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 118 章 医学与生命2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大秦的医学发达,许多政策在现在看来依然很先进,比如大秦对待传染病的态度。】

几位黔首去官府举报了邻居,把官差带到了邻居家中:“大人,他患有‘毒言’,还跟我们一起共用杯子,这是故意想把‘毒言’传染给我们!”

邻居连忙喊冤:“我没有!”

黔首远远地站在门外,根本不敢靠近,喊道:“你外祖母不是得了‘毒言’’?”

邻居:“我外祖母是得了,但是她已经被迁去了疠迁所。”

官差看着双方争执,直接上前:“先带走让医士检查。”

官差直接把人带走,邻居一路人还在叫嚷着:“我没有得!我真的没有得!”

举报他的黔首们一起跟着,一路嚷嚷着一直等到医士给邻居诊断结束,然后摇头:“的确不是,放归。”

官差松了口气,还好不是,不然他们也接触了,也怕被传染。

黔首们有点慌:“他怎么不是呢,他什么症状都很像。”

恰好有真正的病患前来,医士直接示意黔首往那边看:

“你们看,那边的才是。”

“哪位黔首患的是疠病,黔首患了疠病以后眉毛脱落,鼻梁也腐烂坏了,现在臂肘和膝部畸形,行走已经很困难,身上还有溃烂,等以后病情更严重了,连嘶吼都喊不出声来。”

“毒言”是指烈性传染病,包括在此时大秦人并不了解的“疠”病,也就是麻风病。

一群举报的黔首和被误会的邻居看到病患,齐齐退避三尺。

原来这就是“疠”,看着好吓人!

【“疠”就是麻风病。】

【根据大秦的制度,如果庶民发现身边有人染上麻风病,要立即向官府报告。官府将患者抓捕后,经过医士确诊,会将麻风患者送到疠迁所进行强制隔离,以防止麻风病毒传播蔓延。】

【但若是经过医士检查发现不是,并不会滥抓无辜。】

【秦法的严格,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公正性。】

唐朝,皮日休对于秦朝的做法非常不喜欢:“疠之能祸人,是必有知也。”

从汉朝逐渐兴起儒学之后,对秦都是以“暴秦”称呼,对秦的疠迁所也是颇有微词。

尽管汉朝唐朝其实官方都有隔离疾病的机构,但是民间一些儒生对此颇有微词。

哪怕民间自发兴起隔离,部分儒生认为独自隔离病患不义,要以身作则证明没有传染性,反而要家人先亲近照顾,病愈之后才出门。

比如皮日休,就认为“疠”是不忠不孝、谄媚之徒身上才会得病。

南宋洪迈同样表示:“疫鬼不犯之家或是三世积德,或门户将兴。”

这并不是单独只有这二人是这样的观点,在儒生中颇为流行。

从汉朝开始,被汉儒结合汉朝流行的谶纬文化,将儒学神秘化后,儒生相信个人德行可以规避乃至战胜疾病,于是影响

了后世各种各样的“孝感动天”来治病。

【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疾病,在当时并没有可治疗的手段,被收入疠迁所后,只有一死。】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麻风病都是绝症,当时的大夫并没有好的治疗手段,病患自己十分痛苦,病患的家属也只能把病患隔离放逐。】

或放逐海上,或放逐深山,父母含泪把患有麻风的孩子和衣物食物一起留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自己只能忍痛离开。

对于麻风病人自己来说,也是非常痛苦。

因为体貌有异,麻风病患者常常被隔离在社会之外,饱受歧视,基本无法正常生活。

无独有偶,在西方古代,同样是认为麻风是不洁之人?_[(”“道德有罪之人”才会得的疾病。

西方统治者要求麻风病人全身裹白色麻布,手里拿着铃铛,所过之处摇晃铃铛,向外人宣布自己麻风病人的身份。而且不被允许进入公共场合,个人财产也要被没收,没有继承权,最严重的时期甚至要被处以火刑,饱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

听到这里,夏无且深深一叹,感到十分惭愧:“老臣无能,至今也没能研究出有效的方子来治愈疠病。”

整个太医院都愧疚了。

尽管他们主要负责照顾贵人,可是医者仁心,看到天幕呈现的受苦的黔首,依然感同身受。

来自肢体的痛苦,和来自外界的歧视,只能等死的绝望,想想都无法忍受。

嬴政淡淡道:“没研究出来就继续研究,大秦不缺金银,还有天幕在,你们就打算一辈子研究不出来吗?”

夏无且立刻被刺激到了:“当然不!”

“有生之年,臣一定能研究出来!”夏无且以立军令状的态度,郑重对嬴政承诺,也是对自己,对大秦人的承诺。

【到了隋朝时期,才有了专门的麻风病医院,从天竺来的僧人那连提黎耶在公元556年,在河南汲郡西山寺设“疠人坊”,专门收疠疾病人,男女分开居住,有专门的人照顾衣食住行。此后各朝都开始有麻风病医院。】

【到了现代,麻风已经有了更好的治疗手段,但是放在古代,可能防比治更有条件实施。】

【防护的重要手段,就是口罩。】

荆咕特意放出现代人戴着口罩的模样,以及医用口罩的实物。

结构非常简单,一看就会。

简单到古人开始怀疑:“这样的小布片真得能挡住可怕的麻风吗?”

【有一种说法,就是口罩也是从华夏起源的,来源是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纪》里记载,大汗身边的侍从为了避免唾沫污染给皇帝的食物,都要以面纱或者绸布遮住口鼻。】

【这个说法不太严谨,算不上是医疗手段。但是护住口鼻,的确能防治疾病的传染,而且华夏古代也并非没有大夫意识到口鼻才是传染疾病的关键。】

明朝时期,医学家万全的桌案上放着自己正在写的《万氏医书》,

听到天幕这话,他顿时找到了知己:可以用雄黄点入鼻窍?[(,阻隔疫病于口鼻之外。”

万全没有用口罩,但是在行医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呼吸传染的途径就是口鼻传播,采用的是传统的辟邪杀虫的雄黄。

明末时期,吴又可想起正在民间肆虐的鼠疫,跟自己的小徒弟讲起传道受业:“致病之源不止‘六淫’,还有杂气。各种疠气、邪气,都是杂气。气自口鼻入人体,传染疾病,祸害人命。”

治疗的鼠疫病人太多,吴又可同样意识到鼠疫可以通过口鼻呼吸传播,并且写出一本《瘟疫论》,被誉为华夏瘟疫学的鼻祖。

【现代医学用口罩的雏形,是欧洲17世纪应对黑死病的鸟嘴面具。】

天幕放出了后世的“瘟疫医生”,又或者叫“鸟嘴医生”。

那奇特的造型,黑帽子铁鸟嘴的头颅,吓得不少古人还以为是人身鸟头的妖怪。

天幕又放出单独的鸟嘴面具,那是中世纪时期的藏品,充满了时代的诡异风格。

特制的鸟嘴面具由金属制成,遮盖整个脸,头上有尖顶或者高顶大檐帽,眼部有镜片,鸟喙里塞满用来防毒的香料。

在瘟疫横行时期,瘟疫医生除了鸟嘴面具,还会穿着皮鞋、长裤和长袍,可谓是从头防到脚。

再对比现代医生需要进手术室的蓝色无菌服,同样是从头防到脚。

到了近现代,面具开始朝着轻便发展。

1887年,法国医师福谷在治疗肺结核患者的过程中提出飞沫传染理论,要求佩戴纱布口罩,于是有了原始的现代纱布医用口罩;

1897年,德国医师费吕格用实验证明手术时候医护人员的唾沫飞溅会造成创口感染;

同一年,奥地利医师米库利兹·拉德凯倡议手术者使用口罩,以减少感染。

法国医生保罗·伯蒂加厚了口罩,将纱布从原来的两层增加到了六层,在还没有现代更高级的医学的年代,六层纱布口罩已经可以对传染疫病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清末东北大鼠疫中,负责的总医官伍连德坚持认为鼠疫不是腺鼠疫,而是肺鼠疫,可通过呼吸传染,人际传播是当时的主要渠道,所以他坚持开展大规模的隔离防疫,并且强制要求佩戴口罩。

但是依然有医护人员坚持不听,比如高傲的法国医生梅斯尼,不戴口罩不听指示,用生命为其他人做了一个反面案例,此后伍连德推广口罩就顺利多了。

玄烨听到清末鼠疫,心情沉重中,听到了法国医生的死讯,扯了扯嘴角:“这法国人难得做件好事,也算是为他们自己弥补过错。”

毕竟缺德事干多了,总得用生命为代价弥补弥补。

【到20世纪50年代,医学界建立了整套无菌手术制度,口罩的设计越发科学,兼有过滤和偏向功能,由刷手、无菌衣帽、口罩、手套和无菌环境共同组成无菌手术室。】

【在医用口罩的基础上,各种

工业口罩应运而生。比如现在大名鼎鼎的N95口罩,同时运用在医学和非医学领域。】

【在现代很多矿产与化工行业,比如煤矿工,陶瓷工,水泥工等,都需要用口罩遮挡口鼻,可以防尘,也可以避免一些由灰尘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放在古代可能材料不够透气,但是总比完全遮挡要好。】

听到这里,有秦朝矿工家庭的妇人立刻积极地去找针线:“口罩这么有用?这可太好了!”

她的丈夫难得回家探亲,看到妻子忙碌起来,想要说什么,话还没说出了,“咳咳咳”的一阵猛咳。

妻子急忙去给丈夫端水喝,一杯水下肚后,丈夫才缓过来。

此时他的脸色已经咳的通红,看向妻子的眼里满是愧疚。

他沙哑着声音:“是为夫没用,让你操心了。”

“我今晚就做口罩试试!”妻子怜惜的轻轻抚着丈夫的背,帮他顺气,一边看着天幕上的口罩模样,思考着可行性。

“买药买不起,纱布咱自己可以纺织。”

“六层布不行,就三层!”妻子下定决心要在丈夫离开之前做好,“当家的,这次我用各种布料试试口罩,做好了你再戴着去下矿。”

丈夫忍不住又咳了两声:“咳咳,好。”

怕妻子担心,他连忙喝了几口水,缓解了嗓子里的干痒,依然在小声小声的咳嗽着。

妻子心疼地去搬来家中的布匹,并不是多好的布料,但是可以挨个试试,一边穿针引线,一边念叨:

“希望有用,你以前从来不咳嗽,感染了风寒也比我好得快,自从去挖矿,咳嗽的时间越来越长,真担心以后咳出什么毛病来。”

“这不有了天幕吗,咳咳咳咳咳咳。”

丈夫刚说一半,就开始猛烈咳嗽,咳的自己弯下腰去,仿佛肺都要从嗓子眼里咳出来。

妻子心疼的加快速度,一边拍着丈夫的背,一边看着天幕,希望天幕再讲一些更有用的,更简单的,方便他们这些贫苦老百姓使用的医疗手段。

天幕还在继续。

【在环境上,秦国已经有了环保的概念,这对于预防传染病也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说,在大秦如果乱丢垃圾,是要被砍手的!】

【虽然砍手过于严苛,这也跟当时还处于奴隶制社会有关系,肉刑比较普遍,到封建制社会时就没有这样因为扔垃圾砍手的刑罚了。】

嬴政:懂了,的确不能乱丢垃圾,但是肉刑太严厉。

“李斯。”

“臣这就更改。”

秦律的制订原本就主要是李斯负责,更改一条小小的规则对李斯来说非常简便。

不过李斯有预感,这一次天幕过后,需要更改的地方会有很多。

【不乱丢垃圾,首先我们就可以想象,在大秦的街头,应该是见不到遍地垃圾的景象,有效避免了蚊虫和病毒的滋生。】

【而且从秦朝开始,已经有了简单的防治疟疾

方法。

当时的古人虽然不懂疟原虫治病,但是实践经验告诉他们:远离死水有利于防止“瘴气”。从秦汉一直持续到唐宋的城镇改造的过程中,对于“湿”的规避是重要目的。】

【《汉书》有记载,秦始皇曾经因为环境潮湿,迁移居民到襄邑,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睢县。

这也是以一种通过搬迁离开死水,防治疟疾的手段。】

在古代,“湿气”被认为是致病得“六淫”之一,南方比北方潮湿,所以南方经常发生改造和迁移。

唐宪宗李纯抚须自夸:“朕登基之初,曾令人在安徽宣城铲除低洼积水,兴修水利,引入活水,看来果然有用。”

唐朝时期,多位帝王多次命令将低洼瘴气之地聚居的村民迁居到开阔的山上,比如山东东平,福建漳州,福建泉州,广东韶关,浙江绍兴等地。还令人铲除过安徽宣城、江西南昌、湖北武昌、江苏淮安等地的低洼积水,来预防瘴气。

可以看到,唐朝时期官方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清除积水预防瘴气的医学思想和解决手段,实现之后颇有效果。

【华夏喜欢用粪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对环境有好处,比如能及时清理掉城市的污秽,避免积累脏污生出蚊虫传染疾病。】

相比之下,欧洲中世纪因为不会使用人粪追肥,也没有成体系的卫生制度,加上文明断代,古罗马的医疗文明已经随着被侵略已经丧失,导致欧洲中世纪也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

在黑暗时代,城市污秽不堪,粪便无法清理,巴黎在中世纪时期粪便随意丢弃,或者简单地收拾起来抛出墙外,以致于粪便堆成山,越来越高,甚至被迫加高城墙。

而且居民还会顺手将粪便倾倒在窗外。

1270年,巴黎法令规定:“任何人不得将自楼台窗口倾倒水和粪便,否则要缴纳罚金。”

但是巴黎人根本不愿意遵守这一规定,甚至一个世纪后又有了新法令:“如果愿意大叫三声Garea\l’eau,既可以丛楼台窗口倾倒尿粪。”以致于大家走在街上不得不打着伞。

华夏自古以来重视农耕,重视粪肥。早在秦汉时期,城市与乡村的粪便已经能得到及时处理。

汉武帝时期,上林苑养了极多鹿,养鹿的平民靠卖鹿粪可以维持生计,而国家靠向他们收费,由武帝到元帝一共积累了七百万万钱,全部充作军费。

刘彻看到上林苑起初还有些不自在,以为要骂他奢侈,还想说现在上林苑已经开放部分做动物园挣门票钱去了。

结果看到养鹿人靠卖鹿粪挣钱,还挣到了军费?

刘彻震惊了:“七百万万钱!!!”

竟然这么多!

鹿粪这么值钱吗?!

——他被鹿粪卖出的巨额数字闪瞎了眼,根本没注意不是一两年,是许多年。

或者说刘彻看到了也当没看到。

鹿粪竟然能挣这么多钱,以后他一定要好

好关照,这可是关系打匈奴的军费!

朱元璋微微有些得意:“我们大明现在还有粪屋,农人作农居必置粪屋,街头哪里会有人畜粪便。”

玄烨同样觉得这一点大清设施完善,不缺什么:“前明时期杭州还有粪码头,现在我大清也有,想必比前朝更为干净。”

谁知下一秒就被天幕打脸了。

【一直到明清时期,因为人口增长过快,城市粪便数量太多,污秽来不及处理,反而更容易滋生瘟疫。】

【因为市场急需,粪工行业甚至开始欺行霸市,还出现了粪霸这种行业垄断者。】

刚刚还得意的两位明清帝王笑容一个比一个消失的快。

是了,天幕说过明清的人口盛世时期比前朝多很多,人多了,产出的粪便定然也更多,没想到粪工没有跟上,反而成为了霸主。

谁能想到粪工这种行业都能出现粪霸?

【古代的“瘴气”包含许多疾病,其中恶性疟疾始终是重要的一端。】

【蚊子是疟原虫的中间宿主,而蚊子的繁衍离不开死水,远离或者消除死水可以有效降低疟疾发病率。】

【而且很多疾病可以通过粪口传播,也就意味着假如粪便不及时处理,也容易传播疾病。】

荆咕特意放出疫情时期一个有味道的新闻,一个让她看过之后久久不能忘记的新闻。

在澳洲,一位从海外旅行归来的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去酒店隔离,四人都是阳性,特意被隔离在单独一层。

然而就在两夫妻收拾房间的时候,熊孩子兴奋的在酒店打闹,甚至把自己的大便涂满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还涂满了酒店走廊的墙壁……

两夫妻因为房间没法居住,强烈要求换房,一家四口换到干净的房间居住隔离,留下崩溃的酒店工作人员。

酒店崩溃收拾走廊上的熊孩子的粪便的同时,还遭遇了更糟糕的状况:被疫情传染了。

传染源就是熊孩子的大便。

而被传染的不仅仅是酒店工作人员,因为病源暴露在空气中,到处都是,导致上千人感染,原本没阳的工作人员和相关服务人员全部被传染。

“……”

沉默,沉默是今天的古人。

酒店刚出现时,现代化的装修在古人眼里简直是天堂。

看那地上都铺着厚厚的地毯,墙壁上贴着漂亮的壁纸,室内的水晶灯如此璀璨,大床看起来好柔软,睡上去一定很舒服……

结果下一秒,画风急转,熊孩子开始玩大便,并且用大便涂抹了他们认为是天堂一样的地方。

熊孩子们涂抹的有多开心,古人们看得就有多痛心。

“孩子还是得多打,不打不成器。”一位平日出了名的溺爱幼子的父亲喃喃道。

尤其是听到熊孩子还导致了千人被传染疫病,老父亲不能忍!

“爹!爹!你看我也会!”恰好他的小儿子看到天幕,竟然也开始有样学样,从自家牛棚掏来一块半干的牛粪,当着老父亲的面一摔,里面还没干好,一下子流了出来。

老父亲目眦欲裂:“你想干什么!”

小儿子的手已经伸进去,抓起一坨往自家的泥巴墙壁上涂:“爹,你看我是不是比天幕上涂得好?”

他爹平日最喜欢抱着他哄,说他比别人家的孩子都强,哪哪都做得更好。

谁知道这一次,老父亲凶神恶煞站起来,脱了一只鞋,提着鞋子朝他走过来:“老子看你比天幕上的小孩哭得更好!”

很快,响起了小孩的哭声。

仿佛是打开一个神奇的按钮,村庄的不同家里,甚至不同时空的不同地方,此起彼伏响起了孩子的哭声。

往日在家里如同小霸王一般受宠的熊孩子,第一次遭受到了来自亲人的毒打,而起因,只是因为天幕上的熊孩子太可恨又打不着。

【无论是麻风还是疟疾,都属于传染病的一种,但是其实都是可控的。】

【最简单的方法,一是隔离,二是防护。】

【疠迁所,疠人坊都是隔离手段,防护手段除了口罩,还有洗手。】

【而说到洗手,离不开水。说到水,又不得不提血吸虫与水中的各种寄生虫。】!

阅读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