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时:洪武圣君」

六朝古都,老朱我来了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自古以来凡是能够夺取天下之人,必是有大毅力和大胸怀之人。

至少在他们的心里,是天下更重一些,自己轻一些。他们的目标,是要为百姓创造一片安居乐业!这一些是每一个成大事者共同的追求。

当然,这也是太祖的追求,即便到了后来,他也依然遵守着。虽然太祖到了后来养兵数万,造成了财政负担,但是他却创造了一套屯田法来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所以历史的是与非,又有谁能够真正的评价的了呢?

至正十五年四月,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月份。至于为何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月份呢?

那是因为一个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极其英勇的大将军,来归服太祖了!这个人是谁?

他就是——

他就是日后建立了赫赫战功,打的元朝灰头土脸的——常遇春!当时天下第一猛将,同时也是一代优秀的大帅,获得此人,那可真是如虎添翼啊!

为何说此人乃天下第一猛将,我们不谈别的,就看看他的绰号吧——常十万,号称十万大军,可以破得天下,在此后的次次战争中,也不断验证了这一说法。

这常遇春的到呀,也有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故事:未至,假寐田间,梦神人被金甲拥盾,呼之曰:“起,起,主君来!”适太祖骑从至,即乞归附,请为先锋。(《明史纪事本末》)

啥意思呀?那就是常遇春做梦梦到了一个神仙,这个神仙告诉他赶紧起来去投靠明主,接着一睁开眼睛,就看到了太祖朱元璋,那这个意思不就很明显了吗?太祖乃是天选之人!

常遇春的来到,其实并没有掀起什么太大的风浪,只是在日后会成为一个传奇,好了,常大将军的事先说到这里,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此刻太祖的想法是什么。

此刻太祖正在心中策划一连串的行动,当将一连串的行动规划好之后,太祖的心中就坚定了一个想法,就是自己要亲自和水寨联络!为日后攻取集庆,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水师。

事情的进展也非常顺利,史册是这样记载的:会巢湖帅缪永安、俞通海以水军千艘来赴,太祖大喜,往抚其众。

讲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这老缪和老俞那是真的有战略眼光啊!这押宝压的可是太对了!压宝压对了还不算,还在这么一个恰当的时机,用如今的话来说就是:一买彩票就中奖了!我们还真不得不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呀!

拥有了这一个水师之后,太祖稍加练习,就可以攻打集庆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想要攻打集庆,那就要剪“爪牙”,最后再把主体给消灭。

太祖再一次使用了他那具有天才的军.事才能——欲灭集庆,先取采石!

为何非要先灭掉它,才能去攻打集庆啊?因为这个地方,那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免得一个大意,就无力回天了,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可以退兵的临时筑城。

这采石,说起来也确实不抗打,大将常遇春那是一马当先,一杆长枪就直接登顶了城头,还换上了“朱”字帅旗。

这一仗那可谓是大获全胜,缴获了许多的战利品,将士们在和州本来就是半饥半饱的日子,这一下见到了这么多的粮食和财宝,那肯定是红了眼,纷纷抢了不少,准备跑回和州过好日子。

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走到江边一看大惊失色,因为回来的船只全部被人砍断了缆绳,顺着江流走了!

太祖好像早就料到了,他们会是这般惊讶的表情,于是波澜不惊的说道:“太平甚近,当与公等取之。”(《明史》)

众将士听到这话,又规规矩矩的将抢来的东西放了回去。接着,太祖打算借着打了胜仗的热乎劲,再一鼓作气攻下太平。

于是等到众将士吃完饭,亲自带兵看着众将士度过太平桥,一鼓作气地攻下来了太平!

在这一场大战中,太祖又收编了一个人及其部队,这个人就是后来害死郭天叙和张天佑的元凶——陈野先。

不过我们暂且不提他,就先来说说太祖进入到了太平城内的所作所为吧。

首先就是在入太平城之前,重申军纪,严禁掳掠,然后再让李善长贴一个告示,做完这些之后,才允许士兵进城,但是依然有极个别的士兵不以为然,就被太祖当场处死,其他的士兵一看也都不敢违反军纪了。

是故太平城内的老百姓,发自内心的佩服起太祖的军队,就在他们刚入城的时候,老百姓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城中还驻扎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别人的军队!

试问一下,这样的一支军队,怎么可能不夺得最后的胜利呢?

虽然在如今来说,这样的做法是很稀疏平常的,但是在那个时代来讲,哪一支军队不是靠烧杀抢掠,来维护自己的生计的?

正是因为杜绝了这个现象,太祖才赢得了广大的老百姓的支持,为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太祖进入到了太平城之后,首先就是要去拜访一位名人,这位名人是谁呢?正是当地鼎鼎有名的儒生——陶安!

为何谁都不拜见,却偏偏要拜见他呢?

因为这个人不但有才华,而且还有极高的军.事和战略眼光,于是太祖就向他请问:“如今我已攻取太平,想要进一步完成大业,是不是应该夺取,六朝古都的集庆了?”

陶安微微颔首道:“金陵,古帝王之都,龙蟠虎踞,限以长江之险。若取而有之,据其形胜,出兵以临四方,则何向不克。”(《明实录.卷三》)

太祖听到这话很是满意,因为这一番话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于是太祖开始整顿兵马,一直到了这一年的秋天,才开始攻打集庆。

在攻打集庆的路上啊,陈野先这个反水鬼可就大有用处了,就是因为他,才直接害死了两个人,那就是郭天叙和张天佑。

这一场战役一共分为了两次,第一次仅仅只是战败,不过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顿时,而第二次再发动进攻的时候,可就出大的麻烦了。

在《明实录》中,这般记载道:陈野先遂叛,与元福寿合兵来拒战于秦淮水上。我师失利,天祐、郭元帅皆战死。

虽然这两场战争都失败了,但也意味着另外一件好事情,那就是太祖,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义军的最高统帅。

说到这里啊,我们就不得不这样想了,这么一个大反水鬼太祖可能会看不出来吗?

本野史公相信,太祖其实早就看出来了,只是为何不拆穿他的把戏,那是因为要用他来做一个局,这个局一旦成功,通往胜利的彼岸的速度就会更快。

虽然成大事者,心怀的是天下,但是为了天下也不得不牺牲一些局部,来换取全局的胜利,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必然的。所以我们不妨仔细看待这种事情,这样做是正确的。

如果这两个家伙不死,日后他们要下达什么死命令,只会害死更多士兵的性命,索性就在这里让他们命丧黄泉,不就挽救了更多的生命吗?

生而为人,但当目光远大,不要总是把目光看到一些细小琐事之上,小不忍则乱大谋。表面上的东西虽然重要,但是不必把它当真,内里的东西虽然不仔细挖掘,看不出来它才是最重要的!

那陈野先也是不得好报,在叛逃之后竟然被民兵所杀,所以军队就落入到了他的从子陈兆先手中。

在战场上,太祖虽然失败了,但是家里却是一场大欢庆,因为皇长子诞生了。

在太祖这一路征战的路上,我们不得不提一位女子,那就是之前没有仔细提过的马皇后,民间称其为马秀英。

为何要仔细提她呀?

那是因为,她就是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的,伟大女人。在中国历史上的四大贤后中,就有马皇后的名字(她们分别是:东汉光武帝阴皇后,唐太宗长孙皇后,元世祖必皇后,以及马皇后)。

在《明通鉴》上,是这般评价马皇后的:“有智鉴,好书史。”

不过说到这里啊,我们就不得不扒一扒关于皇后的外号了,马皇后这个外号那可是相当奇葩呀,外号就是——“马大脚”,说的没错,就是说她长着一只很大很大的脚。

不过这并不能影响她作为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因为她在太祖前期的生活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还没有李善长等人的辅佐之前,所有关于战斗前的策划,太祖必然要与其商量,而且每一次商量之后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而且太祖在还是郭子兴一个小小的手下之时,关于郭子兴夫妻二人的料理,都是马皇后花自己的私房钱来打点的。

这就保证了太祖的日子走得比较安稳。

在太祖坐稳天下之后,做些不理智的举动,也只有马皇后才能够劝阻得了。并且在劝阻的过程中,常常引经据典,使太祖从中学习到了不少。

庆祝完太子诞生不久之后,太祖又准备起了第三次进攻集庆的准备。

在攻打集庆之前,也就是正十五年的十二月初一,太祖释放了败将纳哈出,原因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他想念自己在北方的亲人。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次普普通通的释放败将的行为,但抓起本质其实是太祖向天下人的一种表示讯号:“跟我作战,吃了败仗不要紧,只要你“一心向佛”,我可以放你回归看望家属的。”

这一个行动可谓是满足了人心啊,为什么要这么讲?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还在与太祖的军队争战,看到我们的败将又被放了回来,我们是一个怎样的想法?

我们根本就用不着死磕到底,因为到头来他夺取了天下,我们就是他的子民,他很好的对待我们的。

所以这一个举动堪称是一箭双雕!

俗话说:只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所以太祖这一次,势必要夺取集庆,那不能再失手了!

至正十六年春,二月二十五日,太祖亲率三路大军攻打集庆。战况分了两部分:

首先就是水师与水师的对决。太祖派常遇春在采石布下疑兵,以小股的力量来分散援军的水军集结,然后再利用自己的大军各个击破,最终打败了元军。

使元朝军队的主帅,蛮子海牙以及其部下慌忙的跑回了集庆,接着三月份,太祖带兵直接大破陈兆先的军队,并且还俘虏了三万六千人!

太祖挑选了其中五百个比较出众的士兵,把他们带到了自己的麾下。

起初他们这些人可谓是担惊受怕,害怕一不小心脑袋瓜子就落了地,显然太祖也看出来了他们的担忧,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行为。

至暮,令其悉入卫,屏旧人于外,独留冯国用侍卧榻旁。(《明实录.卷四》)

经过这一个事件之后,这一些兵马全部都心甘情愿的,要跟着太祖攻打集庆,原因是太祖给了他们足够的信任。

接着大战就进入到了第二部分,也就是最后的攻坚克难阶段。

关于这第二阶段,王光波先生是这般描述的:在距离集庆城门五里的地方,他命士兵一边行军,一边敲锣打鼓,城中的元军本就精神紧张,这么一来更是被吓破了胆,不得已,元军守将福寿只得主动出击,不过很快就被打败。

是的,敌军好不容易出城作战一次,就这样被轻轻松松的打了回去。那守将福寿还能怎么办?只得下令死守城门,不过最终还是被太祖给攻破了。

太祖的军队,刚一攻破城门,福寿就带着士兵退到了城中的楼前,继续做着困兽之斗,直到最后寡不敌众而全部战死!

这个小人物的赤胆忠心感动了太祖,于是入城之后,就下令将其厚葬了。

其实像他这种为将死之朝廷而拼死力战的人,是不应该去表扬和赞赏什么的,但为“知遇之恩”而身死的行为,还真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品德。

入城之后,太祖马上就召集了城内被打的人心惶惶的老百姓,将诏书读于众人听:“元政渎扰,干戈蜂起,我来为民除乱耳,其各安堵如故。贤士吾礼用之,旧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贪暴殃吾民。”

这老百姓一听,哇!自然是大喜过望,从他们心里的深处就接受了太祖的军队。

不久之后,太祖就把集庆的名字改为了应天,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毕竟老百姓还是相信天意的嘛,那我自然应该遵奉天意。

现在再让我们来捋一捋,在这一场大战中太祖收获的东西。

首先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水军,接着因为郭子兴嫡系将领的战死,让太祖获得了真正的统兵权,最后就是占据了总根据地,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就算退一万步说,大不了吃了败仗再跑回老家呗,不必如丧家之犬,惶惶然了。

有一句话叫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真正的君子,明白自己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所以他才不会被任何的诱惑所迷倒,更不会“乐不思蜀”,止步不前,这就是他们与“小人”之间最大的区别。

那么“小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会因为占据了几座城池,而骄傲自大,放纵自我,尽情贪欲,最终免不了身首异处的下场。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根本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大义,更没有一个必须要完成的目标,他们太贪图眼前的利益了。

很有幸的是,太祖就是君子中的一员,他做到了慎始而敬终,没有让风起云涌,变成烟消云散。

太祖时时刻刻的警醒自己,真正的舞台是天下,而不是称王雄霸一方。

所以做事目标正是: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荀子.修身》)

(本章完)

.

阅读大争之时:洪武圣君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大争之时:洪武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