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大一统」

第6章 墨守成规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扶苏名义上是秦军的后勤大总管,实际权利还是掌握在章邯和郑丰二人手上。

郑丰之名,扶苏从未听说过,反而是章邯却引起了他的兴趣。

此人在历史上留下的事迹可不小,中国最早的包工头亦是秦朝最后的名将,要不是赵高在背后陷害,章邯或许真的能拯救秦朝与水火之中,只可惜没有如果。

一路上三人并立而行,扶苏仔细打量着眼前壮硕的身影,不由得开口道。

“敢问两位先生,以往任何职?

扶苏年幼不通军中杂事,如有过错还望两位先生多多指正。”

两个身影立马顿住,空手一揖,章邯开口道。

“公子莫要抬举我俩,邯不敢为先生,王老将军让我俩辅助公子,邯自当尽力。

邯以往在咸阳之时,担任五校令一职,负责咸阳之中大小营建之事,少府见我管理颇有章法,便将我派来掌管工事营建。”

听他说完,扶苏并把目光转向了郑丰身上,只听他说到。

“章邯颇具才能,少府之中谁人不知。

唯有丰才疏学浅,只得继承父业,任都水丞,掌管国中郡县水利营建之事。”

扶苏刚要开口,只见得章邯抢先道。

“公子莫要听他胡说,郑丰子承父业,任职都水丞多年,从未出现过失,其父郑国,为秦国营建郑国渠,与秦国有大功,连当今大王对其也是赞誉有加,郑丰更是被大王亲自召见过,颇得上意。”

闻言,扶苏愣了半晌,才开口道。

“就是那位以一己之力让我父王欲将六国客卿赶出秦国的郑国?”

郑丰听到此处,面色不免有些暗淡,唯有章邯为其辩解。

“郑国先生与我秦国有大功,大王驱逐客卿,不过是因为嫪毐和吕不韦之错,迁怒于先生。

可大王在看了李斯的谏逐客书之后,反而是加强了对郑国先生的支持,让郑国渠提前数年完工。

我秦国能在数年内灭掉关东四国,全在郑国先生一人!”

这时扶苏才察觉到自己的失言,赶紧朝郑丰拜道。

“还望先生原谅扶苏的失言,郑国先生对我秦国的功劳太大,扶苏早有耳闻心中仰慕,恨不能早日与其相见,无奈年幼,父王不让随便出宫。”

郑国的名字在技术宅的眼中都是神一般的存在,若不是他,秦王嬴政或许还没有底气刚刚亲政之后就发动兼并战争。

郑国渠对秦国意义重大,虽说前后修了10年,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可计数,可取成之日,关中平原变成了沃野。

《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这可是少有的以人名命名的水利工程,后来又用了上千年,才因为日久无人疏通荒废了。

它代表着一个标志,从此开始中国就和基建狂魔这个词离不开了。

郑丰也没想到,自己的老爹会让秦王一家子都记住,可郑国以前那些事老是被人记着,若是招来他人诬陷,那郑家可就完了。

“公子,家父所做本就是分内之事,全仰仗大王信任,方有郑国渠,否则放在他国,家父和我早已被杀了。”

扶苏就感觉郑丰是个宝贝,自己以后的计划少不了他,于是再次拜道。

“先生之父乃是郑国,子承父业定能胜于蓝,扶苏别无所求,水利之事乃是国之大事,扶苏不懂,全仰仗先生!”

此刻,郑丰只觉得浑身鲜血涌动,他是什么时候有过这种状态?

郑丰记得还是数年前随着父亲一起面见大王时,有幸得大王单独召见,才会有今天激动的状态。

可是郑国在秦国的地位太尴尬了,郑国渠的建成虽然让他赢得了秦人的尊敬,秦朝宗室却将其视为眼中钉。

因为郑国一人,驱逐六国客卿距离成功只差半步,又是那该死的客卿李斯以一篇谏逐客书让大王收回成命,让宗室的计划完全破产。

以至于营建郑国渠之时,郑国还是将作少府中的右中候仅次于少府大臣,郑国渠一建成,秦王就免了郑国的职位,一直到郑丰出来做事,大王才给了一个都水丞的官职。

正是亲眼看到郑国曾经的遭遇,才让郑丰对扶苏的话如此重视。

“公子之言,丰愧不敢当,丰唯有向公子尽全力以报公子信任!”

两人之举,章邯自然是尽收眼底,心中却是对扶苏起了疑心。

‘早就听闻公子扶苏因为芈启叛秦降楚,失去大王的信任,如今看来这传言始终是传言。

大王将公子立为监军,恐怕对其的重视远在其他公子之上,芈启之事也没有对他有丝毫影响,公子现在独木难支,我何不趁早……’

就在章邯心中一番思索得过且失,三人却是走到了曾经南阳郡尉的府邸,然而府中却有数人早早等着他们。

三人刚刚走进主殿当中,殿中便有一名褐衣老者赶忙走上前,空手一揖拜道。

“工令丞,你总算来了,营建军械粮库的民夫人手不够,这是万万耽误不得,否则我等都会被王翦将军治罪。”

只见章邯回礼拜道。

“相里先生勿要客气,人手不够只管找我说就是,何必在这等候。

若是王翦老将军知晓,一定会怪罪我等。”

闻言,褐衣老者更是一脸急色,道。

“可伐楚之事耽误不得,事关我等墨者的信仰,章邯你还是赶紧给我凑齐人手。”

章邯一脸苦笑,扶苏从两人的对话当中察觉到眼前褐衣老者身份上的不同。

“先生,这位老大人是?”

闻言,郑丰在一旁接道。

“公子,此乃秦墨巨子相里重,我秦国对六国征战,秦墨有大功。”

听到秦墨这个词,扶苏甚为陌生,当前便将郑丰拉到一边,仔细一问,便得知。

墨子在世时,便有”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这三个不同的分工,那时候的墨者,虽然彼此之间有分歧,但还能力往一处使。

可第1代巨子墨翟死后,墨家自身的矛盾便显现出来,特别是墨家最后一位公认的巨子孟胜带着百八十名墨者在阳城守城战死,墨家主体深受打击,后来更是因为理念之争,分出三派。

在扶苏面前的就是相里氏之墨居于西方,在秦国一带活动,为秦墨;相夫氏之墨居于东方,在齐国一带活动,为齐墨;邓陵氏之墨居于南方,在楚国一带活动,为楚墨。

这三支墨者在各自分别之后,似乎就入乡随俗了。

齐墨喜谈辩、说书,该派则以学术辩论为主,他们游历各国,聚集稷下,沉迷于与名家争论名实,理论一堆,也著书立说,但实事倒是较少,慢慢地脱离群众基础,变得形而上学起来,空谈阔论,喜欢和齐国的大臣富商相结交,以显示他们特殊的地位,他们继承的是墨家逻辑思维那一套,却是和齐王臭味相投。

秦墨则是将墨家所擅长的技术领域发挥到极致,少虚言而多实干,加上其所持的理念和秦国统一大计相同,他们进入秦国后,立刻就被历代秦王所重用,为秦国崛起做出了不少贡献。秦墨巨子腹暾(tun)还是秦惠文王上宾,所以墨家这一派与农家、兵家一样,是被秦法家允许存在少数学派,没有遭到残酷打压。

后世所称道的秦国标准化生产,还有统一中国之后诸多大工程也离不开秦墨的身影,如今将作少府当中充斥着大量的墨家子弟。

而楚墨,既没有学术化,也没有像藤蔓一样附身于强大国家政体,而是继续行走在民间。他们坚持“裘褐为衣,跂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效仿古代圣王大禹的苦行僧做派,楚墨一派继承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同时也践行着墨子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反抗**思想。他们反对各国的战争,认为战争都是权贵们为了自己利益发动的,不利于百姓,所以他们始终致力于反侵略战争,保护平民不受战苦。

秦人的大一统事业自然成了楚墨严重的**,而楚墨又和楚国游侠文化相结合,慢慢的行刺杀之事就成了楚墨的首选。

三支墨家流派分别将原有墨家所擅长的逻辑思维,百工技术,反抗**,通通发扬光大。

只是这三家分别是以自己的方式在惯行着兼爱非攻的思想。

然而秦墨的思维无疑是走到了时代的前列,他们的选择是将天下定于一。

唯有大一统才能让七国百姓化成一个整体,免受列国之间的战争。

秦墨的出现的确出乎扶苏的预料,也让他慢慢了解到大一统的路上,秦人并不是孤独的。

而郑丰下一句更令他惊讶。

“公子,丰也是墨者,师从巨子相里重,公子有何疑难,尽管找我便是。”

.

阅读帝秦:大一统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帝秦: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