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出生的人回忆」

第2次上小学17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后来随着中央的《正大综艺》的播出,在假期里就更有一个期待了,这个栏目真正的给当时的大多数人带来了外国是什么样的一个完美的体验,人们眼中见到的外国不在是新闻里的外国也不是电影里的外国,而是真正的走进了这个国家,去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虽然平日里在家里也看,但是来到姥姥家以后好像更加期待这个栏目的播出,可能也是姥姥家里相对来说玩的东西没有我自己家里那么多,其实我家里玩的东西也没有多少,小时候的玩具在搬到这里以后大多数都已经因为坏掉而扔掉了。应该是各种原因都有了,反正自从有了意甲集锦和正大综艺这两个栏目以后,在假期的时候再去姥姥那里的话,这两个栏目是我必看的栏目。

有的时候也会和表哥还有姥姥看着正大综艺里所提出的问题三个人互相讨论着应该是什么答案,总之正大综艺的出现真的是让中国人得到了一个看世界的窗口。虽然在80年代的时候中央电视台也有《世界各地》这个栏目,但是那个栏目是外国人拍摄的而不像正大综艺是由中国人拍摄的,因此出发点什么的肯定不一样。

那个时候真的很想长大以后到那些国家去看一看,但是我是直到现在都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不知道网友里面谁实现了到正大综艺里所展示的国家去旅游的这个愿望了。

那个时候有的时候表弟如果也在姥姥住的话,那么更为热闹。毕竟孩子多的话肯定不孤单,比一个人要好很多。表弟能和那个院子里的挺多孩子交上朋友,尤其是养鸽子的那家孩子和表弟关系还算是不错,并且通过表弟和他认识的关系我还曾经和表弟一起去过养鸽子的那家人的屋子里,说实话在那个年代里给我感觉他家的屋子装修的感觉相当不错了,好像贴了壁纸并且在天棚和墙面都做了造型,感觉挺温馨的。我去的时候还挺奇怪为什么在外边可以经常看到他站的那个阳台在屋子里没有看到呢!因为那个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阳台一定和屋子平行的,并且是可以从屋子直接走过去的。当我问他的时候他才说他那个阳台其实不应该算是阳台,因为要跨过他家的窗户才能进入到那个小阳台上面,所以他也不好说那算什么。后来我想可能那个应该算一个小小的露台吧!只不过那个时候我们都小,只要是可以站人都叫阳台。

他家所在的楼和姥姥家所在的楼都是这个院子里最为原始的楼,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那个楼就有下水管道,也就是说那个楼里的人可以在屋子里上卫生间而不是像姥姥所在的那个楼和院子里其余平房所居住的人那样,想上卫生间就得去院子里的那个旱厕。后来我想一想只所以有的时候不愿意去姥姥的原因可能也有关于上卫生间方面的事情!

尤其是姥姥还特别顾及其余邻居的感受,早晨起来如果想上卫生间的话就得从那个小院子的门出去上卫生间,如果真的有的时候特别着急的话那么肯定就得是一路小跑的过去。

无论春夏秋冬只要一进旱厕的话就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画面与味道,所以当我看到了养鸽子那家人的楼房里有下水管道以后真的是太羡慕了,但是也只能是羡慕一下罢了,人家也不能借给外人上卫生间。所以每次从姥姥家回来以后在自己家里上卫生间的话简直就是一种无法描述的一种享受。有的时候感觉美好的生活距离很远,其实想一想美好的生活距离我们很近,只不过是我们有的时候不去注意罢了。

虽然姥姥的那个房子有各种美好的一方面和对于生活来说不方面的一方面,但是有一种感受是我今天特别喜欢的,那就是住在姥姥家的那个屋子里的话,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真的都特别安静,比今天带着耳塞还要安静。

无论那个院子的大门外边多吵在姥姥的这个房间里基本上都听不到,夏天的时候可能因为我和表哥都孩子而只有姥姥一个大人,所以夏天的晚上基本上我们休息之前姥姥都会把那个大窗户关掉,其实就算不关上那个大窗户的话我和表哥基本上也听不到外边有一些噪音,有的只有晚上的风声。现在城市里想找到这样的一个安静的环境真的是太难了,尤其是LC区更不好找了。

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利用假期学会了骑自行车,但是由于姥姥没有自行车所以我始终也没有得到练习的机会,虽然父母有自行车,但是因为假期的时候很少在家里呆着,所以也没有什么机会去练习,等真的到了学骑自行车的时候都是六年级毕业上初中之前的那个假期了。

后来大舅给表哥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表哥骑着回到了姥姥家里,因为那个时候偷自行车的人特别多,所以表哥就把那辆自行车放到了姥姥的屋子里。每天早上表哥骑着它出去到临时的单位上班,晚上又骑着它回来。我的记忆里表哥基本上每天回来可能第一时间都不是吃饭,而是马上擦自行车。在休息日有的时候表哥的一些同学也会来找表哥玩,有的时候表哥的一些同学加上表哥总共得有将近5个人也会扶着我,用表哥的那辆自行车教我学怎么去骑,但是基本上都不成功。

表哥的这辆自行车从我看到它到后来表哥的一次不小心让别人偷走,它的外观始终都让表哥保持的挺好。后来表哥和表嫂买车以后,他的汽车就从来没有去洗车店洗过,表哥太爱保养了,有的时候可能开车一个小时的时间,但是表哥洗车弄不好得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反正是感觉表哥对于外表的一切都特别重视。

冬天的假期的时候有几次姥姥因为什么事情回大舅那里去了,但是可能事情没有处理完的原因,所以有那几次都是表哥给我做饭吃的,虽然表哥做饭的味道和姥姥不能比,但是起码我没有饿着。但是我始终弄不明白的就是姥姥是如何知道大舅家里发生事情了,没有什么的亲戚过来告诉姥姥,因为我可是全天在姥姥身边的。姥姥的房子里也没有电话,所以我真的弄的明白姥姥怎么知道大舅家里有事了,通常都是表哥下班回来的时候姥姥和表哥说家里有事,让表哥好好的看着我,如果时间来得及就回来,时间来不及就不回来了。

那个时候说实话虽然也是在城市当中居住,但是每次来姥姥家的时候都有一种到农村居住的感觉,可能还是一些生活设施不配套造成的。

以上就是假期在姥姥家居住和生活的一些回忆,可能有些朋友看到说这个与上小学没什么关系,其实本身看上去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假期可是在学校期间不可能逃避的,因此假期是如何度过的我认为也是小学生涯当中的一部分。以上的就是关于小学假期的一个回忆,因为所有的假期基本上都是在姥姥所居住的房子度过的,而内容差不多都是一个样子,因此以二年级放假期为引子,写出了假期的总体的感受。

开学的日子到了,我也从姥姥那里回家了。领书的那一天基本上也是同学的见面的第一天,所有的同学都在说着假期里去了那里,到过什么地方。现在我还记得有的同学说去桂林的,有的同学说去北京的,反正感觉都有一半的同学假期里都是在外省市度过的。当然这里肯定有一些人说话有水分的,因为那个时候一些同学包括我在内好像开始有意识的和别人攀比了,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心理。当有人问我的时候,我就说出了一个距离所在省会不太远的一个县城的名字。因此我想我都在吹牛了,那么别的同学说什么去外地的肯定也不可能都是真话。

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的就是这次开学的时候,班级里的同学穿的衣服就已经开始有了一种分化了,一些家里相对富裕的同学在穿着上已经开始注意款式和颜色的搭配了,另外还有的一些同学在材料上也重视起来了,当然说是同学重视其实就是这些同学的家长重视这些了。另外一些家里生活不太富裕的同学在穿着上感觉就有一些落伍了。当然了大多数的同学在衣服穿着上面还是挺大众的,既没有像那些生活条件特好的同学穿的那么好,又没有像生活条件一般同学那样穿的特别不好,应该说穿着大众化还是大多数同学日常穿衣的标准,但是不可否认这种服装流行因素已经进入了校园里,因为那个时候想知道谁家有钱的话都不用问学生,只要在集合的时候看那些衣服与大多数同学看上去感觉不一样的话,那么十有八九这个同学家里肯定有钱。

我们班里的几个生活条件特别好的,包括那个父亲是国营大酒店经理的儿子,还有那个父亲是辖区派出所教导员的儿子,其实也就是班里最能打架的前两个同学。另外班里还有一个女同学,他父亲是省城里最早的一个合资企业的中方工作人员,那个时候我们父母才挣多少钱,但是她的父亲那个时候她说一个月就已经挣将近2000多人民币了,那个时候2000元人民币可真的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在课间的时候,她经常给我们讲一些她在家里看的录像带,虽然在春节的时候表哥也会骑自行车驮着我去大舅单位看,但是毕竟出去看录像带和在自己家看录像带肯定是不同的心理感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还曾经流行过看谁家里生活好,其实不用看别的,只要看家里有没有录放机就行了。那个时候这个女同学和那两位特别能打架的男同学家里应该是班里最先有录放机的,其实录放机到VCD出现的时候都没有说家家都具备,可见录放机那个时候的价钱能有多高了。

也不光是我们班里的同学穿着因为家庭原因造成了分化,就是整个学校都能看出来,就如同刚才说过的那样,谁的家庭生活条件好只要看一下穿着就能看出来了。

领完书回家依旧是母亲给包的书皮,那个时候在十六门里和其它的一些国营或集体的商店里在卖文教的地方已经出现了那种塑料皮制作而成的现成的书皮,只要按照书本的厚度买相应的塑料书皮一套就完成了包书皮的过程,不光是包书的塑料书皮,还有那种包作业本的书皮,有的时候我也会买一些这种包作业本的书皮,那是后来随着作业量开始逐渐加大以后作业本的更换频率也开始加快了,总不能老让母亲给我的作业本包书皮吧!再说有的时候母亲还上夜班,真就是在母亲上夜班的时候碰巧作业本需要更换了,那也只能有那种塑料的书皮把作业本给包上了。其实在整个小学期间大家给作业本用的最多的材质还是那种牛皮纸和挂历用纸,其次就是刚才所说的塑料书皮,至于那种特别传统的本夹子虽然在第一次上小学的时候还是第二次上小学的时候班里都有同学在使用,但是那种黑色的本夹子也好还是那种带有色彩的本夹子也好始终没有成为主要的使用材料。

按照我身边同学的话来说那种本夹子特别的滑,老师搬作业或者让学生搬作业的时候动不动成摞的作业就会滑落下来,并且基本上都是从有本夹子的那摞作业滑落,而没有本夹子的那些成摞的作业本基本都会很顺利的搬来搬去的。

并且这次领书的时候孟老师还布置了一个任务,那就是每个桌子必需得有白颜色的桌布,至于由谁去做由两个同桌商量着来。那个时候我和最能打架的那个同学是一桌,他反正是不做,那么做桌布的任务只能由我来完成了,其实谁都不愿意给家里人找事干,但是没有办法只好回家和母亲说了。

十六门那几天的白布买的可是飞快,售货员说基本上都是小学生领着家长来买的,但是母亲也不知道我们的那个书桌多大,也不知道买多少尺寸才好,那个售货员告诉了母亲一个大概的尺寸,因为买那个尺寸的人最多。其实售货员说桌布收边什么的都好弄,就是那两个套在书桌上的松紧带的位置不好掌握。于是母亲又领着我来到了学校,正好孟老师还没有走,于是打开了教室门让母亲又量了一下书桌的具体尺寸才回家的。因为家里有一个缝纫机所以一会儿的功夫就做完了,第二天拿到学校的每张桌子上都铺上了桌布,其实那个桌布的作用我感觉还不如没有呢!后来的时候因为洗桌布的事情好像同学之间没有没打过架的,因为每个同学都不愿意给家里人找这些费力还不讨好的任务,如果洗一回在光荣榜上就给一朵小红花的话,那么肯定是抢着洗。

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开学仪式完成以后就上了几天的上午半天班,然后就改成了下午上学了,因为那个时候操场扩建的计划还没有完成呢!而旁边的那个已经挖好的大坑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还在那里放着,也没有下一步的打算,因为长虹小学最初的目的是想通过政府部门的规划,把那个大坑的一半还要多一些划为长虹小学的操场,但是上学期还没有什么具体的进展,所以下学期只能为了学生的安全继续把全校的学生分为上下午两个时段来上课,虽然当时我们喜欢上半天班,但是我们都喜欢的是上午上课,对于下午上课我们都挺反感的,但是那也没有办法。

下午上课的时候就意味着放学回家没有什么玩的时间了,作业写完之后就是吃饭,再加上没放学的时候天就已经黑了,所以写完作业的话大人也不可能让我们出去玩了,虽然那个时候我们这些居住在同一个方向的同学上学放学都会结伴同行,但是回家以后如果出去可就是一个人了,再加上从单元门出去的话就是道路,父母也不放心让我写完作业出去玩,虽然那时期的道路的汽车远远不能和今天相比,但是感觉也挺多的了。

那个时期学校里都有值周生,主要是看学生进入教学楼以后有没有什么不遵守学校规定的事情发生,如果被抓到的话就要扣班级评比分,反正我们这些低年级的学生都挺害怕那些值周生的。我们是低年级的时候那些值周生都是由六年级的学生担任的,并且是全班都担任值周生。可是等我们上六年级以后值周生的安排就能看出老师喜欢谁了,基本上都学习好的学生组成的,反正我是与这个工作无缘了,小的时候还曾经幻想着当上值周生会什么样呢!

阅读1978年出生的人回忆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1978年出生的人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