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逆臣」

第170章手段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自从登莱巡抚陈应元被李信用闹饷的手段搞走之后,新巡抚杨尔兴便当了甩手掌柜,每日里不是唱酬应和就是游山玩水,反正不干预下边的事物。

对于这个聪明的巡抚李信当然投桃报李,每年送他的银子都有十万两,这样一来整个登莱两府一片和谐,李信的势力也深深扎根进了两府之地。

现在崇祯对李信产生了猜疑,杨尔兴这个不称职的巡抚便首当其冲被拿下,随后派了徐人龙前来接替他。

徐人龙本身是浙江人也是东林党一员,他本身就与温体仁不和,又看到杨尔兴被撤职便一门心思给李信找茬,在他看来一个武夫能够掀起多大风浪。

他上任不过四个月便与登州体系内的官员爆发了十几场冲突,这让一些被李信压制的莱州本地士绅嗅到了异常,他们开始向徐人龙控告李信。

登州府因为被东江叛军大肆屠戮所以李信清查田亩的行动遇到阻力不大,但是莱州因为李信平乱迅速受损较小,所以清查田亩在那里受到的压力就要强得多。

李信为了将登莱两府完全控制,对于那些阳奉阴违的士绅进行了打击,之前李信风头正盛,他们不敢得罪李信。现在看到新巡抚与李信不和,他们觉得机会来了。

另外,李信在登莱两府的产业包括盐业、烟草等都让这些当地士绅垂涎欲滴,另外李信在登莱两府种植的土豆、红薯等也大获丰收。

这些高产作物经过登州的加工之后也很快被当地百姓认可,并由登莱两府扩展到了青州、济南等地,原山东巡抚朱大典认为这是抗饥荒的好事,大力推广。

这些土地的出产加上招远金矿产能的扩大,让登莱的士绅都眼红不已,他们不惜重金贿赂官员,发动在京城的关系网对李信进行弹劾。

这些人组成了一个反李信的联盟,他们的目的就是将李信赶出登莱两府然后鲸吞登州在两府的产业,只能说财富迷人眼,这些人都忘记了李信手中有刀。

“既然他不想体面,我就帮他体面!”

李信回到登莱总兵府一脚将碍眼的椅子踢翻在地,有些怒气冲冲的对跟进来的卢大海说道。

“卢大海,你派人查一下带头的都有谁,然后让咱们的人送他们归西。”

李信也懒得与这些人进行什么官场争斗,一切阴谋诡计都是建立在双方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既然现在登莱是自己说了算那自己也的懒得跟他们玩计谋。

“是!”

“既然咱们这个抚台要让我把玲珑山一带的驻军撤回登州,那我就听他的撤回来。”

卢大海闻言有些诧异的看向李信,他知道那里是金矿产地李信不会轻易放弃,李信这么说必然有后手安排。

“将咱们军屯训练的预备兵以青壮的名义派过去,敢接近那里的陌生人一律处死,就说那里闹匪患了。”

李信的安排是如此的简单粗暴让人无话可说,而卢大海只是点头答应,继续等候李信的安排。

“咱们在龙山一带的工场还有其他地方的工匠是否有人接近刺探?”

因为在龙山一带李信建造了不少手工工场锻造钢铁、打造燧发火铳、制造火炮,所以那里是卢大海手下探子的重点保卫区。

“每个月都有人来刺探,有建奴的人,有朝廷的人,也有各地豪商之人。”

“都处理掉了?”

“处理掉了。”

“工场内的工匠是否有与外界联络之人?”

“有,也处理了。”

“那咱们派往朝鲜、辽东的探子发展如何?”

李信注意对间谍的使用,所以派出了不少人前往辽东、朝鲜以刺探皇太极的情报,毕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朝鲜的探子能传回不少有用的情报,辽东的消息不好刺探。”

“为何?”

“辽东汉人除了编入汉军旗的铁杆汉奸之外,就是那些建奴的包衣奴隶,根本没有人身自由,咱们的人派到辽东损失不小。”

李信有些无语,没想到因为后金满清对汉人的奴隶政策导致自己谍报工作都无法开展,也可以看出汉人在辽东地位的低下。

“那什么消息都没打探到吗?”

“从朝鲜与鞑靼人那边得知了部分消息,那就是去年建奴的贝勒多尔衮将插汗部(察哈尔部汉译名)一网打尽,鞑靼的传国玉玺也献给建奴了。”

李信听了这个消息之后不由重视起来,因为按照他熟知的历史这应该在今年才发生,现在提前发生了说明历史已经发生改变了。

那么皇太极会不会提前称帝从而提前发动对朝鲜与明朝的入侵,就需要李信注意了。

“你回去之后多派人前往鞑靼草原从当地牧民口中打探消息看建奴有无异动,再就是加大在朝鲜的探查力度。”

“遵命!”

卢大海虽然不知道李信为何选在这两个地方加大探查力度,但是他知道自己只需要执行就好了,立刻答应了下来。

“山西的晋商那边你们的人混进去没有?”李信又问了另外一个重点探查对象。

“已经混进去了,他们不但与建奴有联系,就是与流寇也有联系。流寇需要的一些硫磺、硝石还有食盐等都由他们输送,流寇抢掠的一些珠宝首饰也由他们销赃。”

听了卢大海的话之后,李信嘴角上翘露出了一个嘲讽的笑容,他不无讽刺的说道:“不愧是汇通天下的晋商啊!”

“还有其他消息吗?”

“陕西那边传来消息曹文诏战死,流寇连克十几城人数已经扩张到三十余万。”

李信闻言摆了摆手说道:“让皇帝与洪承畴去头疼吧,暂时咱们与流寇之间不会再有大战了。”

对于陕西流寇的发展李信倒是不担心,他知道流寇再发展下去以陕西的贫瘠绝对养不起他们,那么他们下一步能干的自然是从陕西重新进入河南。

河南这些年一直大旱,他们到了河南之后必定要去南直隶、湖广,那里就是卢象升负责的地方了,以卢象升的本事自然不惧流寇。

阅读明末逆臣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明末逆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