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奇行」

第一章 二叔公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早上七点,整座城市早已苏醒,老广州的早晨尤为精彩。茶楼里,老人家排队等茶位,一壶好茶、一盅点心、一份报纸,直坐到下午。地铁里,上班族匆匆换线,你推我挤,到站下车,赶到公司打卡开启一天的工作。公园里,不少大妈、大爷带齐工具,广场舞、耍太极、做晨操……样样皆有。

孟诚穿过这些熟悉的景象,走到巷子里一家不起眼的早餐店,老板一看他来,就亲切招呼:“诚仔,又来帮你二叔公买早餐啦?”孟诚点了点头,说:“阿叔早晨,加蛋肠,打包,五该啦!(谢谢)”

只见老板熟练地从桶里打起一大勺白色粉浆,均匀地铺开在蒸板上,在上头打破一个鸡蛋,用小勺子轻轻压破蛋黄,再添上一点肉末,微微撒上些绿色葱花,然后马上放入像抽屉一样的蒸笼里。没过多久,他就把蒸板抽出来,有技巧地把白色肠粉卷起来,包裹住鸡蛋和肉沫,随后淋上店家特制的酱油,更添香气。

老板麻利地打包好递给了孟诚,吩咐道:“诚仔,搞定啦!趁热吃啊!”孟诚刚想点头,眼角瞄到了一个胖胖的黑影,连忙喊:“胖子,胖子,去哪啊?”果然,马路边有个穿着时髦皮衣外套的胖子快步走着,胖子回头看到孟诚,招了招手:“诚哥,赶着去摆摊呢!”老板也留意到了胖子,大声道:“肥仔,甘赶做咩啊?(这么赶干什么?)吃早餐未?”胖子拍了拍他那圆滚滚的肚子,说:“不吃了,不吃了,减肥!没时间了,先不说啦!”话刚说完,胖子就急冲冲地跑走,老板也开始做下一份肠粉,孟诚拿上早餐就回当铺了。

如今,可能很少人会留意到当铺的存在,实际上,全国的典当行现有5238家。孟诚所在的典当行历史更为悠久,明朝时,祖上就奉命在徽州开设典当行,《明神宗实录》载:“令徽商开当,遍于江北。“后来却不知为何流离到了南蛮之地,到了二叔公这一代,就定在广州了。典当行鱼龙混杂,但流传着四大家的说法——常、刘、董、孟,不过孟家这一支现在最不被看好,只剩下二叔公苦苦支撑着一家当铺,其余三大家的分店可谓遍布各地,生意兴隆,黑白通杀。

孟诚的典当行名叫“鸿福当铺”,坐落在最繁华的BJ路,店面不太起眼,上头悬挂着一个大大的招牌“當”,招牌底部为圆形金钱状,上有一个张开翅膀的蝙蝠形状,正是传统的“蝠鼠吊金钱”。“蝠”,与“福”谐音,而金钱则正是象征着利润,也与“前”谐音。蝙蝠加金钱,就有“福在眼前”的寓意了。孟诚单手推开了玻璃店门,打开了大堂的灯光,店内布置得相当朴素,一进门的左侧张贴着最新的金价、银价等,右侧放置着可供等待的老式桌椅,中间则是高高的柜台。当铺的柜台按以前的讲究需高度超过六尺,让前来的顾客把财物高高举起,递给在柜台里高高在上的估价人。这样的情景犹如“上朝奉奏”,估价人也就因此得名——“朝奉”,通称“二叔公”。

这时,二叔公听到了声响,从木质柜台后面走出来,问:“阿诚,早餐买好啦?”孟诚连忙抬手扶着他,说:“买好了,你慢点下来,腿还疼吗?”二叔公摆了摆手,拄着拐杖走下柜台旁侧的小楼梯,坐在了等候区的椅子上。

孟诚快速摆好了早餐,把筷子递过去,道:“您趁热吃。唉,过两个月,您就八十岁了,这开店的事情以后别管了!早点退休不好吗?”二叔公咬了一口肠粉,抬头道:“小子,这么快就想着完全接手啦?我几十年都这么过来了,哪天你让我不开店躺着,我都浑身难受。再说了,你还年轻。”

孟诚想打断他,却被他用筷子制止了,“你别不服,虽然你天生宝眼,但你阅历太少。”“你怎么会觉得我想单干呢?你从小把我抱回来养大,我只有你一个亲人,您老人家腿瘸了,还每天爬高爬低,让你把这柜台改低点,与时俱进嘛,你又说是规矩……”话还没说完,二叔公就一个眼神瞪住了他,接着匆匆吃完了肠粉,又拄着拐杖回柜台了。

孟诚只能垂头丧气地收拾饭盒,嘀嘀咕咕道“越老脾气越倔,到底怎样才相信我啊,天天说我不够阅历。”

哪知道,二叔公还没完全进去,“咳咳咳!我听到了,小子,别抱怨了,很快就会考验你了!快收拾完进来干活!”

阅读八桂奇行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八桂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