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拜请,保大明万年无恙」

第二十七章 自己这个皇帝,不够格!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太子执笔!”

朱高炽赶忙上前提笔待写。

“即日起,一改前朝寺田制度,大明境内所有庙宇,赋税与庶民无二!”

“爹,你没说错吧?”朱高炽瞪大了眼睛。

这可是太祖钦定的恩典,这就要改了?

“还有呢,继续写!”

朱棣继续道:“另外,寺庙所拥良田不得超过五百亩,僧侣皆有徭役之责!”

这话一出,朱高炽干脆就不敢写了。

不仅要纳税,还要服兵役,这等于逼和尚造反!

“皇上三思啊,此圣旨有违太祖祖训,一旦颁布,唯恐天下大乱啊!”

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大明和尚这么多,一旦真闹起来后果极其严重!

“怎么?朕难道还怕一群和尚造反不成!”

朱棣怒目圆瞪吼道。

朱高炽吓得缩了缩脖子,可一想到其中利害,还是咬咬牙说道:

“和尚造反不可怕,可我大明崇佛,天下信徒百万,贸然改革只会让天下大乱!”

“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看着朱高炽郑重的样子,朱棣摇了摇头,他怎么能想不到改革带来的动荡?

可是!

为了大明基业,此举乃是必然!

“太子,朕知你仁爱,但你不知寺田对我大明的危害!”

五十年后,寺田面积两千万亩!

一百年后,寺田面积四千万亩!

一百五十年后,寺田面积八千万亩!

二百年后,寺田面积一亿六千万亩!

……

一串串数字说出,惊得三位皇子目瞪口呆!

这小小的寺田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大的祸害!

说是祸国殃民也绝不夸张!

“现在,你们可还要反对?”朱棣反问道。

朱高炽犹豫道:“只是……皇上马上就要北征,这些和尚要是趁机作乱?”

“我早就看这些和尚不爽了,他们要敢作乱,一股脑砍了就是!”汉王朱高煦抢先道。

朱高炽虽然心有不忍,可也明白,寺田这么发展下去,最终只会像皇上说的那样,拖垮大明!

“道衍那边?”

朱棣明白朱高炽是担心姚广孝不乐意,信心满满道:“老和尚跟随朕多年,他自会体谅朕的用心。”

事实上,姚广孝此刻正在盘算着将土地送还朝廷!

这也是他们主仆二人的默契。

“皇上,此事可是陈先生提出来的?”

朱高炽问完突然觉得自己这话太多余了,除了陈道长还有谁有这等远见!

“去办吧!”

朱棣没有多说,遣走太子之后,又看向另外两位王爷:

“你二人即刻调集应天府全部侍卫,与宫外待命!”

“皇上,这是要干什么?”

朱高煦很是不解,即便和尚叛乱,也不至于打进皇宫吧?

“去吧!”

朱棣挥挥手,没有过多的解释。

等三位皇子全都离去,朱棣再也不掩饰眼中的杀意!

宫外待命,乃是为了第二个变法!

削儒!

不同于寺田,削儒一出,朝堂必然大乱。

这些天朱棣想了很多。

寺田改革最为容易,一群和尚而已,难兴大浪。

所以应当先行处理!

儒学祸国,相对来说困难的多!

朝堂十官九儒,就连武将大多也是由科举出身。

最关键的是,

其中许多人备受天下文人追捧!

一旦削儒令下,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虽然大多都是没骨头的软蛋,可也免不了类似于方孝孺的‘硬骨头’!

所以,

必须要以雷霆手段镇压!

冥顽不灵者,杀无赦!!!

以往朱棣惧怕儒生的口舌,可陈百生的那句:事在人为,我命由我不由天,让他幡然醒悟!

堂堂一国之君,岂能被几个儒生困住手脚?!

唯一要考虑的问题是,削儒之后又当何去何从?

科举会瘫痪!

文人才子苦学数十载,都将功亏一篑!

届时,天下人心涣散才是最大的问题!

所以,朱棣决定暂且调兵入城,以防明日早朝百官躁乱。

至于陈百生提出的第一个藩王之乱,朱棣是彻底没辙了。

驻守异国需要强兵悍将,否则难以镇压异族。

这些人在藩王手里,兵强将勇,又不利于大明皇帝。

这其中矛盾之处,让朱棣百思不得其解。

这个问题,或许只有陈百生能给出答案!

在此之前,朱棣要让陈百生看到自己愿为大明江山付出一切的决心!

除僧、斩儒!

“陈道长,如此你可否答应辅佐于朕?”

朱棣遥遥望向城南方山的方向,喃喃自语。

事到如今,他明白了陈百生指点自己的用意,也似乎明白了陈百生不愿出山的原因。

自己这个皇帝,当的不够格!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阅读大明:朱棣拜请,保大明万年无恙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大明:朱棣拜请,保大明万年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