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逆臣」

第152章加赋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正当崇祯为了军饷而愁的日夜难眠的时候,洪承畴的请罪奏疏又来了,原来是他部下的总兵艾万年、刘成功以及参将刘泽清在领兵追击流寇的时候中伏而死。

这一仗是高迎祥与李自成亲自指挥合计数万精锐流寇将五千官军团团包围,经过一场恶战之后除了一千余人的官兵拼死杀出重围之外其余全部给歼灭。

洪承畴得到败报之后吓得一边连夜派人追击流寇,一边写了请罪奏疏给崇祯,并在奏疏里诉苦指出自己实在是没有精力管辖如此大的范围。

崇祯得到消息之后一边下旨申斥洪承畴丧师辱国一边改洪承畴为西北总理军务大臣,专管陕西、山西的流寇,一边任命郧阳巡抚卢象升为湖广巡抚兼任江北(南直隶北部)、河南、四川、湖广总理军务大臣。

这样一来等于是给洪承畴与卢象升分配了任务,两个人一个管西北,一个管东南,好处是两人可以专管自己的地域不用来回奔波。

至于坏处嘛就是所需的兵力又增加了,随之而来的便是需要的饷银也跟着增加,崇祯无奈之下让地方督抚上折子提建议,看能否解决军饷问题。

卢象升在接到旨意之后便给崇祯上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因粮输饷”。所谓的因粮输饷就是向官僚、士绅、吏役征税,而普通百姓可以不用交这份额外的银子。

在地方当官多年的卢象升知道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困苦,也知道他们手里根本没有钱,只有那些地方上的豪绅、官员、小吏衙役才有银子可以征收。

他的这条建议受到崇祯的重视,崇祯在朝会上拿出命大臣们讨论,结果这些平日里一个个讲着要精忠报国的大臣们却没人赞同。

接替张宗衡成为宣大总督的杨嗣昌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的建议与卢象升看上去相似却又意义完全不同。杨嗣昌的建议是“因粮均赋”。

所谓“因粮均赋”就是根据拥有田产多寡来交银子,土地多的多交,土地少的少交。每亩加派米六合,以每石折银八钱征收,另每亩又加征银一分四厘九丝,这样田赋加派每年能得白银三百三十万两。

看上去公平的很,但是实际上,土地多的人那里收的上来吗?其最终结果就是底层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加重,更多的人活不下去了。

可以说杨嗣昌的这个建议看上去与卢象升的建议相似,但是实际结果却是与卢象升的初衷完全相悖的,这个政策符合了官僚士绅的利益。

“这下子百姓的日子更苦了。”

在马牧集的明军军营之中,刚刚练兵结束回到大营的李信看了朝廷那边传来的消息之后,冷笑了一声随后作出了自己的判断。

“总镇,为何如此说?”韩廷宪看了之后觉得杨嗣昌的建议很合理,他见李信冷笑便疑惑地发问。

“韩兄,如果我是拥有大量田产之人的话,我有办法免交这部分饷银。”也在帐中的潘独鳌不等李信回答先笑着向韩廷宪解释。

“如何免税?”韩廷宪有些不解,他出身穷书生不清楚大地主免税的办法。

“在我们湖广有些地主豪绅向百姓购买土地的时候不但不压价,反而多给银子能多到一倍以上,你觉得是他们心善吗?”

潘独鳌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举了一个自己家乡的例子,他说的这个让李信也来了兴趣,不由认真倾听。

“不但多给银子,就连地契上的名字也不改。”潘独鳌又说了一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朝廷征收赋税就是根据地契来征收。”

“潘先生是说地主用高价购买土地然后不用交这份新买土地的税?”李信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正是如此!”

“那赋税还是由原主人承担,那些卖田的百姓能答应吗?若是拿了钱不承认卖田又该如何?”

韩廷宪先脱口而出了问题,随后便醒悟觉得自己太过天真,能卖田的自然是活不下去的人,那还管以后的赋税问题。至于不承认,那些地主自然有的是办法让他承认。

潘独鳌见众人明白了过来也不再解释,只是微笑。众人也都知道了杨嗣昌的这个办法为什么要比卢象升的办法更能得到群臣的支持。

卢象升的办法是有特定的征收对象,那些利益受损的官僚地主小吏衙役等当然不满,而杨嗣昌的办法是全民征收,这些人有办法将新增的税收转移到百姓身上,他们自然不会反对,甚至还可以从中牟利。

“不要管那么多了,咱们对朝廷大事也说不上话。倒是最近济宁州一带出现了不少妖人,他们应该是白莲余孽。这些妖人与当地的盗贼联合打家劫舍,咱们从登州转运粮饷必然会受到影响,你们说该当如何是好?”

李信见众人都有些气馁于国家的局势,便转移了话题。开始说起山东运河沿岸白莲教的问题,他自然不会说这是自己暗中派人怂恿的缘故。

“总镇,白莲教的乱民战力并不强,山东巡抚朱抚台所统标营应该能轻松平定吧。”

显然众人对白莲教之前起义被山东明军轻松镇压的事记忆犹新,觉得不需要担心,他们并不清楚李信已经暗中派人混入其中还向他们倒卖了一批铠甲兵刃。

这使得这一次的白莲教起事已经比之前的徐鸿儒造反实力要强得多,以山东当地兵力空虚的程度是不可能镇压的下去的。山东最能打的兵除了李信的登州兵之外,就是杨御蕃的兵马。

如今李信与杨御蕃都出征在外,山东留守的兵马除了登州之外都是乌合之众,李信也不向众人解释而是转了话题。

“还有就是根据前方夜不收得来的消息,曹操等人再次拉起了数万兵马并在固镇击败了官军如今已经渡过淮河向滁州而去。朝廷的意思是让咱们继续追剿,你们认为咱们该当如何?”

阅读明末逆臣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明末逆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