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逆臣」

第35章虚伪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长伯贤弟,这京城是真的繁华啊!跟城外就是两个世界,看城内就是一副太平盛世景象呢。”

在北京城内一家著名的酒楼上身穿便服的李信看着窗外繁华热闹的街道以及酒楼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不由语带嘲讽的感慨。

他又怎么能不嘲讽呢,自从将士们将后金赶出了长城那些文官老爷们觉得高枕无忧了居然克扣起将士们斩首的赏银起来。这让李信愤怒之余对这些文官的无耻也有了新的了解。

最后还是由督师孙承宗、新任辽东巡抚邱禾嘉、兵备道张春联合上奏崇祯帝这才解决了赏银问题,随后便是谁的功劳最大的扯皮问题。

等过了一个月扯皮终于结束之后任命也下来了,延绥总兵吴自勉被撤职查办,他麾下兵马一部分交给了新任辽东抚标营总兵李卑,一部分由新任延绥镇总兵曹文诏带领返回榆林。

因为是自己出家产出兵勤王又在勤王之战中表现优异,所以秦良玉被加封了武将最高官职左都督之后便率部返回四川,毕竟当地也不太平。

她的侄儿秦翼明则率领部分兵马留驻蓟州一带,毕竟此次主要战场便是蓟州镇,整个蓟州镇的兵力或者投降后金跟随出关,或者战死已经不复存在,急需重建。

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在被厚赏一番之后随即被下令返回锦州,这期间一件事再次让人看清楚了祖大寿的跋扈。那就是其他将领受到赏赐都要进城谢恩,唯有祖大寿再也不肯进京。

祖大寿是被上一次袁崇焕被抓一事吓破了胆,只要听到是京城来人都随身带着全副武装的家丁,这让崇祯愤怒之余也无可奈何。

“大哥,这些达官贵人们之前受到了惊吓可不得好好补偿一下自己吗?”

吴三桂今天穿着一身京城最时髦的衣衫整个人看上去神采奕奕就像是一个贵公子,难怪后来的文人吴伟业曾经夸赞他“白皙通侯最少年”。

这一次李信与吴三桂二人因为表现突出都被升官,李信称为抚标营参将,而吴三桂的功劳都归到了父亲吴襄身上,这样吴襄成为了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则是宁远游击将军。

现在一切都已经准备完毕大军不日就要开拔前往辽东锦州,吴三桂心情不错于是邀请李信进京城看一下,李信也想看看这个时代的北京城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这个时代的北京城不愧是天下最繁华的天子之都,让李信这个“土包子”有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叹。

“是啊!他们要补偿自己,可是这衮衮诸公可知道西北的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我看邸报上说大批流寇已经攻入了山西,这天下要越来越乱了。”

“流寇不过是藓芥之疾罢了,一群流民能成什么大事?”吴三桂对于西北的民变有些不以为然。

“呵呵。”

因为在京城之中李信担心有锦衣卫密探,所以他只是冷笑了一声没有再多说什么,正是因为吴三桂这些人看不起流寇觉得他们乌合之众才最终让这些流民推翻了大明。

“大哥,待会咱们要不要去演乐胡同的教坊司逛一逛?”

二人吃完饭之后吴三桂突然露出男人都懂的笑容对着李信询问,李信稍微一怔便明白了过来这是要去与青楼女子深入交流啊。

“不用了!最近伯父在整顿兵马准备随邱巡抚前往辽东,我就不去了。”

其实李信是嫌弃这个时代的青楼不干净,毕竟这个时代是没有前世那些卫生条件的也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

要知道梅毒这种被称为“广东疮”的性病便是在明朝中期由葡萄牙人传到中国广东的,随后便蔓延到全国,到了现在的明末时期这个病已经被称为“杨梅大疮”了。

“那小弟便不打扰大哥了,咱们就此告辞吧!”

“好!”

随后李信与吴三桂两人便在街头分手,只是等两人分开之后却又不约而同的拐了几个弯去了各自的目的地。

李信除了想看看北京城之外,最重要的一个目标便是联络礼部尚书、新任东阁大学士温体仁,对明末历史有了解的李信知道此人即将成为内阁首辅并在中枢长达八年之久。

李信到了温体仁府外递上拜帖不久便被人引进府中,这让他不由对温体仁治理府中的手段大为佩服。要知道“宰相门前七品官”,李信原以为他会被刁难呢。

其实他并不知道的是温体仁善于揣摩崇祯的意思,知道皇帝最看重的便是军功,所以温体仁对于这些武将都极为重视。为了防备有人从中作梗,他特意交代了管家要是有武将前来拜访,家仆敢刁难直接打死勿论。

“李将军,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啊!老夫一直想要见将军一面,却一直没有机会,现在终于见到了。”

一见面身材修长面容儒雅的温体仁便热情的对李信打着招呼,确实给了李信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他心里不由感叹不愧是能在崇祯手下混八年的首辅。

要知道崇祯十七年统治时间里换了五十多位首辅,平均一年里就要换好几个,温体仁却能混八年确实证明了他为官之道的炉火纯青。

“末将拜见温阁老,家伯父一直在小人面前提起阁老您公忠体国,此次家伯父能够升任抚标总兵也是您在其中出了大力,所以特命小人前来致谢。”

李信先对着温体仁拍了一阵马屁,其实温体仁在李卑担任邱禾嘉的抚标总兵一事上不过是顺口一提罢了,毕竟梁廷栋也是阁老在与东林党党争一事上他们有一致利益。

“家伯父知道您两袖清风不爱那黄白之物,所以特意将他得来的一副香光居士的书画送给您。”

说着李信拿出了一副裱画精致的山水画,他口中的香光居士便是明末书画大家董其昌。董其昌这个人人品虽然不咋地但是他的书画水平无疑代表了明末最高水平,受到众人的追捧。

温体仁对于书画也有着异样的喜好,但是董其昌出身东林党与温体仁政见不和,所以温体仁一直以没有董其昌的真迹而遗憾。

阅读明末逆臣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明末逆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