗湘把孤本名单递给史师傅欣赏。史太傅粗粗一看,当下恨不能辞了工部差使,专心做学问了。

“哎哟,这可都是……唉呀!都是一等一的好书啊!”

“当然了。”荣烺说,“我放箱子里也没空看,不如拿出来由爱学问的人研究。阿湘说书籍有些已有破损,我想请有学识的人修补完缮,再着人抄上几本,放到藏书馆,供有志之人研读。”

“殿下胸襟如海,见识深远。书籍的价值便在于传承。”

史太傅稀罕了一回书,荣烺就问史师傅,“上回我听史师傅说,还有想上的工程是吧?”

史太傅腰板一抬,“是啊。”

“你回去算算,要多少银子,我给你借来。”

史太傅欢喜莫名,觉着自己个儿有空得算算,咋运道这么好哩。史太傅爱操心,问,“殿下打算往哪儿借?”

“银号寺库,他们都很有钱,我打算找他们借。”荣烺说,“你也知道,多开些工程,百姓们有个做工的地界儿,就能挣着银子。百姓们挣着银子,日子就能好起来,就舍得花点钱吃点好的。他们舍得花钱,商贾就有生意……等运转过来,朝廷就能富起来。待朝廷有钱,旁的就不需担忧了。”

这道理史太傅是明白的,只是这需要的银款可不是小数目。史太傅悄眯眯的问,“殿下能借多少?”

荣烺神秘一笑,“你要多少,我就能借多少。”

前几天史太傅就听荣烺说过,只要他干的好,多少银子都去给他弄。

原本公主把全部家当都借给自己,史太傅就很感激了,没想到公主还真去外头给他借去了。

“臣回去就具折奉上!”史太傅先把自己衙门的事搞定,他也记着阁中同僚,“我看旁的衙门也很缺钱,殿下看能不能也帮一帮他们?”

荣烺摆出个不乐意的样儿,“咱俩关系好,我才替你操心的。旁的衙门?什么衙门啊!我先说好,跟我不对付的人,我可是不帮的。”

“都是很仰慕殿下的人!”面对巨款,史太傅很没节操的拍起荣烺的马屁,“兵部方大人,殿下不是常夸他忠正耿直,刚毅坚卓么?”

“兵部还缺钱么?现在有银子不都第一个拨给兵部么?”

“虽说银款先仅着兵部,别的衙门也得开张。何况辽北重建,别的不说,兵械粮草就得第一个拨下去,这就是巨额数目了。不瞒殿下,连帝都新补充的禁卫都还用原来的地方配置,衣甲都没钱换。”

荣烺点头,“若是方尚书,还可以。”

史太傅接着为同僚哭穷,“御史台司百官风纪,不能让御史台为银钱操心,把应拨的银子,给御史台补足就好。”

荣烺,“我虽不大喜欢程御史,也认同史师傅你这话。”

接着,史太傅分别为吏部刑部都哭了回穷。荣烺都依了他,而后果断一挥手,“其他的你不用讲了,我是绝不会管礼部和翰林院的!”

史太傅道,“我也不喜齐尚书,跟夏学士也交情不深,可是礼部和翰林院的其他官员没得罪殿下啊。”

“哼!反正我不管他们!史师傅你再啰嗦,就从工部扣钱!”

史太傅立刻不敢多话了,生怕荣烺扣他的银子。

荣烺能帮朝廷借银子的事,也没瞒着父兄。荣晟帝很愿意,但荣烺也提了条件,“绝不把银子借给礼部和翰林院!”

荣绵特想帮礼部翰林院说说情,荣晟帝直接答应了闺女,“行!我也知道你跟齐尚书不对付。礼部本身银子也够。”细问荣烺借银子的事。

荣烺说,“也不是我借,是赵族长,父皇你还记得他不?”

“记得,不是给你打击私产么?”

“嗯,他跟银号比较熟,知道朝廷艰难,就给我出的这主意。先把今年撑过去,明年夏收就能还商贾银子了。咱们喘过这口气,也不忘商贾的忠心。我想着,这也成,先解了眼前的难么。”

荣绵颔首,“是这个理。赵族长有这样的才干,何不到朝廷就职?”

“他是个怪人。上回我去开封就请过他了,他死活不答应。谁知道他怎么想的?不过,赵族长很有义气,我人手不够时叫他来帮忙他就来帮忙了。”荣烺说。

荣绵知道世上有各式各样的怪人,他并不勉强,道,“既然是朝廷借款,内阁中让钟尚书出面吧。”钟尚书掌户部。

荣烺没意见,“到时户部拨银子,可不能少了史师傅的。我都跟史师傅说好的,原本也是朝廷沾史师傅的光。”

荣绵笑着答应,“你跟史师傅什么时候这么要好了?”

“以前我是觉着史师傅叨叨个没完,还偏心眼,人也无趣。后来我才晓得,还是史师傅这样的实心人可靠。”荣烺学着史师傅瞪大双眼的样子,“我一说能借着银子,史师傅两只眼睛刷的睁这么大,噼啪噼啪的放金光!”

荣晟帝荣绵都给荣烺这话逗笑。

荣烺道,“借银的事,既有钟尚书管,我就不插手了,我还有旁的事要忙。我派个使者与钟尚书一处,算是我的使者,若事情有不顺遂,也省得钟尚书还得到后宫寻我,使者就能回我。”

荣晟帝问,“你想让谁代你去。”

“就阿颜吧。她如今在宫外,事事便宜。”

荣烺让颜姑娘代自己参与朝廷借款之事。

一听是颜姑娘,荣晟帝当即便应了。

另外,荣烺还让荣玥郑锦在工部开的工程周围巡视,她俩一人巡视工程周边的商业,一人巡视工程进度。

荣烺派两人的原因也很简单,工部做工程,都是借的她的银子。她得看自己银子有没有被贪污浪费。

两人手持刻有“公主使者”的令牌,每五天要给荣烺写一份报告。

还有,鉴于近来巴结她的人太多,荣烺还挺忙的。

这主要是史师傅在内阁的宣传效果,都跟公主搞好关系吧,公主去给咱们弄钱了。连钟尚书这一向跟荣烺有旧怨,性情有点清高的家伙,都让闺女给公主送了份厚礼。

由于禁卫军也是缺钱大户,朱雀卫大将军千万拜托楚小叔、北禁卫秦大将军则是托的楚姑娘将他的忠心带到宫中,并且细致阐述他们两军中的艰难,以及需要拨银子的地方。

至于玄武卫白家,不用劳旁人,白大将军让闺女直接进宫拉关系。

荣烺说,“阿白,你的话我是信的。白大将军也素有名声,只是一直没打过交道,对他是耳闻的多眼见的少。”

白姑娘笑眯眯地,“我也说我爹,平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能有用的?他非要我来,我才来的。我才不为他说话,我来看看殿下。殿下您不知道,许多人打听您的喜好,想送礼讨您喜欢。好待户部有了银子能多补一些。”

“其实玄武卫不大缺钱。”白姑娘悄悄跟荣烺说,“禁卫是诸军中待遇最好的,只要帝都恢复往日繁华,玄武卫负责的城南,城南是市坊所在。以前市坊商会都有孝敬,这些银子我父亲不拿,是给下头人的。那些巡街的守卫的,差使比较累,多照顾他们些。”

“还有这些讲究。”

“都有的。”白姑娘小小比划了一下,“帝都府也有一份,不过大家都有个度。得了商会的这个,就不能往商家伸手了,这也算是坊间规矩。”

“那白大将军还让你来干嘛?”

“让我来跟殿下说些好话。”白姑娘有些好笑,又无奈,“殿下也知道我爹,自太后娘娘过身,我家在朝就不甚得意。先前楚伯伯被派往辽北,我爹吓的把官都辞了。若非卫城之战有殿下照应,我家还立不了那些战功。”

卫城之战郑帅说了算,白家子弟上场,郑家的确有照应。

会照应白家,为的就是先前在太后跟前那点香火情。

白姑娘低声道,“经先时的事,我爹能再掌玄武卫,心里对殿下非常感激,却不好跟殿下走的太近。明面儿上近了,待殿下想用玄武卫时,可能玄武卫就不归白家掌握了。”

荣烺道,“这也是我无能。先前我总是心软,说了也不算,才让你们受这些苦。”

“殿下怎么能这样说?殿下对我们多有回护。”

“就不说这些了。让白大将军安心吧,以后我绝不会让功臣白白流血。”荣烺正色道,“禁卫有其本分所在。当年皇祖母能护住的人,我一样能护住你们。”

白姑娘双手交叠放在额前,对荣烺深深一躬,轻声说,“愿将来向殿下行此大礼之人是我的父亲,而非臣女。”

荣烺扶住她,“我希望是你们父女二人。阿白休妄自菲薄,我有颇多要用你之处。”

白姑娘惊喜,“殿下只管吩咐,寻常小事我还做得来。”

荣烺需要对白家对玄武卫更进一步的了解。

荣烺非但给小伙伴儿各寻了差使,对于朝中诸臣的示好,她悉数笑纳。尤其翰林夏掌院,夏掌院见到荣烺的珍藏书单后就走不动道了,他再三恳求太子,请太子替翰林说情,翰林中人学识渊博,最适合帮公主整理那些珍藏的孤书典籍了。

太子荣绵倒也替翰林讲了情,奈何他妹不是个好说话的人,他说不少好话,都没能撼动荣烺对翰林的偏见。

夏掌院无法,只能亲自上了。

他向太子打听了一些公主的喜好,贵重的他买不起,就给公主带了两卷他写的书,向后宫递牌子求见公主。

荣烺回绝了两次,第三次才肯见他。

夏掌院年纪并不算老,六十几岁,在内阁,这算正当年。不过,他在西南多年,皮肤晒的有些黑,行止间犹可见浸润多年的书卷气。

夏掌院开门见山,“殿下厌恶老臣,老臣明白。老臣原也想辞官还乡,还请殿下别因不喜老臣迁怒翰林。翰林中学士博士数十人,个个学识渊博,各有所长。殿下珍藏之书,是先代智者大贤的心血,若能见白于天下,有益于世人,岂不是殿下的功德么?

便是殿下心怡的国子监,里面的先生也皆出身翰林院。请殿下切勿舍近求远,老臣已写好辞呈,这便要归乡了。”

“你归不归乡跟我无关。你知道我为什么讨厌你么?”荣烺问。

夏掌院倒也是个坦率人,“殿下对太师的厌恶,天下皆知。臣与太师志同道合,自然也难讨殿下欢喜。”

“你说的很对。”荣烺打量着他,“我的确是因为秦太师的缘故不喜欢你,但朝臣与我政见不同是常有的事,我还不至于因此就厌恶你。

我厌恶你是因为听闻你自到内阁,从来政见与秦太师一致,秦太师往东你往东,秦太师往西你往西。你是真的事事与他政见相见么?你从来没有不赞同他的时候么?”

夏掌院不解,他受秦太师提携,他们又是旧友,自然会同进共退。

荣烺冷嗤一声,“提携你的不是秦太师,是朝廷!让你做官的不是秦太师,是朝廷!你是朝廷的掌院学士,不是他秦太师的掌院学士!”

荣烺怒斥夏掌院,“我早看你不顺眼了!你与他政见相同,赞同他没关系。这是赞同,不是附和。你与他不同时,你就该堂堂正正的说出你翰林掌院的主见!你是他的应声虫么?

就你这一点风骨都无的掌院,还想让我把珍本交给翰林院!

你配得上诸翰林的领袖么?

就你这样的还想我把珍本交给你整理,做梦去吧!”

荣烺把夏掌院骂一顿后赶出了含章殿。

荣绵听说夏掌院的惨状,特意安慰了夏掌院一番,夏掌院还是很尽职的大职,词藻写的也好。

夏掌院珍本没求到,挨顿臭骂。

齐尚书真心疼他,“我就说你最好别去,宁可不看那些劳什子珍本,也不受这窝囊气呀。”

夏掌院平生最恨齐尚书,啐他,“滚吧你!”

李尚书倒是拉着齐尚书,“要不老齐你也跟公主示个好,公主说了,就算借来银子,也不分礼部一个铜板。”

“爱分不分!老子就是穷死,也不当受气包!”齐尚书推开李尚书,穷不啷当的走了。

随着荣烺在朝中的崛起,她的小伙伴们也都有了名声,尤其荣玥,竟在市坊间都得了个侠女的名声。

这事说来不长,荣玥不是受荣烺之托去巡视工部工程周边的商业氛围么,她是个认真的人,每天都要去看一回。

她还不是走马观花,都会细细走访,有时还要寻个干净铺子坐一会儿。

工部这些活都是些苦活,来干的也都是力道好的民夫,不过人多的地方便聚了许多提篮叫卖的小生意。

这些小生意,就是衙门的人见了,也不多为难的。

这是真正的小本生意,所得有限,多是郊外农人秋后补贴家用。

这些小生意,更不在商会的眼里,故而他们也得不到商会的庇护。

街上的一些二溜子疤赖子的凑一处,就爱寻些是非。

这些人不敢去惊扰工部差使,就寻周边这些小商小贩的麻烦,反正你得出几个铜板,不然别想痛快。

荣玥生长的世界,是听也鲜少听到这种人的。

然后,她就亲眼看到有个好几个闲汉吃东西不给钱。那摊子是每天推着板车来做生意的一家五口,都是勤快人。父子俩在厨下忙,妇人带着俩闺女招呼客人吃食。

非但不给钱,还调戏人家闺女。

荣玥见世间竟有此恶人,当下气的浑血哆嗦,没多想,一只茶碗就冲那对女子动手脚的闲汉掷了过去。

啪的一声,那闲汉的手就被砸个正着。

闲汉惨叫去瞅,见荣玥两眼喷火的瞪着他。荣玥两三叔过去,指着闲汉直哆嗦,她实在不会骂人,想半天骂了句,“流氓!下作!”

对侍从道,“都抓起来!送帝都府审判!”

荣玥因是办公主交待的正经事,穿戴很低调,这些闲汉见她带着侍从丫环,知她必是有些出身的。倒也不敢动手。不过,被抓住的那个直着脖子大喊,“我叔叔是帝都府捕头,谁敢动我!”

荣玥四下扫扫,实在无趁手之物,只能从摊子的桌上拿起一只粗瓷水壶,对着那人的脑袋咣一下子,闲汉直接晕菜,再不叫嚣了。

荣玥一指其他几个闲汉,问他们,“是跟我去帝都府,还是打晕之后再去?”

几人扑通扑通跪地,咣咣咣磕头,直呼,“奶奶饶命!我们愿意跟奶奶去!”

荣玥表示满意,放下水壶,就带着一溜闲汉到帝都府自首去了。

她骑在马上,把闲汉们绑成一溜儿,其中两人抬着晕死的那个,最后由侍从牵着绳子头,这样也不怕闲汉会偷跑。

荣玥会武功,那人只是砸晕,并不是砸死。待将人送至帝都府,交待好这些都是惊扰百姓的无赖,让帝都府一定要给足教训,特意交待砸晕那个的叔叔是帝都府捕头,切不能因私放人。

荣玥是宗室县主,她有事交待,夏府尹听的都战战兢兢,再三保证一定秉公处置,教这些无赖重新做人。

荣玥把人交给帝都府便回家去了,她感觉民间百姓过日子十分不易,与母亲、婆婆说,“就是见到最普通的小吏,百姓都点头哈腰的不敢得罪。”

白太太道,“外头就是这样了。”

郑氏则道,“把这些写在卷宗里,等见到公主时,告诉殿下。”

荣玥点头,她打起精神,弯起双眸,“不过,百姓们也说,能有工做,有银子挣,就觉着日子有奔头。”

两位长辈都笑起来。

这在荣玥看来只是很寻常的举动,却在百姓中间传扬开来,说是一位青衣侠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十分的侠义。

待日后荣玥再出门巡视,颇有人窃窃议论。

荣玥心里很有些不好意思,她强抑制心中的害羞,依旧巡视的很认真。

白翡还借职务之便,给妻子打造了一把宝刀,心里十分希望儿子将来能像妻子这般有武力。

就在一切蒸蒸日上之时,辽北传来收复的好消息,连同捷报而来的还有一件喜出望外之事,小楚将军还活着,不日就将与宋大将军等人回帝都。

与此同时,楚大将军与杨大将军的死讯也真正确定。

另外,死于辽北之战的阵亡名单会由南归的宋大将军一并带至御前。

届时,也可由小楚将军亲自讲述当日渤海国与辽北的那一场陷落之战了。

同时,随着郑骁收复镇北关,渤海王派出使团,亲赴帝都,进行两国议和,重开边贸的相关事宜。

阅读殿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