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技传承:我都只会亿点点」

第226章 永春漆篮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四位评委走上展台,同时来到了第一件作品前。

第一件作品是藤编葫芦,镂空设计,很精美,同时葫芦根处像个简笔形象的仙鹤。

看起来很唯美,同时充满了艺术感。

四位评委小声的说着什么,像是在相互讨论,过了一会儿才在评分卡上填上自己心目中的分数。

接着就是永春漆篮,孙德宏上前揭开了篮盖,随后几人又继续小声的讨论几句,还叫了工作人员拿来一瓶水做了一些尝试,这才写上自己的评分。

就这样,蓝银兔毫盏、芗城八宝印泥、白瓷航空母舰雕像,几位评委一样样的看过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同尝试作品的功能,然后在评分卡打上自己的分数。

男主持人这才说道:“好了,几位评审老师已经为第一组的作品打上分数,接下来让我们来揭晓答案。”

“有请第一位温书春老师。”

女主持人把已经准备好的麦克风递给了温书春,然后做了个请的姿势。

温书春接过麦克风又走到台前。

女主持人道:“现在请温老师公布你的分数。”

同时后面的大屏幕展示也分成了两半,一边展示温书春,一边展示那藤编葫芦作品。

温书春一手拿着打分卡,拿着麦克风说道:“第一件藤编我打了九点六分。”

男主持人道:“那温老师,能说说你打这个分数的理由吗?”

温书春说道:“对于葫芦本身,我是很满意的,确实很精美,而且在细节上处理的也非常好,如果只给葫芦打分,我可以给到九点八。”

“让我扣零点二分的原因是在于葫芦根处,制作这件作品的师傅给它设计了一个简易仙鹤造型。”

“我是搞工艺美术的,对我来说这个仙鹤造型太普通了,甚至有点上不了台面,因此对于这件作品来反而是一个缺陷。”

“葫芦给我的感觉很出色,但仙鹤造型却太普通了,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反差。”

“我觉得还不如不要这仙鹤的造型,就简简单单的葫芦根反而更好。”

“因此我扣了他零点二分,给它打了九点六分。”

女主持人道:“感谢,感谢温老师给我们的解释,那接下来是第二件作品,永春漆篮。”

温书春继续道:“在永春的漆篮工艺中有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巧手翩翩篾气舞,经线纬线入画图。竹篮提水水不漏,小可藏针大当厨。”

“要说在古代可没什么塑料打包盒。食盒,食篮大多是以竹子制作而成的,再刷上大漆,这就是永春漆篮的由来。”

“而既然是装饭菜的,肯定有汤汁,所以辨别漆篮好坏的第一标准就是看漏不漏水。”

“我刚才和几位老师用矿泉水试过了,这件作品达到了这个标准。”

“那接下来就要看篮胚了,制作篮胚对师傅的竹编手艺还是有一定的要求。”

“从砍竹、破竹、破篾、过篾、缚才,再到编底箍、编篮盖、卷嘴、扯脚、插耳柄都有一个严格的标准。”

“还有在选材上,竹子需选直、表面粗糙的,并且生长三年最佳。这样的竹子,不会太短,制作篮胚不会有太多接头,同时竹子也不会太老,好破。”

“在破竹篾得时候,篾丝要长、细。越细越好,俗话说“细如发丝,柔如蚕丝。”

“篾片为经,篾丝为纬,巧手编织成篮。”

“这件作品的篮胚手艺虽然算不上大师,不过也算得上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了,我给他打九点七分。”

“篮胚做好后,就是灰篮,也就是给篮子上灰,抹乌油。”

“煮篮胚,割篾头,筛细土,煮调桐油灰,上桐油灰,修削,裱布甲,贴纸样,上细灰,磨灰,上乌油。”

“编好的篮胚泡在石灰水里,大火烧开,在沸水里煮四到五分钟,这样篮子以后不生虫。”

“本地田里挖来土,晾晒后研细,过筛。把留下来的细土粉加入桐油搅拌,做成“油灰”。”

“涂抹桐油灰后,晾干打磨,接着继续涂桐油灰,再继续打磨,每涂一层桐油灰就要,打磨一次。”

“反反复复打磨十几次,这才算达到要求。”

“这一步最重要的是耐心,师傅做的很不错,表面光滑如镜,我也给九点七分。”

“接下来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上大漆。”

“永春漆篮也是属于漆器的一种,而漆器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大漆。”

“上漆一共分为两个步骤,一个是漆线堆雕,一个是漆画。”

“这个属于比较复杂的工艺,我就不在这里细说。”

“我不太满意的是在上漆这个一步。”

“我之前说过,我是研究工艺美术的,对构图、分布的要求比较高。”

“这件作品的漆画构图,我只能给出九点四的分数,做出最后总结,这件作品的最后评分,我给九点六分。”

在温书春话音落下,台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掌声落下后,男主持人道:“感谢温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点评,接下来是第三件作品,蓝银兔毫盏。”

温书春道:“现代分辨建盏的好坏的第一点需要先分析建盏是否是天然烧制而成的。”

“因为现在的建盏市场有很多是经过化学反应来完成烧制的,或者是经过二次加工烧制,这样制作出来的建盏没有任何价值,甚至对人体有害,同时也会损害建盏文化,所以我们要一同抵制这类作品。”

“在确定是天然烧制的建盏之后,接下来要从三个方面去辨别建盏的品质。”

“一是器型,一个是釉色,还有一个是胎质。”

“这只蓝银兔毫盏的釉色还是很少见的,烧制难度比较大,出产的概率比较小,确实是难得一见的。”

“不过在我心中最完美的建盏还是曜变天目,次之曜变,因此这只蓝银兔毫盏,我给九点七分。”

“啪啪啪~”

台下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掌声回落,主持人继续说道:“接下来是芗城八宝印泥。”

温书春道:“芗城八宝印泥在古代属于贡品。中外书画家酷爱的珍品。素有“文房五宝”之称。十八世纪清乾隆时曾供皇家采购使用。”

“大家也知道,清朝乾隆一直都痴迷书画,因此不止在文房四宝上都有较高的要求,印章、印泥同样也有着较高的要求。”

“而芗城八宝印泥能被乾隆看上,作为皇家用品采购,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八宝印泥的不凡。”

阅读百技传承:我都只会亿点点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百技传承:我都只会亿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