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被宁国府除名」

第18章小团练大学问啊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空地上,只剩下六十多个军士。

“方才,焦副使已经下令,尔等就遵令行事罢!”

贾蓉微微一笑,“儿郎们,都跑起来!是骡子是马,都给本官拉出来遛遛!”

“来...来真的啊?”

“这...这也忒狠了罢?”

这一次,贾蓉没允许军士们议论纷纷,厉喝一声:“军令如山!给本使跑!只要跑不死,就给我往死里跑!”

眼见少年将军勃然作色,众军士只得硬起头皮,开始跑了起来!

等到他们跑远。

焦大凑近贾蓉,低声问:“蓉哥儿啊,老夫方才,不过是给他们一个下马威,随口报的一个圈数...”

“军中无戏言。言出法随,已经下达的军令,断然没有打折的道理!”

贾蓉冷脸,偏头看着焦大,“焦副使!我平日里,需叫你一声姥爷。但如今你我甲胄在身,还是以职位相称为好。”

“谨遵指挥使令!”

焦大收起懒散神情,对贾蓉抱拳正色道:“卑职有错,还请指挥使责罚!”

“责罚就免了。”

贾蓉摆摆手,“你既然已经下令,让这些军士跑五十圈,本指挥使也不会擅改军令。

就依照五十圈的标准跑罢!”

身后的铁柱铁蛋兄弟俩,原本以为自己跟着一个公子哥,只要自己好好干活,听话,跟着公子好好做事情就行了。

以后,贾公子看在自己兄弟俩忠心耿耿、勤奋踏实的份上,自然会给自己一个好一些的前程。

至低,让自己留在他身边,做一个长随,以后再赏赐自己一个丫鬟,成家立业。

那样过辈子,也好过在黑山脚下打熬。

万万没想到啊,这贾公子,处置起事情来,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绝不会是看上去那么简单!

两兄弟对视一眼,无数红色光斑自他们头顶上喷涌出来,钻进贾蓉的脑海...

焦大听完,看向贾蓉的眼神,顿时起了变化。

似乎从贾蓉的身上,看到了当年,给自己下达军令的那位贾老太爷的影子....

贾蓉倒没留意焦大的眼神变化。

但只觉得他头顶上,有无数红色光斑,嗖嗖的往自己脑海里钻!

厉害了我的大爷!

你一个人的光斑,都比那两个年轻小伙,加起来都多!

不愧是老当益壮,老而弥坚...

“铁柱!”

“有!”

“你去组织几名庄户,熬制几锅绿豆汤。再让人去集市上,购买一些饴糖回来,多多的往绿豆汤里放。”

饴糖很贵,寻常人家一年到头,都舍不得买一点来解馋。

贾蓉这是担心,十几圈跑下来,说不定会有人体力不支而晕倒。

即便是不晕倒,也需快速补充体内糖分,要不然,没人能撑得住后面的考核。

“铁蛋,你去吩咐大灶上,烧几锅开水,里面都放上几把盐巴,放凉了备用!”

“是!谨遵公子...遵指挥使令!”

铁柱、铁蛋两兄弟领命而去。

昨夜那尹知县回去之后,左思右想,对于贾蓉担当团练营指挥使一职,总是有一点不放心。

要是自己好心拍马屁,却拍到了马蹄上,那就大大的不美气了。

原本武勋子弟,担任军中职位,并不是什么难事。

别看他们平日里不学无术,架鹰走狗。

其实。

这些武勋子弟,都有家蕴传承,很多武将世家家里,有密不示人的兵书兵法。

他们哪怕是学一点点皮毛,起点也会比寻常人家的子弟,高出很多很多。

就像那些文官家中子弟,打小对为官之道、迎来送往那些东西,都是耳听目染。

要是他们哪天出仕,也会比最底层屌丝出身的同僚们,成熟许多。

担任区区一个县的团练使而已。

若是贾蓉快马加鞭,派人回神京城里,动用宁国府、荣国府,各自在军中的关系。

请那边派一些老卒、军官过来,协助贾蓉管理团练营,那自然万事无忧。

只不过尹县令很是担忧:这条任命,是自己临时起意。

仓促之中,哪有功夫,让贾蓉去求援?

因此。

尹知县赶紧让县丞,将团练营的人员编制、军械配置、军饷总额、各层级人员的待遇标准写出好。

县丞将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一股脑儿的写在信笺上,连夜派人给贾蓉送来。

这个时空,与历史上的任何朝代都不太相同。

如今的朝廷,有点刻意压制武勋集团。

只要不是朝廷嫡系的禁军、边军,朝廷统统不管!

也不会拨付军资军费。

明面上,朝廷将地方上的军权,分给当地的父母官,让他们直接去节制县兵、州府兵。

不过呢,一旦边关吃紧,各州府县,那就必须得立马出兵,支援前线。

——哪怕打不了仗,让他们运送军资、填沟壑总会吧?

谁若是敢不遵,重刑伺候!

很诡异的是:虽然朝廷在刻意打压武将。不过,也没见得朝廷抬高文官集团的地位。

而是对文官,实行的‘分而治之’的策略。

邻近的州府,都是由不同阵营、派系的文官,出任一把手。

这就导致了‘你家有事,爷也心有戚戚焉,但老子肯定不会帮忙!

孙子才管哩!

本官没趁机落井下石,都算爷厚道’的局面。

此乃‘各自为政’之典型。

这个时空的朝廷,只在军伍设置上,有点类似于秦汉时期:既有朝廷的中央军,也有地方上自行编制的县兵。

县兵虽说是军伍编制,但却只受县里面,与州府的双重节制。

朝廷里的兵部,并不真正管辖这些三线军伍。

这也是朝廷的一种无奈之举:看,朝堂上没干涉你施政罢?

那么,你好意思问我要军费?

如此一来,地方官也是头疼:军费,那肯定是要不来了。

但若是哪个地方上,出现了大的暴动,那管辖那个地方的父母官,可就得倒大霉了!

因此。

县兵的设立,是每一个地方官必须得完成的、没有明说的任务:没事就好。若是有事,你就准备坐牢罢!

贾蓉昨夜一夜未眠,整夜都在研究这些东西。

团练营复建,因为邻近府县之中,圣莲教闹腾的厉害。

又因为溧阳县属于金陵管辖,在京中大佬的眼皮子底下,又是天子脚下。

因此。

溧阳县对于组建团练营,还是很重视的,并不是完全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去对待团练营重启之事。

再加上溧阳县,向来比较富庶。

如今团练营又是贾蓉掌管,那就更加舍得投入了。

尹知县与赵县丞商议一番,遂决定将团练营,扩充至四个百人队,也就是四百余名军士。

加上文书、军纪官、军法官、后勤官、书吏、维修匠人之类的。

团练营编制总额,已经接近五百余人了!

按照寻常养军的做派,像“团练营”这种末等军伍,自有它要整套的军饷待遇、饮食草料、军械军资标准。

因此,尹知县这才拨付一月八百两银子,以供贾蓉使用。

八百两银子...

听起来很多的样子。

这区区八百两银子,发完军饷,这就去了一大半。

再供人吃马嚼,银子就基本上已经没有了。

还别说什么三套衣衫、军功奖赏、购买草药丹丸,救治伤员...

要是算上维修军械、更新装备的话,那缺口,就差的不是一般的大!

由此可见。

即便是那些不贪腐、一心想要打造一支强军的将领们,对此情形,也是有心无力,只能徒呼奈何...

出来当兵吃粮,总不能让将领们典卖家当,去倒贴军队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经过全盘分析,贾蓉也看出来了,如今军伍建设中的处处弊端。

贾蓉不禁苦苦思索,自己该如何去做....

想来想去,倒是想到了一些应对之方。

直至夜色深沉,残月坠山,已经接近五更天了。

贾蓉这才觉得自己,有一些困顿了,打算和衣而眠,小憩片刻。

只是自己没想到,那尹知县与县丞,办事效率居然那么高!

第二天天不见亮,就点起县兵,一下子派来一百多军士。

阅读红楼,开局被宁国府除名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红楼,开局被宁国府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