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废墟」

第九十九章 北线集群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陈恩亮对于秦川处置阎锡山的计划,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在他心目中,像阎锡山这种军阀,就是个反派人物。从后世得到的历史教育,是他觉得在这时候,即使在中国身孚大名的人,只要是反派的,死了就死了,没什么心理上的负担。

作为条件,陈恩亮嬉皮笑脸地提了要求:那就是想和秦川换个位置。

由他带领的统带部部队和东北讲武堂第九、十两期学兵,目前已经按照后世的标准和操典完成了绝大部分训练内容,再加上新式武器的加持,已经成为了一支能投入实战的强悍的部队了。所以他想把这支部队交给秦川,甚至冯庸都行,在与日本人开战后,作为东北南线集群,承担对战辽沈地区日军主力作战。

而他自己,则是想到北线,想抓紧时间整编吉林和和黑龙江的东北军部队,利用苏联人的坦克和火炮装备,建立一支北线集群。对日战争一旦开始,便带着北线集群由北向南攻击,扫荡沈阳以北的日军,最后和南线会合在辽东和辽南地区,并作为后续作战的机动部队,保持对朝鲜和辽东半岛的军事压力。

而这个设想需要秦川向张学良陈述和争取,特别是他的指挥权需要得到落实。

在此之前,留守在东北的部队,绝大部分是向着北面布防,重点防范北部的苏联人。所以在黑龙江和吉林地区,布置了多达6个步兵旅和三个骑兵旅,以及两个重炮团的兵力,加上两省的省防旅等二线部队,规模高达十万之众。

原先的历史上,这些部队,装备也算精良,编制齐整,是一支可战之兵。但由于“九一八事变”猝起,加上少帅错判形势和不抵抗政策,这些部队被日军截断了入关的道路,白白损失掉了。而且很多队伍还转投日军和伪满,成了日本人侵略东北的帮凶,殊为可惜。

现在陈恩亮打的就是这个重兵集团的主意,他想要抢先一步掌握这部分军队,通过加强装甲攻击力,把他重塑成东北抗战的主力军,先期消灭中北满地区的日军,后续再承担支援南线作战攻击任务。

对他的建议,秦川之前也考虑过要掌握这支军队,作为东北战略的主要构成,但没想到陈恩亮不仅和他想到了一块,而且还主动承担最困难的事项,亲自承担整顿北满军队这部分任务。说实话,秦川在冀南时,就对整顿区区三个旅已经是精疲力尽,时常有面临崩盘的感觉,对能否掌握这支北满部队信心不是很足。

那些人中,有历史上坚决抗战的马占山、李杜等爱国将领,但也有如熙冾、张海鹏等卖国求荣的汉奸,还有见风使舵的丁超等将领,军心军情的复杂程度,远超关内的东北军部队。

现在陈恩亮主动承担了整顿北线集群的重任,无疑是最好的安排。要说整顿军队,四个人当中,没人能比得上陈恩亮了。只是这样做,如果不是陈恩亮自己提出来,其他人提,无疑是对陈恩亮不公平。

现在好了,陈恩亮愿意承担这项高难度的任务,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秦川享了现成,能够很快地掌握和使用辽西经陈恩亮训练的新军,承担沈阳以南的作战任务。而陈恩亮则可以利用自己已经证明了的有效手段,短期内把北线部队整顿完毕,加入战团。那样他们就可凭借两支军队的力量,把日军沿着南满铁路做长蛇布置的日军,挥刀斩断,最后迫使辽东和辽南的日军残部失去攻守的凭依,最终变成押在东北军手里的人质,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为整个东北战略争取更有利或者更长的条件和时间。

说干就干,第二天,两人恰好接到了张学良的召见命令,就和王树瀚、戢翼翘等人来到协和医院张学良的会客室。现在时间已经到了8月10日,离几人心中的那个日子越来越近,而且事变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了。几个人都心事重重,在会客室等着张学良的到来。

秦川本来昨天见张学良时,就想劝他进行解毒治疗,但昨晚和陈恩亮说起东北南北两个战役集群的事情,觉得这是是当前迫不及待的大事,没有张学良的弹压,这事不可能办的顺利。

如果这时候如果张学良闭关治疗,果真出了什么大事,可就不妙了。还有一点,现在对自己和陈恩亮之外的所有人来说,未来的事变,还只是一种可能,并未成为事实。没有了痛失家园和热河大败的耻辱,能不能深度刺激张学良对毒品的憎恶,让他凭毅力忍受治疗的痛苦,还为两说。当下,让他戒毒根本没有把握。所以秦川决定暂时不提,等东北军撤出东北后再说。

一会儿,张学良才姗姗来到会客室,赵四小姐跟他来到门口才离开,看样子是她把张学良搀过来的。面容苍白的张学良首先礼貌地和大家打了招呼,才让大家围着他坐下。

今天来的都是高层人士,所以张学良也没有客套,话题直接就围绕东北的事展开。首先由戢翼翘代表参谋部向大家汇报了日军在东北的情况,以及最近以来日本国内的动态。

现在作为关东军部队主要构成的第二师团,经过半年的调配,其主力1.4万人已经在南满铁路沿线部署到位。之前进行的在乡军人(预备役人员)已经动员完成了2万人左右,并且进入了日军在铁路沿线的兵营进行了恢复性的训练。而专门承担护路任务的6个铁道守备大队,也已经做了动员,全部收缩到几个主要据点驻守。

以上这些都是日本人有序按计划进行的,突然出现的情况就是,原驻扎在朝鲜平壤地区的日第17师团,突然举兵向中朝边境线一带移防,估计兵力在1.8万到2万人之间,很有配合关东军行动的迹象。

这样一来,能够短时间集中到辽宁地区的日军兵力就能达到5万之众。而东北军在辽宁地区的主力只有7、12、20三个旅,加上省防部队和统带部新兵也刚好只有5万人。最后,戢翼翘忧心地总结道:我方兵力不占优,战力更是不能相提并论,一旦日本人开战,我方无力应对。

接下来由王树翰汇报日本国内的动态和东北地方的应对准备工作。现在日本国内弥漫着一种仇华的情绪,经过万宝山事件的催化,越发甚嚣尘上了。若槻礼次郎内阁对军方的举动并不能切实压制。甚至石原莞尔的《终极大战》和《满蒙事变发展纲要》这种本应该是为绝密的军事论著和计划,也变成了时下日军内部流行的小册子,被广为传阅,受到中下层乃至部分高层军官的追捧。 这种荒谬百出的理论和设想,居然广受军内好评,听说陆相南次郎都对此心动不已,而且不掩饰地说过多次,要照这个设想干他一次。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军内对于关东军的计划都给予了纵容和默许的态度,这无疑会促成让关东军下定发动事变的决心。

东北自身的应对情况,一句话就是“量大行缓”,除了兵工厂及附属企业搬迁因为享受了优先的待遇,目前已经搬的七七八八。其他的企业搬迁还算顺利外,但矿山企业搬迁尤其困难。这些企业的设备都是粗大笨的家伙什,搬迁不易,况且这些企业完全是因资源而生,搬迁即破产,很多企业主都对此很抵制,特别是东北高层官员入股的企业,目前都在找各种理由推拒搬迁命令。

这些事情可能是近期张学良多次听到的,在两人汇报时,虽然他脸色沉重,但并没有往日刚听闻时的急躁和心慌,他只是拿眼光不停地打量秦川两人。说实话,他和陈恩亮见面不多,把今天算在内也被超过5次。四人当中,现在就只有他没有什么风头,秦、瞿和辛昕,都表现出了惊世之才,唯独他默默地在辽西埋头练兵,对三个人现在的惊艳功业并没有表现出羡慕。这很难得,只是不知是掩饰的好呢,还是也胸有锦绣,不需要去艳羡别人呢!这点张学良还在思考,该怎样用这个人呢?

见两人说完,张学良开口问王树翰和戢翼翘两人可有对策,哪想到这两个人是从来没想过要和日本人真刀真枪的干,以上的这些情况都把两人都搞得心乱不止,哪还有什么心力考虑对策呐。

这时候的中国人对洋人或者外交方面的事情普遍抱着谨慎的心态,大多数情况下对两者都是敬而远之,何况是对付穷凶极恶的日本人。当年谁心里都明白是日本人炸了老帅的火车,直接谋杀了老帅,可东北硬是没有一个人敢出头找日本人算账。现在又轮到日本人要再次下手,对东北不利,可还是那样,长期恐惧日本的东北高层宁可缄口不言,索性把问题交给最高的主政者来拿主意。

张学良也是个只善于决策不善于谋划的主儿,他虽然准备了半年,来迎接这件事的到来,可事到如今也没了准主意了。他略显失望地看看两人,两人也是羞愧地低下头去。张学良再转头看看秦川和陈恩亮,见这两个人没有躲避他的眼光,看样子是有了定策了。他转为笑脸,看着两人,问计将安出。

.

阅读帝国废墟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帝国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