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废墟」

第六十一章 磨刀石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第二天,瞿振渝和张廷枢告辞离开。瞿振渝继续赶往北平,处理关内迁建工厂的事,以及出面帮助秦川就收苏联人的马匹和坦克。按照秦川的估计,那个在冀南已经穷疯了的石友三,只要广州的汪精卫给他一点现银和一堆虚无的承诺,他就会随时扯旗造反的。

临走的时候,瞿振渝还告诉陈恩亮自己和苏联人做的交易,包括那批几个月后将在北满交割的坦克和军马等物资。这事让陈恩亮顿时两眼熠熠闪亮,仿佛发现了一块新大陆。连和两人告别时,都见他神不守舍地在思索着什么,老神在在的。

不愧是东北汉子,天一亮就被帐外出操声响弄醒的张廷枢酒也醒了,匆匆用过早餐,和陈恩亮作别,与瞿振渝一起下山了。临行前,他拉着陈恩亮的手,殷勤相邀,说是一回部队,就安排双方的对抗演习事宜,不停地嘱咐陈恩亮一定要尽快让两支队伍开展合练,现在他从心里佩服陈恩亮带兵的本事,再也不把双方的输赢看得很重了。

日本人可能要对东北动手的风声这时候已经不算是秘密了,一向对日本人没有好感的张廷枢也着急起来,他也很渴望在对日作战中有一番作为,不坠乃父威名。

在进入六月后的许多日子里,陈恩亮的部队除了和炮8旅进行合编,演练步炮协同战术外,就是和张廷枢的12旅开展了广泛多层次的对练,先是以连级规模为单位进行多地形、多天候、多种情况下的演练。在对抗中,找出各方的不足和短板,加以改进。然后再进行连以上规模的合成演习,反正就是以演代练,增强对抗性,让双方的士兵适应各种情况下的作战情形。

这一对练,就显示出了陈恩亮部队的比较优势了。经过三个多月的新式训练,他的手下已基本掌握了三三制、四快一慢、短促突击、大范围迂回穿插、大纵深防御这些轻步兵的战役战术手法。与炮兵的协同也在指挥、调度、运动、协同方面有了初步的制度和运用,俨然有了强军的风范。

和他对练的12旅部队,可就苦了,除了感觉对方的战术方法新奇意外,其他的都是一连串的被按在地上各种摩擦,都快被虐成狗了。张廷枢一张长脸一天比一天黑,都快变成苦瓜脸了。

旧中国的军队有着很多不好的传承,很多的旧军队的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坏毛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中国的近现代军队始自李鸿章创建的淮军,然后再到北洋军、再到这时的各路军阀部队,一支近似于文盲的、没有政治目标和使命感的军队,会有什么好的传统传续下来呢。到了这孙子辈的军阀部队,那真是恶习满营。

就拿最起码的射击技术来说,从淮军到军阀部队,大多都水平稀烂。个中原因,除了士兵不安心本业,做任何事都散漫随性,不认真训练,不爱护武器,不进行日常的保养维护外,就是军官们舍不得拿子弹来训练射击,或者这笔钱从上面就被贪污挪用了。往往消耗几十上百万发的炮弹子弹,双方只伤亡了千把人,射击成果低的吓人。

这一点上,除了勤于练兵的西北军好点,所以秦川对二十九军抱有很大的希望。东北军不排队尾,也是在平均线以下。以往觉得自己是精锐的张廷枢,这下觉得脸面个不下来了,只好跟着陈恩亮的部队学习,这也没有什么快捷的方法,只有枪口下吊砖砖。全旅只有利用休息时间,加班苦练。

再说拼刺,陈恩亮是林帅粉丝,笃信刺刀见红的精神。为此他还把一首俄国的军歌重新翻译过来,让士兵传唱,其中的一句就是“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想通过这种残酷的冷兵器搏杀技的训练,培养官兵们的敢战精神。

12旅就不行了,刺刀拼杀是他们最不愿的战术选项,不到迫不得已,都不愿意与对面打白刃战。从士兵们的父辈开始,生长在东北的官兵们都听过或看过日本人白刃战的冷酷和血腥,从心里面就有阴影。其实他们制式的“辽—13步枪”加刺刀,在长度上一点都不比日本人的三八枪短,长度上还有东北人身高臂长的优势,要拼刺刀,那是一点也不吃亏。

陈恩亮一来就看出来了,东北军不敢白刃战,除了自己心里发怵外,还有就是士兵之间没有协同作战的意识。即或中国是提出班组士兵协同作战的首倡国家,戚家军也打出了十六世纪世纪最强步兵的名头,但一支文盲的军队,能继承下来多少。驻守沈阳的7旅旅长王以哲,听说在副官的公文包中还专门常备有戚继光的《纪效练兵新法》,以备他在上下班途中阅读。在陈恩亮看来,不过是个装门面的幌子,什么用都没有。

陈恩亮只好再把自己在部队中推行的三三制等一系列战术原则,用到12旅身上。从班组到连营团级,全面施行改革,把正确的协同分工方式和应变之策,教给他们。可惜时间太短,只是初步12旅中建立了一些雏形,但好歹也是比之前强得多了。

至于张廷枢心心念念的士兵指导员制度,倒是推行的出奇的好,出乎了陈恩亮的意料。原因就是12旅在与陈恩亮部队的对抗当中,被反复毒打,暴露了一大批军官治军不正和领军无能,他们在失败面前也失了不少的威信,没有面皮也没有胆子反对。

张廷枢在陈恩亮的辅助下,甄选出一大批出身士兵和底层军官的好苗子,把他们推上了各级指导员的高位,也为此擢升调换了一批军事主官。这些新官知道是旅长对自己的期望,报效之心浓烈,一上任就大力推行官兵平等、士兵权益,卖力地监督各级军官的目标任务执行。军事主管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也改了以往散漫无状、得过且过的毛病,专心操持正事起来。就这样,在士兵、指导员、军官三方的共同督促和制衡下,全旅的士气日渐高涨起来,上上下下都有了效死的决心。

这下,张廷枢就能够接受陈恩亮提出的‘换将、立规和关爱’这几种整军新政,施行之后,也渐渐在阵痛中出现了效果,部队面貌渐渐为之一新,就是再和陈恩亮部队对战,也能走上几个回合了。

陈恩亮对自己属意的后援部队的进步也是感到高兴,有了两万敢战能战的军队,让他对粉碎日本人的图谋,再坚持到东北军回援,信心又提高了不少。

心里藏不住事的张公子,7月上旬回了趟北平,向张学良请示机宜。见面就把自己的12旅在这一个月的巨大变化,当作炫耀的资本,向张学良一五一十地都讲了。张学良听了也是大为欣慰,当场就奖励12旅和陈恩亮部队各十万大洋,以资鼓励。

张学良实际上和陈恩亮在练兵之初的3月份就见过几面,后来部队的情况都由他安插在讲武堂和步兵队里的眼线给他做的汇报。在陈恩亮练兵过程中,众人对他在军中推行的各种改革褒贬不一,甚至有人怀疑陈恩亮有共党嫌疑。他的一些做法和方式,和远在江西的“红匪”有着惊人的相似,难怪有心人对此见疑。

好在张学良一生都对那些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兴趣缺缺,又是大敌当前的用人之际,便把这些争论压下不提。现在听到陪练的12旅都有如此的进步,逐渐有了把陈恩亮当作奇兵的期盼。

但是对于张廷枢转达陈恩亮的意见,要把炮8旅拆分成两个炮团,分别编入两人部队的想法,张学良却是犹豫了。受过军事教育的他,也明白像这样把步兵和炮兵分拆的做法,是有悖于正常的军队编制原则的。但那不是自己在接手父亲的权位,为防止军头们势大压人,作出的无奈之举嘛。

现如今,自己扶持的少壮派还没有完全掌控全军,这四个炮旅重新编回各部队的事,现在仍然不能做。虽说自己绝对信任的部队只有7、12旅和冯庸的部队(也就是陈恩亮部),缺乏重火力支持,是个大问题,可这比他在全东北军面前保持公平的形象,就算次要的了。

见张学良不同意陈恩亮炮兵回编的方案,这下张廷枢不乐意了。这段时间,他几乎天天和陈恩亮混在一起,偷师学艺,他是多次听到陈恩亮对这种步炮分离的做法多有诟病,现在他就把从陈恩亮那里学来的炮兵理念现炒现卖给张学良

“现代炮兵已经越来越具备左右一场战役胜利的力量了,说是‘战争之神’也一点不为过。说起这炮兵吧,现在都分为战役压制炮兵、战术压制炮兵,前线支援炮兵和随队支援炮兵,作用和用法各不相同,战斗目标也各不相同。我们东北军把战役压制炮兵独立编制是可以的,但战术压制炮兵和前线支援炮兵也本应该和步兵混编在一起的,现在也都拉出去编到各炮旅了,只给各旅留下随队支援炮兵,实在是弱鸡,弱的不像样了,步炮比例落后日军一倍都不止。这要和日军对战,他们光用炮火,就能把我们打崩了。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兵,还没和敌人照面,就被炮火打没了,你说亏不亏啊!六哥。”说到伤心处,张廷枢几乎要上演哭秦廷戏本了。

张学良不但不怒,反而欣喜地看着眼前的这个小弟,张廷枢虽然入军武十年,但二世祖的风格一点都没改,自己在军中任性胡为,也不思上进,虽然位列高级将佐之位,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不够格的将军。今天却在自己面前大谈炮兵知识和中外对比,显然是最近自己用心了,军事上长进了不少。作为自己的心腹,能自觉上进,帮自己带好部队,这怎能不让他高兴呢。所谓近朱者赤,他心里也明白,这里面陈恩亮起的作用非小。看样子,不做一些妥协,以示恩宠是不行的了。

张学良故意作出一些不耐烦的样子,低呵道:

“就你知道炮兵是‘战争之神’啊,我就不知道了!一天到晚跟陈恩亮在一起,别不学别人的好,尽学他的坏毛病,什么‘弱鸡’、‘雄鸡’的,话听来怪怪的!你回去告诉陈恩亮,到战时我把炮8旅配属给他,什么这个支援那个支援的,都听他的。讲武堂里不是有炮兵教官和学兵吗,兵工厂里的存炮,随便他怎么编,满编个重炮兵团我都没意见!你呢,,量你现在也还不能用好炮兵吧,好好跟着学,等你学会了,学精了,我也照他的样子,给你编个炮团。明白吗!”

张廷枢只好低头受教,在大哥兼老板面前,这乖小弟还得当下去。表面装着委屈,心里却乐开花了,这六哥肯定是觉出我长进了,不然会给我单独配个炮团呐,好事哪找去!

心里还在高兴的张学良继续安排:“现在已经了7月了,你们的对抗演练再搞一个月左右就差不多了吧,到时陈恩亮也该回沈阳了吧。现在日本人对他和冯庸盯得紧,我暂时还不能正式委任他职务,先委屈下,等把事情做好了,我就委任他做32旅的旅长,中将衔,跟你一样,部队就是他现在带的这些兵。到时候,缺人我就给人,缺枪我就给抢,一如7旅、12旅的待遇。”  20252/10922495

阅读帝国废墟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帝国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