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若梦」

第十三章 崇祯帝为什么至死也不南迁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大家都知道,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比起之前的几位皇帝来,可以说是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在治理国家。但天意弄人,随心所欲的皇帝,国泰民安。兢兢业业的皇帝,反而亡了国。当李自成打入京城后,崇祯自缢于煤山的歪脖子树上。有人感觉崇祯死脑筋,明明可以南迁南京避难,为何要留在京城坐以待毙呢?其实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

崇祯拒绝南迁的第一个原因:大明朝的祖训。网上一直流传着朱元璋给老朱家留下的祖训,即: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在现存的史料中,并未发现朱元璋说过这样的话。尽管这个祖训是假的,但大明朝历代皇帝对外却始终保持着强硬政策,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更没有被人赶得四处乱窜的皇帝。崇祯作为朱家子孙,自然不能给老祖宗丢脸,所以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会考虑南迁。

崇祯拒绝南迁的第二个原因:对这场战争抱有侥幸之心。在大明朝历史上,敌军打到京城下也不是第一次,但每次都化险为夷。远的不说,就说他继位后,崇祯二年,皇太极便率领八旗大军避开关宁锦防线,绕道蒙古,打到了京城下。结果如何?皇太极最后还不是退走了。由于亲身经历过这场战争,所以崇祯才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此次应该也能打退李自成。

崇祯拒绝南迁的第三个原因:被大臣给忽悠了。尽管有再多的理由留在京城,但没有一个皇帝是甘愿等死的,崇祯也一样。当李自成的大军逼近京城时,翰林学士李明睿曾提议南迁。崇祯当时并未表态,事后又找李明睿谈了一次南迁的可能性。李明睿建议崇祯以拜谒孔子文庙为借口,取道山东,然后一路南下。只要进入淮南地区,李自成便不足为惧了。

李明睿的提议让崇祯很心动,但他却不能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思,于是命满朝文武在上朝时讨论。关于是否南迁,朝廷大臣分成两派。一派是以李明睿为首的南方系官员,他们拥护朝廷南迁的决策。另一派是京城、天津、山西、河北等地的北方官员。由于他们的土地、田产都在北方,一旦南迁势必会造成财产损失。

南北两派争论不休,最终,南派妥协,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皇帝留下固守京城,由部分大臣护送太子前往南京。其实从保留老朱家血脉的角度看,这一建议并没有错,但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却阴阳怪气地来了一句:“幸太子往南,诸臣意欲何为?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

光时亨的话,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此时的情形就如当年的安史之乱,一旦父子二人分开,南方大臣尊太子为帝,那崇祯就只能被迫当太上皇了。因此,满朝文武都不敢吭气了。崇祯也有点后怕,所以说了一句:“言迁者欲使朕抱头鼠窜耶?”因此,南迁的事彻底被否定。而崇祯不知道的是,这位阻止他南迁的光时亨早就暗地里与李自成开始接触。大顺军进城后,他立刻投降。崇祯不过是被这群大臣忽悠了而已。

(本章完)

.

阅读史学若梦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史学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