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豪士歌」

秋风起兮白云飞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当今天子共有十个子女,四子六女。四子分别是长子朱高炽,生于洪武十一年,生母先皇后徐氏,永乐二年被立为皇太子;次子朱高煦生于洪武十三年,永乐二年被封为汉王,生母先皇后徐氏;三子朱高燧生于洪武十六年,亦于永乐二年被封为赵王,生母先皇后徐氏;幼子朱高燨生于洪武二十四年,因其早夭,故而未得封号,郁且狂也不知这位早夭的小皇子的生母是谁。而皇上的六女分别是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宁公主、常宁公主和雅宁公主。永安公主朱玉英是皇上与先皇后的嫡长女,生于洪武十年,在洪武二十八年以永安郡主的身份嫁与后来的广平侯袁容,已于永乐十五年去世;永平公主朱月贵是皇帝与先皇后的次女,洪武十二年出生,洪武二十八年以永平郡主的身份下嫁燕王府仪宾李让,靖难之役后李让被封为驸马都尉;安成公主是皇上与先皇后的第三女,生于洪武十七年,建文四年封安成公主,夫君乃西宁侯宋晟之子宋琥;咸宁公主朱智明则是皇上与先皇后的第四女,洪武十八年出生,永乐元年封咸宁公主,仍旧下嫁西宁侯宋晟之子,夫君乃宋琥之弟宋瑛;常宁公主乃皇上第五女,生母张贵妃,永乐元年封常宁公主,同年嫁与西平侯沐英之子沐昕为妻,六年后逝于云南,皇帝得知后深为哀悼。

皇上与先皇后甚是恩爱,先皇后一共给皇上生了三子五女,而徐云怡便是那备受宠爱的幼女。徐云怡其实姓朱,真名朱云怡,生母徐皇后。皇上老来得女,因而对朱云怡极为宠爱。又因朱云怡生于永乐元年,皇上认为这是上天对他得到皇位的认可,故而才派徐云怡来到皇家,这说明自己并非夺权篡位,而是天命所归,因而对朱云怡更是宠爱,出生没几日便封其为雅宁公主。

朱云怡四岁时,先皇后崩于南京。因怜朱云怡年幼丧母,皇上便把她养在了先皇后生前好友张贵妃,好让张贵妃照顾朱云怡。张贵妃与先皇后共侍一夫、情同姐妹,又因天生一副菩萨心肠,而自己唯一的女儿常宁公主却远嫁云南,因而对朱云怡极尽疼爱,丝毫不比先皇后少。而朱云怡也十分孝顺张贵妃,她称先皇后为“母后”、张贵妃为“母妃”,母女两人母慈女孝,比亲母女还要亲近。

因为在所有的兄弟姐妹中年纪最小,故而朱云怡自幼便是整个家族的宠儿。皇上与张贵妃自不必说,太子夫妇、赵王夫妇和汉王妃对她也极为关爱,除了早逝的长姐永安公主、五姐常宁公主和远在云南的五姐夫驸马都尉沐昕,诸姐姐姐夫对她亦关爱有加。虽与汉王关系不睦,但朱云怡却一直对汉王妃尊敬有加,而汉王妃也视她如妹,也一直在努力缓和她与汉王的关系。

朱云怡的外婆谢夫人出生医药世家,因而熟知医理。先仁孝皇后受母谢夫人影响,亦格外熟知医理。当年她与张贵妃一起在燕王府侍奉当今天子,因两人情同姐妹,为了打发时光,张贵妃便和先皇后学起了医理。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张贵妃的医道已十分熟悉。朱云怡的生母和养母都是惊羽医理之人,耳濡目让之下,她对医理也已有些粗浅了解。

朱云怡自幼便聪明好学,又因为天下共养的公主,有数不尽的学习机会与渠道,因而虽然年纪轻轻,但她已精通琴棋书画、诗词音律、笔墨丹青。加之又是喜茶之人,故而对茶道研究极深,对插花、焚香也特别感兴趣。她自幼长在皇宫,而宫里的御尚房集齐了天下大厨,因为学医必须了解食疗之道,故而徐云怡先是跟着御尚坊房御厨们做一些简单的食疗菜品。慢慢地她发现做菜其实也是一件极为有趣的事,又因为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个厨艺极佳的刘嬷嬷,故而这些年来她的厨艺也在不断精进。

皇上本就特别宠爱这个幼女,见她不但十分孝顺,且多才多艺,因而对她更是爱愈性命。在几年前的除夕家宴上,皇上曾自豪地向众皇亲国戚炫耀朱云怡,说她才情极佳、文笔极妙、品格极高、性情极真、趣味极雅,在“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香、医、厨”十一个方面极有造诣,可谓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香、医、厨“十一绝”。后来众皇亲国戚、宫女太监便会称朱云怡为“十一绝公主”,以赞美她多才多艺。

从小到大除了二哥朱高煦外,整个皇室宗亲对朱云怡都极尽宠爱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来她是皇上最宠爱的幼女,为了讨好皇上,众人便对她表现出了极大的关爱;二来朱云怡也确实多才多艺,因为欣赏她的才情,众人也就偏宠与她;三来徐云怡重情重义,不但侍奉父皇与母妃时极为孝顺,对众兄长、嫂子、姐姐、姐夫也掏心掏肺,可谓十分重视亲情。虽与汉王不和,但她也一直视其为自己的兄长,对汉王妃更是尊敬有加。对于这样多才多艺又重情重义的女孩儿,长辈们岂有不喜之理?

因而从小到大朱云怡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天底下最不缺爱的女孩儿。她在众翰林学士那里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跟着御尚房的御厨和刘嬷嬷学习厨艺,在享受张贵妃浓浓的母爱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医理,又在御茶房、御酒房孜孜不倦地学习关于茶和酒的知识。作为天之骄女,插花和焚香则是她的必须要学习的知识。为了让朱云怡对插花有更深的认识,皇上便让宫里最好的嬷嬷教插花。每逢有上好的花材时,皇上、张贵妃和太子妃也会让宫女太监们先送到朱云怡宫中,以供她作插花之用。而朱云怡生性喜洁,抚琴喝茶时又喜欢焚香,因而便跟随宫里最好的制香嬷嬷学习如何制香、焚香、熏香。经过多年学习,她已精于香道,并对香道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随着年龄增长,朱云怡也越来越博学多识、多才多艺。随着它越来越博学多识、多才多艺,长辈们也越来越喜欢她,对她的宠爱非但不减,反而越来越多。

虽然心中已料到郁且狂极有可能已猜中自己的真实身份,但听郁且狂道破自己便是雅宁公主时,朱云怡还是觉得有些惊讶。

既然郁且狂已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鱼姨娘和吕姨娘也不是外人,朱云怡便不再装了,于是她问郁且狂:“敢问相公是如何断定我便是雅宁公主呢?”

郁且狂哈哈一笑,说当日在金蕊宴上他便对徐云怡的身份产生了怀疑,直到得到京中赵王的回信后,他便百分之百断定当时的徐云怡便是雅宁公主朱云怡。至于具体原因,郁且狂一共说了四个原因。

首先便是徐云怡学识实在太过渊博,而谈吐见识又是如此不凡,当时她站在前来赏菊的众宾客之间,恰似鹤立鸡群。而她的衣着又十分华贵,单是头上那支仿莲藕荷花金簪便是价值连城之物,更别说腰间兮着的菊花状冰种翡翠宫绦、手上戴着的刻着秋菊的上好蓝田玉手镯、别在发髻间的碧玺珠花……虽说那时朱云怡一直声称她来自商人之家,但郁且狂刚好是富商之子,明白商人之家很难培养出她那种贵气威严的气势。再者通过观察,郁且狂也发现朱云怡不喜炫耀,而她周身的穿着打扮又如此贵气逼人,显然是早已习惯了锦衣玉食的人上人生活,故而即使心中没有炫耀之心,也依旧穿得十分华贵。商人之家可以培养出一个穿得比朱云怡还华贵的人,却很难培养出她身上的那种自信且内敛、高傲而不争的气质。

其次便是“徐云怡”名字中的“云怡”两个字。虽然郁且狂离开皇宫已久,这些年一直四海漂泊,但也一直留心着宫廷内事。他知道当今天子有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雅宁公主,也知道雅宁公主闺名云怡。故而当日金蕊宴上,当郁且狂对朱云怡的身份产生了怀疑时,便用激将法让朱云怡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朱云怡当然不会说自己的真实姓名,因为生母是徐皇后,朱云怡便谎称自己姓徐,至于名则依旧使用了“云怡”二字。后来她曾对郁且狂说起自己名云怡、字静好、好深墙傲客,这些都是实话,并未欺骗郁且狂。

虽然朱云怡没说自己的真实姓氏,但听到“云怡”两字时,郁且狂便怀疑眼前的“徐云怡”便是雅宁公主朱云怡,又听朱云怡说自己姓徐时,郁且狂几乎已能断定眼前的少女便是雅宁公主朱云怡。他和赵王是至交好友,见世间凡夫俗子始终入不了妹妹之言,赵王便想到了郁且狂。因为有意撮合,每每给郁且狂写信时,赵王都会在信中介绍朱云怡。虽有些哭笑不得,但时间久了之后,郁且狂已在赵王的信中了解到了朱云怡的外貌、性格、脾气等基本特征。正是通过赵王介绍的这些基本特征,郁且狂觉得金蕊宴上的徐云怡像极了赵王信中的朱云怡。又听朱云怡说自己姓徐名云怡时,郁且狂便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第三便是“秋风起兮白云飞,草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木黄落兮雁南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这首《秋风辞》和司空图《二十四品》中“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诗句。所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让郁且狂怀疑朱云怡与当今天子的关系不一般。因为赵王经常给郁且狂写信,也会在信中说起他的日常生活。因为足够信任郁且狂,把郁且狂当成了自己至亲至近之人,赵王便把所有的心事都写在了信中。他在信中和郁且狂倾诉父皇这些年常常独自吟唱汉武大帝的《秋风辞》,以表英雄迟暮之无奈,唯有雅宁公主和皇太孙承欢膝下时才会少些惆怅,这让赵王又心疼又愧疚。故而当时郁且狂才选择吟唱这首《秋风辞》,好观察朱云怡的反应。而当一边学着赵王悲情高歌“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时,郁且狂也一边观察着朱云怡的反应。看到朱云怡形容哀戚时,郁且狂对眼前的紫衣女子便是雅宁公主朱云怡的猜测已没多少怀疑。

郁且狂知道在三个兄长中,雅宁公主和三哥赵王朱高燧最要好。现在的赵王妃是未出阁前是云南沐府的郡主,名叫沐艾荷。然而虽然沐王妃对赵王一往情深,赵王对她却一直很冷淡,因为赵王最喜欢的乃是先王妃徐氏。先徐王妃单名一个恬字,人如其名,生性格外恬静。赵王与她青梅竹马,夫妻十分恩爱,可谓只羡鸳鸯不羡仙。和朱云怡一样,徐恬也非常喜欢菊花,不同的是朱云怡喜欢的是菊花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徐恬喜欢的却是菊花恬淡优雅、不争不抢。朱云怡和徐恬本就要好,又因为都是爱菊之人,两人的关系也愈加亲密。自此徐恬离世后,赵王便总是深深思念着爱妻。虽说皇上、太子与太子妃为稳定云南沐府而让赵王又娶了沐晟之女沐艾荷为王妃,沐艾荷对赵王也一往情深,但这些年来赵王一直都在思念亡妻,始终不肯与她亲近。因为徐恬生前最爱菊花,赵王便在自己府中建了一个名为忆妻亭的亭子怀念亡妻,并遍搜天下菊花于其内。因为徐恬最喜爱的菊花品种是二乔、玉壶春和灯下舞娘,恰好当时朱云怡向方入骨要的也是这三个品种。这些年赵王经常在忆妻亭里悲歌“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以此表达对亡妻的思念,前几年郁且狂入京时曾见过一次。见到“徐云怡“在看了自己模仿高燧哥哥悲歌“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后的反应后,郁且狂便断定徐云怡定是高燧哥哥在信中常提到的“小妹云怡”。

由这几个原因,郁且狂已断定徐云怡便是雅宁公主朱云怡,但为了万无一失,他还是给京中的高燧哥哥写了封信,问雅宁公主是否还在京中,又把在金蕊宴上看到的徐云怡的容貌、谈吐和身边诸人的相貌描绘了一番,问她是否徐云怡便是雅宁公主。赵王极信任郁且狂,并很快给他回了信。信中赵王给了郁且狂肯定的答复,说徐云怡便是自己的小妹朱云怡,还说外面危险重重,虽说云怡身边有着重重守卫,但自己还是放心不下,为此赵王还在信中委托郁且狂替自己照顾和保护朱云怡。

故而后来郁且狂多次在朱云怡危难之时相救,虽说也有欣赏朱云怡、不忍如此超凡不俗的神仙人物受到伤害的缘故,但更多的原因还是他受了赵王之托,要替高燧哥哥保护好朱云怡。

说到这里时,郁且狂便把幼时自己曾住在南京皇宫,进而在高燧哥哥南下为质时与他成为好友的往事告诉了朱云怡,至于高燧哥哥回信要自己替他照顾和保护朱云怡的事也一字不落地说了出来。

虽然已知郁且狂曾随太祖的敬妃黄潮住在南京皇宫,但朱云怡还是第一次知道他和三哥竟是至交好友。赵王虽与朱云怡无话不说,但郁且狂毕竟是男子,常言道男女有别,在最重规矩的皇家更是如此。虽说有意撮合两人,但在未正式见面前,为了妹妹的女儿名声考虑,赵王还是没和朱云怡说起过郁且狂这个人。

听郁且狂说三哥在京中并未忘了自己,还在信中嘱托他保护自己时,朱云怡觉得心里暖暖的,有种说不出的温暖与感动。

(本章完)

.

阅读扶风豪士歌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扶风豪士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