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不落,从幕后指点朱棣开始」

第34章现在才是真正的开始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精神空间中,随着大明定下“藩王新策”之后。

林长生顿时感觉到了极为充盈的精神力。

在其四周,原本此地的空间和一间小房子差不多,几十米平方,三米高……灰白雾气在四周萦绕,一切显得空白而单调。

清气上升,浊气下沉,四周的灰雾开始消散,逐渐的,所占领的区域越来越大。

脚下的空间因为浊气下沉,而变得坚实,而上空则是越来越高……

直到空间蔓延到了“足球场”大小的时候……

这种变化才徐徐停止。

而在此期间,林长生则仿佛进入了一种“沉睡”的状态。

实际上,这并非是沉睡,而是精神力在急速增长的时候,林长生主动散去所有思绪,达到一种“本我”的状态。

不知过了多久……

终于,随着林长生徐徐睁开双眼。

一念花开!

脚下已经凝实的土地上,绿草成荫,有花自开。

这一切变化,自然是林长生自主做出的“改变”。

“控梦!”

他呢喃自语,精神力随意念而动。这也意味着,他的能力也已经发生蜕变!

“现在,才是真正的开始!”

……

五月。

随着之前定下的诸王新策,正式颁布于各地诸藩。

这几天来,朱棣终于算是睡了个好觉。

而没了“梦境”的困扰,对于之前遇到的“离奇”传闻。

朱棣也刻意的不再过问,似乎就当没有这回事。

只是。

“陛下,实在没有钱粮了,今年的夏税收上来,先要补足北方的军需。去年成国公等人远征交趾,所耗费的粮草亏空,还要从其它地方弥补,今年各地遭灾也要税粮减免……”

这还不算运送路途上所需的耗费,如此多的支出下来,朝廷实在没有多余的粮草,再支持北伐……”

谨身殿之内,大明朝的钱袋子夏原吉,愁眉苦脸的在说着自己的难处。

问题其实很早就出现了。

从永乐元年开始,朱棣在李至刚的建议下,将北平府作为陪都后,便开始大规模的建造北平府。

只是,建造陪都可不只是简单的运送木材、石料,盖几座宫殿就能行的。

这其中耗费的物力、财力难以想象。

就以“运送”一途来说,大明朝的北方土地,养活农民百姓尚且困难。至于防守草原势力的卫所士卒,就需要从江南等富庶之地,运送粮食才行。

可运送粮食,横跨南北,这期间耗费的人力暂且不谈,就说路上耗费粮草,怕是耗费一半有余。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基于此,便要开发水路,甚至要从海路运输。

但海路运输同样有风险,倭寇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朝廷便又提出折中之法,在基于大元曾经开凿的南北运河基础上,将其彻底开发、疏通运河!

后世中,关于这位永乐大帝的“文治”中,疏通南北大运河,就是其不可磨灭的功绩!

而此时。

朱棣也沉着脸,“难道朕就能容忍那些鞑靼扰我大明?夏原吉,朕让你坐这个位置不是给朕抱怨的,再好好想一想,能不能从其它地方挪一些过来。”

“这草原的狼崽子,朕忍了他们太久了!”

“靖难四年,姑且算是大明内患,永乐五年,也算是让大明有个休养生息的时间,但不能再忍了。朕和他们打了太久的交道,知道不把他们一次打服……他们就永远不能让朕安宁。”

夏原吉道:“那陛下,这水患还治不治?漕运还修不修?大明征集十几万的民夫,在各地疏通运河,这些人要不要吃饭?”

“还有,虽然现在朝廷还没有得到具体消息,但此次陈州、太和等地的水患,陛下千万不可轻视,这只是黄河的一段支流,负责疏通此路的官员,连消息都没了……平江波陈瑄监督漕运,臣近期去信问他,也无消息……”

说到这里,夏原吉小心翼翼的看向面前的这位帝王。

他说了这么多。

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朝廷没粮,运河堵塞、水患频发,且受灾之地远超想象。

夏原吉也奇怪了。

自从诸藩新策之后,按照道理来说,当下这位帝王应该是志得意满的一段时间。

只是。

据他所知,皇上最开始的几天,连觉都不敢睡。

御医还以为这位陛下出事了,所以想要诊断,但却被朱棣直接轰了出去。

到最后,他实在困得不行了,这才睡了一觉,等发现没什么事,也听说没做那奇怪的梦,这几天才把精神状态养好。

但紧接着,这位陛下便是找各种理由,想要北征。

夏原吉也看出来了,当朝陛下不想在应天府待了……

果然!

此时此刻,哪怕夏原吉说了这么多弊端,朱棣也似乎知道,这事情的艰难。

便蹙着眉头,强硬的说道:“夏税不行,那就等着秋粮……”

“朕一定要亲征鞑靼,顺便给草原诸部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不仅是先皇所在的大明,可以连续北伐,朕所在的大明也一样可以北伐,迟早要将这北方之患,给剔除干净!”

“皇上雄心壮志,千古罕有!”夏原吉吹捧一句,随后继续强硬道:“但皇上,秋粮也有用。”

朱棣气的脸色发青。

最后无奈的看向夏原吉,大明能从靖难四年中,稳定的过渡到了现在。

与这位尚书的“得力手段”分不开关系。

朱棣也知道轻重,便摆了摆手,“行了行了,缺粮缺粮……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夏原吉微微躬身,这才终于告退。

而当夏原吉告退后。

朱棣这才靠在椅子上,眼下是五月,汛期也到了。

当了皇帝朱棣才知道,这个位置可不只是“打仗”就能坐稳的。

每年到这个时候他都要捏一把汗。

旱灾、汛情,大大小小,年年都不缺席。

区别只在于朝廷的应对能力,以及当地的受灾情况!

幸亏老天长眼,这五年来,就算有灾情,在太子和一众臣子的修修补补下,不仅撑住了,国力也在恢复。

而朝廷的减税力度,也能通过江南等地的“税收”弥补

但再多,就不行了。

去年远征交趾,纯粹是省吃俭用,省出了一些粮草,且安南之地也能弥补亏空。

今年要想行动,就必须大出血。

可朱棣,实在不想在这应天府待着了。

想到这里。

朱棣便喃喃自语,“幸亏这几天,咱没做过那什么古怪的梦。”

“话说那二沈,是不是趁着机会在骗咱?越说越邪乎?”

“罢了,到底救了皇后,咱也就不追究了。”

如此想着,思绪重重泛起,朱棣却也自顾自的歇息假寐起来。

这段日子,他再也没做过梦,所以逐渐的也没了心理压力。

然而!

随着逐渐进入梦乡……

……

大明的皇城,似是最近才修建而成,崭新的宫墙砖瓦,依稀带着这座帝国初升的光辉和希望。

“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真以为咱不敢杀你?”

突兀间。

一声深入灵魂的怒喝,让朱棣猛然惊醒过来。

他抬头看向四周,却发现四面开阔,面前是层层而上的阶梯。

自己却跪伏在地面,从内心到身体上,渗人般的寒冷。

而那个熟悉的声音,更让他灵魂都在颤栗。

“都传言是你出钱,给咱造了这大明的京城。”

“那咱大明,这三十多万将士的岁俸还没有发,干脆你给咱发了?”

“咱就知道,这天底下的富户,全都是奸诈贪婪、以利为先的小人!咱这大明朝,最看不起的就是商人,商人不能科举,不能穿金戴银穿丝绸,咱亲自给你们定下,四民秩序,商人最贱,不可动摇!”

不可动摇!

不可动摇……

四个大字,如同洪钟大吕一样,震得朱棣脑袋发昏。

朱棣颤颤巍巍的抬起头,目光惊恐而又期待的绕过阶梯……

终于!

台阶之上,一道明黄色的身影蔚然站立,他只是静静的站着,却仿佛背负着一片江山。

那熟悉的面容,瞬间涌入了他的脑海。

朱棣神情呆滞,正要呼喊。

却见那道面容,带着无尽的愤怒,已经朝着自己看来。

“沈万山,咱念你当初弃张士诚,投奔咱之旧情,留你一命!”

他大袖一挥,却蕴着无边的威严。

“咱英儿刚刚收复云南,你便滚去云南!”

朱棣这才低头,他看向了自己。

发福的身体,宽厚的手掌……

自己,现在是沈万山?

阅读大明日不落,从幕后指点朱棣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大明日不落,从幕后指点朱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