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百年」

第一章 又成读书郎(一)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长安府,又名西安府,西京府。

是大明帝国在陕西布政司的省会城市。

不仅如此,他还是大明帝国西北边贸的最大中转站,大明帝国西部外交外贸的中心,更是大明帝国西北第一重镇。

如果按照规模大小划分,西安府是大明帝国不折不扣的特大城市,下辖六个州,三十一个县。

要知道陕西布政司,总共也只有二十一个州,一百余个县。

西安府不仅规模大,人口多,地理位置也非常的优越。

它东守黄河,南依秦岭,西望陇原,北眺大漠,易守难攻。

是万载帝王功业成就的地方。

但是自从盛唐定都以后,这数万载以来,西安府再也没有迎来新的天子将其作为帝都。

不过到了本朝,西安府倒是差点一度成为帝都。那还是洪武期间,那位亲手覆灭神元帝国的大帝。在位初期,他就组织了数次洪武大移民和羁縻关西七卫后,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人口在短短百年时间,西安府的人口就翻了一番。并且在移民的同时,那位大帝就开始下命令在西安府建立都城,按照他的要求,整个西安的城墙都是按照国都的规格建造的。

高等级的阵法,各种防护武器,高规模的制式部队等等等。

整座城墙花费了整整八十年,终于耸立在了西北大地上。

在那八十年的时间里。

每年都会有人在南京城传言,大帝要迁都了,要从南京城迁到西京城。

甚至都有不止一位重臣询问大帝,是否有迁都想法,如果没有的话,请大帝发诏说明,以安人心。

然而一贯直言直语的洪武大帝没有站出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举动,其实本身也是一种回答,这也无疑是助长了民间不安的气氛。

因为大家都知道,自从这位大帝将神元帝国一扫而光之后,他就是神州大陆之上最有权势之人。这世间上已经没有他做不到的事情,只有他不愿意做的罢了。

但是突然一件大事,彻底将洪武大帝的计划给击碎了。那一年,洪武大帝派出了他最疼爱的儿子,太子朱标前往西安城,考察西安城是否能成为王道之基。朱标当时是大明帝国的监国,在洪武大帝统一天下之后不久就开始代理朝政。要知晓,在那个时期,明廷的一切事务要先奏报朱标,对于一般的大臣们来说,朱标比朱元璋更常见。而大帝对于这位儿子的感情,也是公认的超过了历朝历代的皇帝与太子的感情,双方之间是难得的父子之情与君臣之情两相结合的这么好的一个例子。

这也是为什么大帝要派朱标去的原因,相比其他人,他最信任的就是这个儿子。

但是在朱标去西安府考察之时,意外发生了。一队前朝遗民绕过了重重看护,袭击了考察队伍,让朱标受了重伤。

虽然那位大帝在南京城召集了天底下的顶尖名医,但是这位监国太子最后还是伤重不治了。

自此之后,洪武大帝再也不谈论迁都西京之事了。

只不过西京城在超规模的方面一直都传承下来,其他不说,就说行政等级,自洪武天子起,西京城设知府为府尹,级别为从三品,比一般知府高一级。

当然这些事情对于现在的王安之来说,这也太遥远了。

刚刚爬起的王安之还有点睡眼迷蒙。

虽然即使是修行者了,但是爱睡懒觉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

一边嘴里塞了点管家准备的早饭,一边打开了家中的大门。

看着天空中的烈日,他有点下意识的眯起了眼睛,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清晨的阳光洒落在街道上!

即使时间还早,但是七月的太阳也太够毒辣了。

不过按道理说,修行者不应该寒暑不侵吗?

那怎么这么热还有点不舒服呢?

难道上一世的记忆还留在脑海之中?

王安之下意识的比较了一下,恐怕这个世界的温度比前世还要低个一到二度。

只不过在七月的时候,这点一二度也没有什么差别。

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行人匆忙地在街道上行走着。

每一个人身穿各式模样的衣物,妆容精致,比上辈子王安之见惯了的社畜,打扮的好看多了。但是即使如此,他们每个人都匆匆忙忙,好像后面有人拿着绳子抽着赶着一样。

西京城与王安之所见的其他城市都不一样,就算是他之前见过最大的平阳府。与西京城相比,都算个乡下地方。

甚至与王安之的前世大都市比。

西京城都繁华的有点可怕。

要知道,西安城算上周边的州县,总人口都到到了十亿之多。

这样的数字,已经不比王安之前世的国家少了。

但是这样的人口容纳在一个城市之中。

这也让整座城市的规模真的是大的发指。

甚至可以说,在某些程度上,这也可以算是一个国家了。

王安之居住的地方离他上学的地方极近,这也是他步行的原因。

可以闲暇之时看一下这座人类文明之瑰宝。

是的,瑰宝。

这样的话语用在西安城上一点都不为过。

虽然说这座城市经历过战争,经历过饥荒,经历过灾害。

但是在它的身上。你随处都可以看见历史的痕迹。

走在这座城市的步行道上,更是感叹万分。

或许是东土人对知识的尊重,西安府城的学校区是整个城市中被保护的最好的。

高楼林立的天空上,偶尔有闪耀着灵光的巨型飞舟或是飞车,带着音浪穿梭而过,在高空留下一道绚烂的光轨。

脚下的石板,每一块长满了历史的痕迹。在光网上搜索,这些石板还能追溯到盛唐时期。

至于石板下面,王安之可以用神识清楚的感觉到,纵深数百米的下水管道线蜿蜒曲折,如一头头神龙一般潜伏在地底之下。

这些下水管道,那是还在仙汉时期的时候,大汉天子下令修葺而成的。

数十万年过去了,仙汉王朝早就随风而逝了。但是这座城市,还靠着他们的余荫运行着。或许当年山呼海啸般喊着千秋万载的人也想不到如今的一番场景吧。

王安之突然眼睛一瞥。

看到一副让人捧腹的画面。

红灯骤亮。

一位御剑的剑修为了躲避飞驰的飞舟,硬生生的撞向了一辆在等着红绿灯的气车。

也亏得是气车都有相关防护措施,在飞剑飞来的第一瞬间,就自动打开了防御罩。不然按照这飞剑的利度,这气车恐怕下一秒都会直接被切成两半。

气车的车主大概率不是修行者。

他打开了车顶的敞篷,指着驾驭飞剑的剑修就是一顿骂。

“你他娘的,红灯知不知道?!”

“对不起对不起!这都是我的错,这里灯太多了,我一下子没有注意到我的道红灯了,等看到时候来不及收剑了……”

听了这话,王安之忍不住赞同。

这灯不是有点多,实在是有点多的过分了。

不提高楼上都快光污染的整片大屏的宣传肾药的广告。

只说交通信号灯,也实在是多得超乎人的想象。

地面一层,就分为人行道,地面交通工具行道,兽行道,以及重大仪式才能开进去的礼道。

再上一层是修士道。

无论是御剑的,还是御刀的,或者是凌空飞的,都在这一道行驶。

等到他们再上去二十米。

则是气车道。飞驰的气车在横向一百多米的气车道上驰骋。这也是西安城里最拥堵的一道。君不见,只这么一个交通事故,后面的气车都等不及了,纷纷按起了喇叭。

再上去二十米,则是公共气车道。西安城的广阔无垠,以及气车的拥堵与门槛,让绝大多数人只能靠公共交通工具通行。

公共气车道是大部分西京人生活工作离不开的东西。整个西京城每天有超过二十万辆无人公共气车在这一道里运行飞行。有人戏称,它是西京城天上的血管。

而再上一层则是公共飞舟道了。气车相比王安之那个时代来说,以及非常快捷与便利了,但是在这个庞大的西京城,还只是局部小范围运输的工具。真正能从城东到城中,或者是从一个行政区到另一个行政区这样远距离的交流就必须要公共飞舟了。

相比气车,飞舟的速度更快,载人的数量也更多。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它运行的成本也就越高,西京的百姓搭乘他所花费的钱财也要更多。

然后再上面还有其他的道,比如私人的飞舟,军用的运输工具,等等等等。

反正要不是气车采用的是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恐怕一般人驾驶这样的气车,也会在这交通运输灯海中迷惘。

“别解释这些了,你是中品修士还是下品修士,有没有御剑证,有没有买保险!”

话音刚落。

两只犬型的机器人就不知道从哪里赶了过来。

用机械音发出。

“请出示气车驾驶证与御剑资格证!”

态度嚣张的司机与那个有点唯唯诺诺的御剑者两人赶紧掏出自己的天仪。

只见两只犬型机器人眼睛发出红光。

“滴!滴!滴!”

不到一秒钟,相关的数据就已经被它们读取成功了!

阅读万历四百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万历四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