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 145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6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盛行,经学一统的权威情形被打破,政治文化、精神文化相对自由,思想得到了解放。女子风貌受到了魏晋风度的改观,这时期的“贤”与“才”并不是后世那样以贞、节、孝等加在女性身上的道德枷锁来评判。】

【专门记录魏晋风流的《世说新语》专门将《贤媛》列为一部分来描摹,且非收录传统妇德女性,“余多以才智著,于妇德鲜可称者。题为贤媛,殊觉不称其名”,也就是说以“才智”选“贤媛”。】

刘义庆摇摇头:“不懂后世为什么要用女子贞节来判断有没有贤德和才华,如果守贞可以代表有才华,那未嫁的小姑娘不都可以说是才女了?这样的人我府上多了去了,愚钝的人根本无法与之交流,要来有什么用。”

作为皇室贵族,他从来不缺女人。

无论是姬妾还是舞姬,这种所谓的清白女子也不少,但是能得到他喜爱的,也就是那几个。

见得越多,越发理解与有才华之人交流是多么畅快。

“殿下本就有才,自然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有才。”会说话的门客捧了刘义庆一把,同时也夸了自己这一群“真正的有才之人”。

大家宾主尽欢,齐齐被吹捧的哈哈大笑。

笑完就开始嘲讽后人:“后世男人还喜欢什么小脚,缠足,这缠足的女子如何跳舞奏乐?如何骑马射箭?若是遇到贼寇不说迎敌,如何逃跑?”

“男人大概也不行了吧,听说还在学我们这些古人的学问,都没点脑子自己创新。”

“还得是我朝,人才济济!”刘义庆自得说道,他已经让仆人摆上瓜果宴席,举起酒杯,“来,有才者为有才之人饮尽此杯!”

【除了《世说新语》,《搜神记》中的《李寄》篇,北朝乐府民歌中的《李波小妹歌》和《木兰诗》都塑造了果敢不让须眉的女英豪形象,我们可以看到社会风气的导向,这一时期对女子的规范约束要松弛一些。】

【《李寄》讲述的是李寄斩蛇为民除害的事迹,大蛇的凶猛、官吏的懦弱迷信与李寄的果敢、智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出了李寄不畏凶暴的大智大勇。】

荆咕把《李寄》的故事原文发在了屏幕上,得以让不同时空的古人看到原文。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看到文中内容,扶苏狠狠皱眉:“愚昧官吏,竟然用活人喂蛇,这样的人怎么当上的官员?”

阴嫚公主厌恶道:“只会用女人,所谓的有罪家女,什么叫有罪?还不是欺负孤儿寡母,没有势力的女子!”

【“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

刘彻:“又一

个缇萦,还是我大汉人才济济!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糍,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蛹出,至庭而死……”】

“好!”邓绥眼里异彩连连,哪怕是故事也为之喝彩。

在远方,她的好友班昭几乎与她同时叫好。

原来,真正的“才女”是这样的!

【大家可以看到,这则的故事情节是比较简单的,但叙事却很完整有序。蛇的巨大,官吏的愚昧,李寄的勇敢和足智多谋。她并不是冒然去斩蛇,而是事先准备好剑、犬,运用米糍巧妙引蛇出洞并迅速斩蛇,可谓是有勇有谋。】

【我们能看到,这则故事里的“反派”,其实是男性。】

【它推翻了纯男性表现视野,人物角色置换,打破了常规的神鬼迷信一味牺牲,变为出类拔萃的女英豪表现,本应扭转局势、杀蛇保护民众的男权统治阶层倒成为反派配角。而结合事实我们也知道,压榨百姓为祸乡里的,正是男性官吏居多。】

想想现代影视剧,无论是古装还是现代片,无论是男主戏还是女主戏,甚至是动画片,基本上最终反派一定是女性。

这种“恶女”的形象,从西方古代的“女巫迫害”,东方的“红颜祸水论”,一直延续了几千年。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偶尔有一两位男性作者塑造女英豪、男反派,反而成为了极其稀少的事情。

【在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中,女英豪不仅仅只有李寄一个。】

【在北朝的乐府民歌中,《李波小妹歌》和广为流传的《木兰诗》描绘的也都是果敢雄武的女英豪形象。】

【李波小妹的故事主要被记载在《魏书·李安世传》中,“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通过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骁勇善战、武艺高超的巾帼英豪向我们走来。】

【《魏书》是一部记述北朝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及东魏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作者是魏收,是受到朝廷要求著作的正史,也就意味着,李小妹李雍容,是真实存在于历史的人物。结合天幕魏晋南北朝的风气,出现这样一位巾帼似乎也不显得奇怪了。】

李波是北魏时期一支民间武装力量的首领,在家乡,他们大量收容为抗租拒税而逃亡的百姓,用武力对抗官军的剿捕,曾经击败官府的镇压,而成为流民投奔之所。

后来李波被统治者诱杀,诱杀他们的人正是李安世。

《李波小妹歌》是流行于当地的民歌,李波虽然被杀,但是当地百姓依然作歌赞美李波小妹的骑射本领,赞美北方妇女的骁勇善战,也可以看到当时的民风尚武。

李波看着天幕惊喜地对身边的作护卫打扮的妹妹说道:“雍容,天幕在说你!”

“是啊!”李雍容咧嘴一笑,穿着男装,腰间佩剑,闻言冲着哥哥拍了拍自己的剑,“

嘿嘿,我就说我可以保护兄长嘛!”

“那为兄的人身安全就交给我的好妹妹了!”李波故意作揖道谢,两兄妹一起哈哈大笑。

然而再听到后面,被统治者诱杀,两人的笑容齐齐消失了。

“兄长,咱们得警惕点了。”李雍容神情肃然,“我要贴身保护你,寸步不离。”

李波却摇摇头:“朝廷盯上我,是不会轻易放过我的。”

他深深地看着李雍容:“但是你不同。”

李雍容:“你的意思是?”

“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换个安全的地方再说。”李波看了看户外,“走,我们回去!”

【除了李雍容,最出名的就是《木兰诗》里的花木兰。】

【《木兰诗》作于北魏时期,最初录入在南朝《古今乐录》里,后经唐代韦元甫拟作,以感情浓郁的叙事表现手法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并在战场上立下显赫功劳的故事。】

【花木兰也是我们熟悉的一位动漫人物,是迪斯尼电影系列里与众不同的经典,论文化影响力遍布了全世界!】

荆咕放出了经典的动画片和电影。

那自幼顽皮的少女,在得知父亲被迫要上前线后,连夜穿上父亲的盔甲,拿走剑,骑上战马,勇敢地奔赴战场。

木兰时时刻刻警惕,与其他战友共处一室不敢洗澡,不敢脱衣,怕被发现自己的女子身份。

但是木兰又勇敢坚强,哪怕原本有体力的弱势,经过锻炼,最终强大到了让人佩服。

当战争爆发,木兰奋勇杀敌,并且凭借自己的智慧引起雪崩,淹没了敌人的大军,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画面一转,是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的小朋友,是坐进电影院看木兰的大朋友,是在乐园里看到木兰扮演者的尖叫与喜爱,是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追捧,是跨越了时空跨越了文明的喜爱。

看着那密密麻麻的人群,听着那声音震天的尖叫,看着不同人模仿花木兰的打扮,喊着花木兰的名字,古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遍布全世界的“文化影响力”。

从几岁,到几十岁,从黄皮肤,到白皮肤,黑皮肤。

从室内的小小卧室,到大大的银幕,到汇聚了人群的户外,他们爱的那么张扬,那么热烈!

【花木兰几乎贯穿了每个人的童年,也影响了全世界的女性!谁能不爱木兰呢!我们大家都爱!】

在不同朝代,受到社会或者家庭限制,并没有多少途径学习的民间女子大受鼓舞。

“原来女子,也可以上战场!”

“后世还有公主带兵!”在秦汉,风气稍微开放一些的公主们开始有了别样的想法,“我记得,是唐朝的平阳昭公主!”

在两宋,本就饱受外敌威胁,民间习武的女子感受到了人生有了新的出路:“前朝有花木兰,后世有明朝的秦良玉,我辈女子为何不可以从军!”

“唐朝有巾帼宰相上官婉儿,我明朝

书籍更多,科举更接纳寒门,为什么不能再有一位巾帼宰相!”明朝,刚刚解除缠足的女子在休息期间,心里的火苗越来越盛。

她不想再继续这样,连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人生都不能自己作主。

?西羚墨的作品《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只有自己大权在握,才能脱离这样不由自主的人生!

清朝,遍地开花的农民起义中,女子起义首领淡淡道:“女子本就不弱!”

【在花木兰之前,无论是白雪公主还是长发公主,各种公主都是等待王子来拯救,最后以爱情的圆满成为人生的终点。但是木兰不是。】

【木兰能够勇敢地承担起责任,能够代父从军,能够上阵杀敌,能够千里回援拯救皇帝,也能功成身退解甲归田。她始终是主动地选择,勇于去面对任何困难。】

【木兰不仅能保家卫国,通过从军,获得了和男子一样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机会,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她表现出了不比男儿差的胆识智慧。】

【诗中结尾“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也道明了本诗的思想趋向:如果女子有施展抱负才能的机会,她们的表现丝毫不比男儿逊色。这种思想发现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体制下是难能可贵的。】

即使天幕放出一个又一个优秀女子的故事,对于思想保守的男性来说,依然不认可。

南宋,不赞同的人各种话语:

“天幕真是居心叵测,在煽动那些女子不安于室。”

“女子本就柔弱,遇到危险不靠男子拯救靠自己?多少女子家里男丁一死就被乡里欺压,这还叫靠自己?”

也有人满不在乎:“管天幕怎么说,这不过是话本子里的人物。就算偶尔有几个有才华的,还能到官场上来不成?不过是几个虚名有助于嫁个好人家。”

但是很快,说话的人就被打脸了。

【现在回到前面提到的话题:这种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比较普遍的女英豪形象,是来源于现实。】

【魏晋时期,出现了乔装男子、功成名就的才女子形象,那就是南齐娄逞,以女扮男装之身、走上社会仕途,创造了不让须眉的事业!】

【南齐奇女子娄逞,自幼聪慧机敏,为干一番事业变服为丈夫,通过官吏选拔考试,学会当时混迹官场所必须的围棋,凭借自身才能被提拔为扬州议曹从事,能力和业绩受到肯定。】

说话的男子下意识否认:“不可能!女子怎么可能当官!”

又是学围棋,又是当扬州议曹从事,扬州这样富庶的地方,官吏竞争力大的他不清楚吗,他自己谋了多年的差事也还闲赋在家。

“肯定又是话本子里的人物!”

话音刚落,天幕再次打脸。

【娄逞的故事在《南史》和《南齐书》等正史上均有记载,《南史·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五》记载:“东阳女子娄逞变服诈爲丈夫,粗知围棋,解文义,遍游公卿,仕至扬州议曹从事。”】

天幕缓缓放出了娄逞的传奇

人生。

而在南齐,东阳,已经白发苍苍的娄逞睁大眼睛,看着天幕讲述自己的故事,眼里溢出激动的泪水。

虽然帝王对她不公,但是历史还记得,后世子孙还记得!

齐明帝的时候,民间棋风兴盛,不少官员都必须学会围棋。

娄逞之父是当时社会上有名的围棋手,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娄逞从小就热爱围棋,并且天赋过人。

但是女子学棋,终究不被人认可,除了父亲,甚至没人愿意正经与她对弈。

等娄父去世后,娄逞索性跑到很远的地方,女扮男装,去茶楼找人对弈。

随着她屡屡获胜,名气不断地传扬出去,从最开始主动找人,到后来被其他名士找上门来挑战,娄逞以男子之身过得如鱼得水。

在茶楼里,人们议论纷纷:

“这位东阳的娄公子属实厉害,又赢了一局!”

“也不知道谁能够赢过他。”

“这样的贤才,应该是哪家名门公子吧?”

娄逞对这样的话语听多了,已经能当做杂音,只专心下棋,不再担忧自己的性别会不会被发现。

现在她可以与人对弈,可以与人谈文,还不因为性别被人歧视。娄逞只觉得,这是自己最快乐最自在的一段时光。

但是没想到的是,还有更快乐的,让她知道了“男子”这个身份在这个社会上有多么便利。

在南北朝时期,“推举”是入仕做官的途径之一。

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游学,或者多和名士交往清谈,那么名气就会越来越大,等到连皇帝都听说他的贤名,这样就离做官不远了。

娄逞老年时因为名声远扬,被人推举,成为了扬州的父母官,任“扬州议曹从事”,即被任命为扬州从事。

娄逞主管扬州行政工作,短短两年时间,政绩裴然。

尤其是发现当地地方官贪污腐败,娄逞凭借自己的细心与谨慎,反腐反贪,打掉一个管理国家级粮食仓库的巨贪,受到齐明帝的嘉奖。

然而这样也得罪了不少人,开始处处盯着娄逞寻找她的破绽,这一找,就发现了她最大的“破绽”——她竟然是一名女子!

“身为女子,竟然女扮男装为官,如此大胆,简直是大逆不道!”被人举报后,当时的皇帝齐明帝萧鸾即刻下旨,把娄逞赶回家乡。

“看在尔已经年迈,着令解职还乡,回去相夫教子!”

娄逞无可奈何只得罢官回家,从此虽然有一身才华,却依然因为女子的身份,遗憾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什么!娄逞是女子!”谢朓想起曾经输过的棋艺高手,傻眼了。

“我是觉得他白白净净面若好女,但没想到真是女子。”

坐在他对面的朋友沈约有些尴尬,还是他介绍娄逞和谢朓对弈的,因为自己也曾输给娄逞,以为出身谢氏名门的“小谢”谢朓更厉害,没想到谢朓也输了

而且,两人都没发现娄逞是女子。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要想学会围棋、文章都不容易,更不用说走向官场。在没有科举的年代,男子走上仕途都都很困难,娄逞不但因为才华被举荐为官,还做得颇有作为,可见娄逞才华非等闲之辈。】

【但是最终只是因为性别,依然被迫离开,被皇帝逼着赶回家中“相夫教子”,这也是男子的常态。】

【名义上说是女子能力不足,实际上,不过是惧怕女子夺权罢了。】

【在权力上,男人才是真正的永远清醒,永远无情,可以六亲不认。】

这一点,身为女性掌权者的太后,和女皇武曌,更能感受。

但凡执掌大权的女性,在史书上都得不到什么好名声,甚至得不到好下场,一旦失势或者去世,自己和家族、支持者,都会被清算。

“都说朕心肠歹毒,手段狠辣,朕可没有弑杀亲兄弟,也没有逼迫父亲下位或者杀害亲生子女。”武曌一声冷笑。

反倒是她自幼疼爱的儿子,她亲生的儿子,为了权力,背叛,反目。

儿子谴责她的时候,为什么不反思自己也是大不孝?

武曌想起了历史上的那些掌权女性。

秦宣太后,吕后,邓太后,又想到了自己。

能跨出称帝的那一步,她遭遇的困难比所有太后都难,李唐多少藩王反她,各个抛出大义时,却忘了李唐的江山也是从亲戚手中夺来的。

她武曌,有隋炀帝之恶吗?

没有!

李家能夺走杨家的江山,她为何不能夺走李家的江山!

武曌看向上官婉儿:“婉儿,朕要招纳更多女官,为朕写史,为武周写史。”

她要让史书,掌握在女子的手中!

【现在我们再来说一说魏晋南北朝的女性文学家。】

【要论才华和能力,历史上最出众的便是晋朝,短短54年,出现了最多的才女。】

【魏晋时期女性文人众多,文风也较为旷达、随性,如魏甄皇后的《塘上行》、晋紫微王夫人的《玄龙叙游》、沈满愿的《映水曲》《登楼曲》《晨风行》等。】

【魏晋有三位才女最受推崇,她们便是生活在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的蔡琰、西晋的左棻和东晋的苏蕙。】

曹操非常羡慕:“后世对蔡琰可真是推崇,汉朝才女有她,魏晋才女又有她。”

郭嘉是明知故问:“丞相可认识蔡琰?”

“蔡琰是蔡邕的女儿,我认识蔡邕,也听他说过自己女儿,自幼有才华。”曹操不但认识蔡邕,还与蔡邕颇有往来,想起往事,与谋士们回忆起来。“蔡邕擅书法,文采也不错,他女儿应该是跟他学得。”

荀彧道:“那蔡琰听说已经被匈奴掳走。”

曹操看了看天幕,在天幕的影响下,一个想法提前诞生了出来:“我与其父有交往,不如替他赎回蔡文姬。”

谋士们齐

齐称赞:“丞相高义!”

得到赞赏后,曹操立刻命人去办理此事。

?想看西羚墨写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 145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6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因为后世守节的风气,很多文人都拿蔡琰为左贤王生孩子的事说事,要我说,那张骞出使西域不也跟匈奴女子生了孩子?】

【张骞归汉,蔡琰不也归汉?】

“这如何能一样!天幕这是胡搅蛮缠,一个是男人,怎么能算失身!”元初,名儒郝经是著名的理学家,被忽必烈招纳后主张与宋和谈,作为蒙元的使者去找贾似道和谈,结果被贾似道关押了16年。

郝经虽然是汉族,但是忠心于蒙元,不认可“华夷之辩”,主张天下一家,也想要以儒家文化汉化蒙元。

“蔡琰失身于匈奴左贤王,若不是传承了父亲的书法才华,且救助了丈夫董祀,以失节单论的确过了,但是如何能与张骞比!”

——名义上说“以失节单论过了”,但处处不忘提“失节”“失身”,认为有此“大过”,需要以“才华”和“救夫”抵消,这就是文人的普遍态度。

【在一个婚嫁不由女性自己意愿的年代,明知女子身不由己,偏偏拿别人的苦难说事,为什么不反思一下,堂堂男儿,连自己的家乡和故土都守护不了?这江山是因为谁乱的,是因为女人吗?】

一席话,说得不少乱世的男人齐齐色变。

江山是为什么乱,因为帝王无道,因为藩王野心,因为藩镇割据,因为蛮夷南下而中原无力抵抗。

另一个时空,已经年迈的蔡琰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

自始至终,她从来身不由已,每每被人安排,连自己也觉得羞愧,只能被动的承受着一切。

现在才发现,原来不是自己的错。

【身在乱世,才女蔡琰的婚姻不幸,魏晋三才女的另外两人同样如此。】

【才女左棻作诗、赋、颂、赞、诔诸体,至宋《太平御览》所载,仅17篇一卷。今人考据,左棻著作“包括存目共三十篇:诗两篇,赋七篇,颂七篇,赞十二篇,诔二篇”。】

【左棻生于齐国临淄,兄长左思就是凭借一篇《三都赋》引得天下文人争相传抄,结果导致“洛阳纸贵”的典故原型。左棻的才学并不逊于兄长,史载:“少好学,善缀文,名亚于思。”】

左思、左棻的父亲左雍激动道不能自己。

“我的好儿子!好女儿!”左雍虽然只是小吏,但是十分自信,自认为才华过人,对儿女原本颇为嫌弃,还曾经对左思当面说“你才华还不如我小时候”。

左思曾经大受刺激,现在心情大好:“父亲,现在还觉得儿子不如你小时候吗?”

只有左棻,眉头紧蹙:天幕说她婚姻不幸,父亲和兄长没听到吗?还是说听到了也不在乎?

【但是这样的才女,依然身不由己。晋武帝司马炎听说她的才华,将她纳入后宫,但又嫌弃左棻不够貌美,比较冷落,当做一个写手呼之则来挥之则去。】

【《晋书》记载道:“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体羸

多患,常居薄室。左棻虽贵为妃嫔??[,却近三十年无法与亲人相见,也难怪她在《离思赋》中哀叹道:“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

【晋武帝去世后,晋朝八王之乱,左棻在幽居深宫二十八年后,寂寞地死在了深宫。】

左棻嘴唇紧抿,脸色一片惨白。

竟然是帝王,是深宫。

而对于相貌,左棻看了一眼兄长和父亲,别说她不貌美,他们这一家人都不怎么好看,不但姿容不出众,还不善言辞。

可想而知,在以姿色争宠的后宫,自己如何被冷落。

“父亲,我不想入宫。”

左雍和左思齐齐沉默半晌,左雍无奈:“女儿,为父做不了主啊!”

左思却想了又想,叹道:“你听到八王之乱没,在乱世中,没准你在深宫比在我们家还安全点。”

左棻沉默了。

都说宁做太平犬莫作乱世人,连那蔡琰都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她若是遇到作乱的藩王,还有其后的五胡乱华,真能逃过一劫吗?

“这乱世,从来身不由己,你我都一样!”左思的一叹,让一家人都沉默了。

【最后说苏蕙苏若兰。】

【单独说苏蕙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说《璇玑图》就知道了吧?】

【大名鼎鼎的《璇玑图》,开创了“回文诗”的体裁,启发了后世的诗歌新题材。】

正在整理刺绣架子上的《璇玑图》的苏蕙抬起酸痛的脖子,疲惫的眼里有着意外。

原本以为是同名同姓,毕竟她的名字很大众,没想到,还真是自己?

想起远方的丈夫,再看看手下的刺绣作品,苏蕙委屈的泪水滚滚而来。

【《璇玑图》的诞生背景,也是因为苏蕙的丈夫窦滔移情别恋,作为挽回丈夫心意的作品创作的。】

【《璇玑图》绣在一块儿八尺见方的手帕上,以五色丝线织绣而成,横纵各织有二十九字,全文八百四十一个字,分二十九行,二十九列,呈‘井’字形纵横回旋,文字可以按照正、反、斜、退字、迭字等排列方式组成诗句,反复吟诵皆成文,可组成三、四、五、六、七言诗近万首。】

【因着这《璇玑图》,苏蕙成为回文诗的集大成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她以后,历代文人学士也创作了许多回文诗词,但都不曾超越她的成就。】

比如说苏轼,就受到《璇玑图》的启发,写了不少回文诗。

春闺怨、夏闺怨、秋闺怨、冬闺怨等。

天幕先把《璇玑图》放在天幕上,再对比放出苏轼的回文诗,顿时让人知道了什么叫做“回文诗”。

“果然绝妙!”刘彻赞道,“原来首尾相接,无论横竖斜退都可以成诗!”

“满腹情意可见一斑。”司马相如隔空感受着这位才女的才意和情意,心都柔软了。

这是怎样一位情意绵绵的才女啊!

【相传,一代女皇则天皇帝

也“感其妙绝”,特为之作序,说纵横反复,皆成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古迈今?[(”。】

【相传,苏蕙将《璇玑图》送呈窦滔,后者于是幡然悔悟,夫妻破镜重圆。】

【相传,北宋诗人黄庭坚对窦滔颇为不满,写诗批判:“怜她苏蕙子,枉嫁窦连波。”】

窦滔原本拥抱着喜爱的姬妾赵阳台,听到妻子如此深情,一边感动一边不忘喝着宠妾喂到唇边的酒水,就听到了批评自己的诗词,顿时尴尬了。

都是男人,怎么还不理解男人了?

隔着遥远的距离,与丈夫异地相处的苏蕙,为着后世如此之多的支持,激动地泪水止不住了。

原来后世更在意的不是她到底得不得丈夫宠爱,而是自己的才华。

她低头看着自己手里的刺绣,突然不想送给窦滔了。

既然《璇玑图》已经天下扬名,她为何不用它来换取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

反正丈夫已经带着宠妾当官上任,把她甩在老家,那还不如干脆留在老家,眼不见为净。

苏蕙擦干眼泪,收起《璇玑图》,也收起自己的满腔怨恨,重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她还有娘家,是陈留县令,还有父母和兄姐,还有天幕的支持,还有拿手的刺绣,可以有新的出路!

【最后压轴的,便是东晋谢道韫!】

【东晋谢道韫,《隋书·经籍志》载其所著二卷,诗、赋、诔、颂皆有,但留传至今的仍是只有诗四首:《泰山吟》《拟嵇中散诗》《咏雪联句》《论语赞》。另如班婕妤,被钟嵘《诗品》列在上品,对其诗歌的称道远高于其文。】

【谢道韫能文能武。】

【文有“咏絮之才”,武有拿刀御敌。】

正在谈亲事的谢家,王家人也在此,齐齐惊喜了。

“能文能武,不愧是我谢家子女!”谢安对侄女大赞,不过双方家长议亲,谢道韫其实并不在厅堂。

谢奕满眼都是“吾家有女,文武双全”的骄傲,这时急的有些想去后宅见女儿了。

未来公公王羲之同样很高兴,今日是替自己次子来下聘的,看来真是选对了。

【《世说新语》记载,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作诗,以“飞雪”为主题。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彼时还年幼的谢道韫淡淡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谢道韫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

谢道韫在后宅,身边正是谢朗等同族的兄弟姐妹。

一说起此事,大家纷纷回忆起童年的事情,笑开了。

“没想到这种小事还被写进了书里。”谢朗看着谢道韫,有些不服,“早知道我应该认真点。”

谢道韫看着天幕有些出神

,闻言头也不回:在叔叔面前你哪次不认真?

谢朗:……

叔叔谢安是他们最崇拜的人,在他面前都是各种求表现,怎么可能作诗的时候不认真?

不过还是有些不服气罢了。

【再说武。谢道韫嫁给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在卢循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但守备不力,关键时刻不去派兵防守,只顾着在佛堂求神拜佛。等敌人上门后只顾着逃跑,逃出被抓后杀害。】

【而谢道韫身为女子反而更有胆魄,亲自提刀,出门杀敌数人才被抓。孙恩后来被谢道韫的胆魄打动,赦免了谢道韫和其族人。王凝之死后,谢道韫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

王羲之:“……”

婚事还没结成,突然听到了儿子的死因,就,很突然,也很尴尬。

还是形成对比的死因,他这次子,这么废的吗?

谢奕的脸色则是有点黑。

这女婿,废的有些不想嫁女儿了。

“我回家就教训他,回家就教训!”王羲之连连作保证。

不仅仅是后世的评价影响儿子的声誉,现在全天下都知道王凝之这么废这么怂,还影响他王家的声誉,回去之后其他族人大概对王凝之也会很有意见。

“男子不能只学文不学武,还是回去多多学学武艺剑术,日后与令姜月下舞剑也是一桩美谈。”谢安语气温和地“提议”,王羲之连连点头。

“回去就练!回去就练!”

魏晋两家大族的联姻,不会因为天幕的剧透就放弃。

但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比起儿女情长,他们更在意家族的名声,和天幕提到的“卢循孙恩之乱”。

【从魏晋南北朝的风气,一直影响到了隋唐。】

【隋朝虽然短暂,但是在贵族中出现了几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豪;】

【到了唐朝,唐朝的公主质量奇高,能征善战的,能文能武,还有擅长书法绘画,擅长经商理财给国家挣军费的,别说公主,哪怕是跟宋明清的皇子藩王们相比,才华能力也远超其他朝代。】

宋朝大臣抗议起来:“我朝公主贞静贤淑,比唐朝□□的公主好多了!”

明朝君臣也反对。

“我大明不和亲不纳贡,公主们嫁娶自由,平安幸福,哪里不好了?”朱元璋刚说完,自己就想起天幕提到的故事,连忙补充,“至于民间联合宦官操控公主婚事的骗局,以后不会再发生!”

玄烨瞅了一眼自己的女儿们:“虽然我们是满人,大清的格格们也是要学习识字,还学骑马射猎,能文能武,能和亲抚蒙也能维持君臣关系,哪里差了?”

“有大唐之才,还无大唐之恶,我朝格格们才是最好的!”

【同时,也是隋唐时期,整个东亚一连出现了好几位走到权力巅峰的实权女性!】!

阅读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