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不落,从幕后指点朱棣开始」

第40章大医医国变法聚财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这一刻,沈肃的话,哪怕是朱棣也不能再保持平静。

而其它官员,也是纷纷看来。

姚广孝微微凝眉。

从沈肃第一次站在这里,以“治水之论”说出了诸藩新策时,姚广孝就对此人颇有关注。

转而。

便是对与其密切相关的“隐阁”,也作出了多番猜测。

但很可惜,由于资料太少,再加上隐阁的“玄奇色彩”太过浓郁,所以姚广孝并没有查出什么来。

只是,即使如此,对于沈肃,对于沈有福开口就说出的《桃花源记》。

姚广孝以为,这也就是二人的极限了。

但从现在看来,沈肃方才之语,却是石破天惊!

这二人身上,竟然还有秘密?

“你在说什么梦话?”方才被沈肃三言两语,讥讽的都不准备再开口的柳姓郎中,闻言先是感觉骇然,随即便直接驳斥道:“我也算是饱读诗书,可从来没有听过如此荒诞之言?”

“陛下,此撩连仙赐福缘的话都用上了,这时候也不必再留情面了,直接治他一个欺君之罪。”

“还有,这世上若真有此物,怎么会在几千年来无甚记载?”

“沈先生,这话可不能乱说。”太子朱高炽也适时开口,想要缓和气氛。

但沈肃却摇头。

“却非是我胡言乱语,与之相似之物,你们却也见过。”

此话一出,众人更是觉得惊异。

“哦?”朱棣好奇道:“是何物?”

沈肃抬头,直言道:“敢问陛下,以何物修长城?”

“自然是砖块,且是烧制的极为坚固的青石砖!”

沈肃再问:“难道都用青石砖?青石砖烧制困难,造价也高,难以支撑如此长的长城防护工作……”

“这位小友说的应该是夯土吧?”

就在这时,一直在旁边观察的工部尚书宋礼,终于开口。

朱棣等人若有所思。

宋礼则继续说道:“启禀陛下,所谓夯土,也是筑造城墙的一种,是利用石灰、黏土、细砂三种材料混合而成,有些地方取自自然,也用石灰、陶粉、碎石……”

“总之便是将这些材料用水混合起来,再经过人工不停的锻打、翻动,锻打的时间越长,放置的时间越久,这夯土就越是坚硬。”

“用它建造的城墙,也能起到对敌防御的作用,且此物并不怕水,所以用途极广。”

“包括粘合剂,也会选用石灰、黏土、以及米浆等物来制造,因为各个地方不同,老臣去过南方也发现有人用贝壳粉取代,还有鸡蛋清……树胶。”

“唯二的缺点,便是人工和造价!”

沈肃连连点头:“这位大人所言即是,我说的此物,却也和其相关。”

“造价也极为便宜,保存时间更长,运输也极为简单,想用的时候,只要混合水便能很快使用。”

“且并不需要人工锻打,只要烧制出来,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沈肃一顿,发现自己的话,已经吸引了更多人的好奇。

“你不妨把话说明白些。”朱棣道。

沈肃点头。

“那草民就直说了,此物名水泥。要炼制此物,需要用火、以及铁矿。”

“火?”朱高煦适时笑道:“那简单,让灶房点一把火就成了,至于铁矿,那咱大明就更多了。”

“非也!”

沈肃道:“这可不是普通之火,需要比烧制陶瓷,温度更高的火。”

“这就需要煤炭,甚至火炉,以及整个工艺上的提升。”

煤炭的使用,从汉代就开始,广泛作为能源使用从唐代就开始,所以朱棣他们并不陌生。

“有了此物,你就能治理水患?”

发现和夯土差不多后。

朱棣其实没有认识到此物的珍贵。

对于工艺什么的,大不了下面让他们自己尝试,他自然不可能问的事事精通。

因此。

朱棣很快将话题,继续拉回到了治水上面。

沈肃也没有过多介绍。

毕竟。

他现在没有实物,自然没办法向朱棣展示更多的用途。

因此他接过话,继续说道。

“正如刚才所言,要治理这一次的水患,包括疏通会通河,草民都有这个信心。”

“所用的方法,包括不限于刚才的建堤束水,束水攻沙。”

“而且,这只是第一个办法。”

“第二个办法,便是在此基础上……”

“草民还会在经常溃堤的地方,自己留出缺口,在缺口之后,继续建造堤坝,以形成第二个、第三个蓄水湖!”

“到了这一步,有了水泥,就很好运用了。”

“若是夏季汛期来临,河水高涨,便会通过这些缺口,进入蓄水湖。”

此话一出。

工部尚书宋礼,几乎是瞬间就在脑海,描绘出了那等景象。

当即目光一亮,连连赞叹。

只是,沈肃的话,还没有说完……

“第三个办法,便是建造堤坝、水闸、甚至是水库,这一步,也需要水泥!”

“只要这些建造而成……以后,”无论是不是汛期,我大明都可自主调节河流的水流量。”

宋礼再度在心中暗赞一声妙。

此法并不出人预料,但胜在“结合”以上两点,就能综合使用。

这可比单一的“增高堤坝”要好得多了。

但是相应的,这造价?

宋礼不禁紧紧蹙起眉头。

他能到工部尚书的位置上,也是因为治水有方,再加上朝廷用人之际,所以他才来到了工部尚书的职位。

但到了这个位置,他更知道。

治水不是有心有力就成,还要有钱!

可偏偏,朝廷缺的就是钱。

再换种说法。

如果户部给工部拨的钱款够多,他宋礼就敢保证,类似今年这个水患,决然不可能惊动陛下。

早在今年年初,他早就责令工部官员,多加防备了。

而类似这“奇人”的办法,他虽然想不到束水攻沙,也能想到建造堤坝。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还是钱的问题!

而此时。

朱棣也反应过来,“不论你刚才说的那什么水泥,还是刚才说的三种办法。”

“是不是都要耗费巨量的钱财?”

朱棣用的词,是巨量!

沈肃摇头又点头,“水泥并不需要耗费巨量钱财,只需要提高火的温度,以及基础的物料足够就行,但其它几点,不论人力物力,确实需要大笔钱粮,乃至人力。”

顿时,朱棣就不由自主的看向夏原吉。

夏原吉也苦叹一声,自己站出来说道。

“陛下,既然水患已经发生,现在还是以安抚百姓为主,疏通会通河,赶紧恢复漕运也是要紧之事。”

“咱们不能因为想要解决水患,就要不顾一切的解决水患。”

夏原吉看似说了一句废话!

然而。

在场众人,可没人觉得夏原吉说的是废话。

陛下这次为什么急?

一个原因是受灾情况不明,朝廷可能要花费大笔的赈灾钱粮。

另一个原因就是漕运中断,北上的防卫体系,可容不得半点差池。

此次沈肃说的固然让人心动。

但如今的大明,外患未除,内治刚稳,这个时候哪来的大笔钱财,去大面积的搞什么堤坝重修,还搞什么第二道第三道?甚至是大型的水闸控水?

朱棣光是一听就头疼,所以这才让夏原吉出来,适时阻止。

沈肃见此。

心中已经有所明悟。

“沈肃,你方才提出之水泥,朕很有兴趣。”

“不过朕看得出来,你有大才,如今大明正值用人之际,朕待会儿和百官试验之后,若束水攻沙真如你所说,臣许你差事,你可愿前去治水?”

“包括这水泥之物,你也可前往工部,让工匠试着制造,看看能否制造成功。”

“若还能制造成功,且用于治水。”

“你于我大明,便有大功!”

“而你刚才所说的第二、乃至第三个方案,可暂缓施行。”

“如今朝廷财政困难,地方又有天灾,实在难以抽调钱粮,只能暂且维持。”

沈肃低头,“只是暂且维持吗?”

“说到底,问题还是财政。”

朱棣缓缓点头,“虽然你提出诸藩新策,为朕减少了一笔支出,但当下困局,你也看见了。”

沈肃骤然抬头,忽然下定决心。“没有钱粮,那就搞钱!”

“陛下可还记得,我二人第一次前来所说之话?”

朱棣一愣。

“下医医病、中医医人、上医医国!”

“草民只是中人之姿,不敢提及一国财政!”

“但草民不行,有人可以。”

“大明之弊,还是在于财政!”

听见沈肃突然的话语,以及这种骤然的转变。

之前的梦境,又一次在朱棣脑海中浮现,以至于他悚然一惊。

那场梦境,便是从治水突然转换到了财政。

而如今,沈肃的话语也是。

“你要说什么?”朱棣语气有些激动,那梦境之中的最后一幕也突然浮现。

大明之亡、在于财政!

而这一刻,沈肃更是直接道:“大医医国!”

“为陛下举荐大医……”

“变法聚财!”

阅读大明日不落,从幕后指点朱棣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大明日不落,从幕后指点朱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