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拜请,保大明万年无恙」

第二十四章 寺田制度,触目惊心!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三百年!

还是三百年!

“不可能!”

“你是再戏耍朕不成?”

“土豆能安稳大明民生,北征又可彻底铲除异己!”

“我大明少说也能稳坐江山千年!”

朱棣暴跳如雷,这些天他每次听闻陈百生的点拨,都觉得大明社稷稳妥了一分。

直至土豆出现,朱棣觉得天下一切尽在掌握!

对陈百生也是愈发器重,甚至不惜亲自登门,威逼利诱请他出山。

可是,到头来却是空欢喜一场!

他如何不怒?

然而,陈百生只是开口反问一句:

“陛下以为解决了外患就可天下太平了?”

“贫道问你,版图扩大,如何驻守?”

“自然由朕的子孙驻守!”

“是么?”

陈百生面无表情道:“随着大明征战各国,版图只会无限扩大!”

“到时候,各地王爷拥兵自重,将大明团团包围,天子只会觉得如芒刺背!”

“陛下又当如何?”

朱棣犹如一盆凉水泼下,心底哇凉!

削藩么?

自己只所以选择造反,就是因为建文的削藩!

不削藩?

眼看着各地王爷崛起,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能坐得住!

尤其是汉王朱高煦,早就对皇位虎视眈眈,造反只是早晚的问题!

即便汉王不造反,那他的儿子呢?

他的孙子呢?

早晚有一天,必将天下大乱!

藩王起家的朱棣,比常人更明白其中的厉害!

这个问题,顿时像一根刺,狠狠戳进了朱棣的心窝。

这还没完,陈百生再度道:

“此为内忧其一!”

“其二,大明佛儒当道,实乃亡国之根本!”

此话一出,陈百生长长舒了口气。

这话压在心底许久,今日说出来畅快多了!

然而,

这句话对于朱棣和姚广孝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不等朱棣开口,姚广孝脸色难看率先发问:

“陈道长不要因为信仰不同,便出言诋毁!”

“佛教引人向善何错之有?”

陈百生此刻也来了兴致,微笑道:“贫道可否问你几个问题?”

“你问便是!”

“你座下鸡鸣寺,拥有良田几许?何处得来?”

“良田九千亩,这是陛下的恩赐!”

“栖霞寺呢?”

“良田一千八百亩,朝中达官贵人所赠!”

“灵谷寺呢?”

“大约两千亩有余,也是陛下的赏赐!”

“报恩寺呢?”

“良田五千八百亩,乃太祖所赠!”

……

姚广孝身为应天府高僧,对这些东西了如指掌。

侃侃而谈也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陈百生冷哼一声:“这么说来,仅仅一个应天府就有大小寺庙十余座,占据良田十万亩有余!”

“这还只是应天府周围的寺庙,还有各个县村,放眼整个大明,寺田所拥土地少说也有千万亩!”

“依大明律法,寺田免收赋税,导致如今庙宇越来越多,寺田面积越来越大,百姓以当和尚为荣,对比于永乐初年,这个数字已经翻了一倍不止!”

“现在就按照每五年一成的数量增长!”

“五十年后,寺田面积两千万亩!”

“一百年后,寺田面积四千万亩!”

“一百五十年后,寺田面积八千万亩!”

“二百年后,寺田面积一亿六千万亩!”

“据我所知,大明所屯军田也不过一亿亩吧?”

“最关键的一点,寺田免予赋税!”

“越来越多的官员将土地寄于寺田之下,用来逃避赋税!”

“二百年后,大明又有多少土地可种呢?”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听得朱棣和姚广孝目瞪口呆!

他们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

也从来不以为寺田免赋税有什么问题!

可现在听来,却犹如晴天霹雳!

而事实上,寺田制度正是拖垮大明的原因之一!

明末时期,朝廷收入的粮食,不足洪武年间的五分之一!

等朱家子孙反应过来,早已为时已晚!

和尚们高高在上惯了,怎么会甘心将到手的土地交出去!

“你们所谓的佛,正在一点点蚕食大明的躯体!”

陈百生这话没有半点个人情绪,只是客观的阐述了一个让人不敢置信的事实!

朱棣现在都能想象得到,自己踏平诸国后,回到大明一看,遍地都是庙宇寺田!

“多谢道长点醒!”

这一次,朱棣态度谦卑了许多。

陈百生却是摇摇头:“先别急着谢我!”

“相比儒学带来的问题,寺田却是微不足道了!”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阅读大明:朱棣拜请,保大明万年无恙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大明:朱棣拜请,保大明万年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