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满三春」

出路(2)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如果姐姐在,不知道会怎么说。墨君想着,穿过空荡荡的楼道,跑到楼外银杏树下。

每天有很多掉落的银杏,风干了瘪瘪的。他不嫌臭,捡来剥出白果,送给对面的谢雨娇炖汤。那位姐姐发生什么事,墨君不知道,只是觉得她惨白的脸和没有血色的嘴唇太吓人,必须吃点儿稀奇古怪的东西。

他专注地捡着,眼角余光瞥见珍荣精疲力尽地走回来:姐姐的马车在街角一拐弯,她就跑着追上去。阻拦她,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墨君和金舜英都没有出声。

她整个上午没回来,母子俩猜她一定追着送了很远。墨君看见她裙子上全是土和灰,像个刚出土的彩佣,小声问:“他们走远了?”

珍荣弯腰捡银杏,故意弯得很低很低。墨君看不到她的脸,但看见她捡起一颗银杏,掉下一颗泪珠。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一阵风来,许多银杏落下,墨君便跑去捡最远的。树下所有的果实很快捡得干干净净。珍荣吸了吸鼻子,说:“回去吧。”

墨君拉着她的手,边走边说:“别伤心。我姐姐会平安回来。你看她想要做的事,虽然总是多灾多难,可也没有止步不前。”珍荣吸着鼻子说:“我知道。”“那还哭什么呢?”

“我再也跟不上她了。”珍荣刚止住的眼泪又摇摇欲坠,急忙抹一下。墨君依稀听懂了,摇着她的手说:“那就不跟她,干点儿别的。”“别的什么?”

墨君灵光突现,“你劝劝我娘,让咱俩学海兰尼塔语!姐姐不是说,想去那里避难吗?我们一家人在落乌郡人生地不熟,好歹能说能听,真去了海兰尼塔,靠谁呢?”珍荣怔了怔,没有马上回答。

不过这天吃完午饭,珍荣说:“我出去一下。”没有说去哪里,金舜英只当她心情不好去散心。

城里店铺相继关门,招牌全摘了,显得街面空空荡荡。道路积雪乏人清扫,结出一层粗粝的冰。珍荣小心翼翼走到东大街,只有三五家还开门做生意,集瑰堂是其中之一。

老冯看见她,吃惊地问:“谢姨娘又出事了?”珍荣连忙说不是,同时惊诧店堂里坐着的客人——他换了身体面衣服,胡须剃得干干净净,那一头黄发始终醒目。珍荣不知道该怎么同他打招呼,微微地点了点头。鹤慢也点了一下头,没有言语。

“陈掌柜在不在?”珍荣问。

“掌柜今天晚一点儿过来。估摸差不多该来了。”老冯简略的回答当中,似乎有所隐瞒。珍荣又问:“方便我在这里等他一会儿吗?”

“请坐请坐,这位葛先生也是等他。”老冯说罢送上一杯热茶,转身给鹤慢那杯续了水,顺口问:“葛先生哪里人?”“四海为家。”鹤慢答得很不诚心。老冯憨厚地称赞:“您官话说得真好,单听声音,想不到是海外来的。到我们这里很久了?”

“好像并不太久,只是有时候觉得很长。”鹤慢答完,老冯就听出他什么也不想透露,闲聊中不再问他的身世经历,只问能不能喝得惯店里的茶,要不要换别的,都是些寻常的客套话。珍荣时时向窗外看,忍不住问:“陈掌柜什么时候能来?”老冯含糊地回答:“下午还有约好的客人,他肯定会来。”

又过了大约半个钟头,陈景初的马车终于停在店门口。珍荣站起来迎上前,不禁愣一下:陈景初额角有一块很大的淤青,青中带紫,砸得很重。她拿不准该不该问他怎么受了伤。

陈景初却先看见鹤慢,好像事先知道他在,敷衍地对珍荣说:“你等一等。”又对鹤慢指后门,“你跟我来。”珍荣来不及说一个字,他们便像没有她这个人似的走了,她只得看着他们的背影,怏怏地坐回椅子上。

陈景初领着鹤慢一直走到后面的屋中,指示仆人出去等候吩咐。两人各自绷着脸,没有寒暄。

“大庚天王雷大器……”鹤慢开门见山,“铲除妙高山人的时候,开了窍——只要人们什么也不信只信他,就没那些破事。为这种原因,杀了我全家。我父亲,母亲,妹妹,四岁的弟弟。这个屠夫想成为天下的主人,想拿着那块破石头称帝。我绝不会让他称心如意。我骗来的,是真货。在这块大地上传承上千年的玉玺。”

陈景初的拐杖横在膝上,双手握着,仿佛时刻准备挥舞起来保护自己。鹤慢像没察觉,自顾自说:“我们拿着那块石头又笑又骂,诅咒人们对它的迷信、对权力的迷信。我们喝了一整晚的酒,哭啊闹啊,狠狠地砸烂它。但是,这些天我回过神来,有些怀疑——在我手里碎成渣的那块石头,是不是真的?”陈景初没有回答。

鹤慢带着一丝受了背叛的失望,难以置信地笑出声,不住摇头:“陈景初啊陈景初!这世上还有什么是你没法仿造的?”

“有。”陈景初黯然说:“谢雨娇。”

鹤慢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问:“那石头在哪儿?”

“你现在又想要它?那个‘权力的迷信’,终于能给你带点儿好处了?”

鹤慢挑了挑眉,若无其事地说:“我只是个贼,从来不代表正义。当初我要砸烂它,因为除此之外,无法疏解内心的怨怒。可是愤怒不能支撑人的一辈子。人需要更现实的东西,比如自由。”他叹口气,说:“大新暂时放我出了监狱,可是没有给我自由。我长得这么特殊,只要还在这个国家,就免不了受到纠缠。”

陈景初冷淡地问:“你打算把它献给罗素伦芦扬?”鹤慢仍然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反问:“不然呢?你想给谁?郑莲笑?方月衍?”

“我想把它留给未来。”陈景初神情平静,淡淡地说:“它是在人世逗留最久的玉器,是肉眼能看见的历史。只要看见它,人们就会感到,一千年来和它有关的人与事真实存在过,不仅仅是白纸黑字。他们会好奇,会想象,会感到自己与过去的联系——历史不再是一本书、一些文字,它能够穿过漫长的时光和我们相遇,每个人是无尽长河的一部分,和所有的过去融在一起。后来的人应该这样欣赏它,而不是跪拜它。”

阅读花满三春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花满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