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大将军何苗」

第二十一章 张文远?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当董卓见到洛阳城内的滔天焰火时,麾下的三千兵马早已西进二十余里,进驻了离白马寺不远的显阳苑中,以至于之后何苗派出去送信的人,绕了好大一个圈子才找到董卓所在。

眼下洛阳城中的各路兵马都在关注宫城之内发生的事情,在加上董卓行军声势较小,遂并无人注意。

跟着董卓过函谷关的将校并不多,除去侄子董璜外,其余诸将如李傕郭氾都是基层校尉。女婿牛辅与族侄董越留在函谷关外,与段煨、胡轸、杨定,共同统率五千兵马,既是以防不测,又是监控外将。

负责居中给董卓传递消息的是奉车都尉董旻,此人是董卓的亲弟弟,比两千石的高官。

等凉州军移驻完毕,也到了烧火造饭的时间。

“稚然,这三河比三辅富庶太多了。”

“这里要不富庶,王公大臣们还吃什么?”李傕大笑道。“就算是如今的三辅,也比我家北地郡那边好太多了,说是有河水流经,可如今哪还有人敢去揽河边的田地。”

三辅地区经受羌乱百年荼毒,西羌叛后则降,降后又叛,数次都打到长安周边,原本是帝国富庶粮仓的三辅,如今只剩下一片片荒地。

至于北地,比之三辅还更为不如,土地原本就少,铁山外的匈奴还不时就来劫掠一番。三辅有朝廷精兵驻扎,境内的人口至少还能耕一两块田勉强活命,北地之民就只能结坞自保。

“文和,原来你在这儿啊,我找你可有好一会儿了!”牛辅气喘吁吁地走向贾诩李傕二人。“将军唤你过去,饭食等会再用,我好好招待你。”

“将军好生偏心,是我李傕让将军瞧不上眼了吗?为何不请我同去?”李傕笑着打趣道。

“好好好!等出来我就遣人来唤你。”

牛辅拉着贾诩走了,洛阳的宫室之中,袁绍正带着麾下兵士冲入已经燃成废墟的章华门后。

在袁绍和西园军来之前,是羽林军与都亭军在宫内冲杀,等西园军到来、桓典所部损伤惨重后,吴匡所率的部队反而退出了一线,往宫城西侧进发。

吴匡有此动作完全是因为手下告知他,何苗就在宫室西边的太后寝宫之内。

说是吴匡所部仅有五千余人,可之前在都亭得知大将军已死后,在场的将校竟是有一半多跟随其脚步,等吴匡离开时,身边跟着的兵士足有万余人。

万人的队伍在宫门前并未损伤多少,如今列队前行,声势浩大,两侧零零散散的兵士只能目送他们离开。

吴匡先见到的人是许凉伍宕,他们二人正在尚书台“保护”尚书们,见吴匡路过,也不敢上去打招呼。何进还没死的时候,两方就是不怎么往来,积怨颇深,如今更是不会有哪一个先低下头去见对方。周围都是都亭士卒,谁低头,谁的王冠就掉了,麾下的士卒再见到长官也只会阳奉阴违,暗骂一声“孬怂”。

何苗从长秋宫出来,远远地就见到都亭士卒穿着同样形制的甲胄、服饰,在宫门前的宽阔平台上列队,队伍的最前方,是跨马踱步的吴匡。

“真是巧啊,何车骑。”吴匡大声道,声音传到何苗耳边时并没有减弱多少。

“不知吴将军来此有何事。”何苗同样大声回应。

“车骑难道不知?”

“我的确不知。”

“那就告知车骑,我带兵来此,就是诛杀奸佞,保护太后。旁人不知你与阉宦的苟且,我吴匡可是清楚地很,今日就以你项上人头,祭奠大将军英魂。”

如今军中没有令旗,吴匡双手一挥,就有两营士卒在校尉的指挥下,冲向长秋宫宫门。

宫门旁的蒋正早就发现不对,让手下兵士聚在宫门周围,在这狭小的区域内,阻拦吴匡的兵锋,就如同宫城内城的宦官们一般。

蒋正心知自己的屁股如今就只能与何苗在同一方,他也知道,就算自己投降,吴匡也不会接受,安安稳稳杀掉蒋正再吞并其部队,对吴匡更好。

就算蒋正平日里待麾下亲厚,就算所需防守的区域只不过几丈宽,可双拳难敌五六手,他手下的兵士不过千余人,抵挡不了吴匡太久。

可这洛阳城内并非就只有这几路兵马,何进之前派到各地征兵的将校中,有人已经回朝,带着兵士就驻扎在洛阳城周边。

这些部队虽没人给他们传递情报,可他们一看洛阳城中的大火和浓烟,便知道事情不妙,赶往洛阳城。

何进之前召入京中的兵马共有八路,西军董卓已入函谷,并州丁原早就进驻洛阳。除去屯驻成皋的乔瑁,与停留在并州的张扬外,去泰山的王匡、鲍信,同去并州的张辽,去丹阳的毌丘毅都已按期回到洛阳周边。

王匡、鲍信、毌丘毅三部共两千余人是从东边进的洛阳城,知道宫城起火驱兵前行后,首先见到的就是淳于琼,之后就是袁绍,他们知晓宦官叛乱后,都不约而同地加入了平叛的西园军一同进攻。

张辽所率的骑兵由城北入洛,再绕道向西,去往最近的白虎门。

骑兵脚程约为步兵的两到三倍,在东边的三部还未抵达苍龙门时,张辽便已经进入宫内,恰逢吴匡所部围攻大将军之弟和太后的居所。

张辽命骑兵调整队形,随后一字排开,分两轮冲击吴匡所部。

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等吴匡发觉身后有人冲击时,第一轮骑兵已与后军交兵后,绕往两侧去了。再映入眼帘的,便是二百余马冲入阵中,连同之前散开又回身的骑兵,将整个军阵搅得稀碎。

吴匡之所以让那两营兵去冲击长秋宫,是因为他只能让自己的这两营兵去杀何苗,其余人能在分家的时候跟他走,但要想让他们去杀大将军的亲属,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为何吴匡在都亭时打消了击杀何苗的念头,就是因为当时厅中的将校不可能看着吴匡动手。事情未有定论,莽撞出手只能让自己不痛快,同理,滥放吴匡出手也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后军的兵士和将校本就没有打算与何苗为敌,如今有骑兵冲阵,纷纷作鸟兽散,不一会,直面骑兵的就只有吴匡和他身边的几十名亲兵了。

长秋宫宫门前的吴匡所部见自家将军陷入险境,想调转矛头回去护卫,可蒋正并不答应。

泥人还有三分火气,吴匡不由分说,带着人就来掏自己屁股,蒋正就是再谨慎,也不可能放过眼下的机会,遂带着几名身强力壮、兵器绝伦的亲卫跳出宫门外,带着人冲向且战且退的吴匡所部。

不是吴匡太没用,也不是蒋正有多少能力,而是张辽太过武勇,骑兵部队在这种路况好的开阔地上又如鱼得水、蛟龙入海,将吴匡所部搅得天翻地覆,没过几个回合,吴匡就被张辽押送至长乐宫宫门,呈于何苗眼前。

何苗不关心吴匡的死活,只是快步上前托住张辽,说道:“全仰仗文远,不然今日我就要死在吴匡手中,太后也会被歹人胁迫。”

张辽听到这话愣了一下,他是知道何苗的。他从并州入京后,仅是上过一次朝,还站在末位,快散朝时才得以上前觐见,之后就草草离京,回并州募兵,竟没想到站在武臣首位的车骑将军会知道自己的表字。

也不由得张辽不感动,他哪里受过如此礼遇。同为并州人,为何刚愎的吕布就能受到新任刺史的重用,难道仅仅因为吕布认了他丁建阳为义父吗?

他张辽有哪里不如吕布,吕布被任命为刺史府主簿,而自己却只能四处奔波,先是入京,紧接着又孤身回并州四处募兵。等自己带着兵回洛阳之时,那个只知道使唤下属的刺史摇身一变成了执金吾,朱儁这等屡立战功的宿将也要亲到城门迎接。

凭什么?就凭他丁建阳不要脸,认了个好主子吗?

自己在家乡戍守数载,年幼时就已饱受风霜,论功时轮不到自己,辛劳却要自己背!

“文远先带着部下入宫休息,待我为文远进言。”

不待张辽回答,何苗已转身入太后寝宫,不多时,他出宫时,手中便拿着一纸诏书:雁门张辽,守节持义,忠勇可嘉,特进为长乐宫卫尉,兼领奉义中郎将,秩千石,掌长乐、长秋宫宿卫。

当何苗在宫门前,脑海中闪过关于张辽的记忆时,他突然觉得,原主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比之“早包”多了一个大脑,就当回草包吧。

就在何苗拿出诏书的当口,之前被张辽冲散的一个年轻兵士,发恨地盯着何苗的方向。他想冲到宫门前手刃仇敌救出吴匡,却被左右拉住,无法前行,只能悻悻然挣扎着被人带走。

阅读重生三国之大将军何苗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重生三国之大将军何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