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出生的人回忆」

第2次上小学67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事情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我们班的这些同学在假期的时候还互相想着,但是真的到一见面的时候,可能动不动就因为某些话和某些事情动手打了起来,就是打架绝对不是什么闹着玩。但是这个时候我是能尽量躲的远一些就躲的远一些,在儿童公园里遇到同班同学的话能在一起玩就在一起玩,如果不能在一起玩的话就找个借口离开。

一晃就到了开学的日子,和以往的开学没有什么两样,基本上第一天利用第一节课的时候发这个学期的所学的书本。但是这个学期真正开学的第一天当我来教室以后就感觉好像同学又少了几名。当孟老师来到班里以后告诉我们又有几位同学转学走了,这个时期的同学转学还基本上都是在开学的时候转走,并不是在中间转学。不过后来到四年级的时候同学转学的时间可是什么时候都有了,月月都有转学走的,最高峰的时候每个星期都有转学走的。

在新教室当孟老师领着几个同学去取新书本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安排别的同学到上个学期的教室里把光荣榜和学习榜给取下来,然后重新贴在现在的这个教室里合适的位置。虽然每个学期都换教室,但并不是换了十二间不同的屋子,有的教室可能还重复用过几次。但我说的只是我所在的这个小学的一个现象,同时期别的一些小学生可能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毕业始终都是在一个教室里学习的。

当然这个学习榜可能这个学期就不换了,而光荣榜则肯定得让那个父亲是搞设计的同学回家和他父亲说一下并重新设计一份了,因为孟老师当班主任的时候就算转学走的同学的名字也要写在上面,只不过位置都是下面了,当然只有一个人是例外,那就是一年级刚刚开学没多长时间被开除的那个同学,他的名字是永久的消失了。

那个时候那些转学走的同学虽然人不在了,但是他们的名字仍然在光荣榜上,这个事情在前边我已经不止一次的说过了。孟老师其实想的就是虽然这些同学转学走了,但是他们也曾经是这个班级的一员,所以他们的名字就应该存在。

新的书本拿回来了,发新书的过程可能是新学期最快乐的一个过程,大家都想看一下新学期的教科书里有什么新的内容,但是绝大部分的同学翻看的都是一些课任课的书,至于语文和数学翻看的相对就不那么多了,除了班里面学习好的同学可能会翻看一下之外,其余的同学翻看的太少了,就算有翻看的可能也是翻看一下语文书,至于数学书那真的就是不再看的。因为每个学期的数学书所学的知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噩梦,我们班里除了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之外,好像喜欢数学的同学真的没有。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班里喜欢数学的同学真的是太少了,其实也不是我们班,就是整个我们那个学年喜欢数学的同学也不是很多,当然这只是我的小学的经历,至于同时期是不是有的学校的学生数学的普及率特别好我也不知道。

当然大家还要在一起讨论一下新教科书的封面设计,那个时候的数学书的封面上孩子是我们最羡慕的,因为懂的是数学。还有那些课任课的书的封面也是我们讨论的。其实那个时候这些课任课如果也是天天留作业并且对作业完成质量有要求的话,那么也不会造成我们这一批孩子升到初中以后产生厌学的情绪,主要就是不适应科科都留作业的这种作业量。

讨论完以后基本上第一节课也就差不多结束了,其实开学的第一天的上午基本上也不可能上课,因为除了发书之外还有开学仪式呢!至于开学仪式这里我就不再重复的写了,因为前面我已经写过了,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只不过就是每次去工人文化宫的路上路过解放小学的时候,班里的一些女同学还会回忆起当初在这里借读时的情景,其实我们男同学有的时候也会有一种感慨,只不过在三年级上学期开学仪式举行完以后,男生好像对于解放小学就基本上没有什么议论的了,而女同学就算是到了六年级下学期开学仪式的时候,只要是路过解放小学还会说一些当初一年级在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当然这种氛围只是在小学的时候有,当上初中以后虽然开学和休学仪式也是在工人文化宫举行,路过的时候也会有一些同学说着什么,但是我完全没有了当初在小学时期路过的时候的那种感觉。因为小学的班级是一整体,而初中的话可能是两所小学或者三所小学的学生升入到了一个初中,再加上一个班级里可能有原先同一个小学里好几班的同学甚至还有其他小学的学生,所以那种亲切感肯定远远的不如小学时代。

当然我这里指的初中都是那种特别的不好的初中才会有好几所小学升到一个初中的现象,至于重点初中的话根本不存在这种现象,基本上就是一个小学里的学生升到一个初中,那个时候家长活动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到一个好老师所带的班里上课了。

开学式举行完毕以后大家又重新回到了学校操场里才解散的,但是这一次可不是放学了,而是中午回家吃饭,因为在三年级的时候一天班的比例越来越多了,至于上午班和下午班的时候除了遇到了特殊的情况,否则是不会有了。

没有几天的时间,大家全部恢复到了正常上课的节奏上来,省城到北京的象征性的长跑还是每天都在跑的,基本上每次都是开春了以后才会停止的。

随着春天的到来,我们已经是一种正常的上学的状态,阶段测试我有的时候还能得高分,但大多数的时候分数都是在70分至85分左右,我所说的高分其实也就是达到90分以上就算高分了,至于100分在我的印象里应该是得过,但是次数相当的少。

春季到来以后,学校都要组织一次大扫除,和以往一样有的班级负责操场,有的班级负责走廊,有的班级负责老师的办公室,更多的班级则是负责自己班级的卫生。反正在我印象里只要是学校组织大扫除的话,那么打架的事情肯定就会发生。因为那个时候水房是学校领导重点检查的地方,因此负责水房卫生班级的老师基本都是派班级里淘气加能打架的学生负责那里的卫生,总之是不让别的班级里的同学去水房打水,如果想打水就去卫生间打去。

而别的班级的老师也基本上是派自己班里能打架的同学去水房打水,因此双方都是好打架的同学只要是因为打水的事情就肯定会打起来的,其实也不光是打水能打起来。就是在走廊里有的时候可能也会打起来,因为负责走廊各个责任区的班级的同学肯定不会让别的班的同学把刚刚收拾完的地面给踩脏了,因此只要是有外班的同学踩脏了的话,那么基本上就是国骂声开始然后就是动手打架了。好在那个时候孟老师安排我的任务都是与其余的一些同学打扫顶层的那个大活动室,因此我们通常都是提着水桶来到自己班级负责打扫卫生的水房接满水,然后就是上到顶层把门一关,收拾完卫生以后就是统一坐在窗户前面看着对面平房的景色了。

这个时候擦玻璃还不是我们擦,有的时候是高年的同学过来帮忙来擦,当然这也算做好人好事,有可能会在周一升旗的时候担任旗手或者是护旗手。有的时候是同学的家长过来帮忙擦玻璃,我记得的更多的时候是一位居住在十六门后身那片儿平房的一位同学的奶奶一到这种大扫除的时候就过来帮忙擦玻璃。

其实刚开学的时候,省城到北京的象征性长跑还要持续一段时间,除了锻炼身体之外,还有一点相当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们都收一下心,从假期状态当中回到上学的状态当中。持续到开春的时候这个长跑活动也就结束了,等到了冬天的时候再次开展。

三年下学期的时候那种学习上的差距更加一步的拉开了,如果说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家长辅导孩子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作业还基本上可以胜任的话,那么到了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辅导孩子写作业就感觉有些吃力了,这里所说的辅导写作业其实指的就是数学作业。前面的篇幅我就讲过,聪明的孩子可能老师一讲就会,并且会举一反三。而笨的孩子也可以说智商低的孩子真的怎么学数学就是学不会,可能是例题弄明白了,但是只要是变换一下子就又不明白了,那个时候我就是这个样子。老师留的数学作业回家以后有的题我能做明白,有的题我就做不明白了,而母亲也是有的能辅导,有的辅导不了。更多的时候要等待父亲回家以后由父亲看一下那些数学题应该怎么去做。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夏季也随之到来。那个时候我还记得有一天孟老师说学校准备请几位奥数老师给学生们上课,当然不是全体的学生,而是由班级里挑选学习好的学生去上奥数。这个时候由学校组织的奥数班学生们不用花钱去上,因为学校组织这个奥数班的目的就是为了组织这些学奥数的学生出去比赛,为学校争光的。

每个班里在我的印象里好像只能有5名学生才能去学奥数,不用问这其中我所在的班里的那位学习最好的学生肯定是跑不了的,而所在班里的另外4个名额也都是学习成绩不错的。

这些学生到底出去打没打比赛我是不知道,因为我从小情商和智商都低,对于很多事情都不爱过多的打听。但是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那些去学奥数的同学在以后的日子里基本上都垄断了数学考试的前10名的位置,除了那个学习特别好的同学每回考试都是数学第1名之外,另外4名同学有的时候发挥不是很稳定,因此不能保证前5名里面有他们,但就是这样也是在前10名的里面的。

孟老师有的时候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会让学习特别好的那位同学给我们讲一下他们上的奥数班里的数学题,但是说实话我是真的看不明白也听不懂。也别说我这样的,就是那些数学成绩相对来说比较不错的同学有很多都听不明白。

没有办法,这个时候的数学成绩就这样拉开了,学的好的是越来越好,学的不好的想追也追不上。那个时候真的是学习成绩拉开的距离相当大,阶段测试的时候有的同学就能打100,有的同学真的就是不及格。不像现在的学生,虽然在分数上也有差距,但是第一名和最后一名肯定不会相差40分以上。当然这是我了解的一些现在的小学的情况,肯定不会很准确,网友们希望你们也说一说,大家一起互动一下不好吗?

我们同学年曾经有一位给我留下了挺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一位身体残疾的同学。其实当小学二年级回到长虹小学新教学数的时候我和我们班里的大多数同学就已经注意到她了。因为每次看到她的时候都是由她的母亲背着她来上学,并且在学校那个时候还有下课自由活动的时候都是由高年级的女同学背着她去卫生间,这里的卫生间可不是那个室外的旱厕,而是在教学里提供给老师使用的真正的卫生间。

并且她的入队时间还挺早,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她是我所在的这个学年里第二批入队的。不过在没有到新教学楼之前她所在班级在哪个小学借读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我想就算在借读的那个小学里的高年级学生也会帮助她的。

现在我都记得在一个周日的上午母亲从外边回来以后问我们学校里是不是有一个残疾的小姑娘在小学?我还挺奇怪母亲是怎么知道的,然后母亲就拿出了一张报纸,在报纸的其中一版上写着《妈妈我想上学》的标题新闻。我仔细一看写的就是这位女同学的事情,但是我很奇怪的就是记者是怎么知道我们学校里有这么一位同学的呢?

第二天一上学,她就成了学校里风云人物,很多同学都自发的去看望她,并且还有很多同学给她拿了礼物,当然这里面与学习有关系的礼物是最多的。

她在课间的时候由高年级的女同学帮助上卫生间以后也会由高年级女同学陪着她来到操场里面看一下操场里面那些玩的疯狂的同学,当然这个时期学校还没有说取消课间活动,操场里在课间的时候疯玩的同学那简直是多的没法去数,因为这一时期也是我们学校里面学生人数最多的一个时期。

在我的记忆里这位女同学直到四年级的时候我们还经常看到她,但是到了五年级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在视野里就消失不见了。不知道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那个新闻里说的很清楚她从小就得了一种不能让下肢活动的病症,没有任何力量。而她还想上学,才会最后到我们小学里上的学。

我们班里曾经议论过她为什么看不见了?这个时候班里面那些消息灵通的同学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当然我们都希望她转学去了残疾小学校,但是同时在班里边也有一种不太好的消息。当然谁都没有办法去了解,因为她原先所在班的同学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说有一天她没有来上学,而班主任则说她转学走了。但是她原先班级里的同学都说她不是那种不打招呼就走的同学,更何况她还是她们班里的学习委员,因此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谁都不知道,只有老师们心里最清楚。

但是让我奇怪的是为什么她的母亲那个时候天天背着她来上学呢?为什么不买个轮椅推着她来上学呢?另外还有就是如果她真的是转学了,但是她家居住的地方可就是我们长虹小学附近呀?平日里就是在周日的时候有的时候在她家的楼下都能看到她坐在阳台上看着外边,但是从那以后我们谁都没有在她家的阳台上看到过她,但是她的父母我们倒是经常能够看到。因此到底怎么回事我们这些当年的小学生是不知道了。

随着夏季的到来,对于我们班级来说又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将要开始了,那就是第四批加入少先队的队员的选举。那天现在我还记得是个大阴天,上午的时候孟老师还没有宣布少先队员的选举,是到了下午的时候才宣布的,整个教室的气氛那是相当的活跃。这一次我很荣幸的被选上了,可以这么说这一波儿少先队员在我们班里是最多的,如果说第一波儿队员是学习好的,第二波儿队员是爱劳动积极参加班里活动的,第三波儿队员是对班级有贡献的话。那么这第四波儿队员则基本上是只要平时表现好的就基本上都能入选了。

阅读1978年出生的人回忆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1978年出生的人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