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 149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10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宋词虽然是宋朝的代表风格,但是作为新兴题材,起初其实并不受重视,被称作“诗余”,是在民间街头巷尾传播的。因为短小精悍,便于传阅,歌者喜欢,普通百姓也喜欢即兴吟唱,雅俗共赏,得到了快速发展。】

清朝,田同之抚须与其他学者介绍:“诗言志,歌咏言。诗贵气端庄,而词太过轻佻,难登大雅之堂。”

从一开始,诗歌就被尊崇为庄重高雅文学的范本,词作为晚生代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市井俚俗的特质,是文人士大夫关起门来吟风弄月的“www.youxs.org”,传统文学界始终怀有偏见。

【北宋前期,词的主要领军人物是晏殊晏几道父子、欧阳修等一批词作者;此后,范仲淹的词跌宕起伏,豪放悲壮,柳永自创新调,以长调慢词代替小令,加入草根格调,突显楼阁茶馆,情丝缠绵的风格,成为了宋词新的接力者;】

已经年迈退休的晏殊在自己的府上,看到自己和儿子晏几道都榜上有名,颇为得意。

但是紧接着看到欧阳修和范仲淹,一声冷哼。

“虽然欧阳修小有才华,但是那脾性,不堪大用!”

晏几道奇怪:“欧阳修不是很尊重您吗?”

晏殊依然没什么好态度:“吾重修文章,不重它为人。”

您最初点人家为第一名时可不是这么说的……

晏几道看着父亲的脸色,满脸嫌弃,挠挠头,最终聪明的没有追问。

欧阳修在朝堂之上,身边是范仲淹,同样也提到了晏殊。

范仲淹与欧阳修交好,看到二人都榜上有名很高兴,看到晏殊的名字心情复杂:“永叔,当年,还是晏师提拔的你。”

欧阳修犀利道:“那又如何,晏师可看不上我们的庆历新政。”

欧阳修比范仲淹小18岁,是忘年之交;

有意思的是,欧阳修比晏殊也小18岁,曾经是师徒之谊。

欧阳修参加礼部考试时,晏殊正是主考官,非常欣赏欧阳修的才华,点欧阳修为“省元”,也就是第一名。于是欧阳修一度以“晏殊门生”自居,执弟子礼。

但是两人的师生情谊却十分短暂。

在庆历年间,西夏侵扰边境,晏殊主持朝廷军务,欧阳修担心老师日理万机太辛苦,就冒雪去探望,结果看到晏殊在家中设宴饮酒,奢靡无度,欧阳修当时赋诗嘲讽“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批评老师花天酒地。

晏殊看后差点没气到断交,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吾重修文章,不重它为人”,一度对欧阳修到了嫌恶的地步。

欧阳修却觉得十分委屈,多次主动示好,还给晏殊写信表示对老师的感谢以及被冷遇的委屈,但是晏殊依然不改态度。

欧阳修知道,这其实主要因为两人政见不和。

“晏师是一位太平宰相,虽然文采的确不错,却毫无作为。”欧阳修对晏殊的尊敬,始于晏殊对自己的提拔之

恩、以及以文论交。

但是说到政治,欧阳修从未退让,也让晏殊为欧阳修不给老师面子更为恼怒。

会退让也就不是欧阳修了。

范仲淹因言被贬,高若讷推波助澜,欧阳修写信痛骂高若讷:“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范仲淹为主的庆历新政被反对,欧阳修连续向宋仁宗上书,弹劾十几名反对改革的官员,言辞激烈,举朝震动;

而晏殊去世后,欧阳修为之写挽辞,批评道“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可见对晏殊政治态度的不满。

【到北宋中期,最有代表性的词人是苏轼,他以诗为词,诗词结合,体裁更加宽泛,可豪放也可柔情。】

李清照听到“诗词结合”微微皱眉,评价苏轼的词道:“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其词是句读不齐之诗。”

【南宋时期的陆游、辛弃疾等词人都受到了苏轼的影响,而且后世、包括海外,对苏轼非常喜爱,不仅封苏轼为“词圣”,四处建生祠,还多有模仿。】

【其中,日本对苏轼的喜爱非常深刻,甚至因此诞生了日本的几位女文豪,这里稍后再说。】

苏轼笑得裂开大嘴,嘿嘿,不好意思,又被夸了。

因为天幕前面夸他,苏轼已经从被贬的地方召回京城,现在在朝堂上与众臣一起看天幕。

苏辙摇了摇头,朝廷中的党争因为天幕现在缓和许多,开始一致对外主战,但是对苏轼也是一致对外,还有些芥蒂。

天幕再次这样夸奖兄长,大臣们的眼神都不对劲了,不知道会不会又被拉一波仇恨。

【南宋前期,国难当头,许多词人不仅词风豪放,内容还慷慨悲壮、沉郁苍凉,代表人物是李清照。】

【李清照,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历经了国恨家难,她的《漱玉词》从曾经“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少女情怀,变成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女中英豪,被后世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婉约词宗”。】

【沈谦在《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煜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因为时代不同,赵匡胤无缘见到李清照这位宋朝的才女,却对词中的气魄颇为欣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好词,好气魄!”

此时已经被囚禁的李煜一阵阵的失神:“男中李后主,原来后世还记得我的词。”

李煜一阵阵苦笑。

虽然父亲和国民一直对他寄予厚望,他最终还是投降了大宋,不知道史书对他这位亡国之君会如何评价。

但是看来,至少自己在文采上还是被认可了,这岂不是与北宋那位亡国之君宋徽宗很像?

李煜有些无奈,又有些绝望:明明,自己不是那宋徽宗。

他不想当皇帝,为了避免太子猜忌主动退让,被迫登基后还设置了龙翔军苦练水军,可奈何金陵被围,米粮断绝

,他派人求缓兵,宋太祖却表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最终将领战死,他被俘虏,南唐灭亡,自己成为了亡国之君……

【到了南宋中期,出现了史上最能打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不仅开创了爱国词派稼轩派,以散文为词,以报国效忠为主题,还骑马仗剑,孤军杀敌,带兵杀回心心念念的南宋朝廷——可惜,他遇到的是宋朝的皇帝,但凡他遇到的是秦皇汉武,也不至于后半辈子去当个小官调来调去浪费一身武将才华。】

辛弃疾想起曾经在沦陷区的快意恩仇,再想想与理想完全不同的现实,脸色一阵黯然。

原来,他的结局已经注定,回到南宋,被当成“归正人”还不是最差的,还有更差的境遇?

那他过江又是为了什么?

“能文能武,这里厉害!”刘彻不得不承认,天幕这话说到他心坎上了。

骑马仗剑,孤军杀敌,这不就是他最想要的将军吗?

刘彻挑剔地看了一眼司马相如,人,就怕对比。同样才华横溢,但是要说能文能武,司马相如这小身板,算了。

司马相如:“……”

【到了南宋后期,主要有两派词人,一派是稼轩派,主要人物有刘克庄、文天祥等,风格偏向壮志未酬,情调沉痛悲郁;一派是白石派,主要人物有吴文英、周密等。他们重视音律技巧,内容凄凉哀怨。】

天幕放出这些词人的代表作。

哪怕是豪放派,到了南宋末年,风格一个比一个悲痛,看得大唐文人憋屈的很。

李白十分不适应:“怎么一个个都愁苦的很……”

此时还年轻的杜甫,还没有感受安史之乱,看得心头压抑:“宋朝的平民看来过得很惨啊。”

连文人士大夫都如此沉痛,那那些平民百姓岂不是更加艰难!

【宋朝的文风兴盛,许多文人是先后相继的。】

【比如欧阳修扶持起来的文化精英有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等;苏洵、苏轼、苏辙“一门二苏”,成为“二杰”;此后苏轼又培养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此外,陆游是曾巩的学生,陆游、辛弃疾以词为友;】

【还有李清照,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有个好友就是晁补之,从辈分和两家交情上来说,李清照得叫苏轼一声“爷爷”;李格非自己也是“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在馆职,俱有文名,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从师承来说,李清照得叫苏轼“师祖”。】

苏轼戳了戳弟弟的后背,小声说悄悄话:“当年我被贬黄州,李格非还来探望过我。”

当时,苏轼还写过一封信《与文叔先辈二首》,“文叔”就是李格非的字。

苏辙无奈,朝李格非的方向抬了抬下巴:探望归探望,您看人家搭理你吗?

【为什么如此人才济济还说不如大唐呢?】

【首先与“词”这种题材有关系。】

【词牌本身有约束,创作主体必须在命题立意、斟词酌句上严格遵循儒家的价值准则,词人的情绪表达和叙事空间受到诸多限制,不能随心所欲的像诗这种文学体裁一样淋漓尽致。】

这一点,许多词人都得点头。

不是每个词人都会原创词牌的,如果不原创词牌,按照本身词牌的韵律作词,就必须符合词牌的韵律。

李清照挑剔苏轼的词,在现代不唱词牌小曲的人看来是挑剔,是文人相轻,甚至可能是涉及到李清照父亲立场与苏轼政见不和,但是放在当时,按照词牌韵律的严格要求来看的确不和。

苏轼不是单纯的词,更偏向以诗作词。

【其次,也与时代背景有关系。】

【两宋是历朝历代的封建大一统王朝里边患最严重也最突出的朝代,从一开始幽云十六州被割让、长城被契丹铁骑践踏,到后来辽金西夏的不断侵扰、蚕食,重文抑武严重削弱了宋朝军队的战斗力,国家积贫积弱,导致宋朝的读书人心中始终埋藏有深深的隐忧。】

【但是赵宋皇室一边提倡“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以科举倡导了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政治,但又大兴文字狱,朝堂之上党争不断,导致读书人虽然把参与政治依附皇权作为主流价值倾向,却很难实现理想和抱负。】

【这也导致,有宋一朝,宋词的整体色调,是悲情的!】

苏轼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喊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辛弃疾壮志难酬、英雄末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陆游在疾病中依然看向北方:“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秦观被贬彬州,思念远方的故人也只能徒劳生恨:“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李清照经历国与家的剧变,变得愁上加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岳飞从曾经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最终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被“莫须有”罪名诬告而死,只剩下“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词是唯美的,是敏感细腻的,也是豪放苍凉的,但是整体依然是悲凉的。】

天幕放出了一句句的词,也放出一位位词人悲剧色彩的人生一景。

这一刻,宋人再多的风流也笑不出来了。

在国将不国的大环境下,谁能够善终?

覆巢之下无完卵!

【还有一点,是宋朝的避讳,波及非常广。】

【首先比较常见的是官讳,一般来说避讳帝王的名字,比如大唐时期六部中的“民部”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改成了“户部”。但是也有不那么严格的,比如李唐姓“李”,原本避讳民间吃“鲤鱼”,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避讳,民不举官不究;】

【但是也有很恶劣的避讳,比如我们众所周知,“诗鬼”李贺的父亲名为“李晋肃”,当李贺准备考进士时,考

官认定“进”与“晋”同音,这是犯了父讳,生生的将李贺压了下去。导致李贺一生壮志未酬,27岁就抑郁成疾病死。】

【把老虎叫做“大虫”也是从唐朝时期开始的,因为李家祖宗叫做“李虎”,避讳“虎”。嗯,假如叫“李龙”,岂不是皇帝不能叫做“真龙天子”,难不成叫做“真虫天子”?】

李世民原本看了大宋的压抑,正为大唐的开明与强大骄傲,突然听到避讳,不自在了。

紧接着就是“李贺”的避讳,李世民惊了:“这李贺被称为‘诗鬼’岂不是很有才华,竟然因为父亲名字谐音相似避讳?这算哪门子避讳?”

李唐不严格避讳“鲤鱼”,也是因为同音不同字。

避讳祖先李虎的“虎”不仅仅是老虎叫“大虫”,前朝历代以“虎符”象征兵权,到了大唐唐高祖时期也改为“鱼符”。

李世民严肃道:“李贺此事必须严查,不同字算什么避讳,且就算同字,以父名避讳岂不是断了学子前程,这让父亲情何以堪?”

哪个父亲会希望因为自己的名字断了儿子前程,那李晋肃若是知道自己儿子不但因为自己不能参加科举,还27岁年纪轻轻抑郁成疾病死,得有多伤心!

魏征支持:“陛下圣明,此事的确应该严查!”

【但是唐朝这样在我们现代看来很夸张的避讳,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宋朝的避讳更广,分为“官讳”和“私讳”。官讳里的“御讳”是指皇帝的名字,只要是人名、地名、官名等犯了“御讳”都得改动;也就是说老赵家皇帝的名字在其他所有地方都不能使用。而且,赵家皇帝改名字改得很频繁哦~】

嬴政:???皇帝改名字改得很频繁是什么操作?

不光前朝的皇帝不理解,赵匡胤和赵光义也不理解。

“你后代为什么要频繁改名字?”赵匡胤眼神怀疑地看向赵光义,怀疑又是这个花样太多的弟弟搞什么幺蛾子。

赵光义有个猜测,却不敢承认。

难不成,皇帝无子,所以收养宗室的孩子,所以才改名字?

可是都改得频繁,总不至于都无子,都收养吧!

【私讳又称为家讳,在宋朝不避家讳甚至会被判刑。还有圣贤、尊长之名,都得采用其他方法加以回避——也亏华夏文字多,换成欧洲那种为了表示敬意使用祖宗名字的命名法,因为避讳抓的牢房都住不下。】

咕咕为了举例,简单的放出了几个国王和女王还有王子公主的名字。

什么致敬祖父王子取名叫查理,致敬祖母公主取名叫伊丽莎白,随便打出一个维多利亚出现一大批贵族和平民,主打的就是一个“我喜欢你所以我要用你的名字”。

“这西洋人,都没有尊卑有别吗?”与西洋人打过交道的玄烨原本就觉得洋人的名字难记,但没想到加上祖宗的名字后更难记。

【在这样更为严格的文字管控下,我们就看不到很多皇室与朝政的事。要知道在大唐,文人什么都敢写,什么杨太

真秘史、中宗怕老婆、宦官与帝王的父母情谊、藩镇节度使的鬼故事、武则天私生活,不管造谣还是夸张,那叫一个丰富多彩,可惜,宋朝的百姓感受不到这种八卦皇室的快乐了~】

李世民哭笑不得。

原来大唐开明还有这样的后果,让百姓感受八卦皇室的快乐???

他们老李家,都要成百姓眼中的笑话了?

本就与八卦小报的宋朝,帝王们齐齐沉默了。

一想到小报上可能出现赵家的八卦绯闻,宫中家事,岂不是更可怕?

【所以两宋朝有“词圣”,也追捧“诗史”“诗圣”杜甫,却不会再诞生一位“词仙”。李白如果生在大宋,估计没有时间去游山玩水,只能被贬来贬去,如同苏轼一样,贬尽大江南北,没一点强大的心理素质真是撑不下去。】

一边放出李白一生的游历路线图,一边放出苏轼的被贬路线。

想想李白到处游山玩水、结交好友,再想想自己被贬到未开发的荒郊野岭之地,环境艰苦,苏轼差点没忍住哭出声来。

他竟然还要被贬,还越贬越偏远!

连李白也怜爱了,在大唐,经济重心还没南移的时候,苏轼被贬的这些南方,环境更恶劣!

【宋朝时期,市民文化得到了大力发展,比如说有了许多话本。话本是民间说话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突出的成就。宋元话本也是华夏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宋朝因为对政治文学严格管控,文人开始对内发展,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世俗的婚姻家庭和情感生活,于是有了丰富的爱情,代表作有《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志诚张主管》等。】

【市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文化,也让社会问题丰富起来,又促进了公案的发展,代表作有《错斩崔宁》、《错勘赃》、雀销答《简帖和尚》、《快嘴李翠莲记》等。】

【著名的“包公文学”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从此“包拯包青天”就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知名客串人物,“包黑子”也成为了我们家喻户晓的青天大老爷。】

天幕放出著名的包黑子图像,那黑乎乎的脸,眉心的月牙,让包拯本人为之震惊。

包拯:???他哪有这么黑!

同僚齐齐闷笑。

虽然“家喻户晓”非常让人羡慕,但是以这种形象流传后世,让爱美的宋人也有些不能接受。

要知道,宋朝的文人不仅会敷粉、佩戴香囊、还会簪花,很在意形象的!

宋仁宗忍笑好奇:“包公文学是什么?”

赵祯更好奇的是,包拯就短暂的在开封府当过差,但怎么就成“包青天”还有了“包公文学”了?

他还有点酸,他的大臣怎么各个都很有名,但是自己,好像没被夸过?

这皇帝当得还不如大臣知名,真是太憋屈了!

【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四大名著的雏形?_[(,比如《大唐二藏取经诗话》,又名《大唐二藏法师取经记》等。】

【《大唐二藏取经诗话》,又名《大唐二藏法师取经记》,是说经话本。全书二卷,17段,根据文风推断应该是宋朝时期的话本。】

天幕特意放出了古书的刻印本来对比。

宋朝的这本古书,主要叙述唐玄奘取经故事,其中猴行者为主要人物,与唐朝时期描写唐僧取经故事中主要以唐僧为主人公不同,这本话本中已经开始改为猴行者为主,也就是“孙悟空”这个角色的原型。

《大唐二藏取经诗话》里,不知身份的作者让“猴行者”为扶助二藏法师大显神通,有了后世“孙行者”的神威。

但此时的话本情节比较简单,有降伏深沙神的描写,比较类似为“沙僧”原型。但是没有猪八戒形象,略具明代《西游记》的雏形。

【这一时期的话本种类极其丰富,除了以上这些,据《醉翁谈录?开辟》中记载,从题材上分为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等八类。并举出了《红蜘蛛》、《卓文君》、《二现身》、《十条龙》、《拦路虎》、《赵正激恼京师》等100多种话本篇目。】

【此外,还出现了一系列的文学大家“组合出道”:

理学大师、古代哲学家程颐、程颢、朱熹;

文学家、科学家沈括,苏颂;

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

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南宋东南二贤:朱熹、张拭、吕祖谦;

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被点名的文人们继续骄傲。

赵祯继续憋屈。

天幕突然话音一转:

【但是以上我们能看到,除了李清照,没有其他女子。】!

阅读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