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三国」

第99章徐庶、石韬与刘备与诏书·其四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寒风卷着雨雪从大牢狭窄的窗户中吹了进来,落在卷缩成一团的董承头上。

自迁都许都后,董承便一直被心中的懊恼所折磨着。

错信了同姓人董昭,请来了曹操这宦官之后,可较之那些大老粗的西凉军头,这一位的手段何止高明,表面上对天子尊敬有加,皇家的威仪刘协一点不缺,甚至花费巨资建造了宏伟的太极宫。可对于权力,对于天子亲政之事,却只字不提。

李傕之时,刘协尚且能走出皇宫,接触群臣与百姓。可来到许都后,在那位“三独坐”之一的神君孙子的操持下,皇宫成了天下最森严的牢房,天子,亦成了天下最为尊贵的囚犯。(注一)

董承清楚,那些高高在上的贤臣们,其实很是看不起他那倚为靠山的天子,更觉着他这位“永乐太后”的侄子德不配位。这些时日,董承算是看出来了,如此下去,天子刘协将永无出头之日。(注二)

作为外戚,董家自然便是秋后蚂蚱。

煎熬的日子总是过得很慢,好不容易等到公孙瓒灭亡,袁绍大军压境,甚至许都都被流寇攻破了,许都城中一片混乱,以为时机到来的董承秘密联系上了朝堂上的一些重臣,希望能结成联盟,效仿王允诛杀董卓之事。

可惜,他低估了人性的自私。这些逃过曹操清洗的家伙,每一位都是油条中的寿星公,没有刘协的诏书,联盟之事不过虚言。

可面对如同铁桶般的皇宫,面对每次觐见刘协前后那侮辱性的搜身,想把诏书带出皇宫,并不比直接带把匕首刺杀曹操来得容易。

其间,曹操突然发疯,借故杖毙了数个宫人,吓得董承以为事情败露,正打算逃离许都,却不成想董贵人动了胎气令曹操偃旗息鼓,救了董承一命。

董承自觉逃过一劫,可他理想的“讨曹联盟”亦成了奢想。

董承绝望了,刘备来了。

这位皇叔的出现犹如漆黑之夜的明月,亮光洒满了董承的前路。

这位在外手握重兵,又颇得曹操信任的汉室宗亲,乘着与刘协亲密说话之时,偷偷的给天子塞了纸条,随后的日子里,他便作为曹操与刘协缓和关系的中间人,常常进宫问候刘协。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随着时日渐久,与刘备关系愈发亲密的曹昂亦怠惰了下来。

刘备得以从皇宫之中,带出了两封刘协的诏书。

事情出乎二人意料的顺利,借着进献假货得到的信任,刘备轻易便逃离了许都这个牢笼。

而作为刘备筹谋中的弃子,董承并不后悔,只要他女儿能晋为皇后,他董家能再现灵帝之时的风光,身死,又何妨。

他翻了个身,看着点点飘落的冷雪,得意的大笑起来。

……

便在讨曹联盟的成员以为胜券在握之时,邺城,冀州的文武齐聚,刘协的血诏被传阅了一遍,一时间,群情激昂。袁绍麾下第一枪手陈琳更是拍了胸口保证,要泡制出一份让曹阿瞒毕生难忘檄文来。

荀谌、沮授等人虽觉此间人数太多,实在不妥,可木已成舟,冀州之地的士气亦需提振,便不再多说什么。

只有喵在角落里的许攸,一直低着头,不知道在盘算些什么。

眼看众文武士气极盛,袁绍亦感欣慰,联吕抗张的战略执行得并不顺利,夏侯惇如今的名气虽不及其弟夏侯妙才,可一名长年征战的老行伍,对荀攸等人制定的战略执行得还是很好。张杨的后门被他贴心的护了下来,高干与高柔并未能占到便宜。

四方人马陷于僵局,袁熙大婚带起来的士气,亦就低落了不少。

血诏的到来让袁绍真觉得自己的气运无双,仿佛光武附体,看着诏书后面那八个人名,他知道,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矣。

……

许都,曹操书房,破碎的瓷瓶,被撕成几瓣的竹简,变成纸屑的山水画……这些都记录着此地主人曾经的暴怒。

许攸以三千金的价格,卖给了曹操一个事关生死的消息。收到其信件那一日,董昭面如死灰,而曹操更是杀机崩现,拔剑便直冲皇宫而去。

郭嘉、荀攸二人何曾见过如此暴怒的曹操,压根不敢上前阻止。只有荀彧,这位跟在曹操身旁最早的谋士,一言不发的挡在了曹操的身前,静静的注视着这头被激怒的恶龙。

最终,曹操颓然的扔下长剑,荀彧上前,拿过曹操手中的信,转身往皇宫而去。而曹操,则是把自己关进书房,对着以往自己爱不惜手的物件,发泄着心中那无可名状的情绪。

他终究,还是成了如董卓一般的人。

闹剧终要收场,众人意兴阑珊的离去,临行前,郭嘉看了看依然脸色死灰的董昭,安慰道:“公仁此前亦是顾全大局之言,并无错处,何必太过自责。便是我等自觉智比尚父,不亦是被耍了个遍,谁亦不曾料到,那刘玄德外表敦厚,却能有如此智谋城府。”

刘备,自然没有这样的智谋,不然,亦不会坎坷半生。如今这看着天衣无缝的一计,不过是时间把所有的巧合凑到一块罢了。刘备不过是在其中,贡献了一个让众人无可挑剔的理由罢了。所谓的乘势而起,不过如此。

若无曹子恒的提示,曹昂的紧迫盯防,衣带诏早便如历史般传遍了朝堂,亦会如历史般泄漏到了曹操的耳中,为朝廷的反曹势力带来一波大清洗,压根等不到刘备的回来。其结果,亦不会如如今一般的糟糕,整封诏书落入到了袁绍的手中。

搞清楚了这些的曹子恒,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历史惯性的庞大力量。

玩弄时间者,终为时间所噬。

……

注一:三独坐,指东汉时,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在朝会时均专席而坐,故称。汉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此三官独坐一席,以示皇帝优宠。

注二:汉灵帝刘宏的生母,因长居于长乐宫中,故称为长乐太后。

阅读曹丕的三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曹丕的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