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旌旗卷风尘」

第6章归途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傍晚,肖老汉夫妇回来了,还从镇上帮景云抓了些治刀伤的草药回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景云在肖老汉一家人的细心照料下,伤口渐渐愈合。

半个月后已经基本能正常行动了,其实如果单纯的是箭伤,不至于这么严重,伤口也不会很大,关键是那羽箭是一种特制的箭,有倒钩。郎中为了取出箭头,不得不扩大伤口,又在河水里泡了一天,导致伤口有些感染进而引起发烧,所以才昏睡了三四天。

在养伤的这段日子里,每天白天都是肖碧云和肖胜云两兄妹在照顾景云,肖老汉两夫妻依旧天天出河捕鱼摆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毕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只要还能干得动,就要不停的劳作,否则一家人就会断粮断生计。

更何况因为景云的到来,不仅多了一个人吃饭,还需要拿出多年来积攒的钱财来帮景云抓药。

原本肖胜云也是要出去做活的,但有景云一个陌生男人躺在家里,让肖碧云这个还没嫁人的姑娘一个人照顾终究不太合适,所以白天基本都是两兄妹一起照顾景云。

虽然每日粗茶淡饭,给景云补充营养的也只是每餐一碗鲜鱼汤,可景云明白这已经是这家人最大的努力了。

这段日子是景云这几十年来过得最轻松惬意的时光。

和这两兄妹相处几天之后,便互相熟悉起来,话也就多了起来。

两人最喜欢听景云给他们讲这些年走南闯北的所见所闻,奇谈异事以及东南西北各地的风土人情。

景云从南方的烟雨蒙蒙江南水乡讲到玉门关外的千里孤烟,从苏杭的小桥流水讲到大兴城的灯火阑珊,日子一天天过去,几人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肖胜云已经一口一个黄大哥,而肖碧云也许是觉得年龄还是有些差距,又或许是习惯了,依旧称呼景云为大贼,只是后面加了个哥字,于是就成了大贼哥,当然肖老汉夫妻在的时候除外。

从能下床走动开始,每天太阳落山之时,肖碧云做好晚饭,景云就会和肖碧云两兄妹坐在院外河边的那棵大树下,等着黄老汉两夫妻捕鱼归来,然后两兄妹都会很勤快的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

每每这个时候,景都会想,如果自己的家人也能这般和睦,该多好,该会多幸福。

半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景云的伤口已经基本愈合,是该离开的时候了,毕竟肖家人的生活本来就有些拮据,这二十来天照料已经把他们的家底掏空了一多半,尽管肖家人从未开口说过这些,可景云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肖家的救命再生之恩。

离开的那天早晨,肖老汉用船将景云送到了运河渡口,又颤颤巍巍从衣袖中拿出一贯钱给景云作为搭船的路费和盘缠,可别小看这一贯钱,在普通人家这一贯钱通常需要几年才能攒下,而一贯钱能买二十石粮食,是一个六口之家一年的口粮。

景云确实需要钱,否则就无法回到东郡,可又不忍心将这一家人的积蓄全部拿走,最后几番推脱只拿了半贯,若省吃俭用抓紧赶路,也勉强够一路上的花销了。

见肖老汉一家对自己情深义重,景云此刻却是身无长物,于是扯下自己脖子上挂的那个圆形小玉坠,这是景云的娘从小就挂在景云脖子上的,玉坠上刻有一个陈字,还有一个凤凰图案。

景云单膝跪地,先行了一礼,对肖老汉道:

“恩公一家救我性命,对景云恩重如山,景云无以为报,此物乃是晚辈家传之物,请恩公务必先代为收下,当做纪念,等他日景云挣得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三寸之地,再回来报恩公一家的救命之恩”

肖老汉自是百般推脱,最后见景云言辞恳切,肖老汉不收景云就真不起来,肖老汉不忍拒绝才勉强收下,说以后景云若真回来探望,定要归还。

离开的前一天黄昏,还是河边的那棵树下,也许是预感到了景云快要离开了,肖胜云两兄妹和景云说了很多很多话。

肖胜云说他最想去看看大兴城的十里长街车水马龙,想看看京城的高楼林立,华灯璀璨。

肖碧云却说想去看看江南的春暖花开,莺歌燕舞,想看看水墨江南、绿水红桥、山明水秀。

两兄妹的想法依然是南辕北辙,时不时还唇枪舌剑,但这丝毫不影响兄妹间的感情。

其实景云已经喜欢这里的一切,喜欢这里的人和物,喜欢这里的淳朴,在内心中也已经把肖碧云几兄妹当成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如果可以,景云希望自己就在这里生活下去。

可自己终究还是要走的,因为娘亲一定还在望眼欲穿的等着自己回去,而这里也毕竟不是自己的家。

十天后,景云重新站在了胙城县城门外,这一趟也算是凶险万分,不过终究还是活着回来了。

景云想着自己耽误了前后差不多一个月,老陈和商队应该早就回来过,商队在东郡事务交接也应该早就处理完毕,要么都在东郡歇息,准备过冬,要么应该已经继续往上游的大兴城去了。

景云一边往黄家方向走,一边打量着城中来来往往的贩夫走卒,心中暗想到自己向崔氏承诺的十年期限已满,也是该为将来做打算的时候了,哪怕只是做个普通的贩夫走卒,也要离开黄家的产业。更何况这些年走南闯北,对于生意场上还是有些资源的,或许能做些小本生意。

至于继续参加科举,博一把仕途,基本上已经不可能了,在这个商人地位极其低下的时代,只要打上了商贩的标签,就基本已经被排除在仕途之外了。

当初崔氏让景云去组建商队,或许也正是存了这个心思,哪怕你才华再好,再有本事,只要顶上了商贩的帽子,就不会有人愿意举荐一个贱商,也就永远不太可能出人头地有所成就了,最多也就是变成一个有钱的商贩。

再说此次遇袭,实在太过蹊跷,显然水匪得到的情报相当准确,而且显然不单单是奔着船上的货物来的,船上所有人的命也是水匪的任务之一,不过景云无法确定这是不是崔氏下的手,因为射中自己的那支弩箭很特别,那是属于一个绝密的组织特有的,而这个组织就算是权倾朝野的崔家也无法调动。

不过想来就算不是崔氏指使,也一定和崔氏有关系,因为这几十年来,崔氏不只一次的想除掉景云母子俩。

想到此,景云不禁冷笑一声心说:

“呵呵,天下最毒莫过妇人心啊”

忽然一个声音有些熟悉的姑娘惊讶的说道:

“啊,景云哥哥你怎么回来了,你不是……那个啥了吗”

然后又感觉有些失言,忙改口道:

“又来买猪肉包子啦,这回还是买六个么”

景云想都没想随口回答道:

“嗯,回来了,只是出了点意外晚回来了几天而已”

景云一抬头,竟是不知不觉又走到了城南的老张包子铺,马上就要成为老姑娘行列的张小玉正一脸惊疑不定的看着自己。

这些年,只要每次回来都会来老张包子铺买上六个猪肉包子,因为娘亲说她喜欢吃猪肉包,每次买回去娘都会当着景云的面吃掉两个,然后拿两个给贴身丫鬟春儿,再让景云自己也吃两个。

景云其实也知道,娘觉得好吃,并不是真的很好吃,是因为这是自己挣得钱买的,娘高兴,是因为觉得儿子终于长大,可以用自己挣得钱给娘买吃的了。

所以,景云每次回来都买,只是为了让娘高兴。

看着张小玉笑盈盈的脸,还装出一副闭月羞花的模样,景云知道这姑娘其实忍不了多久马上就要爆粗口了……

景云一边从身上摸出几个铜板,一边说道:

“嗯,还是六个,”

果然,见景云有些抖抖索索的数出六个铜板,还后退了一步,张小玉一边翻开蒸笼拿了六个热气腾腾的猪肉包子,一边爆粗口道:

“给个屁,不用给了,我爹都说了,只要景云哥哥你愿意,我养你一辈子都可以,总是躲躲闪闪的,你是本姑娘吃了你么”

这时老张从灶房出来,本来一巴掌想拍在张小玉脑袋上,结果张小玉虽然背对着她爹,却像未卜先知,竟然一偏头巧妙的躲开了。

老张一边拿荷叶打算帮闺女将景云的包子包起来,一边骂道:

“臭丫头,这么大的人了,还是毛毛躁躁,粗言秽语,怪不得嫁不出去,你是打算气死你爹么?”

说罢看了看正装作没听见的景云,张了张嘴似乎想对景云说点什么,想了想又咽了回去。

景云以为老张又会像以前一样说让自己考虑考虑把张小玉娶了算了,反正好歹有这间包子铺,还会饿着不成?以后和小玉两人守着这包子铺,不比回黄府受那鸟气强?

景云都打算这回不再直接拒绝,松松口,好歹考虑考虑一下。

结果老张表情有些怪异,张了几次口,最后啥都没说,把包子递给景云长长叹了口气就回灶房去了。

一旁的张小玉也想说点什么,可最后竟然也是叹了口气,啥也没说。

景云以为是自己多次拒绝老张父女俩的好意,伤了人家的自尊,张家父女终于死了这条心。

如此,景云自然不好意思继续聊下去,接过热乎乎的猪肉包子,就转身往黄府而去。

完全没注意到张小玉那副欲言又止的表情并不是被伤了自尊,而是真的有事想和景云说,又不忍心开口。

景云已经走了很远了,张小玉还在看着他那明显变得有些瘦弱的背影发呆,不知道什么时候老张又站在了闺女身后,也在看着景云的背影,嘴里又叹了口气说道:

“唉,这苦命的孩子,活着回来了也挺好,可惜啊……”

像是在和闺女说话,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

阅读乱世旌旗卷风尘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乱世旌旗卷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