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废墟」

第一百零四章 沸腾的北线(下)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9月2日,张学良秘密坐飞机到哈尔滨视察。他这次的行程是辽西—黑龙江—沈阳,涵括了几个秘密的重兵集团的驻地。除了检查各军的备战情况外,重点就是对北线和沈阳两地军队的动员和安抚。

一下飞机,对事变极为紧张的他,立刻就让陈恩亮带着他和秦川等随员开始考察北线部队的战备和训练情况。这也很好理解,对于三股军事力量当中,他最担心北线的这些部队。原先这些部队并不是他的心腹部属,而是吴俊升、张作相等一帮老派大臣的直系部下,对他也是托名投顺而已,远远谈不到忠诚。先前他把这帮子人摆在中东路沿线,当作对付苏联人的炮灰而已,自己也不愿亲近,所以就造成了这帮人在东北军中二等部队的存在。

现在大敌当前,正值用人之际,唯有这支部队是能够改变南满地区敌我对比的力量,重要程度自然不同以往,自然要亲自前来表示一下恩宠。好在这时候吴俊升死了,张作相萎了,他才有机会开始收拢这些部队。所以,他听了陈恩亮的意见,把这7个旅长一股脑调离部队,好让陈恩亮做些手脚,把部队重新整顿混编,变成自己可用的军力。

不仅如此,他还和秦川商量,这次带来了二位新的旅长人选,希望把他们中的一半,也就是4个旅,变成自己的直属。不想这次,陈恩亮通过战役编组,把9个步骑旅,直接整改成了六个合成旅,这倒让他收复这些部众的算计就更可行了。

在两天的时间里,张学良化装视察了几个合成旅,亲眼见这些部队就像换了个人似,重新焕发出了一股军队正常该有的严肃、紧张氛围。各支队伍都投身到热火朝天的练兵活动当中,尤其是那些新产生的连队士兵指导员们,更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干劲更是嗷嗷叫,不仅和士兵打成一片,而且还协助主官处理一些后勤和内务,作用确实不小。

各部队已经开始根据自己的属性开始了针对性的训练,一切都是紧张和忙碌的状态,但还算有序,因为有详细的训练大纲规定了每天的训练内容和目标。虽然正规的训练才开始半个月左右,训练的科目还很浅显,但各部的协同和小单位的战术方面,已经可以看到一些雏形了。张学良也是曾跟着郭松龄练过兵的,对此也感到很满意。而且这种“练兵先练官”的训练方式,也是他们当年和老郭整训三、八两旅(张在东北军中指挥的第一支部队)使用过的,也被证明是极其有效的办法。由此,他对陈恩亮的练兵才能也大为叹服,这才半个多月,就基本让这些新部队走上正轨。

张学良带来的两个人分别是吴克仁和牟中珩,牟是于学忠的参谋长。吴克仁则是讲武堂炮兵训练总监,他和陈恩亮在辽西练兵时就认识,也协助过他训练炮兵。所以陈恩亮干脆就把新编成的突击炮兵群就交给了他指挥。至于牟中珩,就按张学良的意思,担任23旅旅长了。

不同于秦川在冀南的装甲突击战术,北线的部队演练的是骑兵和坦克的协同,在场面上更加壮观。这种战术是很多人未曾见过的,也从未出现在这些人的想象当中,所以刚开始的时候,骑兵和坦克很难融合在一起,形成快速的突击合力。不是坦克自顾自跑到了前头,把骑兵落在后面,就是马匹在坦克的旁边,被发动机和枪炮的射击声响搞得炸了群,乱成一团,场面一发不可收拾。

陈恩亮看出这是各级军官对这种新的组合形式缺乏掌控能力,毕竟对谁都是头一次。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便开始推行军官集训队的办法,为此调整了训练大纲。那就是缩小几个兵种协同的规模,直接采用连一级的基础训练,让坦克、骑兵、炮兵,乃至工兵,都压缩到连级规模,进行各种战术协同度的训练。旅长、团长直接当连长,团长、营长则从当更低级的排长,而营长和连长只能当车长和班长。大家就在这种不停地演练当中去体会协同的要义和战术的关键要点。

这种方式的示范效应很强,军官的素质和理解能力总是要高于普通士兵的,就这样,办法虽笨,但效果不错。每个军官都能推而广之,开始思考和实践自己的指挥管控角色,开始明白协同的要求和必要的指挥措施了。

今天,张学良和秦川现在看到的就是这种由军官教导队性质的演练,之前经过十天左右的摸索,现在已经大体成型了。就是陪在张学良身边观看演练的牟中珩、吴克仁都明白了这种协同和战术步骤,以及怎样让它能爆发出惊人的战力。

前方不远的一座小山包就是预想的地方筑垒防御阵地,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铁丝网、鹿砦和正斜面的几道壕沟,可以说这是以往让进攻部队头痛不已的防线。按常规,纯粹的步兵部队加上炮兵,要想攻下防线,死伤损失无疑是巨大的。大家不知道整编后的新式合成部队,要怎样表演他们的进攻战术。

一颗红色信号弹被射入高空,三辆坦克快速从攻击出发阵地驶出,飞快地驶向防御阵地,但在开到离防线还有1000米左右,三辆坦克散开,寻找到遮蔽物,把自己藏起来。其中一辆坦克伸出长长的天线,显然是在进行侦查和与后方通讯。只见坦克车上的几个人趴在炮塔后面拿着望远镜打量着防线,少倾,其中一人也向空中打出了三个红色信号弹。

信号弹的升空仿佛按下了攻击的按钮,瞬时,进攻阵地后方响起猛烈的炮击声,整个小山包顿时被笼罩在剧烈的爆炸中,炮火在射击中,有规律地前后左右调整,在前方指挥坦克的引导下,把防线上的各个暴露的碉堡、火力点准确地清除掉。完成了这些,炮火才开始向山包的反斜面及后方延伸,打出了弹幕的效果。

一阵隆隆的轰鸣声传来,进攻出发阵地上突然冒出了9辆t26坦克,搭载着几十个步兵,全速冲向防线。当坦克群驶过张学良他们位置时,大家都看清了,每辆坦克搭载着六名步兵。这些步兵在车体上匍匐着,用手抓着坦克上的把手拉环之类的物件,不让自己从颠簸的坦克上掉下去。这些士兵头戴着德式钢盔,全部装备着配了弹鼓的波波杀冲锋枪。

坦克进攻线的后方200米左右,是一个连的骑兵,他们御马跟在坦克的后面,保持着马匹的慢速跑状态。这些骑兵的武器也有大量的冲锋枪、机枪一类的自动枪,不同于以前的骑兵仅装备骑枪之类的单发武器,看样子现在的新式重装骑兵的火力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9辆坦克在1000米处与那三辆侦查坦克汇合,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坦克连,接着又分别编成三辆一组的楔形攻击阵型,开始向防线冲锋。500米处,刚好在对方火器有效杀伤范围外,坦克减速,放下搭载的步兵后,又继续慢速冲向防线。下车的步兵跟在坦克身后,把自己藏在坦克的装甲车体后面,猫着腰,快步紧跟坦克。

12辆坦克上的40毫米炮和机枪开始向防线射击,曳光弹带出的光流横扫防线的各个角落,加上炮弹的爆炸,整个防线顿时烟火横陈,尘屑飞扬。到了最后的200米,坦克后面的步兵也开始超越坦克,呈散兵队形,向防线跃进攻击。而坦克则慢慢跟在步兵后面,用火炮和机枪实施掩护,两者共同向防线发起冲锋。

这是标准的步坦协同模式,秦川看得出,这是后世军队合成营攻击防线的最后动作——坦克掩护步兵冲击敌方阵地。而那些跟随的骑兵,仍然跟在坦克后面200米远,在蓄积着最后的马力,以便最后的冲刺。

很快,步兵冲进防线的壕沟,他们跃入壕沟当中开始清扫战壕,手榴弹和枪榴弹不停地向阵地纵深抛去,炸得壕沟里一片火光。坦克和后面跟随的骑兵,则突然发力,全力冲向壕沟防线。

不一会,坦克就压过铁丝网,径直冲向壕沟后方的阵地。几乎同时,骑兵们也跃马跳过战壕,跟着坦克向纵深快速攻击前进,像一阵狂风,撞向后面的防线。这时,已经清扫完第一条战壕的步兵们,也和骑兵和坦克一起,向阵地纵深发展攻势。

攻到第二条战壕前,那队随坦克冲锋的骑兵们,在刺耳的军号声中集体下马,变成了步兵连队,以步兵的方式,开始攻打第二条战壕。其方式就跟先前那些坦克搭载的步兵一样,跑在坦克前面,为坦克清除有威胁的反击。这种滚动攻击的协同,便是一次完整的装甲突破战斗的方式。

看得出,这些部队虽然相互之间的配合还显生疏,也有不少的脱节现象出现,但毕竟已经有了章法,有了正规的战术规范。这种攻击显示出来的不间歇的连续打击,自然不是纯粹的步兵或者骑兵、装甲兵的单独攻击效能科比,也不是单纯的步兵就能抵挡得住的。

这次的营级规模的演练就此宣告结束,用时可能仅仅半个小时左右,就宣告敌方的防线被突破。当然后面应有的纵深攻击和追击并不是今天的训练科目。目前部队刚经过混编和初训,还不能完整地向张学良一行展示这种新式的大纵深攻击的全套科目。

但就以此的表现,就把张学良几人给镇住了。乖乖,这种围绕坦克进攻的新式骑兵战术,效果是如此的之大。动作紧凑,各兵种衔接紧密就如行云流水,攻击势头状若奔雷,迅捷无比,攻击火力强大到惊人的地步。莫说半小时,如果没有克制坦克的手段,一般的军队可能连10分钟都守不下来。

吴泰勋这位二世祖在统带部是骑兵队的队长,他知道这时候的骑兵在机关枪和火炮面前,就是个找死的角色。他那个骑兵队主要的任务就是充作仪仗,随扈在少帅身边,为的是让场面更拉风一些。他哪里见过如此使用骑兵的,在他看来,今天的骑兵的运用,就是无比的正确和聪明的办法。先是慢速跟着坦克,躲开敌人的火力杀伤,而后,利用坦克突破敌方阵地而引起的敌方防线失去平衡的时机,突然杀出,进一步造成敌方的混乱,不仅提升了攻击效力,而且还给坦克的继续进攻创造了更好的机会。敌人若攻击坦克,则有骑兵的保护,若攻击骑兵,必然遭到坦克更凶猛的反击。这真是一种好战法啊,他开始琢磨也去带领一支这样的合成装甲骑兵队伍,再干那些仪仗骑兵过家家式劳什子活儿,自己真觉得臊得慌。  20252/11023698

阅读帝国废墟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帝国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