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一世公侯」

第三十四章 既定婚约,白首不弃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夜里,北风呼啸,落在贾母屋外廊下的八角小彩灯上,带动穗上的小铃铛,叮铃作响。

正屋内,地龙热了一屋子的暖意,那雕镂祥云仙鹤的紫檀大椅上,贾母正靠着软垫,身披毛毯,眯眼休息着。

这几日外面穿了宁府贾蓉的事,引了不少相熟的亲友贵族遣派子侄过府询问。

虽闹得贾母心烦,不过因是贾赦贾政接待的,倒也不烦她出面解释。

不过推了同周围家里的老夫人们的聚会,只在内院静休。

不多时屋外鸳鸯领着李瑜进来,当先行至贾母身边,在她耳旁低语,说道瑜大爷来了。

贾母睁开眼,示意鸳鸯扶自己坐起来。

见李瑜一脸喜色,示意他先坐下,问道:“瑜哥儿怎的来了?”

李瑜行过礼,坐在下首的椅子上,笑着对贾母说:“回老太太的话,今儿个孙儿过来,乃是有一件事请老太太做主。”

贾母笑问道:“我一向说你是个有主见的孩子,怎么今儿却有拿不了的主意了?且说来听听,要老婆子做什么主?”

李瑜道:“乃为了孙儿的婚事。”

贾母听了,不由一惊,鸳鸯在一边倒茶,也惊得失神,竟添满茶杯不觉,溢了水出来。

贾母忙问道:“婚事?你尚且十二岁,身子未长成的,再过二三年也不迟,如何这么急来?”www.smrhm.com 幻想小说网

李瑜乃解释道:“并非现今成亲,乃是孙儿有一心仪的姑娘,想要先下婚书,约定婚姻,待过两年从扬州回来了,再行婚礼。”

贾母听了,放下心来,又问道:“是哪家的女子,竟引得你的欢心了?”

李瑜答道:“乃是工部营缮郎秦业大人家的养女千金。”

贾母暗忖了一会,说道:“瑜哥儿不若再想想,你毕竟是子爵的身份,往后尚且有大家的女子可以结姻的。”

李瑜正色道:“老太太,所谓娶妻娶贤,孙儿早已认真想过了。那秦姑娘温柔贤淑,蕙质兰心,我与她情投意合,早已约定终身,一定是要娶她为妻的。”

贾母沉默了一会,说道:“老婆子倒不看重门第,凭她是什么嫡女庶女养女的,我只看人品性。既然你说那姑娘是淑德的良人,我也没有阻拦你的说法。

只是你母亲将你托付与我,我自然要细细问过你的婚事。且待我同那姑娘先见过,替你把一把关。

若果真是好孩子,你娶进门,将来也好替你管理家中事物。若非良人,老婆子说不得要摆长辈的架子了。”

李瑜笑道:“那孙儿倒是不忧,老太太一定是喜欢她的。”

贾母见他如此,心下也信了三分,笑道:“你也快要南下了,既如此,明日我同你去秦府看过。”

李瑜道:“哪里劳烦老太太亲自去的,不若我领她来拜见您?”

贾母道:“既是去下婚书,哪里有叫女方来的?你们之间既无媒人,老婆子便来做这个媒。

明日晌午,你备了礼来接我,也不带旁人,只叫鸳鸯随侍我便是。”

李瑜听了应下,谢过贾母,回西院去了。

贾母叫过鸳鸯,命明日中午备轿随行,除了抬轿的,不叫别人陪侍。

鸳鸯之前虽讶异李瑜婚事,此时却已平静下来,听了贾母的吩咐,应过记下了。

翌日午时,李瑜锦衣玉冠,红氅绒靴地打扮了。命范二备好礼物,在府外备马等候。便来至贾母院外接她。

四个粗使婆子抬了顶轿,备了软垫毛毯,鸳鸯在轿外陪着,接过贾母便出贾府。

李瑜在府外接过范二牵来的骏马,翻身上马,当前领路。

来至通平街上秦府,范二上前叫门,秦业此时早下衙回府,出正门迎接。

鸳鸯掀开帘子,将李瑜所献的那件宝氅给贾母披上,扶她进门。

秦业当前行过礼,迎贾母进正堂上座。

待众人在屋中坐定。贾母命李瑜将带来的礼物拿进来放好,先开口道:“秦大人,老身今日前来,乃是孙儿李瑜所求,请我主持他的婚事。

今日之事,即按三书六礼,瑜哥儿同你家千金并无媒人,说出去恐怕不好,便由老身亲自做媒,如何?”

秦业见贾母为李瑜真是费了心的,亲来保媒,便是没有看不起自家小门小户,心中也是高兴。

今又听了贾母的话,乃说道:“老夫人能亲临寒舍保媒,秦业不胜感激。便先叫我女儿出来,由老太太先见过。”

贾母颔首同意,秦业乃使瑞珠往后院请小姐出来。

后院里,可卿早精心整理打扮好妆容,正在那里忐忑紧张。

忽而瑞珠来传话,说老爷命小姐出去见荣府老太太。

可卿虽则心慌,却仍努力平复了心绪,领着宝珠出来。

正厅内,众人正等着。见有人掀了帘子进来撑住,乃是宝珠。

继而进来一个十四五的妙龄少女。一眼看去,云鬟上珠钗莹而不俗,朱衣霞袄丽而不艳。

再看她玉容,远山含黛,双瞳剪水,天然一股风流,眉间两分妩媚。楚楚动人,风华绝代。

贾母和鸳鸯一时看呆了。饶是贾母如此阅历丰富的,竟然也不曾见过如此绝美的丽人。

鸳鸯在一旁暗想:“想必这样的佳人,才堪做他的夫人吧。”

便是李瑜常见她的,也觉着其今日的风采较以往更甚三分。

可卿袅袅地步至堂中,当先向贾母福了身子,端庄典雅,恭敬有礼。口中娇声不腻,说道:“给老太太请安了。”

贾母回过神来,越看她的长相,越是觉得满意,喜道:“好孩子,快不必多礼。”

接着命可卿坐在自己身边,问她姓名爱好。

可卿见贾母盯着自己看,也不羞怯,大方答道:“回老太太,小女名叫兼美,表字可卿。

平日里不过看看书,做女红,缝织些衣物。另则教导幼弟,操持些家里的事情,为父亲分忧。”

贾母听她说了,暗暗点头,又同她说些体己的话。

可卿本就聪慧可人,加之老太太初见她便喜其品貌,如今又说了些话,更是喜爱的不得了。

如此一会,便笑说道:“既然如此,我这个媒人也算见过了。便要问你们的意思,可中意我这孙儿?”

可卿羞得低了头,秦业哈哈笑了,说道:“自然满意,自然满意。”

贾母接着道:“既如此,那午后便携礼前来纳采。可卿同瑜哥儿的事,要待其从扬州回来再行礼。

我看过这些天的日子,都是吉日良辰,便先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再下过聘书,便算订亲了。”

秦业道:“便劳烦老夫人操持了。”

贾母笑道:“无妨,可卿这个孩子,是我第一等喜欢的,真真是合老身的心意。瑜哥儿能娶过她,也算是有福了。”

李瑜只在一边含笑而立,见可卿悄悄朝自己使了眼色,也挤眉弄眼地回她。

不多时,贾母便告辞说回,道:“既如此,老身等先回了,待午后备礼再来。”

秦业留饭,贾母也不多待,于是将其一众送出秦府。

贾母上了轿子,李瑜上马在一旁跟随。

路至一半,贾母命李瑜出城猎一头大雁,以备午后纳采所用。

古时男女双方结为婚姻,乃行三书六礼,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秦汉以降,虽则具体仪式内容有所变动,不过大体是这样的制度。

三书即聘书、礼书、迎书。聘书是纳吉时给女方的订亲文书。礼书是过大礼时,列明礼品数量的文书。迎书即是迎亲时给女方的文书。

所谓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即遣媒携礼求亲,若女方同意,则正式纳采择之礼求婚。古纳采只用雁,自明始,乃陈雁及礼物于厅堂,刘汉亦依此行。

纳采过后,即问名,将女家年庚八字带回,卜其吉凶。

纳吉即是问过八字吉凶,无有相犯相冲,则男方可下聘书,订立婚约,婚事初步确定。

纳征则是男方正式下聘礼,女方回礼,至此仪礼婚约完全成立。

李瑜回过贾府后,便从屋里取了落雁弓,打马出城直奔西郊而去。

虽则现今是冬季,大雁南飞度冬。只是并非所有大雁皆是如此,仍有少数南飞不过的,盘旋滞留。

李瑜在西郊寻了好半晌,终于猎了一头,乃回转荣府,另备礼物。

李瑜西院众人皆知其要订立婚事,郝伯陈婶都是颇欣慰支持的。

怜月和晴雯二人虽则情绪低落了些,不过早有准备,又是李瑜的喜事,因此也都替他高兴。

午后酉时,李瑜又从贾母院中接过她,带着一众礼物,往秦府纳采。

一切仪式都十分顺利,纳采过后,取了可卿年庚八字回来。

于西院李家祠堂中纳吉,验过李瑜可卿的生辰八字庚帖,正是相合。

故而贾母命李瑜写下聘书,明日往秦府正式纳征下礼订婚。

自有人为李瑜准备好聘书,乃是红绢作底,上有底绘红喜字、桃花的宣纸。

李瑜提笔,略微思索,洋洋洒洒地写了,待风干后合起,以红绳系住。

又过一日,乃是元月初六。

贾母请了荣府四个全福的妯娌,同李瑜一道往秦府纳征。

至秦府,贾母等先入内,李瑜指挥着小厮们将聘金、礼金和聘礼一一搬至秦府内。

李瑜进了正堂,见秦业正在那里接待贾母等人。

李瑜走过,从怀中拿出聘书,恭敬地交给秦业。

秦业笑着收下,又使人回过礼。

贾母起身,乐呵呵地道:“既如此,便已缔结了婚约,再反悔不得了。”

秦业也笑道:“多谢老夫人辛苦操持,伯璋安心南下求学,只待你学成归来,便行仪式成婚。”

此刻可卿在后院,听得宝珠带来的话,说是已经行过纳征之礼,二人已正式缔结婚约,今后便是为国法承认,只待行婚礼了。

可卿坐于房内,前院摆了宴请贾母及四位全福的妯娌用饭。

秦业命人抬了礼物往后院放了,又将婚书交给瑞珠,命转放至可卿那里。

可卿见着许多的礼品,也不在意。待瑞珠将婚书交过,可卿神情动容,喜笑含泪。

解下红绳,展开来看,见其正文写道:“

《诗》之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今李瑜字伯璋者,慕秦氏谓兼美此女,风华绰约,德貌无双,冰清玉质,蕙心温良。

特纸婚约,以为凭定。

相携共愿:

缔结良缘,比翼连理,结发夫妻,恩爱不疑。

既定婚约,白首不弃,山盟海誓,永世不离。”

阅读红楼之一世公侯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红楼之一世公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