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出生的人回忆」

第2次上小学28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先前我说那个时期的收音机在收听节目时总有杂音,但这只是针对当时的收听环境而言的,如果换成今天的话那么那个杂音就不叫杂音了,因为那个时期的收听频率都是AM的频率,那个时候的FM频率的还没有全天的广播节目呢!有的话也只是在周日下午的时候播放那种古典音乐的广播,并且就是那个时间播放,播放完毕以后节目就又没有了。当然我说的只是当时我所在的这个北方省城的收听环境,至于别的地方什么样我可不敢说。那个时候的AM广播起码在收听的时候说话的声音还是挺大的,但是现在再用收音机收听AM广播可真的收听起来太费劲了,那真是来回调才行,但是杂音还是挺大的。

可能有的网友认为现在所说的又和上学没有关系了,但我还是那句话假期也是上学时期不可缺少的一个生活体验。并且是小学也好,初中也好,高中也好,大学也好。所有的这些上学时期的记忆都是由课堂和假期所组成的。

我除了喜欢看收音机和收录机那个橱窗以及有的时候会播放电视节目的放有电视的橱窗之外。有的时候也会和母亲一起看她喜欢看的一些橱窗里的展示,一般母亲更喜欢看的就是那些陈设服装的橱窗了,里面的衣服现在我想一想也还是显得挺大气的,并且现在有的时候回想起来好像现在看来也不过时。有的时候母亲也会领着我到陈设儿童服装的橱窗那里看一看,并且还经常说道如果期末考试考高分了,那么就领着我到这里买上一件这个国营百货商店里卖的儿童服装,可惜以我的智商这种待遇我始终没有得到。但是不得不说那个时候如果能在省城里的一些大的国营百货商店里买上一件衣服的话,那么肯定会惹来挺多人的羡慕。毕竟整个80年代还是以自己做衣服为主的,就是进入到了相对已经很发达的90年代的时候,在90年代初还是以自己做或者找裁缝做为主的。应该是到1998年以后才感觉自己家里做衣服的时候少了,而买衣服的时候越来越多了。

曾经记得母亲单位的一个同志在别的国营百货商店里买了一件挺漂亮的衣服,母亲就曾经不止一次说过这件事。另外那个时期的人与人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一种亲切,那个时候如果谁买了一双特别新的皮鞋的话,如果发现别的同志看着挺羡慕的话都会脱下来让别人试一下的。母亲的那位同志看到母亲挺喜欢那件衣服,就借给母亲穿了几天,但是我没有看到母亲穿上以后什么样,因为天天得上学,所以就看不到母亲穿上什么样了,可能赶上休息的时候穿着出去到爷爷家看看爷爷和太爷爷,或者去另一区看看姥姥吧!

借给母亲的那一天母亲拿回来以后我看上去就感觉挺好看的,至于是什么材料的我可就不知道了,但是现在我还记得摸上去手感挺好的。母亲还回去的头一天整好是个星期日,我在小屋写作业,而母亲则把这件同志借给她穿的衣服好好的漂洗一番,等干了以后就好好的给叠上以后才拿回单位还给人家的。

至于我的衣服除了母亲给我做之外,有的时候如果是过年了或者是自己生日的时候姥姥或者爷爷、太爷爷有可能会给我买上一件新上衣,反正那个时期一年能有一件新衣服就不错了。

而父亲的衣服在我的印象里好像全都是母亲给做的时候做一些,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找外边的裁缝给做衣服,母亲曾经给父亲做了一件中山装,可是父亲只穿了一次就不穿了,后来这件衣服去哪里了我也不知道了。

那天母亲领着我在外边看了一圈各个橱窗以后就领着我走进了这个国营百货商店,现在我都的记得非常清楚的就是在那个烈日当头的那天进入商店里以后就感觉到了一股凉意,但是这个凉意决不是来自于空调的,因为那个时候这个国营商店里没有空调呢!这种凉意最先来自于这个国营商店建筑的自身,因为这个建筑本身就是解放前由外国人建筑的,它的外墙特别的厚,在夏天的时候外边太阳无论多热也晒不透。另外一股凉意就是来自每个楼层里面安装上部的那种特别大的吊扇了,那个一旋转起来的感觉速度不快,但是可以很快的让下边的人感觉到一股阵阵的风力。

电风扇虽然那个时代已经有很多品牌了,包括很多国营百货商店里橱窗里也经常展示,但是那个价格相对来说还是挺昂贵的,所以那个时候一般的普通人家还没有电风扇呢!等到我家买的时候都得是小学四年级左右的时候了,如果家家都普及的话那得是90年代初期了。

我现在忘记这个国营百货商店每个楼层都具体卖什么东西了,反正是每个楼层卖的东西都是好几类商品,大的如家用电器,小到是针线之类全都是按照商品的性质和类别分别在各个楼层售卖。

那天母亲到里面具体买什么东西现在全都忘记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可能是太贵的东西,因为在我的记忆里省城里的这些国营百货商店虽然经常去里面看一看,走一走。但是好像很少在里面买过什么特别贵重的东西。母亲买完她的东西以后又领着我来到了卖文教用品的柜台那边给我买了一瓶钢笔水,这件事情是那一天我记得最为深刻的。另外给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柜台里摆满了各种样式的油笔芯,除了我经常使用的以外,别的油笔芯到底是用于什么样的油笔上的直到今天我都非常好奇。因为我使用的油笔芯就是用于替换咱们常见那种油笔,而那个时候在文教柜台里见到的油笔芯把咱们常见的除去之外,长的,短的,还有那种类似于三角形的,还有那种看上去感觉是金属质感的油笔芯,反正是什么样子的都有。现在有时我也在回想那个时代肯定是各种模样的油笔都有,只不过我上小学父母才给我买这种常见的油笔,可能同时期的青年学生是不是喜欢用这些使用外形各异的油笔芯的油笔就不知道了。或者也有可能那些非常见油笔使用的油笔芯是不是给一些特殊用途的油笔配套使用的也是说不好的。

除了看油笔之外就是看钢笔了,说实话这里的钢笔真是各种品牌和各种外形都有,别看那个时候是80年代的中后期,但是我看钢笔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一种个性释放的来临,因为那个时候在卖钢笔的柜台里已经看到了有那种如果按照今天的话来说非常卡通的造型的钢笔了,当然价格肯定也不便宜。但是这种卡通造型的钢笔算不上是数量庞大,更多的还是那种传统的钢笔,只不过是在价格上有所区别,有的可能很便宜,有的可能很昂贵。当然这只是针对当时的收入来说的。那个时候的50多元的钢笔就感觉到到贵的了,但是现在50多元的钢笔谁还能说是贵的呢!

但就是这里的钢笔的价格再便宜在母亲眼里看来也是挺贵的,因此在我上学的时期基本所有的钢笔都是在十六门里买的,同一个品牌和外观的钢笔两个商店价格相差的可不是一般的大。但是我可以肯定那个时候还没假货呢!或者起码我所日常接触的东西还没有假货。可能就是同一种商品走不同的进货渠道吧!

当然我也不会错过那些铅笔,当时母亲给我买的最多的铅笔就是那种绘图用的铅笔,笔杆的颜色是那种蓝中有绿,绿中有蓝的那么一种颜色,有可能是这种铅笔便宜吧!因此父母有的时候一买就是一包,一包里有10支绘图铅笔,当然绘图铅笔基本也是在十六门买的时候多,并且那个时候在十六门买的话基本上就是那么两三种不同硬度和黑度的绘图铅笔。

更多的样式还是以铅笔笔杆上的各种图案加以区别的,当然也有的铅笔是那种纯颜色的笔杆,我现在记得有红色的,有蓝色的。并且笔杆那个时候如果看截面的话基本上是以圆型的居多,但是我上边所说的那种绘图铅笔的截面就是那种多边型的,并且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也只有那种绘图铅笔是的截面是多边型的。

十六门里的铅笔样式相对于油笔和钢笔的话就已经显得十分多了,但是在这个国营百货商店里的铅笔样式更多了,反正我记得的最少得有三个柜台摆满了各种不同图案的铅笔,并且在这里可以看到更多的不同黑度和硬度的绘图铅笔。

相对于铅笔、钢笔和油笔来说的话那个时候对于各种颜色的水彩和水粉对我的吸引力并不是特别的强。那个时候一上美术课的时候最起码我这个班级的里同学基本上带的都是那种用一个小盒装的蜡笔,但是我忘记了里10种颜色还是12种了。这种蜡笔很硬不说个头还特别小,如果在美术课上喜欢用哪一种颜色的话,基本上两三节课的时间那支蜡笔就基本用完了,因此那个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家里阳台上放着那些使用完一两种颜色的蜡笔的包装盒,因为不知道老师下节课会讲到什么,会用到哪一种颜色,因此这种小盒装的蜡笔差不多上完两节美术课以的就要再买一盒。而有新的了,那种旧的也就不使用了,所以那个时候只要在我家的阳台上随便拿一个这种装有蜡笔小盒打开看一下的话,里面除了少了那么一两种颜色之外,其余的颜色的蜡笔基本都没有怎么使用。

十六门里的这种小盒包装的蜡笔那个时候不知道买了多少个,并且不光是十六门里卖,那个时候好像那个罗锅爷爷开的那个食杂店里也卖这个,我记忆里好像在这个店里也没少买。那是因为这种小盒包装的蜡笔特别的便宜,如果上美术课的头一节课的时候发现没有带蜡笔的话,那么在这一节下课的时候反正我就会走出学校大门到过那条主干道去十六门买这种小盒蜡笔。

现在想一想那个时候的学校有的校园管理的严格,比如我第一次上小学时的那个学校就是师生都进校园以后就把那个大门关上。但是在我眼里看到的大多数学校对于校园安全那个时候抓的还不是那么太严格的,比如长虹小学校那个时候基本上在课间的时候学生从操场大门出去和从教学楼大门出去的太多了,反正也没有看到有人管。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以后长虹小学才重视起来学校的安全。

这种蜡笔当时的价格特别便宜,能有多便宜呢?这么说吧!家里给我的零花钱买这种蜡笔太轻松了。

但是当时这个国营百货商店里可不光有这种小盒包装的蜡笔,还有那些颜色特别丰富的蜡笔,现在想一想起码那些包装最少的也得有将近20种颜色,最多的时候我认真的数过有将近36种颜色之多,但是在这里我强调一点的就是我把所有的这种美术课上课时所用的都叫蜡笔,这里面不排除有的是油画棒。

反正那个时候我对美术的兴趣也不大,那天在文教柜台也就是在这些美术用品的柜台看一看而已,也没有感觉有多大的想购买的愿望,话又说回来就是想买的话母亲也不可能给买。

那个时候买东西的话前边儿我就说过了,那个时候不可能把钱直接给售货员,而是售货员先开完票给买东西的人。而买东西的人则拿着这个票去收款的地方把钱交给收款的人员,然后收款的人员再给你一个票,买东西的人拿着这个票交给柜台里售货员以后,售货员才能把你想买的东西给你。

虽然现在的一些大型卖场还是以这种形式在收款,但是已经不是原先国营时期的那个感觉了。

交款的时候在那个时期让人最为头痛,因为别看这个国营百货商场这么大,但是每个楼层我没有记错的话好像就那么一个收款的地方,因此那个地方经常是排大队。现在我都记得那一天排队的人数能有几十人,别看这个国营百货商店的东西不便宜,但是依然每次来都会排着大队。

后来母亲见人太多,就先领着我去了她想买东西的那个楼层,具体买的什么我是真的想不起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来到的是卖衣服的那个楼层,母亲领着我走了一圈又一圈以后站在了一个柜台的边儿上,看着她想买的东西。那个柜台里有剪子,有顶针,有各种各样的缝衣服的线,还有各种各样的钮扣。反正母亲是在那里看来看去的,然后就看到售货员开了票让母亲交款去,可能是这个楼层的东西相对来说有贵的原因吧!反正我记得母亲到了那个收款的地方就交了钱,然后让又领着我回去把东西取了回来。

之后又来到了文教商品所在的楼层,这个时候排队的人还是挺多,但是和刚才比起来的话已经少了挺多了,所以我和母亲就站在了整个队伍的最后边一点儿一点儿往前走着,好交钱把刚才给我买的钢笔水拿走。

那一天我反正感觉用在这个百货商店里的时间好像挺长的,其实我看柜台里的东西,母亲买她需要的东西和给我买东西的时间加在一起可能也就10分钟不到,但是这排队的时间感觉得将近1个小时左右。因为那个时候都是现金付款,因此收款人员对于顾客给的钱要仔细的数好几遍以确保钱数没有少。而顾客则把收款人员找回来的钱也认真的数好几遍以后才能离开收款的地方。那是因为那个时候每个人的收入都不高,别说是几块钱了,就是几角钱几分钱那都数的特别的仔细,生怕收款人员找钱给钱少了。再加上那个时候计算器还没有呢!收款的地方用的都是算盘,为了保证在钱的方面别出问题,反正我经常看到的情景就是收一次钱就数好几次钱,如果顾客给的钱整好还行,如果要找给顾客钱的话那么就要反复在算盘上最少运算上两回以后再把需要找的钱给顾客找回去。然后就是顾客站在收款那个地方的外边反复数着钱。因此排队的时间不长才怪呢!

好不容易等着我和母亲交款了,母亲其实也和前边的那些人一样,反复的数着好几遍收款处找回来的钱以后才离开的。记得那一天母亲还问我买东西用了多少钱,给了收款人员多少钱,那么收款人员应该找回多少钱。不过说实话这个是最为头痛的,如果涉及到只是元角还可以,但是更多的时候涉及的到还有分的概念,因为自己默算有的时候感觉特别费劲。

阅读1978年出生的人回忆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1978年出生的人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