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宝,带着空间去逃荒」

第34章:大人物驾到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长水河水波滔滔,来来往往的货船穿梭其间,有些小乌篷停靠岸边,作为摆渡船。

其中一艘最为显眼,是官船,比其他的船要大上好几倍,尤其是船帆,船上的桅杆高高地直指云天。

“业哥,你看那艘船,这是新官到任了吗?”

许多好奇的百姓瞧着与此地格格不入的官船。

在他们码头停靠的船只大部分老旧,像这样大气简洁,维护保养得十分好的船他们还是少见。

船首站着几个人,宽衣锦袍,为首的男子白衣玉冠,风姿特秀,爽朗清举。

船上的人将船锚抛进河水之中,几人下了船来,惹来路人纷纷探究,这是来了什么大人物。

有慧眼的人一眼便瞧了出来,尤其是跟在白衣男子后面的两个人,一个系着文穗条一个系着武穗条,代表着文韬武略的意思。

只有一品大员或者皇亲国戚才有资格配置文韬武略双官。

大部分人猜测这是上头下来查案的大官,要知道他们县太爷都给人杀了。

铜锣镇县令接到消息,匆忙赶来迎接,行下大礼,为一行人准备落脚的地方。

方翠英收拾好摊子,最近来她们这里吃面的人越来越多,晌午没过就卖完了。

“咱买些肉回去,最近爹和大哥三哥忙着弄地里。”

最近正是春耕时节,到处都是地里忙碌的人,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

“爹让我们去那个私塾打听打听,看看什么时候入学。”

两人准备先去私塾问问,现在开春了,两个大的孩子也要送去读书。

镇上唯一一家私塾在梦塘镇最南面的秋明山上,上面风景清幽,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如今的学堂翻修后,虽然没了以前的韵味,却也肃重。

松柏书院则坐落县衙门的旁边,修建得大而气派。

两人一路打听,爬上秋明山,零零散散有学子走在林间小路上,现在应该是散学吃饭了。

方翠英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身上有着书生气,干净如修竹的挺拔身姿。

等明年她一定要把文卿文华送来读书,他们家祖祖辈辈都还没有过读书人呢。

两人走到私塾门口,上方有一块新挂上去的牌匾。

“业哥,这什么字啊?”

方翠英是个大文盲,只认得自己名字,跟着爹学过怎么打算盘珠子。

“好像是秋明书院,就这座山的名字。”

王永林识得一些字,不多,让他写是写不来的。

方翠英礼貌的询问里面的学子,帮他们找里面的夫子。

“你们是要找哪位夫子,我们有四位夫子。”

“我们就找你们这最大的夫子。”

小男孩想了想,最大的,他知道了,是孟夫子,他是年纪最大的夫子。

穿过大门,所见是一排排房舍,还有一个通外的池子,有些学子就在此处清洗墨笔砚台。

“心无定性,好玩惰懒,朽木难雕!”

小男孩将两人带到回廊外,见到夫子在惩戒学生,赶忙溜之大吉。

方翠英见到一个白发白须的老头,手中拿着长长的戒尺,一边说教一边打学生手掌心。

啪啪啪的声响让人心惊肉跳,看着都心疼那孩子。

可当走近,方翠英刚刚的心疼烟消云散,打的好!打的好!

被老夫子惩罚的正是王永治的小儿子,那日祭祖言语不逊的小子,如今被夫子打得泪如雨下。

“你们两个是做甚?”

老夫子将戒尺背于身后,走下台阶来,撑眉努眼之态还未收尽。

两人心中有些莫名其妙的慌乱,他们又不是他的学生,怎么会有种要被教训的错觉。

“这位夫子,我们是来问问此处是如何入学的。”

“找我做甚,去寻那姓朱的。”

说罢老头又将几个没完成任务的学生排排站,一个一个在跟前背书,背错一个字就赏一条子。

“我说业哥,这个老头太凶了,咱现在怎么办,他都不理咱,说什么找姓朱的。”

王永林也不敢开口再问这位凶悍老头,转头询问起姓朱的夫子来。

好在姓朱的夫子非常的随和,接待了两人,询问要入学的学生,对孩子的年龄还算接受。

三人相谈了许久,将情况了解的清清楚楚,最终两人才满意的回去。

回到家方翠英就看到一群小鸡仔,在满院子跑,啄地上的渣屑。

今天有卖鸡仔的贩子满村吆喝,许多家都买了几只养着。

刘春兰买了二十只鸡仔,家里磨完麦子有许多麦皮,价值高着,拿来喂牲畜最好不过了。

尤其还是福宝拿出来的好麦子,连兔子都喜欢吃这个麦皮。

“万贯!”文博将扑小鸡的猫抱起来放进窝里。

这可是大伯娘刚刚买的小鸡,可是花了好多铜板的。

王永安忙着编鸡圈,这样就可以把鸡放进鸡圈里,不会到处跑或者被猫咬了。

别看两只猫崽还小,已经会扑扯咬拽了。

尤其是王老爹的鞋,经常被两个家伙给拖到院子里抓咬。

安然坐在竹编垫子上,小鸡仔跑到她身旁来,圆滚滚一团,除了喜欢到处拉屎,其它的都很好。

安然时不时还会给它们喝水的小碗里加些泉水,可惜了这些鸡仔不识好东西,每次都先把脚丫子伸进喝水的碗里,然后津津有味的喝洗脚水。

一时间他们家多了好多活物,感觉热闹了许多。

万贯和铁蛋特别喜欢打架,在窝里根本待不住,满院子跑,跑累了就凑到她旁边。

趁大家不注意,安然就偷偷投喂它们好吃的鸡胸肉,每次都投喂一点点。

王老爹和王永平还在土里翻地,现在正是下午干活的时候。

刘春兰带着其他两个妯娌在家弄面粉,出摊的事都交给了老二家。

“都打听好了,是后天吗?那要交多少钱?”

自从将家里的银子拿了好多给老四王永林,钱就不够给两个孩子交束脩,现在攒了不少,王老爹才在昨日又提了提。

“一学年要三两银子,每个月都要自己带半袋米面去,好像有个旬假,学十天放一日。”

“还有什么没,那些什么笔墨纸砚的东西有没有,要不要咱准备?”

王老爹家没有读过书的人,所有的事都一摸瞎,有一个人或许有帮助,但是待见不待见他们就不知道了。

说起这个方翠英来了兴致,把今天遇到的的事给大家饶有兴趣的说起来,一边说一边模仿。

惹得几个女人捂嘴偷笑,笑几声后,刘春兰就想,要是她儿子以后也如此岂不是也很丢脸。

“咱多花些功夫就是,不去麻烦他们家,他们都是眼睛长在头顶上,用鼻孔看人的。”

上次祭祖一闹关系更加的僵硬,就算他们老本家有读书人,他们也不会帮他们的。

说不定还诧异他们一屋子庄稼汉竟然异想天开要供读书人了。

阅读农家小福宝,带着空间去逃荒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农家小福宝,带着空间去逃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