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一万年,水点日常怎么了」

章节科普章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总览:

匈奴;於扶罗、刘豹、呼厨泉、去卑

鲜卑:秃发树机能、秃发务丸、檀石槐、轲比能、蹋顿、步度根

乌桓:丘力居(辽西,五千;子楼班年少,从子蹋顿代),苏卜丸(辽东,上千)、乌延(右北平,百余,自称汗鲁王),难楼(上谷,九千)、乌延

氐;强端、雷定

羌;苻健、迷当大王、俄何,烧戈、伐同、蛾遮塞、彻里吉

南蛮:孟获

山越:

西汉初,东胡自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后,鲜卑和乌桓一样,成为匈奴奴隶主政权统治和奴役下的对象。如檀石槐之父投鹿侯就在匈奴中服兵役三年。

东汉初,鲜卑仍役属于匈奴,但逐渐与汉朝发生关系。

随着鲜卑势力的增长,反抗匈奴奴役的斗争也不断爆发。

公元85年(元和二年),鲜卑、丁零、南匈奴以及西域诸族联合起来,对北匈奴进行全面攻击。至公元87年(章和元年),鲜卑又“入左地,击北匈奴,大破之,斩优留单于,取其[匈奴]皮而还”4。

公元89—91年(永元元年至三年),北单于从蒙古草原迁出,西走中亚,鲜卑乘机占据匈奴故地。遗留在草原上的匈奴10余万落,皆自称鲜卑5,鲜卑由此大盛。

公元1世纪末,塞外鲜卑逐渐向辽东、辽西、代郡、上谷四郡内移动,与原居其地的乌桓杂居,以便与汉朝进行互市。

公元2世纪初,东汉统治者许在乌桓校尉治所宁城互市,并筑有南北部质馆,使互市顺利进行。此后,鲜卑和汉朝之间,以及与乌桓、匈奴之间,时有冲突发生。

当时,汉朝的政策是依恃乌桓,联合匈奴,共同攻击鲜卑。

北匈奴西迁后,鲜卑日益强大。为适应统治蒙古草原的需要,解决各部落生计,协调诸部关系及与汉地互市、军事征伐、掠边抢夺等问题,鲜卑的政治组织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至公元2世纪中叶,以檀石槐为首的鲜卑军事联盟应运而生。

檀石槐(约157—181),因被父弃之野外,后为外祖母家收养。自幼勇键有智略。长大后,“施法禁,平曲直,无敢犯者”7,被推举为大人。

东汉桓帝时(146—167年),建庭于高柳(今SX省阳高县)北300里之弹汗山(今NMG商都县附近)歠仇水(今东洋河),兵强马壮,才智过人,东西部大人皆归附。

曾东败夫余,西击乌孙,北逐丁零,南扰汉边,尽有匈奴故地,“东西万二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甚广”8。建立起一个强盛的鲜卑部落大联盟。

东汉桓帝永寿、延熹年间,屡扰汉云中、雁门及其它边郡,拒受封王号及和亲之议。

他将统辖地分为东、中、西三部约60邑,各置大人为首领,归其统辖。

1.东部,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与夫余、?貊接壤,共20余邑,其大人为弥加、阙机、素利、槐头(一说即宇文莫槐)。

2.中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10余邑,其大人为柯最、阙居、慕容等,均为大帅。

3.西部,从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乌孙,20余邑,其大人有置鞬落罗、日律推演1(即拓跋邻,拓跋推寅)、宴荔游(一说即燕荔阳)等,皆为大帅。

俘倭人“令捕鱼以助粮食”

鲜卑英雄檀石槐去世后,鲜卑陷入内乱之中,几个孙子争权夺利,鲜卑元气大伤,最后小部落里轲比能脱颖而出。

袁绍控制北方的时候;轲比能逐渐壮大,逐渐控制了鲜卑中部各部落,拥众十余万,据有自高柳以东的代郡,上谷等地,进而扩展到云中,五原等地,东达辽河流域。

曹操统一北方时;依附于鲜卑的乌桓人自立,各自发展。其中辽东,辽西,右北平的三股乌桓最强大,并结成联盟,被称之“三郡乌桓”。

三郡乌桓曾助袁绍击败公孙瓒,又收留袁绍之子袁熙、袁尚。

丘力居;五千多聚集点

苏卜丸:一千多聚集点

右北平?;八百多聚集点

难楼:九千多聚集点

辽西首领丘力居去世后,其子楼班年幼,其侄蹋顿有文武才,代替了首领之位,总摄三部乌桓。

后来楼班长大,被推举为单于,而军事大权依旧在蹋顿手中。

建安十一年,曹操力排众议,亲自率兵至柳城征讨蹋顿。

悄悄从小道进军,离柳城还剩一百里时,才被发现。蹋顿匆忙与袁尚率众在凡城迎战。

曹操兵马奋击,阵斩蹋顿,并将投降的乌桓人改编成他手下的骑兵,随同他征战,成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强有力的助手,英勇善战的乌桓人屡立战功,“三郡乌丸(桓)为天下名骑”。

曹操打败了三郡乌桓,也为鲜卑各部消灭了北方草原强有力的对手,也将西拉木伦与老哈河两河流域完全留给了南下的鲜卑人,

同时也让战败逃散的乌桓人有相当多的数量溶入同宗同祖的鲜卑人中,壮大了东部鲜卑的实力。

轲比能审视了鲜卑各部,把精力集中对付西面的鲜卑步度根集团。因为步度根是檀石槐的孙子,只有打破他,才有可能统一鲜卑各部。

鲜卑族;

轲比能(?—235),鲜卑首领之一。

本事鲜卑小部落里族人,因作战勇敢,执法公平,为部众喜爱推举为首领。

部落靠近边塞,袁绍据河北时,许多汉人逃向北方,与轲比能部落高度融合。

建安(196-220)年间,轲比能通过护乌丸校尉阎柔向朝廷进贡。

211年,曹操西征观众十一路诸侯,田银、苏伯在河间反叛,轲比能领三千骑兵,随阎柔平叛。

218年4月,代北乌桓无臣氐等反叛,请归顺扶罗韩,扶罗韩领兵一万迎之,又,无臣氐认为扶罗韩威望不足,于是向轲比能请降,轲比能领万骑迎之,与无臣氐对天盟誓之后,轲比能于宴会上杀死扶罗韩,尽收其中。

为了安抚扶罗韩之子泄归泥,轲比能对他极好,因此引起麾下大将步度根怨恨。

轲比能出兵协助乌桓对抗曹操,为曹操之子曹彰大败,因此退出塞外,后恢复对曹操的朝贡。

220年,轲比能向曹丕献马,被加封为附义王。

221年,轲比能驱逐境内五百余家魏国百姓,使回代郡。

222年,轲比能率三千骑兵,牛马七万与中原通商,并且派遣一千多家魏国人居住上谷。

轲比能与东部鲜卑首领素利及步度根互相争斗,素利向护乌丸校尉田豫求救。

(田豫担心因此互相兼并,造成更大的危害,认为应该救助善良、惩治凶恶,向各部族显示威信。于是单独率领精锐士兵,深入到鲜卑控制的地区,鲜卑军很多,在魏军前后进行抄掠,截断退兵之路。田豫遂率军挺进,距鲜卑军十余里时,扎下营寨,收集许多牛马的粪便烧了起来,从另外一条路撤走了。轲比能见烟火不断,以为田豫的军队还在,便离去了,走了数十里之后;才发现田豫已撤走。轲比能又率军追击田豫至马城,将其重重围困,田豫严密防守,令司马树立起旗帜,奏起鼓乐,率步骑兵从南门杀出,鲜卑军把注意力集中到哪里,便向哪里攻击。田豫则率领精锐骑兵从北门冲了出来,擂鼓呼叫冲杀,两面发起冲击,鲜卑军措手不及,阵脚大乱,都丢弃弓、马逃走了。田豫率兵连击二十余里,鲜卑军的尸体布满了原野。)

步度根不断与轲比能征伐,势力逐渐衰弱,只能退守太原、雁门,又派人离间扶罗韩之子泄归泥,泄归泥领其部归步度根。二人率领三万多户百姓到魏国雁门郡,请求归顺曹魏。

雁门太守牵招下令各部还击轲比能,斩其弟苴罗侯。

于是轲比能与乌丸归义侯王同、王寄等,结下怨仇。因此,牵招又亲自率领归泥等攻打轲比能,在云中故郡打败轲比能。

224年,轲比能再次入侵素利。田豫率轻骑牵制了轲比能的后部,轲比能派部将琐奴抵御田豫,田豫出奇兵击退琐奴。

225年,轲比能为并州刺史梁习所破。

轲比能因兼并各部的战争多次遭到田豫等的干预,由此心怀反叛之心,并给辅国将军鲜于辅写信说:

“胡人不识文字,已故的校尉阎柔为我向天子保举。我与素利为仇,往年派兵攻讨,但是田豫却协助素利。我在阵地上派琐奴前往,听说您来,马上撤回军队。步度根处处抢掠,又杀死我弟弟,反诬蔑我为强盗。我们落后,不知礼义,但我们接受天子印绶,牛马尚且知道水草为美,何况我还有人心。将军应替我向天子讲明情况。”

鲜于辅得到书信后,上报朝廷,曹丕又派田豫招纳安慰。轲比能的势力因此更强盛,统领十多万人。抢掠所得财物,他都平均分配,当着众人面处理完毕,从不私贪,所以部下愿意为他效死力。其余部落的首领都很敬畏他。

但是他的势力还是赶不上之前的檀石槐(东汉时鲜卑部落首领)。

228年,田豫派遣翻译官夏舍到轲比能女婿郁筑革建部落,夏舍被郁筑革建杀害。

这年秋天,田豫统率西部鲜卑蒲头、泄归泥出塞讨伐郁筑革建,大获全胜。

田豫率兵返回到马城时,轲比能率兵三万,把田豫围困七天。

上谷太守阎志,是阎柔的弟弟,历来为鲜卑人所信任。阎志前往解释劝说,才为田豫解围。

后来幽州刺史王雄兼任校尉,对鲜卑实行安抚信任政策。轲比能多次入塞,到幽州进贡。

231年,轲比能相应诸葛亮号召,屯兵北地郡石城,被牵招阻止,诸葛亮退兵后,轲比能回到漠南。

233年,轲比能主动向步度根求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团结壮大对付共同的敌人。

让他背叛并州刺史毕轨,并和他结亲。又率兵万余人在陉北迎接他的家口资产。

毕轨派部将苏尚、董弼等部阻击,轲比能派兵在楼烦与苏尚等会战,将其杀死。

曹叡派遣秦朗率领中军出讨轲比能和步度根,最终二人败走,步度根部将泄归泥再度叛降。后来轲比能杀了步度根。

235年,幽州刺史王雄派勇士韩龙刺死轲比能,换立轲比能的弟弟为王。

之后,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曹魏的边陲因此得以安息。

亲属成员:

弟弟:苴罗侯,为步度根、泄归泥所杀;还有一弟,在轲比能死后,被曹魏立为鲜卑首领。

子女:轲比能有一子,名不详;有一女,嫁予郁筑鞬

阅读漂流一万年,水点日常怎么了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漂流一万年,水点日常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