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平辽后,才知自己是崇祯」

第74章二石一两千石六千下更十点前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魏二,我们现在还有多少粮食,可以够我们吃多长时间?”

这样问,很明显是要把自家队伍里的粮食分出去了,可现在有好几万人没饭吃,我们五百人的口粮就算全分出去又有什么用?

当然,那种话魏二只敢在心里想想,不仅不敢说什么。还下意识缩了缩脖子,稍微给自己辩解了一下。

答道:“老奴想着河南有咱们的钱庄,银票可以随时换成银子,也可以随时买粮。

所以就没多准备,现在的粮食大概够我们的人手吃一个多月。”

“留够七天的口粮,剩下的全散出去吧。”

魏二连忙去准备发粮,因为粮食太少,他只能准备稀粥。

当得知有人施粥后,城外原本一片死寂的饥民聚集地总算有了一些生气,部分还有说话力气的饥民还对着朱五的手下千恩万谢。

朱五离那些饥民离得远远的,他不想去接受那些饥民的感谢,只想保持距离来获取一些安全感。

因为那些城外的百姓实在是太惨了,那已经不是脸上有没有菜色的问题了,情况好点的,只是四肢稍微纤细,情况差一点,脸上的肉都没有多少,完全就是一幅活骷髅的样子。

如果仅是那样,朱五还不至于怕成这样。

可他原本还想和那些饥民聊一聊他们怎么变成那样的。

然而不等他开口,那些饥民见一个有仆从跟着的大人物过来,就一股脑围了过去,要么卖自己,要么是觉得自己卖不出去,就卖儿卖女,那些人什么都不要,给吃的就行。

而且城外饥民扎堆的地方还有一处人市,当朱五知道那不是买卖仆役的地方后,就尽可能远离那里了。

在杞县的所见所闻,将朱五安定山西、南直隶所获得的那么一点侥幸心理打击得烟消云散,这时候他才真正知道,什么叫王朝末年,什么叫乱世将临。

“那些百姓你也都见了,你说的两千石粮什么时候到?”

也许是因为朱五直接将自己队伍里的口粮分了出去,让红娘子对朱五有了一些改观,这次找到朱五时,她说话的语气还算比较和善。

朱五回道:“那一千两银票红姑娘还是自己留着吧,在下会想办法让这些饥民都有饭吃,红姑娘你可以用那一千两银票做些其他事。”

红娘子脸上闪过一丝诧异,问道:“这里少说有三万多人,新粮最起码还有两三个月才能长成,这里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你怎么让他们吃饱饭?”

朱五吐出一口浊气道:“在下还算有些家财,打算在县城里再买些粮食,杞县粮价还是一两银两石粮,应当不缺粮。”

红娘子闻言,好像听见朱五在说何不食肉糜一样,本来她都已经摆了摆手,不想和傻子多说半句。

突然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脸色一变,急道:“你该不会想着直接在杞县买两千石粮食给我吧?

我告诉你,无论怎样,必须给老娘把两千石粮食弄过来,一粒都不许少。”

朱五有些莫名其妙,揶揄道:“红姑娘放心,在下承诺的事一定会办到,就算红姑娘只是指了个方向也一样。”

红娘子知道朱五人不简单,要干的事不简单,所以根本不想和朱五又过多的牵扯,到杞县后,只是大概说了些饥民在哪里聚集,就等着要两千石粮食了。

至于饥民中那些又威望,说话管用的人,她根本不会带朱五去见,所以现在听朱五这么说,还以为朱五要用这件事拿捏她。

顿时满脸犹豫。

朱五见状笑着补充道:“红姑娘不必多想,在下没有言外之意。”

见红娘子半信半疑,朱五又接着道:“在下要去杞县中买粮,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红姑娘可要随行?”

红娘子虽然不认为朱五能买到粮,但,万一真能买到呢?想了想道:“我跟着没用,李公子,要不你去吧?”

就在一旁跟着,防止红娘子和朱五牵扯过深的李信闻言,摇头道:“我跟着也没用,我家在杞县的情况特殊,和那些人不是一路人。”

红娘子见李信不愿意去,眼里对李信露出几分歉意后,扭头对朱五道:“那还是我跟着吧,万一你说完大话跑了怎么办?”

让他就那么走不好吗,咱们有一千两银票,就算不能筹措到两千石粮食,一千石,几百石也值了啊。

李信心中腹诽连连,可他真不放心红娘子独自和朱五打交道,也只能硬着头皮一起进城。

朱五见状,又笑着问道:“红姑娘,若是在下筹措到两千石粮食后,又该送到哪里?”

红娘子看向李信,李信回道:“杞县县城城外东南十五里处有一处庄园,刘兄送到那里就好。”

那里明显是李信的地盘。

见李信不愿意红娘子他们的住处,朱五也不以为意,笑道:“好,那就请红姑娘等在下的好消息吧。”

城外炼狱,城内人间,一墙之隔,天差地别,不过朱五没心情细看杞县城内的情况,直接赶到城内最大的粮铺。

伙计见来了一群人,连忙出来招呼。

“现在一两银子能买多少石粮食?”

“两石。”

“好,给我来一千石粮食。”

李信和红娘子的态度让朱五觉得大宗粮食交易没那么简单,就报了这粮铺绝对可以拿出来的数字。

毕竟这家粮铺的主人占了杞县近一成的地,就算杞县去年糟了灾,收成不好,他们手里的存粮也绝不会少。

魏二拿出银票交给那伙计,那伙计楞了一下,连忙去叫掌柜了。

“怎么,你们这不认银票?”

掌柜犹豫了一会,打量了一下衣着比较普通的朱五,又看了一眼李信。

点头道:“认,只是公子有所不知,这杞县去年遭了灾,收成不好,今年的新粮又没出来,所以很缺粮。”

“别在这拐弯抹角,想说什么快说。”

“我家老爷是有名的大善人,为了我杞县的民生,才按一两银子两石粮的价钱卖粮,可这一千石粮食,怎么都要六千两银子才行。”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

阅读三年平辽后,才知自己是崇祯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三年平辽后,才知自己是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