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大将军何苗」

第十五章 都亭精兵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何进要入宫自然不是什么小事,他也不是专门为了跟妹妹置气,才准备午后再进宫。实际上,何进定的午后入宫还是保守了些,等一切准备妥当后,从大将军府动身时已是未时中。

南北二宫的宿卫本是两部交替负责,袁术桓典二人是巳时末接到的何进命令,点齐麾下兵马再清查完皇宫各角落后就已经到了午时的尾巴。烈日当空,满身是汗的郎官还得在忙碌了一个时辰后快步去到旁边的大将军府。

袁术和桓典如此重视是有理由的,何进已经四个多月没有入过宫城,虽自先帝薨逝后,有武官日夜监视宫内有官职的阉宦,可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出差错。

做下属的不是不能摸鱼,但摸鱼也要知道什么时候能摸、什么时候不能摸,不能摸鱼的时候,自己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袁术桓典能坐到这个位置就意味着他们是那种眼里有活的聪明人,不需上级明示或暗示,自己就能带着麾下把上级看到和没看到的事一一做好,这是他们平步青云的关键。当然,袁术升官靠的并不是这个,而是袁氏嫡子的身份。

袁术带着虎贲宿卫负责北宫安防,桓典的羽林郎则是巡逻南宫各殿,从这里就能看出何进更信任谁。皇帝处理政务的崇德殿、却非殿,太后的寝宫长秋宫(注),未亲政的天子所居的长乐宫(东宫)尽皆位于南宫,除此之外,兰台、御史台、尚书台、斧解、云台等宫城内的官署也在南宫。

数百兵卒簇拥着何进的辇车,经由苍龙门入宫,再过乐成门,最后往太后与天子所在的东宫长乐宫方向而去,随他一同入宫的宦官们则是在禁军的看护下四散而开,他们还需要在离宫前,与其他能留在宫中的宦官做交接。

就在何进入宫之时,与大将军府仅一墙之隔的太傅府中,一老者正坐在湖边垂钓,身穿甲胄的袁绍缓步走了过来,坐在老者旁边。

“咱们家的司隶校尉怎么有空回来陪我钓鱼了?不多见、不多见呐。”

“叔父说笑了。”袁绍接过下人递来的钓竿,这钓竿材质是蜀地出产的青竹,钓钩上的鱼饵是用瘦肉、软骨剁细后,混合香料制成的。

这饵料是秘方,由袁府中养着的两个所谓“钓士”研制,他们不仅每日陪着袁隗垂钓,闲时还要于阁中修《鱼经》。

“事已了,我也乐得清闲两天,就是此次事功未竟,有些可惜,董仲颖只带了三千兵入关,若是另外五千也进来...”袁绍抛出鱼线,湖中泛出阵阵涟漪。

“此事在预料之中,一介屠户子,能有何见地。经由此事你也该看清了,你与这种人的路子是不同的,好好考虑之后要如何做吧。”

袁绍面露微笑,实则心中异常厌恶这位叔父那高高在上的语气。袁绍虽有显赫家世,但待人处事就不会透露出高傲来,哪怕是他再厌恶其人,也不会表露出分毫,这与他幼时的遭遇有关。一个显赫的家族中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人锦衣玉食,同样有人会受尽冷眼,也许他与曹操的神交就来源于此。

“侄儿晓得了。”袁绍虽然如此回答,但心中却不以为意。

“你还晓不得!”袁隗提提钓竿,看着湖水,嘴里说道:“你看看这湖水,岸边堆砌的石头与西园并无二致,甚至还犹有过之。那掖庭令修翻车汲的水,也要先把这里灌满,之后才会流到皇宫中。

这就是皇室、朝廷、世家的规则,你要明白朝廷是什么、世家是什么,而你又是什么,你又应该在哪里。”

袁绍默然不语,听着叔父的“教导”。

“本初入仕五年有余了吧。”

“不算濮阳令一任的话,时间差不多。”

“做过幕僚,也带兵上过战场,如今也领了一司,对这官场可有些见解?”

“见解谈不上,只说侄儿的感受,就一个字——难!”

袁隗听见后笑出了声,接着道:“那你就算走上道了。”

“叔父何意?”

“待你哪天觉得这为官不难了,你就知道我的意思了。”袁隗简单回答后,双手握着钓竿用力一提,一尾两掌长的鱼跃出水面,掉在了地上。”

···

何苗牵着驴出了城,按照张让给的路线,绕了好一截路才碰到前来接他的人。

来人叫张千石,是张让府中的家生子,现在是都亭军中的亲兵,之后就由他带何苗潜入宫室,褫夺兵权。

原本的计划中,何苗应该在午时后入军营,但张千石并未按时带何苗入营。

“车骑莫急,如今的情况与计划有些出入。”

“是何出入?”

“本来家主是想着大将军入宫至少会让吴匡张璋中的一人调兵入宫,可现在二人都没有动作,只是陈琳带了千余人往洛阳去,大部还留在原地操练。”

都亭军中,在何苗之下的就是吴匡、张璋二位将军,两个各领一军,只听从何进的命令,其他诸如张扬、王匡、鲍信、毌丘毅等出京募兵的将领,虽也是大将军麾下,但受到的信重显然不一样。

何苗此前剿贼时,帐下就是张扬、鲍信二人领兵,他二人不在,何苗很难说动人跟他离营。若吴匡张璋只有一人在,何苗还是能凭天子诏书震慑一二,乘其人不敢妄动时领兵离开。

“那如何做?”何苗问道。

“只有等了。”

“等?等什么?”

“小人也不知道,但将军不要着急,如今...也就只能等另外的机会了。”

何苗被这种“我知道你很急,但你不要急”的态度气笑了,太后和张让等人可能不知道事情之后的走向,他何苗可是知道的。若不尽快拿到兵权,若之后何进身死,这群兵士没大将军的名头压着,很难听何苗的指挥。拿不到兵权,那之后董卓入主洛阳,何苗自己可就危险了,这怎能让何苗不急躁。

不对!太后和张让不知道历史的结局,可这并不妨碍他们操控局势,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达成他们想要的结果。

何苗臆想着何太后是不是将自己作为一颗棋子,在洛阳朝堂这块棋盘上夺一块地盘,吃掉对手的目,又或者,自己这颗棋本就是送给对手吃,以引出破绽。

前路晦暗不明,无数的线条交错,交织成洛阳城下的经纬。何苗是有前身的记忆,但那些记忆好像并不能真正帮到自己什么。那这兵权是取还是不取呢?自己是否要挣脱那无形巨手的掌控?

何苗越是思考,看向张千石的目光便越是阴冷,张千石毫无察觉,正准备将刚才捡来的枯枝树叶堆在一起,着火造饭。

“别弄了,送我入营。”何苗的声音坚毅,既然什么都看不清,那就按自己的想法来。不管何太后和宦官是怎样的打算,何进又将是什么样的结局,但至少,自己掌握住一支兵马是绝对不会错的。

“车骑,如今吴张二人还在营中...”

“别废话,按我说的做。”何苗打断了张千石的话,发出的命令不容置疑。

张让的计划非常简单,遮掩何苗的容貌后,让人带他进入宫室,联络旧部和投靠宦官的将领,再在军队主官不齐的情况下,召集将领,以诏令强压之。

若有意外,就由张让手下的人强杀在场的吴匡或者张璋,不必考虑能收拢多少军队,总归有何苗的名头和天子的名义傍身,结果不至于太差,哪怕只能带走数千军队,但只要能入洛,事情就会有转机。

何苗和张千石来到宫室门口,看着里面巡逻的士卒,张千石说到:“看吧,车骑,若吴张二人不分兵离开,二十多队岗哨每五十息就能巡逻完一圈,我们根本没办法潜进去,就算你我的速度再快,到蒋将军的部曲也要七八十息。”

他们二人花了一刻钟多的时间,绕宫室外围走了一圈。能够屯驻三万余人的宫室听起来挺大,但放到后世也不过是一两个高级中学能占的面积。

眼下这道宫门是离他们的目的地最近的一道门,进入只要穿过一二个杂院,就能联系上里面的内应。

“没有人在门口附近接应吗?”

“各部只能在自己的驻地操练,不能离开、窜访,巡逻的人都是吴张的部曲,旁人根本没法染指,能将我送出来接应车骑已是冒了很大风险。”

张让说是临时起意才叫人接应何苗,何苗并不信这个说法,即使昨晚自己没有被宦官的人找到,他们也一定还会找到其他合适的人选。

何苗让张千石先回营知会将军蒋正,他自己则是先把伪装卸去,又稍等了会儿,才大摇大摆地往宫室走。

“站住,干什么的?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守门的两个士兵看到一个人往宫门走来,隔着老远就大声喝止。

何苗没有回答,而是走到门前才大声说:“吾乃车骑将军何苗,奉大将军之令来找吴匡张璋。”

守门的人并不认识何苗,虽没有放何苗进去,但也被何苗的话唬住,不知道该干什么。

门前的动静已经被巡逻的士卒察觉,七人的小队快步走到宫门前,看到前方站了一个人。普通的士卒不识人,小队的队正可是见过何苗的,就在前两天,他还看到吴匡亲自送何苗出宫。

队正赶紧上前踹了守门的人两脚,说道:“见过车骑将军,不知将军来此有何事?”

“我奉了大将军之令来此,赶快带我进去见吴张二人。”

“将军可有信物,或是大将军的诏令。”

队正知道此地的规矩,于是要何苗拿出凭证,何苗则回道:“我这张脸不能做凭证吗?”

“若是大将军在此,小的自然不敢拦您,可大将军如今在洛阳城内,小的确实不敢擅作主张。”队正有理有据,又扭头对后面的人使了个眼色,让他进去通知张璋。

何苗自然也注意到了队正的小动作,于是怒道:“耽误了大将军的大事,你担得起吗?我若非要进去,你又能如何?”

“若将军没有诏令,下官就不能放将军进去。”

“诏令自然是有,但你并没有查阅的资格。”何苗从怀中掏出诏书握在手里,却没有打开。

诏书下面坠着皇帝诏令的标识,队正自然是知道的,但他就是知道近日洛阳城中有大事,见何苗拿出诏书后,也不敢再做阻拦,谁又能保证何苗拿的不是大将军的诏书呢?

队正只好带着何苗往张璋所居的宫室走去,其余五人将何苗围在周围,既是保护,也是看管。

“这里是哪部所驻?”

走到蒋正所驻的宫室旁边,何苗开口问道,脚步自然地慢了下来。

阅读重生三国之大将军何苗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重生三国之大将军何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