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豪士歌」

恶紫夺朱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朱云怡点了点头,冷笑道:“昨晚她表现得也太过明显了些。”

“可真是护主心切呢。“青黛也冷笑道。

朱砂一时不明白朱云怡和青黛在说什么,便奇道:“公主,你们俩又在打什么谜语啊?”

朱云怡先是笑了笑,然而拉住朱砂的双手,认真地说道:“朱砂,你放心。我绝不允许有人以紫乱朱,更不忍容忍恶紫夺朱之事发生在自己身边。”

青黛一脸茫然地点了点头,正欲再问时,忽然听到乾清宫的方便传来了一阵鞭炮声。

“看来已经皇上起来了。”竹沥姑姑笑着说道:“乾清宫已然放过鞭炮,等贵妃娘娘醒后,也该轮到咱们永宁宫了。”

朱砂素来喜欢热闹,听说要燃放鞭炮时,她立马被其吸引,然后一脸欢喜地去库房寻找鞭炮了,想来是早已忘了适才欲问朱云怡的疑惑。

想到皇帝已起,朱云怡便决定在小厨房给父亲做一碗汤圆。大年初一早餐吃汤圆有事事如意、团圆美满的美好寓意,又因皇帝素来喜爱玫瑰入宴,故而朱云怡便用沐爱荷送的用云南玫瑰制成的玫瑰酱给皇帝煮了一碗玫瑰馅的汤圆,同时也分别给张贵妃和永宁宫诸人各煮了一碗,以求今年众人都能事事如意、团圆美满。

煮好玫瑰汤圆后,张贵妃也起床了。朱云怡先是到张贵妃房里请安,请过安后便盛着一碗玫瑰汤圆来到了乾清宫。

朱云怡来到乾清宫时,皇帝正准备传膳。得知爱女给自己送来了玫瑰汤圆,皇帝大喜。他一边吃着朱云怡亲手做的汤圆,一边不停地夸其孝顺,同时又把太子、汉王和赵王兄弟三人数落了一番,说他们一心只想着争权夺利,根本不像朱云怡这般暖心。

朱云怡只怕皇帝发现了什么,于是急忙问道:“三位哥哥也是忙于政事,故而不能时常尽孝于父皇膝下。云怡整日闲来无事,这才能为父皇做几道可口小食。其实殊途同归,方式虽然不同,但我们兄妹几人的孝心却都是一样的。”顿了顿后,她又试探着问皇帝:“好好地父皇何出此言?”

皇帝哈哈一笑,答道:“你说的倒也有道理。或许因为你是朕的小女儿,朕才格外偏宠你些。至于你的三个哥哥,他们是男子汉大丈夫,堂堂七尺男儿,又是我朱棣的儿子,故而朕对他们的要求也才会格外严格。”

从皇帝的回答中,朱云怡判断他应该还不知道昨晚之事,因此便松了口气。她当然也想借机告诉皇帝所有的一切,让汉王受到应有的惩罚,但这样一来赵王也会因此受到牵连。况且即便有蓝雪这个人证,但只要汉王抵死不承认,她便也无可奈何。而最重要的原因是皇帝已经年老,对汉王又疼爱有加,为了他甚至多次有过易储之念。倘若得知真相,朱云怡只怕父亲一时之间会接受不了。

没过多久,皇帝便把那晚玫瑰汤圆吃完了,于是朱云怡便整理起了碗筷。就在低头整理碗筷的瞬间,她突然看到皇帝的书桌上摆着一朵德化瓷花。那躲瓷花做成梅花模样,看上去格外逼真。

福建德化盛产白瓷,由德化窑烧制的白瓷如脂如玉、品质极佳,其中的白瓷观音更是享誉天下。除了各式各样的瓷器外,心灵手巧的德化师傅更是有一手手捏瓷花的绝活。所谓手捏瓷花,便是指的能工巧匠用一双巧手慢压细抹茶,将瓷泥捏为花瓣形状,然后再拼合花瓣,又用丝线将捏制好的花蕊点缀其中,最后上色上釉,将之送到炉里高温烧制,这样最终的成品便是各种形态逼真的瓷花。因为制作瓷花难度极大,故而成品不多也极为珍贵,甚至有“瓷花身价通江海”之说。

德化手捏瓷花声名在外,朱云怡早有耳闻。她本就喜欢收藏瓷器,又是极爱花儿之人,便于前年托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到德化买了几朵做工极好的手捏瓷菊花,被托付之人之人为了讨好朱云怡,还特意从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那里给她定制了一支手捏石榴花瓷发簪。朱云怡是天之骄女,自幼便见惯了各种名贵的珠宝首饰。但那支德化老师傅手捏的石榴花瓷发簪却让她眼前一新,因此自从得到那支发簪后,她便决定每年五月份石榴花开时都要将之戴上一些时日,如此方不负它的独特与美丽。

皇帝的书桌上摆着一副端砚,端砚的一旁放有一个笔架,笔架上挂着几支湖笔,另一旁则搁着一个徽墨墨条,此外便是成堆的奏折及朱云怡从苏州府带回来的那个苏绣小屏风。在这些奏折与笔墨纸砚中,那个梅花状的德化瓷花格外显眼。

皇帝久在沙场,对花花草草并无多大兴趣。见他桌上竟然有别致新巧又不易得到的瓷花,朱云怡不禁觉得有些奇怪,于是询问其了这朵瓷花的来历。

听了朱云怡的话后,一向大方坦荡的皇帝竟然变得有些支支吾吾起来,但最终还是解释说这是先皇后留下的遗物。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是大年初一,皇帝思念先皇后,便把平时一直收藏着的先皇后遗物找了出来以睹物思人。

徐皇后去世时朱云怡尚且年幼,因此对母亲并无太多印象。此刻见父亲睹物思人,朱云怡也不禁有些伤感。

见朱云怡伤感,皇帝极为心疼地拍了拍她的肩膀,然后温柔地说道:“新年事多,想来你母妃还有事要你帮忙,快些回去吧。虽是大年初一,但父皇还有一些奏折要批,便先不留你了。等批完奏折了,瞻基那小子也该进宫了,到时父皇再和他一起来永宁宫看你。”

听皇帝说有政务要忙,朱云怡便不再打扰。为了缓解皇帝的伤感情绪,她便故作轻松地笑着说道:“那云怡便去小厨房做一大桌美食,在永宁宫等父皇和瞻基前来用膳。”

皇帝和蔼地点了点头。

于是朱云怡把碗筷收进了食盒里,就在准里离开的刹那,她忽然发现皇帝的书房里多了两幅挂画。

皇帝虽是武人,但毕竟是皇家子弟,因此在太祖的要求下自幼便开始研读四书五经,同时在诗词书画方面也颇有造诣。他对字画虽不痴迷,但书房里也挂有一些名家字画,多为怀素、赵孟頫、柳公权、黄公望、王冕等人的真迹。朱云怡常来书房,对房里挂着的字画早已烂熟于心,因此很快就发现墙上多了两幅新挂上去的画。

让朱云怡感到意外的是那两幅画并非赵孟頫、黄公望等大家的真作,技法算不上高超,甚至可以说有些拙劣。只见那两幅画挂在书房左侧的墙上,其中一幅画着一棵果实已经成熟的梅花,梅花树下一个妙龄女子正快乐地荡着秋千。画中的女子身着红衣、眼波流动、璨若明星,额头上还贴着红色的梅花状花箔,便是木樱和黄怜曾化过的寿阳公主梅花妆。

细看之后,朱云怡居然举得画中的女子眉眼有些眼熟,倒有几分木樱的模样。

画的右上角还题有几个字: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这几个字的字体也极为罕见,既非寻常字画上常见的行书、行草、草书,也非楷书、隶书、篆书等常见的字体,而是极为罕见的爨体文。若非像朱云怡这样博学多识之人,定然难以认出这种字体。

爨体字是汉字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字体,罕见且稀有,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颇有集篆、隶、行、草、楷诸字体为一炉之意。爨体字用笔方峻,起收果断。运笔时方中带圆,笔画沉毅雄拔,似昆刀切玉,笔力雄强,既继汉碑法度,又有隶书遗意,意态极为奇逸。由于爨体出现于魏晋时期,而当时对书体的保留一般还止于碑文,但因为曹操与司马炎的“禁碑令”

(本章未完,请翻页)

,爨体这一广泛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书体开始逐渐销声匿迹,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变得鲜为人知,也不再广泛流传于后世。如今这一字体基本只流行于云南曲靖等少数地区,变得极为罕见,成为云南特色的代表书法。曲靖的《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也成为仅存的爨体字碑刻和爨体字来源,世称“二爨”。

同时爨体字的得名也不像颜体、柳体,并非依附于某个大家之姓,而是因曲靖地区的“爨氏家族”而得名。在西南边陲的云南,南诏国崛起前曾有爨氏家族称雄西南。据《爨龙颜碑》记载,爨氏为中原南迁汉民,乃班氏后人。东汉末年,班氏因功受封于爨地,故以“爨”为姓,即“采邑于爨,因氏族焉”。蜀汉时爨氏为南中大姓,后“迁运庸蜀,流薄南入”,最终落籍于滇。东晋时已称雄滇东,此后三百余年一直是滇东雄主。后来南诏崛起于滇西苍山洱海之间,而唐玄宗又不愿爨氏继续称雄滇东,故与南诏首领皮逻阁一同胁迫爨氏。至天宝七年,南诏军队攻陷滇池地区,称雄滇东四百余年的爨氏家族最终灭亡。后曲靖百姓为纪念历史上的爨氏家族,便把这种极为罕见的字体称之为“爨体”。

若非像朱云怡这样博学多识又对书法研究极深的人,绝不会知道“爨体“这种极为罕见的字体。皇帝对书画确实颇有造诣,但钻研并非极深,因此看到他书房里的丹青上竟写有爨体字时,朱云怡不禁感到颇为惊讶。

于是朱云怡又细细看了看那幅画,发现署名为”如星居士“,显然是一个号曰“如星居士”的人所画。

再看另外一幅画时,只见其上所绘乃浩瀚无垠的夜空,中央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四周都是璀璨的星星。右上角也用云南独有的爨体字题了一句诗: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署名亦是“如星居士”,看来仍旧是那个名号“如星居士”的人所画。

夜空本就极为难画,而那个“如星居士”的画技又不高。因此倘若那幅梅树图尚能勉强入眼的话,那这幅夜空星月图便确实登不上大雅之堂了。同时朱云怡对那个“如星居士”的书法不敢恭维,因为爨体字虽然罕见,但只要用心临摹、不断练习,最终也能写得有模有样。但那个“如星居士”似乎对书法并不擅长,字画上的爨体也仅仅停留在生硬模仿的层面,而且还模仿得有些拙劣。

皇帝似乎极爱梅花,在书房里挂了好几幅元代王冕的梅花真迹。王冕因喜爱梅花而闻名于世,他一生种梅、写梅、画梅、咏梅,以一幅《墨梅图》而扬名立万。他一生画了许多梅花图,皇帝也收藏有他的几幅真迹,都被挂在了书房的墙上。先前朱云怡也曾向父亲发出了疑问,问他为何这般喜爱梅花。皇帝回答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他喜欢梅花坚毅刚强、勇斗风雪的性格。从梅花身上,皇帝看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影子,更提醒自己要一直像梅花一样坚毅刚强。虽然对花花草草不感兴趣,但在皇帝眼里,凌寒独自开的梅花早已超越了花草的自然属性,不再是每年会落会开的花儿,早已成为他的精神激励与寄托,因此才对梅花格外情有独钟。

在所有的花儿中,朱云怡最爱菊花,其次便是梅花,因此和皇帝也算心意相通。故而每年梅花开时,她都会亲自摘上一些送到乾清宫。每每这时,皇帝便会龙颜大悦。

那两幅画旁还挂有一幅王冕的梅花真迹,与大家之作一比,那两幅画更是相形见绌。朱云怡知父皇对字画颇有造诣,按理说应该看不上这样拙劣的画作,大明白它们为何会被挂在书房的墙上,故而奇道:“父皇,这位‘如星居士’是谁呀?您似乎对他的丹青情有独钟呢。“

(本章完)

.

阅读扶风豪士歌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扶风豪士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