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烽火」

第六章 战术问题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十月是冀南人的金秋时节,也是秋收秋种最繁忙的时日。李轩回到家乡的翌日,天刚拂晓,他在朦胧睡意中听到母亲做饭的声音。继而是父亲与大哥起床洗脸的细小之声。

李轩知道这是父亲与大哥要早早下地干活了,便一骨碌从炕上爬起来,揉了一下惺忪的眼睛,利落地穿好衣服,走出屋门。

常玉兰看到李轩起了床,便有些心疼地说:“轩儿,你怎么起来了?我们都轻手轻脚,就是想让你多睡一会儿,那知还是把你吵醒了。”

李轩有些歉仄地说:“娘,爹和大哥一年四季在地里干活,供我上学。我回家了,那有睡懒觉不下地干活的道理。”

娘见拗不过李轩,便说:“轩儿,那你洗把脸吃饭吧,吃了饭随你爹到地犁地吧。”

饭后,李继山让大儿李甘扛上犁,小儿李轩扛上耙,并让牛驮上套绳之类的犁地用具,自己牵着牛缰绳向西山走去。一条小黄狗撒着欢儿跑前殿后,嗅这闻那儿,忙个不停。

牛和狗是李继山除家庭成员外最喜爱的两件活物。

他的这头耕牛是六年前从集市上买回的一头小牛犊,经过李老汉的精心饲养,小牛已经长成一头力大无穷的犍牛。近几年,他家里的犁地、耙耢、播种、送肥、运土、拉庄稼等农活全靠这头犍牛担承。是李老汉不会说话但可会意的一个好帮手。他的举手投足和每一声吆喝,这头黄牛都心领神会,素稔其意,按意而行。牛的这种默契配合,使李继山对牛产生了深深的情感。处于对牛的护爱,今日让两个儿子扛着犁和耙,就是怕犁、耙等带铁刃的农具刺划牛身而不让牛驮的爱牛情结一种展现。夏割青,冬饲干,汤水勤饮,农忙加料,就是自己少吃几口也不能让牛挨饿,一直是李继山对牛坚守的饲养底线。与李继山相处了六七年的这头黄牛,成了老李头的心肝宝贝,成了他须臾离不开的伙伴,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

这条黄狗也跟了李继山五六年了。这是他老婆从娘家抱来的一只雏狗,养了不到一年,这条小狗在他这个穷家居然也长成体壮毛亮,能看家护院的大狗了。李家的房舍是北屋5间,东西厢房各3间。这都是十多年前,具有石匠之技的李继山带着孩子们在山上凿劈石料,运回家中,充作盖房的青砖,并砸刨青石(石灰石)毛料,将青石烧制成石灰,利用从山上自采的石头和自烧的石灰,耗费三四年时间,盖起的简陋石房。他家的院墙都是自己用土拌麦秸和成泥打成的土矮墙,门户也是用木棍钉成的柴扉。在这样一个房孬、墙矮、门不牢的家里,这条能报警守夜的黄犬对李家的安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闲暇之时,李继山常爱抚摸着围趴在自己身边的黄狗脑袋说:“你可是我们老李家的好门神啊!”五六年来,这条黄狗不嫌自家贫寒,始终不舍不弃地在李家诚笃值守,使李继山对这条狗一直颇有好感,成了与他形影不离的“老伙计”。

不到半个时辰,李继山父子三人便来到了位于村西西山东坡的地里。他家的四亩山岗地,分成两块,一块大一点的约有二亩二分,一块小一点的约有一亩八分。经过李继山多年的精心施肥养护,位于西山脚下的这两块土薄石厚的山坡地也从沙化中变成了较为肥沃的壤土,这两块被李继山视为全家人命根子的田地,倾注了李老汉太多的心血和汗水。他照顾土地和庄稼有细密的心思。惜土如命、视地如金,是李继山几十年来真实心情的真实写照。

由于今年的雨水充沛,他家这两块怕旱不怕涝的山坡地获得了好收成。谷子、玉米收割后,又下了一场甘澍,这场及时雨对耕种小麦非常适时。虽说几乎年年都会有严重的春旱,形成十年六不收的夏季薄歉年景,但今年地里有墒,李继山还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思耕地种麦,以求明年仍是风调雨顺,再使夏粮有个好收成。

随着空中一声清脆的响鞭,黄犍牛奋蹄拉套,开犁了。

好牛识犁。在犁铧翻起犁花的开墒第一犁中,犍牛凭着在此地多年耕犁的经验,犁出了一条笔直的犁道。到了地头,李继山轻轻一拉牛鼻桊儿,吆喝一声,犍牛便准确地转弯,沿着开梨的墒沟不紧不慢地向回返耕。

李轩与李甘在父亲的安排下,对父亲前几天拉到地里的一堆堆农家肥向地里进行均匀的抛撒。以使犁地将肥翻到地下,为明年庄稼的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瘠薄的田地增加些养分。

时至半上午,在牛与人来回往返的一体配合下,便深浅一致地耕犁出这块地的一半面积。牛的脊背上淌下了一片湿漉漉的汗珠。李继山便“吁、吁”吆喝了两声,让牛在地头休息了起来。

“甘儿、轩儿你们俩也歇一会儿吧,”李继山也招呼两个正埋头撒粪的儿子到地头坐会儿。

李继山拿起旱烟袋,装上烟丝,望着刚刚犁起并散发着泥土香味的黑黑黄黄的松软犁花儿,心里有一种愉悦的成就感,便点着烟,悠闲地抽起烟来。

乘着休息的间隙,李轩对正在吸烟的李继山说:“爹,我到西山上玩一会儿。“

李继山默默点了一下头,权且应允。

西山就在地边不远处,李轩很快便蹬上了西山的一座主峰。

他望着连绵不绝的群峰,心旷神怡,顿觉山雄峰远,天宽地阔,不由的大喊了几声:“西山,我来了!西山,我回来了!”

洪亮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在山峰间回响。

西山位于太行山东麓,处于邯郸、武安、磁县三县交界处。由几十座山峰组成一条南北向的山带。虽然海拔仅有四五百米,但绵延起伏,一望无际,荆棘遍地,杂草丛生,非常适宜隐蔽。山中还有几个不为人知的洞穴和一个涓涓流水的清泉。这一四季不竭不枯的小泉,便是大宁河的源头。这是小时候,李轩与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在山中探密时发现的。另外,西山再往西,便进入太行山腹地。望着莽莽群山,李轩暗自思忖,这西山不是进可攻、退可守的良好根据地吗。如果我们在这里安营扎寨,利用对山形地势熟悉的优势,在这里与日本鬼子采用绕山转的藏猫儿游击作战法,岂不是天然的良好战场吗?想到此,李轩给了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脸上露出了畅快的笑容。

下山后,父亲与哥哥已经开始干活,只不过后半晌是哥哥李甘吆牛犁地。李轩便拿起镢头刨犁不到头的地角,并在边刨地中边思索着如何在西山开展抗日游击战的具体战术问题。

.

阅读西山烽火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西山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