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 143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4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汉朝还出现了几位女性文学家,缇萦,卓文君,班昭,蔡琰。】

【虽然这个说法有点争议,但是作为历史上少见的留下作品的女性,这里还是把她们的作品也列出来。】

已经与兄长一起出门寻找素材的班昭,正在外面的客舍下榻。

此时,两人面对面坐着,彼此面前都是一堆厚厚的稿纸,各自执笔,一边看天幕一边记录。

听到天幕点名,班固笑道:“哎呀,看来我要把我的小妹妹也记在我书里了。”

班昭也笑:“怎么,兄长难道不想写我?”

班固故意用笔去点班昭:“那要看看你值不值得为兄一写,兄长眼光可高着!”

班昭这时心里也忐忑起来,天幕曾经批评过她的《女诫》,不会又来吧?

【首先是著名的“缇萦救父”。】

【缇萦的代表作品,是缇萦救父时所作《上书求赎父刑》:“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使得改行自新也。”】

【缇萦的父亲淳于意犯事,按律应该施以肉刑。因为家中没有儿子,淳于意怨恨没有生儿子,一群女儿没什么用。却不会想到,最小的五女儿缇萦千里上书去救父。】

【在缇萦上书后,汉文帝废除了肉刑,以劳役刑替代肉刑,这也是华夏古代刑法跨越野蛮、走向文明的一个里程碑。】

【缇萦以愿意充作官奴换取父亲赎罪的故事,被司马迁的《史记》所收录,《孝文本纪》、《扁鹊仓公列传》皆有描述。班固写《咏史诗》称赞她:“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正在行医的太仓公淳于意恍然大悟。

天幕曾经大概提到过“缇萦救父”,提到他写了二十五例医案的“诊籍”,是华夏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时,说他是“缇萦”的父亲,原来女儿还真的比他有名。

“太仓公,你生了个好女儿啊!”病患听到这里,齐齐赞扬。

“这女儿比儿子还有胆量!”

“千里救父,还是去找皇帝上书,可不是一般的难度!”

淳于意好一番谦虚推让,但是心里还是得意的。

“废除肉刑好啊,我那兄弟,就是因为肉刑,现在都残废了。”也有排队的病人想起家中经历过肉刑的兄弟,有些伤感,“若是能再早一点废除就更好了,现在我兄弟也只能坐轮椅了。”

另一位有类似情况的乡邻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好在天幕放出轮椅,我们买不起的,自己上山砍树自己做。做不好轮椅做那拐杖也比一根棍儿好用。”

大家七嘴八舌开始讨论各种肉刑。

秦汉之初都还残留奴隶社会的刑罚,肉刑非常普遍,而且种类也多,受害者不少。

淳于意身为医者,也见过不少因为肉刑残疾的病患:“若能因此废除肉刑,这是对天下苍生都有利!”

他看着天幕,又有些发愁:天幕说他被捕了要被施以肉刑才让女儿上书去废除肉刑,现在天幕提前剧透了,自己是不是也得去得罪一下皇亲贵族,走个流程?

可他到底因为什么犯事,他也不知道啊!

【东汉时期,才女班昭代兄上书,在兄长班固去世后,继续整理、续写完成了《汉书》这一重大的史书典籍,以博学多才、文政并通的特质成为古代第一位女史学家和“赋颂并娴”的女文学家,以实际行动证实了女子不比男儿差。】

【可惜班昭依然是受到时代的影响,在当时的社会氛围影响下,编写了为儒家所器重的《女诫》宣扬妇女应当遵守的封建伦理道德,从女性视角对女性进行自身规定,这加重了封建统治思想对女性的压迫和禁锢。】

班昭苦笑: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不过她已经不写了,都出来亲眼看外面的世界,不再局限在世家贵族内院里了。

【当时的社会风气如何呢?】

【众所周知,邓太后邓绥与班昭交好,虽然邓太后自己执政时还开办了历史上第一所男女同校的学堂,但其实邓绥年幼在家喜爱读书时还曾被父母责备过,认为她应该专精女红之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东汉已经比西汉要保守不少了。】

邓绥听到这里,眼神一黯,想起早已去世的父母,想起了并不算十分自由的童年。

或许正因为各种拘束限制,让她越发感受到权力的重要性。

只有站在最高的位置,才能受到最小的约束!

【班昭虽然有才华,但是丧夫后一直没有改嫁就能看出她的态度。史料记载她“丈夫早早去世后,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非常好”,相比较西汉自由改嫁的宗室贵族,可以看到区别了吧?所以她写出《女诫》其实不奇怪。】

【从她的作品我们也能看出,独尊儒术后越来越封闭保守的社会形态,在“尊古”“崇古”的社会风气下,对女子的约束是全方位的,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逃不了。】

东汉皇帝们感觉怪怪的。

这好像在说他们比不上西汉的帝王似的。

“女子本就当守妇道……”

不知道哪位大臣嘀嘀咕咕,邓绥瞥了一眼,没有说什么。

邓绥手指轻敲,心里只暗自觉得:学堂的女学生还是少了点,来年得招收更多女学生。

父母不是对女儿学文看书不满意吗,那她就让未来的父母提前学习,让未来的父母的女儿再也不会遭遇这种情况,大家一起看书学习!

【卓文君的作品也有点争议,因为与汉朝的诗歌风格不符。

汉朝的诗歌还是接近《诗经》和乐府诗的风格,《白头吟》的用词造句明显是后世的作品。目前普遍认为是后世人假托卓文君之名留下的作品,但是卓文君应该的确有才名,只不过没有被史书记录下来,这也是历史常态。】

天幕还是把《白头吟》给放出来了,非常明显的遣词用句,让

司马相如一阵阵的尴尬。

看来,未来的自己还是负了文君……

虽然天幕说的是后世人假托妻子之名,可没说是编造他的故事。文人更懂文人,就像贾谊写《过秦论》,也是在大秦本就二世而亡的基础上写得,那后世人写这种闺怨诗,可能也是在自己负了文君的基础上写得。

刘彻带着看笑话的眼神看着司马相如:“长卿,想好如何应付你岳丈了吗?”

卓文君之父卓王孙,这位富豪是冶铁世家,在刘彻这里也是有点知名度的。

司马相如猛地一僵:啊,忘了岳父!

但是更糟糕的是,天幕还在骂他。

【我们后世有一种说法,司马相如以《凤求凰》拐走卓文君其实是看上了卓王孙的家财万贯,这个说法准确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卓王孙到底多有钱。】

刘彻饶有兴趣看着司马相如。

只要骂得不是自己,看别人笑话挺开心的。

【卓王孙的卓家在战国时期就开始冶铁,在秦始皇时期就是被强制迁移的富豪之一。到了汉朝,依然从事冶铁,是巨富。卓家仅仅家仆就有千百名。这个卓家,在《史记·货殖列传》里也有名:“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

【在司马相如拐着卓文君私奔后,卓王孙曾经不满,结果司马相如拐着卓文君当垆卖酒,自己还穿着犊鼻裤卖酒——朋友们,知道什么是犊鼻裤吗,看图。】

天幕放出“犊鼻裤”,这个在古画、壁画里很常见的裤子之一种。

犊鼻裤属于古代衬裤,极简便,一般是穿着里面不穿外面。

它是合裆,两套腿,长度在膝以上,形似短裙,状如牛鼻因形而名。因为鼓鼓囊囊,其实有些像齐腿根的短款灯笼裤。

天幕放出来的敦煌壁画,里面的农夫、屠户、泥工、伐木工等下层劳动者多裸体穿着黑布或白布“犊鼻裤”。

【从战国到两汉,男女都着深衣,这种犊鼻裤一般是下层劳动者裸体穿在外面。卓家几百年的巨富,竟然出了这么一个女婿,卓王孙能不气吗?!】

【换做现代,假设是某个跨国企业的独生女被一个搞音乐的拐走,然后在街头穿着短裤在闹市给人摆摊擦鞋,还带着独生女一起擦鞋,你不生气吗?但凡你自己一个人干活也可以说是为了养家,带着连下厨都没下过的千金去擦鞋,这不是威胁岳父吗?】

独自在家中的卓文君听到天幕的分析,泪流满面。

原来所谓的“凤求凰”佳话,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算计。

难怪一得志夫君就变了心,或许不是变心,是足以对抗厉害岳父才恢复了本性。

可现在她已经沦落到如今这地步,还能怎么办!

【卓王孙嫌弃二人给他丢脸,并不仅仅是因为卖酒。】

【后来卓王孙被迫妥协,分了百名僮仆,百万两钱给私奔的女儿卓文君,对司马相如来说是成全了自己的一段佳话

。但是他有几分是因为仰慕卓文君呢?没见过人就因为“仰慕才华”,在卓文君新寡期间把人拐走?放现代这种第一次见面就拐走女性的行为也可以叫做诱拐妇女?_[(,放在明清也叫做“奔者为妾”。】

司马相如急了:“我对文君,的确是有几分爱慕之心的!”

“你如此擅长写文,爱慕之心不能写赋传达?”刘彻似笑非笑,“或者给你岳父写赋表明求娶之心,以你的文采,其实并不难。”

司马相如磕磕巴巴道:“我也拿不出求娶的聘礼……”

何止是拿不出聘礼,当时的司马相如,父母双亡,自己别说拿出聘礼,连落户的家都没有,只能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的家中。

也正是随着县令王吉赴宴的时候,去了卓王孙家中,有了后来的故事。

在此之前,司马相如在长安当梁王的门客,梁王去世后才回到成都,别说跟卓文君培养感情,连见面的机会都没多少。

刘彻对司马相如的过去很了解,还知道司马相如给梁王写过《如玉赋》《子虚赋》,但是这位口口声声对妻子一见钟情的男人从未对妻子写过什么。

刘彻嗤笑一声:“所以你的确是诱拐。”

同是男人,谁不理解谁。

不过刘彻身为帝王,并不在意这种小事,只是幸灾乐祸的想着,卓王孙不知道要怎么对付这位女婿了。

在不同的朝代,这个曾经美好的典故“文君沽酒”,被天幕一解释,成了一出攀附权贵的阴谋。

女子只觉得二观被重塑,男人却依然嘴硬:“卓文君不过是商户女,还是寡妇,本来就只堪为妾。”

别说女子,其他男子也笑嘻嘻发问:“百年巨富的商户女?你不想娶?”

说话的男人顿了顿,委婉道:“纳妾还是可以的。”

大家顿时一阵哄笑。

不然为什么“文君沽酒”能成为文人之间的美谈,谁不想遇到卓文君这样的大家千金,送一位百年巨富的老丈人!

有的人委婉的不愿意承认,也有人直爽的表示就想找个厉害的老丈人实现飞升。

世间百态,再次从吵架开始。

“百年巨富人家招赘都不缺人,你想太美。”

“士农工商,商本就是末端!”

“在汉武帝那时候,商人可以为官。而且后来盐铁专营,卓家也参与了其中,有钱又有权。”

“那也是司马相如受到汉武帝器重。”

“不过一弄臣,有什么权力。”

“天幕都夸他大文学家,怎么就弄臣了?”

“有那卓王孙厉害吗?”

……

吵吵闹闹中,天幕还在继续。

【东汉蔡琰,即我们熟悉的蔡文姬,著《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是一位命途多舛的才女。】

【因为诗歌很长,咕咕直接放在天幕上了。】

天幕贴出长长的诗歌,刘彻越看表情

越严肃。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刘彻几乎是咬着牙龈:“篡位弑君,逼迫迁都,拥兵自立!好一个董卓!”

“朕记得他,这家伙还盗过朕的帝王陵!”

新仇旧恨一起算,刘彻把这个“董卓”记得死死的,吸烟刻肺那种深刻。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卫青看到了更不好的信号,“西入关,这是草原民族从西边入关,难道是匈奴?”

刘彻这才看过来,表情更难看了。

看来,大汉到底是没有彻底打平匈奴,中原乱世,匈奴人趁虚而入。

【还有一位是汉景帝的妃子程姬,不过她的作品失传了,只剩下《遗孙女征臣书》的一句话:“国中口语籍籍,慎无复至江都。”】

刘启:“程姬?”

程姬生了两个儿子,即鲁王刘余、江都王刘非。

他还是比较喜欢程姬的,听到天幕提起,微微一笑,对程姬非常满意。

【除此之外,在历史上程姬更出名的是典故“程姬之疾”。有一次刘启宠幸程姬,但是程姬月事来了,就命侍女唐儿代替自己。唐儿被宠幸后封为唐姬,怀孕生子刘发,就是后来的长沙王。】

【这个长沙王刘发很熟悉吧?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的五世祖,也是更始帝刘玄的祖宗。后来,“程姬之疾”就成了月事的代称。】

刘启一阵尴尬。

怎么天幕连这种私事也要说,这不是全天下都知道了吗?

不过再听到后面的刘秀和刘玄,虽然不是第一次听到,还是心情不错。

“刘发还是挺孝顺的,听说他每年都差人从长沙国的收入中挑择膏粱送到长安孝顺母亲,再带回长安泥土建立高台,叫着望母台。”

刘启决定,对刘发好点:“大汉以孝立国,刘发如此孝顺,难怪后代有出息。”

这个“孝”,就是对刘发最好的赞赏。

【在以上的才女中,大家能看到,影响力最强的反而是诗歌很可能是后世伪托的卓文君。自古以来穷秀才喜欢富家千金的故事,在古老的汉朝已经有了传统。】

【有的时候,文化的影响力不完全是看文学作品够不够优秀,而是得看市场有什么需求。】

正在写话本子的落榜秀才看着笔下的故事,笔顿住,不知道如何继续往下写了。

他写得也是富家千金去礼佛,在寺庙遇到有才华的穷书生。书生一首诗歌引得千金对他钦佩不已,愿意连夜私奔……

天幕这么说了,自己还要不要继续写呢?

不过大家都喜欢这种话本子,这也算是市场有需求吧?

秀才坚定地继续落笔:有需求就说明能卖得好,卖得好了,没准真能落到某位富家千金的手里!

【说完才女的影响力,我们来说说秦汉的影响力。

【秦王朝的出现仍然给周边各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秦朝灭亡之后,他们仍然习惯称中国为“秦”。这种称呼由西北各民族经中亚传至西方,并且传入印度。】

【周边的其他民族也夹杂着口音将华夏称为“qin”“xin”“qina”等,甚至在秦灭亡后,这个称呼仍被沿用下来。这个名称传到西方后,在伊朗被称为“qinisitan”(音),在印度的梵语中被称为“qinasina”(音),之后逐步进入西方各国的语言中。】

【所以,时至今日,无论英语中所说的“a”,还是法语的“e”,其实都来源于大秦的“秦”。“□□”一词也是“秦”这一国名通过印度佛经传入日本的,是在翻译佛教典籍时,将印度语音译后而形成的词汇,虽然后面被日本改为了侮辱人的蔑称。】

刘彻:“等等,不是说后世都是‘汉族’‘汉人’吗?”

嬴政听着天幕上一个个相似的“秦”的口音,尽管看不懂那些符号,依然不影响大秦千秋万代的好心情。

【不过,无论华夏还是日本,都更为普遍地认为“汉”才是华夏的代表。】

嬴政:“……”

说好的朕是你们最爱的老祖宗呢?

刘彻哈哈大笑:“朕就说嘛!”

还得是汉胜过了秦!

【这不仅仅是因为汉王朝的统治时间超过秦王朝二十多倍,还因为汉王朝创造了最辉煌的时代,为后世文化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统治时间超过秦二十多倍……

嬴政:“……”

这一刻,所有的大秦君臣齐齐沉默了。

“胡亥!赵高!”阴嫚公主忍不住低声痛骂。

都怪胡亥和赵高!

李斯缩了缩脖子,假装隐形人。

【从汉字、汉文、汉学到汉土、汉民族等,此类词语不胜枚举,意义可见一斑。而且,当今华夏人称自己为汉族,以自己是汉文化的继承人为豪。】

【但是,“汉”这个字也不完全是褒义,还有“恶汉”、“暴汉”、“无赖汉”,甚至“www.youxs.org”这些充满厌恶的词语,这是为什么呢?】

【文字的背后同样铭刻着历史,这些贬义词关系着一段屈辱的历史——www.youxs.org。】

【从五胡十六国至南北朝的近二个世纪里,胡人视中原人为手下败将,轻蔑地称其为“汉子”等各种贬义的称呼,于是传承到了现代。】

在民间文化发达的明清,中原人这才知道动不动骂人的“那恶汉”“那无赖汉”原来还有这样的黑暗历史,顿时齐齐觉得晦气。

“以后再不骂人了,我们若是这样骂人,跟那蛮夷有什么区别!”

真正的汉朝人则是愤怒:“我们好好的汉人,怎么变成那什么骂人的脏话了!”

“都怪那蛮夷,又祸害人,又祸害我们文化!”

【每逢战乱,总有中

原人不堪战争逃亡到外地,甚至是国外。】

【所以在日本和韩国的历史上,有着关于秦人汉人的传说。】

【在古代,日韩的移民里,有很多自称是秦人或者汉人。前者被称为“hatahit”,后者被称为“ayahit”。他们的出生地大多不是中国,而是朝鲜的南部。他们的纺织技术尤为突出,织机(hata)、绫罗(aya)等表示纺织技术或纺织品名称的词语均取自对他们的称谓,便足以证明这一点。】

【于是,秦氏后代和汉氏后代分别把秦始皇和汉朝的各个皇帝视为自己的祖先,认祖归宗。其中,认东汉灵帝为祖的尤为多见,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汉朝末年逃到朝鲜半岛的汉朝宗室。还有人更大胆,说自己祖宗是汉高祖刘邦。】

正为黄巾起义忙得焦头烂额的汉灵帝刘宏仿佛找到了救星,大喊:“是朕的后人就给朕搬救兵啊!朕愿意给你封官!听到没有!”

“陛下,不如派鸿都门学的学生去日韩外交。”十常侍几人守在刘宏身边,牢牢把持着帝王身边心腹的位置,闻言提议道。

刘宏连连点头:“好!好!就让他们去!”

在唐朝,李世民也在讨论汉灵帝。

“没想到,那日韩人竟然这么喜欢汉灵帝?”

长孙皇后不理解:“他们喜欢昏君?”

“虽然没做过几件好事,还是有点贡献的。”

李世民皱眉想了想,汉灵帝时期的重要事件:黄巾起义,党锢之祸,十常侍,卖官售爵,裸游馆……

各种荒唐事中,好不容易找到个还算是好事的。

“鸿都门学就不错,算是刘宏为数不多的贡献,因为打破了儒家的垄断,开设的这所鸿都门学不教授儒学,只教授自己喜欢的书法艺术等,还会因为自己的喜爱为出自鸿都门学的学生封官,虽然很被正统儒生嫌弃。”

从意义上来说,鸿都门学不仅是华夏历史上最早的专科大学,也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

它不仅打破了儒家的垄断,还招收平民子弟入学,突破贵族、地主阶级对学校的垄断,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也是有进步意义的。鸿都门学的出现,为后来特别是唐代的科举和设立各种专科学校开辟了道路。

虽然因为战争,昙花一现十分短暂。

难道日本韩国的那些汉人也有从鸿都门学出去的?

李世民也迷惑了。

【如果哪一天刘邦真得诈尸,被后人祭祀的时候醒了过来,听到一群叽里呱啦说话完全听不懂的日韩人,可能还会想:我的后代怎么说话我都听不懂了?】

刘邦想想那画面,自己都给逗乐了。

“老子才没那种蛮夷子孙!”

【日本人有些自称是“秦人”或者“汉人”,还说唐宋文化被自己继承了,比中原继承的好。但是,并没有人说自己是元明清皇帝的后代哦,可以看到就算是选皇帝当祖宗编族谱都还是有的

挑剔的。】

元朝皇帝还没有太大意见,草原民族哪里来的海岛国后人?

而且他们多次对日本开战,双方是死敌,要什么后人。

但是朱元璋就不满了,他嫌弃日本可以,日本凭什么嫌弃他?

玄烨更不满,你既然不喜欢大清皇帝,还来大清走私做什么?

同样被喜欢的唐宋也没觉得多荣幸,只觉得膈应的慌。

【说到五胡乱华,首先得提的就是汉朝末年,因为“东汉末年分二国”!二国尽头归魏晋!魏晋之后才是五胡乱华和南北朝!】

这一次,轮到二国魏蜀吴齐齐膈应。

二家归晋,这一次想都不要想!

【二国的文化影响力大家都懂吧?】

说到魏晋,荆咕的语气突然激动了起来:

【二国群雄,是多少人仰慕的英雄好汉!】

【二国故事,养活了多少个文学家和影视剧!】

【二国,不仅仅是华夏的二国,也是全世界的二国!】

天幕放出了一系列的二国历史和衍生作品:

东晋的《二国志》,明朝的《二国演义》,华夏的二国影视剧,韩国的二国游戏,日本的二国动漫……

曹操原本兴致勃勃打算来看一下后世自己是什么形象,看影视剧的俊男美女看得美滋滋。

“嗨呀,这个赵云帅!这个小乔美得很!不知道周瑜的小乔是不是真有这么好看?”

“这个甄宓也不错!”

“貂蝉真漂亮,便宜吕布那粗人了,哪有操会疼人!”

到了韩国游戏,曹操看到衣着性感的大长腿纸片人,虽然有些不像真人,但是不妨碍欣赏美人:“哎呀,这是不是太暴露了?这玉腿……吸溜……”

直到日本动漫出现,满屏幕的美人,曹操幸福的像是进入了自己的后宫。

“好多美人!”

“全是美人!”

各种风格的美人!这莫不是他未来的后宫?

不对,他是死后被追封魏武帝的,莫不是曹丕的后宫?

曹操酸溜溜瞅了儿子一眼,却见曹丕憋着笑指着某个美人旁边极小的介绍文字提醒:“父亲,你看看旁边的文字。”

曹操定睛一看,傻眼了:“这这这!我怎么成了女的!”

这个衣着暴露、风情万种的大胸美人,竟然顶着“魏·曹操,字孟德”的名字!

曹操崩溃大喊:“后世为什么把操画成女的?”

“英雄母亲曹丞相……”郭嘉默默念出这一句让他震撼了很久的话语。

曹操更崩溃了:“后世为什么认为操是女的!!!”

还是孩子他们的母亲!

今日,被创死的注定不止是曹操一个人。

赵云是萝莉,银枪是自己身高的两倍;吕布是穿兽皮的野性黑皮美女;

关羽从红脸变成了红头发,动不动害羞红脸;

张飞从暴躁老哥变成了暴躁老妹;

刘备成了温柔知心大姐姐,动不动与两个“金兰姐妹”抱在一起贴贴,身后还来个酸溜溜的小萝莉诸葛亮眼含羡慕……

还有东吴姐妹花周瑜和孙策,跟御姐大乔、萝莉小乔一起愉快地泡温泉,旁边来一个偷窥的孙权小萝莉……

【嘻嘻,刺不刺激!】

【大家看到二国的文化影响力了没?】

【除了影视剧、游戏,还有性转版的二国漫画和游戏作品哦,这还是十几年前的作品了,相当的前卫吧!】

刘备捂着胸口:太前卫了,有点受不了……

关羽气得脸更红了:“这是谁画的!哪个画师画得!”

突然,他想到了喜欢画美人图的张飞,提起青龙偃月刀:“二弟!是不是你画得!”

“我画美人图也是画女人,画我们一群大男人做什么!”张飞一边痴迷天幕上的各种美人,一边别扭。

毕竟那美人写着自己和自己兄弟的名字……

关羽却更气了:“肯定就是你!”

他愤怒之下,不分青红皂白,也不顾刘备诸葛亮的阻拦,拉着张飞就较量起来,也是为了泄泄愤。

巴蜀一片打斗声,周围的官兵看着好戏一边憋笑一边叫好。

而东吴就是一阵狂笑。

最无语的是周瑜和孙策,在大乔小乔前仰后合的笑声中,脸色漆黑。

他们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还能跟妻子当姐妹,还是自己也变成了姐妹那种……

【二国的大家都看过不少,这一次主要介绍二国文化。】

【魏蜀吴二国里,东吴的船,巴蜀的锦,都很出名,甚至成为了他们制霸一方的重要手段。那么,魏国是靠什么制霸并且最后称帝呢?】

【答案是:文化。】!

阅读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