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定风波」

第43章县试一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二月廿三,天色未亮,料峭的寒风打着旋儿吹进院子,刚走到大门处的贾璎和晴雯都是不由得打个冷颤。

“公子,你穿这么少,会冻坏的!”晴雯关心的说道。

贾璎紧了紧身上的几层单衣,才道:“你家公子每天早上都锻炼,这点寒气还算不得什么!你快回去吧。”

说完,拿过晴雯手中的考篮,把小丫头推进门内,径直往巷口的马车走去。

“公子,考完早点回来!”晴雯在门后冲着贾璎喊道。

贾璎应了一声,心里却是对县试的奇葩规矩一顿吐槽。

按周朝科举防作弊的规定,考生不能穿有夹层的衣服。现在可是积雪消融的二月,最冷的倒春寒时节,就算你是穿着冬衣,那也是冻得瑟瑟发抖,更何况是单衣?这周朝的皇帝是不是对考生们有什么误解?

贾璎一边吐槽着,一边掀起帘子上车。

车夫“驾”的一声赶着马车,缓缓驶离了巷口。

马车还没到县学前街,就被送考的队伍堵在路上。不得已,贾璎只好拿上东西下车步行。

越往前走,这条街道上的人就越多,其中大都是来送考的亲属,还有一些来看热闹的。

等到了县学前街,这些来送考的亲属们就被早早安排妥当的兵丁拦在了外面。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而要考试的童生们纷纷拿上装着笔墨砚台和吃食的篮子,一个个亮出自己的考牌,待兵丁检查一遍,才能进入县学前街。

贾璎挤在人流中缓慢前行,耳边听着这些考生亲属们杂乱的祝福和叮嘱声,心中感慨这场景还真是经年不变啊!

终于进到县学前街,他打量起周围的考生,这些年纪上至六七十,下至十三四的童生们也都是冻得面色发青,身体发抖。

等了好一会儿,街口的兵丁才把入口戒严,接着就见穿着大红号服的衙役把童生们分成五队,带到县学门前站好。

天光还有些昏暗,县学的那扇乌油大门缓缓打开,一个个面容严肃的衙役从里面鱼贯而出,最后是一身官服的县尊,颇为威严的站到门前的石阶上,目光扫视众考生一圈。

便开始长篇大论地讲了起来,内容无非是敬仰一番孔孟,歌颂一下皇帝,最后宣布考试的场次、纪律和注意事项云云。这一套话,台下有的考生不知都听过多少次了,一时都是又冷又困。

不过最后也是知道这次县试要考四场,分别是正场、初复、再复、面复。

四场之间也有区别,前三场的正场、初复、再复中,只需通过一场即可参加第四场的面复,再通过面复,就算是完成了县试。

县尊说完,旁边安静的书吏们便开始大声唱名。

“宛平县廪生方楚,保姜山、魏忠……四人!”

只见书吏旁边一蓝衫廪生应道:“吾保姜山、魏忠……”

被叫到的四人上前,蓝衫廪生依次看过去,验明身份。若这时廪生对考生的身份疑问,表明不是本人,四人便会被衙役们抓出去。

那廪生点点头,四人再次被兵丁衙役搜身,才依次接过答题纸,进入考场。

如此这般,没有两个时辰,不可能把这么多的考生都检查完。

不过贾璎的保人是邱之陶,县令自然不会让这位小三元等待太久。

刚进去四五个童生,便听到书吏叫到贾璎的名字。

上来检查的书吏看了看贾璎,又朝邱之陶笑笑,递给贾璎一沓答题纸,便让衙役把他放了进去。

贾璎朝邱之陶点点头,这才接过答题纸,迈步进了考场。

站在考场里面,看着一排排整齐的考棚,每一间都是同一个朝向,坐在里面看不见前后左右。

手中答题纸上虽写有序号,可县学没有那么严格,这些考棚和考桌上全是空白的。

这时,能提先进来的好处便体现出来,可以自己挑选一个适合的考棚。

贾璎很快就挑了第五排第六列的位置,又仔细检查一遍,方才坐下。

这些考试的小技巧自然也是那日临走的林举人告诉他的。

翻阅着手中的答题纸,一共有十二页,第一页直接就是考生的情况,左上角有号戳,上写「县考甲字二零六号牌」,下面一行小字写着「贾璎,年十四。身长偏瘦,面白无须,容貌甚佳……」等等。

里面几页则是答题用的,用红线画着方格,每页有十二行,每行二十字,此外还另有几张草稿纸。

…………

近两个时辰,所有的考生才都入场坐好,天色也亮堂起来,倒是正合适答题。

那县令也不多说,等衙役锁门后,便挥毫写下第一场「正试」的题目——作一篇时文和一首试贴诗。

时文的题目是「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那首试贴诗的题目是:赋「鲲化为鹏」,得「腾」字。

待众考生得知题目,原本鸦雀无声的考场中,却是混乱起来。

有微微沉吟片刻后,便面露微笑,提笔疾书的。也有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才一脸凝重的下笔的。还有一些则是面色煞白、如丧考妣。

考棚里的贾璎一脸轻松,平静得开始了他的第一场科举考试。

阅读红楼之定风波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红楼之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