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逆臣」

第174章巨舰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刘公岛位于威海湾湾口,东西长不到十里,南北最宽之处不过三里。岛上峰峦起伏,其北部海蚀崖直立陡峭,南部平缓绵延是天然的港口。

岛上人口一直不多,特别是明朝建立之后为了防止倭寇,多次将岛上居民迁移到内陆使得岛上更加荒凉。但是这个小岛却一直都是海运的重点区域。

元朝时候海运大规模兴起,从江南运输粮食前往大都必经刘公岛进行暂时停泊避风。到了明朝隆庆、万历时期也曾经多次想要重兴海运,刘公岛也在既定规划之内。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开始刘公岛作为避风泊船的基地为海运提供便利,但是下一年萨尔浒之战爆发接着便是万历皇帝驾崩等一系列事件,让明朝无力经营海运。

更重要的是依仗漕运谋取利益的众多利益集团多次上书表示海运风险太大,船只大量出现沉没事故,于是新即位的明光宗便下令停止了海运。

原先万历年间修建的泊船港口也逐渐衰落,偶尔只有渔民会到岛上避风打渔,这也给李信提供了便利。自从李信控制登州之后便开始在岛上大兴土木,建设炮台以及水师营地、炮台等。

李信在巡视完冶铁、火器工坊之后于崇祯八年四月二十号抵达了刘公岛,早就得到消息的水师统领金声桓等人来到码头迎接。

“末将见过总镇!”

“不用多礼,都起来吧!今日是咱们巨舰下水的好日子,大家不用拘谨。”

在葡萄牙工匠以及广东福建的工匠共同努力之下,李信心目中的真正海上军舰终于造成了。这一艘军舰是被明朝称为“夹板巨舰”的盖伦船。

这艘船长35米,宽15米,总重量达到了惊人的700吨换算成明朝船只的通用单位就是将近两千料的大船。这虽然无法与郑和下西洋时期的宝船相比,但是比现在明朝大多只有几百料的福船要大得多。

由于该船使用了4根桅杆,前两根桅杆悬挂横帆,后两根悬挂三角帆,这样就足以保证它的动力和灵活性。可以跨越大洋航行,具有很好的操纵性能和速度,是一个合格的远洋军舰。

由于海战战术的变化,海战中最关键的不是火炮,而是船只的机动性。只有保持足够的机动性,才能在海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船上装了多少门火炮?都是多大的炮?”

李信来到船边看着巨大的军舰不由一阵激动,果然巨舰大炮才是男人最向往的玩具,光是想象着指挥这等巨舰在海上作战就让人心旌摇荡。

听到李信问话,负责监督建造大船的金声桓急忙上前说道:“回总镇,船上总共可装火炮42门,前后各两门,左右三层甲板共装三十八门。最大的火炮是红夷大炮,每门两千斤,小的有千斤到五六百斤不等。”

随后金声桓又补充了一句,说道:“按那些佛朗机人所说是什么十八磅炮、十二磅炮、十磅炮。”

显然金声桓并不太懂这些磅数的关系,但是李信却明白,要知道李信现在陆军所用的灭虏炮不过才三磅炮,正在铸造的所谓重炮不过是八磅炮。

这些战船上的火炮随便一门便可以碾压自己陆军所用火炮,果然海军的火力只能用陆军炮台去压制。另外,李信还清楚现在宁远城头的红夷大炮就是十八磅火炮,被关宁军认为是神器。

“四十二门,好家伙!这等火力足以碾压南边的海盗了。那可以搭载多少人?”

“需要驾驶操纵战船的水手一百二十人,炮手加辅助人员一百八十人,另外可搭载近战肉搏士卒两百人,最多能搭载五百人。”

李信听了之后连连点头,心想有这样一艘火力强大的大船加上身边的福船等中式战舰,足以与郑芝龙这些海寇在大海上争锋。

“总镇,此船尚未命名还请您赐名!”

金声桓见李信对这艘巨舰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于是请李信赐名,这本来就是李信应当做的事,金声桓故意说出来显然是有拍马屁的意思。

“就叫它定远吧。”

“平定远方,好名字!”

对于金声桓的夸赞,李信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作为“古人”的金声桓又怎么知道定远蕴含的涵义。

在近两百五十多年后的那场让中国人倍感屈辱的海战之中,定远以其强大的火力,厚实的装甲让倭寇哭诉“定远是永远无法击沉的。”

而在这场海战之前的十几年,当倭寇看到这艘军舰之后便暗暗发誓一定要击沉他,连小孩子玩的游戏都有一个叫做“击沉定远”的游戏。

可是到了最后倭寇也没法将定远击沉,可惜那个腐败的我大清拥有如此利器却败给了远不如自己的倭寇,让中华民族陷入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

现在自己给这艘大船取名定远就是为了缅怀当年的那些先烈,也以此来警醒自己不要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自己一定要改变历史发展的轨迹。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信作为主帅与金声桓等人一起举行了隆重的下水仪式,同时大量的水手操纵大船进行了试航,经过四五天的忙碌之后,李信才重新返回登州。

而就当李信在登州忙碌的时候,远在千里外的漠南草原之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青青草原之上一支大军已经悄然来到了大明宣府镇开平卫独石口堡以北,明明是一支大军表现却大为不同。位于中间的大营营盘扎的井井有条,丝毫不见混乱。

而在它们两翼的营盘却是人喊马嘶,看着比流寇的营寨好不了多少,这支大军正是由多尔衮、阿济格等人统领的清军大军。

那些秩序井然的营寨正是满蒙汉八旗,而混乱如同流寇的营寨则是跟随清军前来抢劫的外藩蒙古。在皇太极制定了征讨明朝的计划之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这支满蒙汉混合的大军开始行动起来。

阅读明末逆臣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明末逆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