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星河欲曙」

十二章 望穿不至,祸乱江山梦一场(上)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你说这里头关的是哪位皇亲,为啥不拉到寨子前杀了,还能壮壮弟兄们的士气!”

“这你就不知道了,里头关的可是当今皇后的亲弟弟,上战场的时候,将这皇帝的亲大舅拉到前头去挡箭,对面谁还敢放箭,再不济——”这声音压低了,接着道:

“就算要逃跑的时候,拿他当人质,也算是条出路不是。”

“说的倒也是,只是他旁边那个护卫,功夫了得。”

“所以,二当家交代不让给他疗伤啊。”

果然不是简单的山匪!

门外两个山匪,不,应该是匪兵的对话让孟远更加确定这伙人来路不简单,看来是遇上暴民作乱了。

所幸这贼首念及工匠可为他们所用,并未伤害他们,只是眼下任羽这伤怕是一时间难以痊愈了。

“咚咚——咚咚咚”两阵突然的鼓声惊地孟远回了神,门外似乎来了几个人。

“你们别愣着了,前线传来消息,朝廷增兵来镇压,如今这冷水寨是待不得了,连三当家都被抓了去,二当家正命我等速速撤离,你们快去前面集合!”

想是朝廷派兵围剿了,只是没想到如此快速,如此精准,看来也不能小瞧了地方上的厢军啊!

不知道此刻清乐他们可得朝廷庇护。孟远在混乱之中听得了外面匪兵的对话,心里盘算到。

顿时,冷水寨里乱成了一锅粥,尘土飞扬之中,这些匪兵丢盔弃甲,似乎并没有重整兵力,卷土再来的准备。

当然,作为逃命的筹码,孟远还是被他们拖走了。

一路上,双手被缚,双眼被遮。不知逃了多久,孟远和任羽又被扔到了一间屋,摘了眼罩,身旁都是逃出来的匪兵,加上歇在外面的,大约也只有几百人。

“大哥,如今三弟已经被擒,你我该如何。”

孟远顺着声音望去,说话的人面色黑黄,身材魁梧,像个常年干重活的力巴,下面的人叫他二当家。

“为今之计,只有先让弟兄们散了。”

接话的人是他们的大当家柳白,就是那头戴罗刹面具将孟远和任羽二人请到这“做客”的人,相比那位二当家,这位大当家倒显得匪气较薄。

“那这位国舅爷怎么处置呢?大哥!”

“他二人自然是要带着逃命的,如若用不上,可以一杀了之,明日你我二人分头行动,二弟你不熟悉地形,你多带些弟兄们在身边,以防万一,我随后在永年镇的娄山寨与你会合。”

“多谢大哥体谅,只是不知道这国舅爷谁带着呢?”

那二当家憨直地看着大当家,似乎想自己带着孟远他们跑路。

果然还是见识少!孟远心里想到。眼下他们已经兵力尽失,逃命讲究轻快,谁带着他这位皇亲,谁就更容易吸引朝廷的注意力。

“二弟想

(本章未完,请翻页)

带着,便带着吧!”

故意让兄弟带上自己这个累赘,看来这大当家柳白不简单!

夜里,一行人就在这间破草屋附近将就过夜,那柳白和一名亲卫在旁边的草棚歇息。

夜深露重,孟远和任羽都未能合眼。三更过去了,任羽看了看旁边睡着的匪兵,便悄悄将自己和孟远的绳子解了,这简单的绳结还难不到任羽。

原来任羽的伤已经恢复了大半,白日里只是佯装,等的即是夜里逃跑的机会。

看守他们的人以为任羽身受重伤且又被捆住,所以并不担心孟远他们逃跑,加上白日劳累,便也不自觉睡熟了。

夜色浓,鼾声响,此时不逃,更待何时。

于是孟远和任羽轻手轻脚,走出这破屋子。

路过一旁的草棚时,里头居然还亮着微弱的烛光,难道这大当家在亲自为这些酣睡的匪兵们守夜?

任羽赶忙拉着孟远躲在暗处,先确定安全,才能离去。

任羽轻身一跃,飞在草棚旁的土墩子旁,看柳白和他的亲卫是否已经入睡。

只见那大当家柳白正和一个身着黑斗篷的人在交谈,那人与柳白密语几句,给了张字条就离开了。

虽然被斗篷遮住了脸,但一个转身间,任羽便注意到了他腰间的佩刀,那特有的刀鞘样式,是兵部近卫所特有!

兵部的人居然和贼匪头目暗中来往,如果说兵部的人要谋反,那与这等兵力不过几千的乌合之众合谋,等于是玩火自焚,那谨慎的邓璋绝不可能如此儿戏。

那就只能说明,这场民变,是朝廷有人故意布局。

眼下是逃命,还是行使监听司的职责,为官家查明这朝中的暗谋?

“国舅爷逃了!”虽然鼾声如雷,但几百人总有起夜的。

还没等孟远犹豫完,他和任羽就被捉了回去,手脚又被紧紧地绑住了。

月色未褪去,长庚星尚明,东边的微白叫醒了昨夜疲倦的匪兵们。

众人依照大当家昨日的安排,各自跑路,只是大当家将会合地点改在了永年镇的望穿寨。

这会合地点的变动应该与昨夜那兵部到来的人一定有关,孟远心里猜测到,但是却无法和这二当家言明,只是默默任人扔进马车。

虽是逃跑,一路上却太平得很,也许是逃跑的顺利,让那二大当家有了唠嗑的闲心。

“我说这位小国舅,这皇帝的皇宫是个甚模样,宫里头的吃食是不是精美的很啊?”

孟远透过车窗,看了看马上憨气十足的汉子,淡淡向窗外回了句:

“皇宫自然是很大,只不过吃食并不算精美,连官家的一日两餐也是数月不变样。”

“哼!我看是你们这些贵人嘴刁,我唐大山如果能进这皇宫,那定要先吃尝尝这膳房的御膳,再去抱抱着皇帝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女人,哈哈哈!”

说着唐大山往嘴里塞了两粒花生,眼里尽然是对富贵温柔乡的向往,嘴角却是对眼下逃跑处境的苦笑。

“放肆!休得胡言,你这野匪。”听到有辱皇后的粗鄙言语,任羽立即喝止这乡间野匪大放的厥词。

“你也不用逞嘴强,等到了望穿寨,你若是走运,还能活命,要是不走运,也只能做我这野匪的刀下亡魂了。”

贵人已成笼中鸟,唐大山并没有被任羽的怒骂激出平日快意恩仇的脾气,只是轻快一句回过去。

任羽听他如此轻慢,更加气愤,还想出言教训这无礼的野匪,孟远用眼神阻止住了。

想起昨夜那大当家单独密会兵部的人,孟远便轻轻地和这位唐大山说到:

“这位唐大哥,看你不像山匪,倒像个庄稼人。”孟远看着那唐大山,试探地问到。

“呵!庄稼人,我们兄弟,除了投降的官兵,哪个还不都曾是个庄稼人,只不过这年头庄稼人哪里还有活路。”唐大山说完,他旁边的几个匪兵也都笑了起来。

听到这里,孟远不禁疑惑,这河东路正是官家复用青苗之地,而此时也正值秋收之际,无灾无病,为何他会说出此番话,顺着这茬继续问到:

“听闻河中路的灵县已经实施青苗之法,百姓都可以向官府领取种青苗之借资来种地,为何没活路呢?”

“呸!甚狗屁的青苗,都是你们这些做官的想出来搜刮我们百姓的点子。”

搜刮百姓?官家呕尽沥血才能从那些旧党人手中夺回的青苗之法,居然被这些百姓说的如此不堪,难道这青苗之法复用错了?

可是当时吕惠卿吕经略明明用访查实录证明了青苗之法的利处,其中莫非有蹊跷!

“何出此言呢?根据青苗法规定,在每年开春之时,农户便可以向官府借粮食或钱财,带到秋收之时,只需要按年二分利息还与官府便可,这比大部分民间的借贷都便宜,如何就成了搜刮民脂的手段?”孟远接着问到。

“哼,若真是这样就好了。”唐大山旁边的小兵也忍不住嘟囔一声。

“你这是何意?”任羽在一旁问到。

“总之,这青苗之法害得我们好几个村子里的百姓都活不安生,弟兄们若是能活的下去,又怎肯干这掉脑袋的事情。”

唐大山白眼一翻,扭过头去,显然,他不想同这些贵人讲民间疾苦。

果然这些匪兵并不是占山为王的强盗,都是些农民,生活艰难可能属实,但是不是真到了要造反的地步呢?还需要再知晓些细节,孟远和任羽正想着如何再套一些话出来,一个声音打断了他们的话口。

“二当家,这小崽子鬼鬼祟祟跟了我们一路!”两个十几岁的小伙子擒住一个和他们差不多大的少年,来到唐大山的马前。

(本章完)

.

阅读大宋之星河欲曙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大宋之星河欲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