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

第29章猕猴和石猴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太古时期。洪荒时代。

自己数不清这是第几次从悲恸中醒来。

女娲在得知共工在与颛顼的争斗中撞上不周山玉碎时,内心像是遭受了一万点雷霆暴击,一股万箭穿心、千虫噬骨般的痛苦把这位女神几乎彻底击倒。

是的,她与伏羲最疼爱的小儿子共工,在一次权力争斗中沦为牺牲品。

天帝帝俊为平衡地界势力,暗中支持共工,授权他治理江海湖泊,阻断洪水逆流。因为治水有功,成绩卓著,共工渐渐获得了威望和权力,越来越多的部族加入了对他的支持,共工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但,终究还是因为太年轻的缘故,共工变得狂妄自负,目空一切,耽于享乐,不思进取,终于洪水再次泛滥,搞得民怨沸腾,共工民心渐失。

但他此时丝毫没有悔改之意,反而野心日益膨胀。

在错判了天地形势和自身实力的情况下,悍然发动了对老谋深算的颛顼的权力挑战。

一日,在与颛顼在不周山下,大战几百回合后,共工已心衰力竭,此时竟然发现支持自己的部族在关键时刻纷纷反水。

而与此同时,颛顼也怒声质疑起天帝帝俊的不公允来。www.medabc.com.cn 江南文学网

面对质疑,眼看民心站到了颛顼一边,帝俊只好辩称是,共工忤逆帝旨,野心膨胀,私自发动了叛乱。并且立刻与共工划清了界限,派出小儿子祝融,帮助颛顼一方剿灭另一方共工的叛乱势力。

先有部族的背叛,再有天帝的出卖,再加上最好的朋友祝融也不得不与自己为敌,共工遭受一连串无情的打击,此时的他众叛亲离,万念俱灰。

只听得一声怒吼,几声哀怨,共工用尽全部的气力一头撞向撑天神柱不周山。

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崩塌声,神柱不周山倒下。

此时,天空的一处被撕开一个大大的口子。大地开裂,洪水四溢,猛兽横行。

而共工早已血肉模糊、身体被撕成无数碎片。

散落的神石与共工四分五裂的血肉互相混杂在一起。

女娲得知噩耗,来寻回共工的尸体时,发现早就难以辨认。

此时神石沾满了血肉,血肉沁入了神石,已然分不清彼此。

女娲只好一点一点把这些神石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期待能从这些沾满血肉的碎石中,一点一点把共工的元神汇集起来。

因天空被撕开,帝俊迁怒于伏羲和女娲,命令女娲七七四十九日务必把天补好。否则,将利用手中的权力把夫妻二人永久贬入九幽之地。

女娲忍着巨大的悲痛,和对帝俊行为的万分愤慨,本想着直接拒绝,发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战斗呼喊,誓与帝俊彻底决裂,斗争到底。

但因不周山倒下,天地倾斜,洪水肆虐,猛兽横行。自己亲手缔造的人类,此刻正面临着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而丈夫伏羲在地界的地位也将变得岌岌可危。终于,伟大的女性之爱占了上风。

女娲强忍着悲痛和急于复仇的心理,把收集起来的碎石重新炼制,烧成五色神石。其后她不眠不休,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用五色神石完成了补天。

最后剩下两块五色神石。

但此刻,女娲终于因过度劳累,变得心力衰竭,油尽灯枯。

自知气数将尽,天劫难逃,女娲用尽力气对着两块神石吹了三口气。

第一口是怨恨之气,是为复仇;

第二口是不屈之气,是为抗争;

第三口是感恩之气,是为不要忘记天地孕育之爱。

并且最后一次施法,把所有五色神石的残碎元神,全部汇聚到两块神石之上。

她期待着,有一天,破碎的元神能够得到某种机缘,重新聚合在一起。

此时,她忽然想起当初造人时,仿造了猴子的模样。

怀着同样的心理,女娲用尽最后一点气力,将两块神石抛向了猴山(花果山)。两块神石分落于猴山两处,相隔不远,但却不知道彼此的存在。

几万年过后,因吸收天地日月之灵气精华,一颗神石率先孕化出神猴,是为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一出世,口鼻耳眼七窍发出了神异之光,被西方燃灯古佛感知。

燃灯古佛不远万里,奔赴猴山,将六耳猕猴收为座下弟子,教习七十二般变化等神通法力。

然而,渐渐地,燃灯古佛发现了六耳猕猴心怀怨恨之气,这股怨恨之气来自先天太古大神女娲,连他也无法度化,只好作罢。于是,停止了对六耳猕猴的教习,找个借口将其撵下灵山;

而此时,燃灯古佛也渐渐对如来的擅权专制心生不满,离开了灵山。

于是,在西牛贺洲另找了一处深山老林隐居埋名,起名为灵台方寸山。

给自己隐居的洞府,起名为斜月三星洞。

把自己的法号更名为菩提老祖。这个亦佛亦道的名字,寓意学贯东西,融通佛道,兼收并蓄。

又过了五百年,另一块神石也孕化出神猴,是为灵明石猴;

灵明石猴一出世,照样是七窍发出惊天光能,惊动了天庭玉帝。

菩提老祖感念石猴天赋异禀,将其同样收入麾下。赐名孙悟空。

同样教习七十二般变化,还赐给筋斗云。

与六耳猕猴不同的是,菩提老祖也渐渐发现了孙悟空身上的先天神气,但这是一股来自太古大神女娲的不屈之气。这股不屈之气,既可以毁天灭地,又可以造福三界。

于是,在孙悟空一次向师兄弟炫耀本事时,菩提老祖照样找借口将其撵走,还断绝师徒关系,禁止其向任何人提起师承。

也许菩提老祖此时算到了孙悟空将来既可能闯天大的祸,也可能创下天大的伟业。无论哪种,菩提老祖都不想与之有任何牵连。

六耳猕猴,在与牛魔王、孙悟空等结交时,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只说是猕猴精。像其他几个兄弟一样,他自封大圣。因先天长有六耳,听觉异常灵敏,能听到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擅长收集天地间的各类情报,遂取通风报信之“通风”二字,名为“通风大圣”。

当年女娲吹气,怨恨之气集中在了孕育六耳猕猴的五色石上;不屈之气集中在了孕育孙悟空的五色石上。

因此,这对兄弟,身上既同时残留着共工的元神,又分别沾染了女娲的不同气息,性格也大不相同。

通风猕猴对天地万物心生怨恨,害怕一切和平美好的事物,唯恐天下不乱。喜欢看到阴暗、仇恨、动乱、不幸,不惜挑起三界战争,激起人类的妒忌,煽动人妖对峙,是他最乐此不疲的事情。

但他也怀着对孕育出自己的天地母亲的复杂情愫,也许是爱,也许是因爱而生恨。对于一个一出生就无父无母的生灵来讲,对待世界的善意和敌意与常人理解完全不同。

孙悟空则不同,他身上没有先天遗传的那股怨恨之气。

相反,孙悟空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善意。

当他看到花果山上猴子们因年华老去而不得不面对死亡时,他想到了闯到阎罗殿划掉生死簿。这是他对猴子们的善念。是对世界的慈悲为怀之心的萌芽。

但当他发现天地不平等,存在着等级秩序时,他的先天不屈之气在熊熊燃烧,以至于爆发了自封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偷蟠桃、喝御酒、偷吃仙丹等看似荒唐大胆的行为。

正是他这股不屈之气,与当年女娲抗争天帝帝俊的迫害的不屈之气是一脉相承的。

与六耳猕猴不同,因为少了怨恨之气,孙悟空要显得更加有爱。

当年女娲留给两兄弟的最后一口气,是感恩天地孕育之爱,是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回馈。

孙悟空是一个极容易被感动的神灵。

他对菩提老祖的教诲念念不忘,丝毫不敢忘却。一有机会,就想再次见到这位有着再造之恩的师父,甚至对着菩提的影子和空气都能不停地磕头感恩。

对于唐僧,当他在灯下为悟空缝补衣服时,从小缺少父爱的孙悟空,已然被感动,从此把唐僧当作父亲对待。

女娲对人类的悲悯之爱,正是孙悟空对世界的慈悲之爱。

若非遇到穷凶极恶之徒,他往往会抬手,留对方一条性命。

在孙悟空身上的乐观、慈悲,不屈,正是人类的战神无相所渴望拥有的。

只有具备了这些全部基本的要素,无相才有可能带领不屈的人类,终结一个乱世,再造一个治世。

两百年前的无相,虽拥有无敌的战力,但是这种战力的发挥是源于对妖族的仇恨,而不是出于对生命的慈悲。

这一根本出发点的不同,让这场看似正义的战争,走向了邪恶的命运。

最终,作为首领的无相堕入魔道。战争最终以实质上的失败告终。

同样是发动和结束一场战争,出发点的善恶不同决定了谁能笑到最后。

谁是真正敬畏生命、悲天悯人的一方,谁就能最终取得正义的胜利。

阅读无相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无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