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出生的人回忆」

第2次上小学31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总之那天一切卫生都搞完了以后等我回家好像都中午了,好在姥姥在家里因此不需要母亲给我留饭了,可以吃个现成的饭菜。那个时候其实姥姥做的基本就是炒大头菜,炒土豆丝之类的,而主食则是姥姥自己烙的油饼,要不就是自己做花卷和馒头。

不过话说回来了那个时候除了和单位的食堂里的人搞好关系的话可以往家弄点儿主食之外,在我所在的这个省城里还真没有卖那种现成的馒头和花卷的小店,这种生意在我的印象里差不多得是在90年代中期的时候才有的,而现在这些卖主食的小店已经成了城市生活当中不能缺少的一种生意了,我现在做米饭还行,但是这些面食我可是一点儿都不会。话又再说回来了现在的生活节奏都特别快,就算会的话谁又能大晚上下班以后回到家还现弄面食呢!全都在外边买了。

现在也买了这么多年的面食了,但是说实话好像真的都没有姥姥制作的面食好吃,不知道这里有什么样的原因。

到校日回自己家基本也就是住个两三天的时间,然后姥姥就又领着走着回到了她所居住的房子那边去了。

这一次回去以后写日记依旧是件是为头疼的事情,不过好在到校日的时候回了几天的家,所以最起码又有了几天写的素材了。

另外就是表弟也被二舅再次送了过来,这一次依然和以前一样二舅让他白天去上这个院子里幼儿园,这样一来我又和以前一样有了一个新的任务,晚上负责把表弟接回来。别看就在一个院子里,但是那个时候给人的感觉这段路好像特别的长,其实那是小孩子的眼光,等长大以后在这片儿平房大拆除之前时候曾经回去了一次,那一次感觉就没有小时候的那个感觉了,好像看这个院子特别的小了,并且从姥姥家小院的那个门的位置出来走到那个曾经的幼儿园的位置给我感觉好像一分钟的时间好像都多,但是我那个时候接表弟往回走感觉真的特别的远。

星期日的时候表弟就和那个家里养鸽子的孩子一起玩,而我则是和那些院子里的同龄的孩子玩,但是说实话这一次回来感觉同龄的孩子比假期刚来的时候看上去感觉更少了。那个时候有时我独自走到这个大院的门口对着墙曾经在心里说道希望有一天不要再回到这个院子里来了。这是那个时候的想法,但是现在想在LC区里找到一个这样特别安静的地方找都找不到了。这个可能也是和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小的时候总是希望到特别热闹的地方去,但是一过40岁的时候总是希望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

那个时候有时候我也和表弟一起和那个家里养鸽子的孩子一起玩,但是说实话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他家的鸽子晚上在哪里过夜,因为我没有在他所居住的二楼外面发现任何有鸽子过夜的东西。因为我见过的养鸽子的人家基本上都会搭一个鸽子的棚子让鸽子的过夜的,但是他家没有。

他家的鸽子可是不少,现在想一想应该有20多只,这么多鸽子呆着的地方不可能是个小地方,但是我就是没有发现在哪里。

但是这次居住还是和以前一样找不到在天津姨姥居住的那种感觉,可能还是文化差异太大造成了。在天津姨姥家居住的时候那可真的是不管是不是一个院子里的小孩子只要和自己的家孩子玩的话,那么到了吃饭的时候就连自己家的孩子和别的院子的孩子全都叫到一起到家里去吃饭。但是说实话这个现象在我所在的这个省城里没有看到过,虽然都是住平房但是我所在的这个省城到吃饭的时间了就把自己的孩子叫回来吃饭,根本不去理会别人家的孩子。

这一点上感觉和天津的那种平房氛围相差的太大了,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所在省城原先可能也和天津一样,但是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了变化。

不过好在那个时候孩子之间在表面上只要在一起玩的话那么基本上关系看着还可以,反正在姥姥房子所在的这个院子里最起码我们同龄人好像没有打架的,虽然闹的时候经常有,但是像那种闹着闹着最后双方都急眼了大打出手的好像还真没有。

别看都是小学生,但是因为是在不同的小学上的学,这假期作业相差的可是特别的大。有的同龄的孩子的作业就是那本正规的寒暑假作业本,其它的作业全都没有。有的同龄的孩子的作业虽然也留有其它的作业但是种类特别少,相比而言可能我在这些同龄的孩子里作业的种类是最多的。我说我的假期作业里有必须得用钢笔天天写一篇大原稿,他们听完以后感觉都有些不可思议。

当然我感觉他们作业那么少也感觉到一种不可思议,其实他们所上的小学和我所在的长虹小学比起来其实还都是重点小学呢!但是真的没有想到作业会留这么少。

当然他们有的和我说了原因,那是因为他们平常上课的时候留的作业特别的多,并且说不止是数学和语文,其余的课任课老师只要留了作业就必须得完成。他们这么一说让我想起了副校长给我们代课的那段时间的留作业的方式,简直是一模一样。这些孩子里虽然以后上初中就没有联系过,但是听大舅和二舅说这群和我同龄的孩子基本上一到初中第一时间就适应了初中的作业量。

就因为人家平时作业量相对来说特别的多,所以到了假期的时候作业就少了。相反我们小学大部分的班级平时作业量相对来说留的特别的少,所以假期里作业就多了起来。这个有的时候真的不能看眼前是什么样,如果从长远目光来看其实副校长的做法反正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给我们代课的时候在开始阶段感觉挺不适应的,但是后来适应以后感觉也不那么累了。只不过副校长只是在孟老师请病假的那段时间代课,如果我们这个班能由副校长直接带到毕业的话,那么我敢说我们班级里的大多数同学的命运都会改变。

星期天不写假期作业的时候我就领着表弟去新华书店去看书去,这个时期里的儿童读物和课外读物感觉比假期来的时候好像种类又多了很多,有可能那个时候挣孩子钱的这个想法已经形成了吧!不过好在那个时期的这些书籍还是可以随便拿起来看的,当然我和表弟去之前也是在姥姥家把手洗干净的,这个社会公德我们还是有的,总不能手非常的脏去翻看人家的书吧!

表弟那个时候喜欢看那些以卡通形象为主的书籍,而我则更多的喜欢看那些适合我当时年龄可以看的课外读物,当然卡通书籍有的时候也看。因为父母基本不会给我买课外的读物,所以来姥姥家里的时候去新华书店成了看课外读物的唯一的方式。

但是让我奇怪的就是姥姥家所在的那个院子里的孩子好像只有我和表弟去新华书店去看书,其他的孩子好像没有一个愿意去新华书店看书的。不知道为什么这群孩子不愿意去这个可以免费看书的地方呢?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时候其实已经有那种补课的行为存在了,只不过那个时候没有形成现在的这种产业链,并且老师也不是以补课班的名义招生的,基本上都是通过认识的人互相介绍去老师家补课的,那个时候可不是光补课,并且到了吃饭的时间人家老师还管孩子吃饭呢!这种方式当我到了三年级开始有了朋友以后也的确得到了证实。所以当我和表弟去新华书店看书的时候,大院里的很多孩子都去老师家补课去了。

其实中新华书店看课外书主要目的还是找写日记的素材,通常明明是一个的文章的名称在我的日记里就会是一本书的名称,反正那个时候真的是见什么写什么,可是谁知道老师会不会看呢?再说了我直到现在也搞不明白为什么要有写日记这项作业,因为日记记的都是学个的隐私,但是老师还要看,如果里面有对老师不好方面的描述,那么写这个日记的同学肯定就是得到老师的重点照顾。

姥姥的那个区距离流经省城的那条著名的河流其实理论上来说也挺近的,还记得前边我提到过姥姥曾经有一段时间去一个公园去晨练么,那条著名的河流其实距离这个公园已经是特别的近了,如果按照成年人的走路速度,从这个公园的北门出去走到江边可能连10分钟都用不上。

但是虽然距离这么近,但是我基本上没有一个人独自去过那个江边,到不是说不敢去,因为我说距离近是按照现在的成年人的眼光去看的,但是要以二年级读完还没有升到三年的孩子眼光看的话这段距离其实还是挺远的。好在那个时候这个院子里的一些与我同龄或者上下差不了几个月的一些孩子有的时候会结伴往那条江边走,这一路上其实也没有闲着,逮蜻蜓的,抓蝴蝶的当然也有可能是蛾子,总之这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小生命让我们给践踏了,现在想一想这真的是一种不应该有的行为。

来到江边儿以后那些胆子大的敢下到江堤的下边去走,但是反正我是不敢到下边走去。毕竟父母对我的安全教育还是蛮多的,同时学校的孟老师每次放假的时候也会不停的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不要轻易下到江河湖海里面去游泳,也不要轻易沿着江堤河堤行走。

因此我个人对于安全这方面来说还是挺注意的,但是我当时就非常奇怪为什么这些平房里的孩子胆子都这么大,虽然我也曾经在平房里面生活过,但那只是很短暂的时间,所以平房生活在我整个的生长记忆里的所占的比重不算太大,如果还有那么一丝比较重的记忆的话那么就是每逢假期到姥姥这里居住的感觉了。

其实也不光是这个大院子里的孩子感觉胆子非常大,其实原先我所居住的那个楼房大院对面的平房大院里的孩子的胆子也挺大,但是像这些相对比较冒险的行为在我特别熟悉的那个平房大院里的孩子是做不出来的,但是姥姥家所在的这个大院里的孩子感觉什么危险都敢去尝试。

不过有一点是这个大院里的孩子没有见过的,但是平房大院的孩子却是经常能看见和发生的事情,那就是上房顶。起码每次假期我来姥姥家的时候与这些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没有见过他们上过房顶。但是平房大院的那些孩子上房顶的行为感觉在90年中期的时候还能看到。

假期作业给我带来的是痛苦的记忆,但是那些快乐的记忆其实也不少。这其中就包括去新华书店去看那些课外的适合儿童和少年读的课外书。还有就是有时也会和表弟一起到远一些的一个卖观赏鱼的商店里去看那些观赏鱼,那个时候这个商店我不知道是国营的还是私营的,但是对于来看鱼的孩子这个商店里的工作人员还是挺欢迎的,最起码没有往外撵我们。

那个时候其实二舅家就有一个大鱼缸,里面有那么几条可怜的金鱼和一条红箭鱼。虽然之前在楼房大院里居住的时候父母也养鱼了,但是说实话我对那个时期的养鱼记忆或者说对观赏鱼的记忆不是那么多,第一次对观赏鱼有记忆还是在二舅家看到那个鱼缸里的观赏鱼。

表弟对于观赏鱼的认知比我要多一些,虽然那个时候他还没有上学,但是表弟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程度比我和表哥都要快,另外这小子也是相当的聪明,只要是见过的东西基本上就不会忘记。表弟对于观赏鱼的认知比我要多,但是当来到这个观赏鱼商店以后我们都傻眼了,那是因为这里的观赏鱼种类已经超出了我们俩个人的知识诸存了,这里面的各种规格,各种外观的鱼缸里的观赏鱼可不光是金鱼和红箭鱼这两种,就拿金鱼来说吧!在这之前我所认知的金鱼好像都是二舅家鱼缸里那几条金鱼的模样,但是在这里光是各种金鱼的种类就让我们吓了一跳,简直的太多了,并且有挺多品种在那时我们的眼光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金鱼品种。

至于热带鱼那就更多了,各种各样的孔雀鱼,并且有单尾和双尾的红箭鱼,还有就是各种外观花纹不同的燕鱼,反正这个观赏鱼商店可是没少留下我和表弟的青春。

这个观赏鱼商店还卖挺多养鱼的工具,给我们留下忘记最深刻的就是那些给鱼缸里的水打氧气的东西了。那个时候反正在我所在的省城里是没有出现现在这种过滤给氧一体的器材,也可以这么说过滤的器材根本那个时候在我所在的省城里就没有见到过。二舅家当时都没有过滤给氧一体的这种器材,那个时候我去二舅家见到的最多的就是给鱼缸换水。但是这个时期给鱼缸打氧的泵已经可以看到了,同时出现了很多各式各样的出氧的东西。现在我记得的就有那种风车造型的,还有就是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市标小于廉为原型的出氧的,还有什么潜水员造型的,总之那个时候出氧气的造型是挺多的,谁知道为什么以后这种造型的出氧的就越来越少了,以至于现在出氧的基本就是那种氧气石了,原先那些各种外观的出氧的东西基本上都看不到了。

除了到这个观赏鱼商店之外,有的时候我也和表弟一起到距离姥姥家也非常近的那个省城里著名的第一百货商店,因为无论是我还是表弟每次走到这个百货商店的时候就感觉好像回到了自己家所在的区一样,因为这个百货商店与姥姥曾经工作过的那个省城著名的百货商店有挺多相似的地方,一个就是都是坐落于十字路口把一个角。另一个就是这个百货商店的橱窗是除了姥姥工作过的那个国营百货商店之外,省城里面橱窗数量可以算得上第二的百货商店了。因此有的时候我和表弟在沿着这个百货大楼行走的时候总是感觉好像回到了姥姥工作过的那个百货商店的外边。这里面的卖的东西种类也挺丰富,也是分的非常明白,哪一层卖什么东西都是非常清楚的,因此到这里买东西的人通常没有逛店的习惯,来了以后都是直接去想买的那个东西的所在楼层。我和表弟等挺多孩子倒是那个时候逛店最多的人,因为我们也不买什么东西,通常都是从一楼进去以后一个柜台一个柜台的看着,幻想着如果有一天自己可以到这里买东西的情景。那个时候我个表弟最喜欢去的地方有两个柜台,一个柜台是文教柜台,另一个柜台就是乐器柜台。

阅读1978年出生的人回忆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1978年出生的人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