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废墟」

第八十三章 救灾方案(四)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还有一个疑问,就是怎样能像秦川说的那样,把江浙商人手里的物资给逼到受灾地区去,投入到灾后重建呢,秦川还没有说具体的方式,这也是在座都想弄明白的。

老蒋是个受中国传统程朱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人,在经济思维上还被这种落后的思维所禁锢,总认为天下的财富是有限的的,有一个定数的。一群人拿的多了,另一群人就会拿的少了。所以秦川所谓的双赢计划,他本人还没有想的太明白。这会儿,他见秦川停了下来,不由得催促道:

“还有你说的那个‘双赢’的方法,具体说说你的想法,怎样做到双赢?”

其他人也跟着点头,包括睿智如蒋方震这类的人杰,也急着听下文。

“从经济方面来说,这次水灾极大地摧毁了国家的粮食、物资资源的生产能力,肯定会造成短期内市场上的物价上涨,这是必然会发生的。就我所知,就连国际粮价都在上涨。美国芝加哥粮油期货市场上,一蒲式耳小麦的三个月后的交割价格,已经由年初的0.5美元,上涨到1.11美元。国内就更不用说了,江南非灾区的粮价,也已经从年初每担2.5银元,上涨到今天的8——9个银元每担,足足涨了三倍还多。

这就造成了大量的粮商惜售,囤积居奇,以期获得更高的卖粮收益。至于灾区,我虽然不了解现在的粮价,但我估计这个价格只高不低。”

老蒋作为现任的行政院长,国家行政首脑,他是知道这些数字的。他朝秦川点点头,表示承认秦川的说法。何应钦可是军队的代表,现在军队中将军粮私自出售的价格可是比去年高了不止一倍。这些军粮都是通过征税方式在民间征收的,但私自趁灾年高价出售军粮的军中蠹虫大有人在,他是知情的,也隐瞒着没有上报,今年的出售价格比去年整整高出几倍还多。他偷眼看看老蒋,见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秦川的身上,这才放下心来。

“刚才我说了”秦川提高了一些声调,严肃地说道:

“我手中的进口粮食,分为两个部分投放到赈灾市场。第一部分,投向江南主要的产粮区,只以灾前一倍的价格投放市场,把现在高企的粮价给打下来,破了这些商人囤积居奇的好梦。

因为他们收购成本也很高的原因,想要保本或者盈利,就只能运到灾区发售。这样,在我们完成赈灾后,灾区重建的时候,江南运过去的粮食,就能供应市场,使两批粮食之间无缝衔接起来,不致于出现断档。试想一下,大量的江南囤粮一旦运进了灾区,灾区的粮价必然应声下落,起码不会高的像现在这么离谱。

诸位可能担心,那些囤积居奇的奸商可以出资把我的平价粮食抢购起来,再次囤积,以待今后谋取厚利。但我有了售粮的资金,一旦江南的粮价没有降到我定的价格,我还可以再次大量进口,继续向这里的市场投放,直至把粮价打下来为止,那他们手里高价收购的粮食,还是只有卖到灾区这一条路可走。”

秦川这是故意放风出来,谁能知道,这屋里的参会者,包括老将在内,背后没有与这些粮商有勾结呢,不如趁机放个话出来,表明他有足够的能力供应市场,直到价格让他满意为止,免得有人想打再次囤积惜售,哄抬价格的主意。

“刚才我说过,这场水灾也使得除粮食以外大部分物资都在涨价,根源就是市场上的供应力减少和需求的瞬间放大。我们既然在灾区维持这些物资的高价表现,就能像一个真空的地带,把救灾和重建所需的物资虹吸到这里。

由于没有详实的数据统计分析,这些厂商并不知道到什么时候,这些物资会达到供需平衡,不断涌入的物资早晚会使这里的市场达到平衡、饱和、甚至过剩,那么我们就会看到物价重新回到正常的水平,灾区重建工作得到了丰沛的物资支持。 这就是我的价格策略,就是为了造成价格的虹吸效应,利用商人趋利的心理,来调动物资流向灾区,为政府省却了这一堆的麻烦事。实际上我根本就不相信现在低效的地方政府能够承担这种繁杂的物资调度。

我还计划将一部分粮食,握在手中,一是作为作为储备应急,保持对灾区市场的价格压力,如果价格实在高的离谱,我也会出手平抑价格。另外就是供应迁徙的灾民和协助救灾的部队和其他组织人员的,保证灾民在接受赈济,或者在生计转型过程中的全部粮食需求。

但这些外迁的灾民必须通过劳动来获得食物,这就是中国古代就在用的‘以工代赈’方式。我们将通过有组织的方式,让他们进行开放区基本设施建设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多国银团的‘远东开放区建设基金’中报销这部分粮食开支和建设费用。

关于这一点,我有信心说服‘基金管理委员会’接受。那对于这部分粮食的定价,各位是不是希望我报的越高越好呢?”

秦川以一句调侃的话,结束了自己的方案讲解。

经过秦川这么概略说了下这个赈灾方案的设想,众人这都明白了他的考虑。这可是综合考虑了政府能力、灾区供应、非灾区价格和民生,还趁机收拢了一大批失去家园和生计灾民,转入国家工业化的建设。并且这里花的钱,还要找外国人报销,这可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占洋人这么大的便宜啊!

有些人已经听懂了他救灾方案的立意,那就是就是用手中有限的物资重建一个短期活跃的市场,是用利益保障这个市场向着政府的救灾和重建计划规定的方向发展,最后借力完场救灾和重建。

这些人听着秦川最后的打算,向国际基金报销高价费用,捎带着也把国际援助拖进这场救灾当中。大家会心地笑了起来,能花洋人的钱办自己的事,那当然很爽啦!

国府呢,通过这种市场化的运作,动员了多种力量,保障了灾区赈济物资供应,军队主动介入灾区的灾民安置和秩序恢复,克服了能力短板,收赈灾之功。同时控制了非灾区的价格,避免了全国性的经济动荡,维持这些地区的民生水平,再收民心。而且,如果能把国际的力量也整合到这场救灾和重建当中,无疑是中国外交上的又一大胜利。

南京国府既然赚了这么多的名声和民意拥戴,以及良好的国际观瞻,对比那些只会在办公室里倡议以党治国,却对灾害无所作为的广州政客们,民意拥护谁,就不言而喻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秦川他们在粮食价格上赚得再多,也是理所应该的,况且人家这是利用了国际国内粮价的时间差,并没有另外漫天要价。

放下心来的国府高官们,听得秦川描绘的救灾功绩,着实诱人,顿时会议室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众人在笑声中纷纷交谈就起来。

老蒋这下明白了秦川的用意,并不是他想的囤积居奇,漫天要价,而是深谋远虑,大局设计和方案的协调性很强。这些计划如能顺利实施,不仅维护了他这个国民政府的公信力,而且帮助他在和那帮广东佬的争斗中,再次占得上风。一旦民意在我,什么“军政、训政”的,说什么也绕不过他这个身荷民望的领袖啦。

“好!好!秦川你的方案很是不错,考虑的很全面。能在在这大灾之中,寻找到发展国家的机会,也算是两全其美了。”

老蒋放下心来,颔首笑道:

“我这就通知子文,让他尽快赶回来,和你详细商量一下详细的方案。所谓事在人为,再好的方案,也是要人来施行的。你和宋部长商量好后,尽快组织一支能承担方案施行的班子,好把这个方案尽快推行,救民于水火,刻不容缓啊!

另外我就替汉卿做主,这段时间,你就留在南京,帮助一下行政院落实救灾和重建事宜,你看可好?”老蒋礼貌性得征求秦川的意见,那自然是得到了秦川肯定的答复。

“好了,我今天就暂时打扰大家到这里啦,剩下的时间,就交给文白和墨三了,你们今天可要好好地和秦川交流学习。百里先生也要从旁指导才是啊!”

老蒋站起身,礼貌地和众人打了招呼,打算就此离开,去忙别的事。他特意走到秦川面前,拉着秦川的手,意味深长地说道:

“你很不错,原先子文向我推荐你到山东,那时听说他还不认识你,只是听辛司长介绍。如果子文今天在场,也一定更为高兴,你今天果然不负他的推荐啊!看样子,你不仅能打仗,这搞经济搞建设也是很有想法的。”

秦川听了,顿时明白了老蒋已经有了让他主政山东的意见了,心中大喜,但脸上却必须做出诚惶诚恐的表情,连连逊谢不已。

老蒋和何应钦走了,剩下的人如释重负,顿时轻松起来。接下来,大家就一些军事问题,和秦川热烈讨论起来。刚才,老蒋最后的话,大家可是听到了,秦川现在是国府的上宾,财神,将来还是领袖寄望的一方诸侯之一啊!

.

阅读帝国废墟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帝国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