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 152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13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元朝,是一个非常重利、重实用性的朝代,在文化上就显示它更在意能治病的医学、能带来更多赋税的商业,对儒学的文人需求并没有那么大,所以科举次数有限。】

【那么大量的文人到哪里去了呢?】

【一部分,是隐士;】

“这蒙古人动不动屠城,果然不得民心!”

刘邦对隐士非常熟悉。

一部分隐士是不愿意接受新朝的前朝遗民,包括前朝的宗亲贵族、大臣等等;

一部分是觉得前朝更好的文人,这一种随着天下安定也可能投效新朝。

汉初也有不少隐士,宁愿归隐山林也不愿意出山做官。

刘邦只要一想宋朝那么重视文人,到了元朝突然连科举都不开了,就幸灾乐祸地看笑话。

这元朝的隐士,恐怕不少吧?

【一部分,是小吏,是元朝特有的儒吏;】

文人们听到“儒吏”,比听到元朝不开科举还要愤怒。

不开科举可以理解为蒙古人重武轻文,没文化还不重视文化,但是文人去当小吏,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折辱人!

要知道,唐宋时期,有些举子被安排到地方上当“吏”,是宁愿辞官不去,也不会去当“吏”。

——这也就是《人虎传》类似的故事。

对讲究颜面的世家来说,一开始当“吏”,一辈子都被人看不起,这时候可不流行什么从下往上升。

宋朝时期,金陵李恒虽然是进士出身,因为贫困给小吏凌立义的父亲写了墓志铭,就被世人瞧不起。

整个唐宋,“吏”无品级,文人一向鄙薄,称之为“胥吏”“吏役”,唐人沈千运直呼小吏:“谁能做小吏,走风尘下乎。”宋朝也是“尚文贵儒而贱吏”。

然后到了元朝,儒生想进官场,普遍得从“吏”做起:“吏出于儒,儒吏合一”。

【还有一部分,就是进入市井求生,形成了特有的“浪子文化”。】

【元朝的俗文学作家,从文人雅士中分离出去,从雅入俗,投入俗文化的创作中,创造了俗文学的辉煌。】

【这就是“元曲”辉煌的原因,也叫做“元杂剧”。】

李隆基眼睛嗖的亮了。

原来还可以这样,文人由雅入俗?

他一直很喜欢戏曲,甚至自己还会亲自扮成丑角上台演出,还在宫中设了梨园和诸多戏子来演戏。

但是天幕骂他奢靡的次数太多,现在再那么大动干戈一定会被大臣上谏,不如,让文人去写?

民间戏剧文化发展起来了,自己直接去看,岂不是美哉?

【华夏古典戏曲发源于先秦,至宋、金时期,宋杂剧、金院本的出现,标志着戏曲的成熟。到了元朝,杂剧大盛,迎来了第一个戏曲高峰期。】

【因为大量文人的加入,元杂剧的题材丰富,内容多样,出现了历史戏、公案戏、神仙道化戏等,爱情婚姻戏是元

杂剧中数量最多、比例最高的。】

【在元朝以前,唐宋文人很少下顾戏曲,到明朝,创作戏曲的作者又回到了文人圈子和书斋里,元朝杂剧作家流连于秦楼楚馆,以一种“戏玩”的态度参加书会,许多后世的名家都是“书会才人”。比如马致远就是元贞书会才人,还有“玉京书会”“武林书会”“九山书会”等等。】

【书会才人是一个固定创作群体,里面的浪子们以自己的浪子生涯自豪,“浪子”这个在宋朝为士人所不齿的头衔,在元朝引以为荣。】

关汉卿一边搂着一位名妓,喝着名妓送来唇边的美酒,哈哈大笑:“我就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他状若癫狂,但是一声豪气让名妓眼露欢喜,顺着关汉卿的词唱起曲来。

“我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关汉卿自己拿起酒壶,在名妓的环绕中自顾自唱起了主角戏:

“我要占排场风月功名首!”

【从时代背景来说,元朝无论是经济还是医学很多方面,盛世时期并不差。乱世就不用说了。但是元朝的乱世,格外多。】

【除了常年征战,最主要的是统治阶级本身的问题——元朝没有汉族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每一位帝王的登基都伴随着腥风血雨。】

【这也就意味着,元朝的中央核心,依然是蒙古人和色目人,汉人想要掺和进去,可能还没发达就已经死翘翘了。】

【而且元朝的汉人想要走仕途,从儒吏做起,也只能止步于四品。四品以上,尤其是在元朝很有权力的宰相,我放一下名字就能看出,全是蒙古人。】

“哎,当官难,不当官也难,这世道,哪里都不容易。”

刚刚辞官的王实甫很能体验天幕所说的政治动乱。

在蒙古人当权的元朝,汉人是饱受歧视,非常不容易的。

而且,俸禄极其微薄,这也让不少儒生哪怕当官也得去卖字画来维持家用,或者去学校当教师。

也就是元朝各种官学私学多,儒生或者儒吏去当教师挣钱补贴家用成了非常普遍的一个差事。

王实甫直接辞官后,就开始写杂剧。

现在每日与勾栏伶人为伍,反倒是自在许多。

【元杂剧有些经典剧目,来源于唐宋时期的诗歌或者词曲。】

【比如白朴的《裴少俊墙头马上》,又名《墙头马上》,源自白居易诗歌《井底引银瓶》。】

【原作中是李家千金奔者为妾,但是白朴改成了李千金大胆捍卫爱情,大团圆结局。对了,这里裴少俊的父亲是裴行俭,就是大唐那个官员裴行俭。】

裴少俊的父亲裴行俭与李千金两家父辈原本有婚约,后来政见不和被迫搁置。

但是两家的小儿女却因为偶遇,渐生感情。

裴少俊到洛阳购买花木,特意到李家的府邸探访,在府邸巷外,隔墙遇见了李千金。

裴少俊看着

墙内年轻美貌的姑娘,眼神直白而大胆:“姑娘就是我那指腹为婚的未婚妻?”

李千金含羞带怯:是我。

?西羚墨的作品《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两人正值青春年少,情窦初开,隔着墙,在你有心我有意的对话中,越交谈越火热。

裴少俊大胆地请求:“我可以进来吗?”

李千金是偷偷爬到树上看向墙外的,见状连忙看向周围,趁着身边的丫鬟和老嬷嬷不在,偷偷答应,还偷偷开了后门让裴少俊进入府邸。

“这边走,府上人多眼杂,你小心点。”李千金羞答答地把裴少俊引入府中,又紧张,又怕被人发现。

为了安全起见,李千金瞒着所有人,把裴少俊引入自己闺房

而裴少俊显然也不是老实的,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在李千金的闺房中私定终身。

此后不断私会,终于被嬷嬷撞见,老嬷嬷愤怒地把裴少俊锁在房间内,并且要禀告给李千金的父亲。

李千金哀求:“嬷嬷千万不要告诉我父亲!”

老嬷嬷为李千金被引诱痛心疾首:“这男人不是好东西,若是喜欢你,三媒六聘迎娶进门,哪有这样偷偷摸摸,这算什么!奔者为妾,小姐你堂堂千金,是想给人作妾吗?”

“都怪我爹,是我爹不允许,我们本就该是夫妻!”李千金却恋爱脑上头,只责怪自己父亲拆散二人的姻缘,一直拖着不肯让二人成婚。

老嬷嬷好说歹说,李千金不但没有被说服,反而倒打一耙:“嬷嬷你若是不放了他,我就说是嬷嬷你当红娘,撮合的我俩!”

“你你你!”老嬷嬷又气又怕,最后索性放弃:

“罢了,随你吧。”

这一放弃,老嬷嬷把裴少俊放出来,直接不管了。

李千金更加大胆,趁父母不在家,直接跟裴少俊私奔去长安,偷偷住在裴家后花园,七年时间生下一儿一女。

又一年,清明节时,裴少俊的父亲裴行俭发现了李千金和两个孩子,非常愤怒,要求裴少俊休妻。

李千金大胆地陈述:“我们本就有婚约,怎么能说是私奔?我们就是天赐的良缘!”

但是李千金一个人大胆也是徒劳无功,裴少俊依然写下了休书,把李千金赶回洛阳家中,但是把自己的孩子留了下来。

等到裴少俊状元及第,当上了洛阳县尹,重新开始寻找李千金。

而李千金父亲为她撑腰,裴行俭知道了李千金的身份,带着两个孩子前来赔罪,李千金看在孩子的份上,认了裴家。

【大家有没有觉得这种故事很眼熟?】

【这不就是现代的狗血剧吗?!】

太平公主刚被李千金的无脑雷的不轻,突然听到没听过的词汇,有些疑惑:“狗血剧?狗血和戏剧有什么关系?”

“民间说狗血可以辟邪,东汉《风俗通义》中谈到秦德公杀狗的故事,就说过‘作伏祠,杀狗磔邑四门,以御蛊灾’,就是把狗剁碎了布置在城池的四个方向,但是这跟戏剧有什么关系?杀狗

辟邪的戏剧?”

上官婉儿说着也觉得不像,天幕刚刚说的故事明明就是爱情故事。

武曌笑了笑:“也许就是辟邪,给李千金的脑子驱驱邪。”

上官婉儿若有所思:“有道理。”

都糊涂私奔还给男人生了两个孩子还被休,被休之后还能原谅,这脑子是需要驱驱邪。

【果然,我们现在玩得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这种为爱私奔——私定终身——带球跑生娃——被棒打鸳鸯强行拆散——重新复合原谅——大团圆结局,千年以来的套路一点没变。】

私奔、私定终身、棒打鸳鸯都能理解,带球跑是什么意思?

各朝家从中寻找写作的技巧,开始疯狂做笔记。

而被参考的白居易有些生气:“女子私奔后不会容于夫家,夫家就算接受孩子也不会接受女子,我的原作哪里有这大团圆结局,这不是误导闺阁女子吗?”

《井底引银瓶》是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中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诗歌记录的同样是与“琵琶女”类似的女子不幸的命运,因为墙头相遇,女子与男子私奔,结果不容于夫家,只能委身为妾,没资格参加家族祭祀,也没有被尊重。

在诗歌的末尾,女子后悔了,并且劝后来人:“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大唐的风气已经比后面的朝代好很多,相对来说是允许自由恋爱的,只是婚事依然必须经过父母同意,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序便是“www.youxs.org”,显然对私相授受是非常不支持的,写这首诗就是为了劝诫天下女子不要跟人私奔,结果被元朝的文人改得完全相反,给了女主私奔的勇气和好结局,变成了支持私奔。

【石君宝的《鲁大夫秋胡戏妻》,又称为《秋胡戏妻》,源自西汉刘向的《列女传》。】

【这个梗大家也会觉得很熟悉。】

秋胡是鲁国人,无钱无势,迎娶罗梅英后,新婚三日就被拉去充军,一去十年音讯全无,留下罗梅英在家操劳照顾婆婆刘氏。

这时有李大户垂涎罗梅英美色,谎称秋胡已经战死,以免除罗梅英父亲债务为条件,还给出财物,换取罗梅英改嫁。

罗父接受,诱骗婆婆刘氏也接下财物,但是罗梅英坚决反对改嫁。

在这种艰难地坚持中,秋胡从军后已经升官成为中大夫,得到了国君的重金赏赐,升官发财就荣归故里。

回乡途中,秋胡在桑园遇到罗梅英,夫妻二人都没有认出对方,秋胡趁四下无人就言语调戏罗梅英,被罗梅英严词拒绝。

等回到家中,秋胡才发现自己调戏过的女子竟然是自己妻子,而罗梅英为此非常愤怒,认为秋胡人品不端,让秋胡写下休书。

秋胡为之十分不理解:“我已是中大夫,日后你成为我的妻子,夫荣妻贵,还可以当诰命夫人,为何要我休妻?”

罗梅英依然为秋胡调戏自己愤怒:“我

不稀罕当什么诰命夫人,你只把休书写来便是!”

两夫妻争执不休,罗梅英认定丈夫人品轻浮要他休了自己,秋胡反而坚定地认为妻子品性贞节就是不休。

争执中,一直打罗梅英主意的李大户又来了,而且还带着罗梅英的父母,再次一起来逼罗梅英改嫁。

李大户先进门,一进来就问:罗氏,你想好没有?你夫君已经死了,不如改嫁给我,带你一家吃香喝辣的,保你富贵无忧。?_[(”

秋胡听到自己被一个陌生男人说自己死了,问罗梅英:“这李大户是谁?来我家作甚?”

“来逼我改嫁的。”罗梅英一声冷哼,对两个男人都看不上。

秋胡对差点抢走妻子的男人毫不留情,开口就让自己的随从抓人:

“来人,抓这李大户去官府!”

李大户被抓了还一脸懵,而随后赶来的罗父罗母看到秋胡后心虚又惊讶:“女婿,你竟然还活着?”

完全不敢再提让罗梅英改嫁的事。

但是罗梅英反而坚定要和离。

罗父罗母也不理解,昔日秋胡被传死讯,那么艰难时不愿意改嫁,怎么现在秋胡荣归故里反而要改嫁?

“都怪我,是我的错。”秋胡把自己回家途中的轻浮举动说完,再次向罗梅英道歉。

“是老身没教好儿子,都怪我!”婆婆刘氏哀求着罗梅英,“你就原谅秋胡吧!”

最后,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

【最后罗梅英当然是选择了原谅~】

【又是一个大团圆结局~】

原作者石君宝挠挠头:总觉得天幕的语气奇奇怪怪?难道大团圆不好吗?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罗梅英坚贞,秋胡浪子回头金不换,岂不是绝配!

【马致远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又名《青衫泪》,源自唐朝诗人白居易及其《琵琶行》。】

白居易:???又来?

他好想说:放过我吧!

他的弟弟白行简笑嘻嘻:“还好,我的《李娃传》已经成书了,后人没法学。”

白居易突然表情诡异起来:“元朝的文人不会是学的你吧?”

《李娃传》讲述唐玄宗年间的名妓李娃与所爱士人荥阳公子历经磨难,终于圆满结合的故事,也是大团圆结局,跟这元朝戏曲的风格很像!

【白居易造福了多少人,从唐宋元到日本,若是登记版权,别人学一下他就得交钱,白居易靠着版权都能成富翁了。】

【这个《青衫泪》算是白居易的同人故事,因为讲述的是白居易与官妓裴兴奴的故事~】

历史上的白居易被贬,遇到了琵琶女,写下了《琵琶行》。

但是元杂剧里,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裴兴奴发誓为白居易守节,老鸨贪图茶商刘一郎的钱财,合谋起来造假,伪造白居易家人的笔迹给裴兴奴写信,谎称白居易已经病死。

裴兴奴悲痛欲绝之际,老鸨把她卖给了刘一郎,随着一起南

下。

南下途中,白居易好友元稹恰好来探望白居易,一起泛舟湖上,听到裴兴奴正在悲伤地弹琵琶,元稹告诉了白居易,白居易与裴兴奴相认,才知道自己被假传死讯。

?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此后,裴兴奴被白居易带走,元稹回朝后将此事禀告皇帝,皇帝杖责老鸨,流放刘一郎,让白居易官复原职,给了裴兴奴侧室身份。

白居易有点想骂人。

自己写个诗,还变成了戏本子里的“男主角”,又是青楼女子又是侧室的,他在后人眼里就是这种风流形象?

元稹哈哈大笑:“托你的福,我也有了戏份。”

白居易被刺激多了,反而没那么生气:“别急,没准你还有大戏。”

白行简继续刺激哥哥:“兄长可真是受欢迎,大家都很喜欢你!”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这个石君宝还该写过白居易弟弟白行简的《李娃传》,改成了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

【不过白行简最出名的其实是他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阴阳交欢嘛,没错,这是一本房中术书籍,被称为“唐朝色/情文学的巅峰”,可以与《游仙窟》有的一拼。石君宝怎么不改这本书呢,古人还是保守了点啊!】

白居易先是哈哈大笑:“阿怜,元人也很喜欢你。”

紧接着就听到了房中术书籍,还是色啥巅峰……

白居易的脸色渐渐惨白:“完了,白家的清誉,完了……”

白行简表情讪讪:“这种房中术天幕怎么也说,万一后世人真排了戏,岂不是连累我……”

元稹笑得眼泪都要出来了:“恭喜两位白兄,天下闻名了!”

白居易冷冷瞪着好兄弟:“我记得,你好像写过《莺莺传》,你说元人会不会放过?”

元稹:“那肯定不会……”

谁知——

【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源自唐朝元稹的《莺莺传》。】

【《莺莺传》又叫做《会真记》,元稹将故事讲给李绅听,李绅作《莺莺歌》,元稹写了这篇传奇。】

【金代董解元将《莺莺传》改为《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又在这个基础上改编成了杂剧《西厢记》。】

【剧情上,从元稹曾经的始乱终弃渣男变成了痴情书生,莺莺也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一系列的阻拦和障碍,与书生张君瑞长相厮守,变成了一个大团圆结局。此剧也成为了王实甫的代表作,王实甫被认为是华夏戏曲史上“文采派”的代表。】

渣男元稹:“……”

这元人,就紧着他们三兄弟薅灵感吗?

都不知道换个人的书改?

白行简拍着桌子笑得都快直不起腰来。

白居易看着好友和弟弟先后步自己后尘,心情好了许多。

拍了拍难兄难弟的肩:“看戏看戏,既然后世能排戏,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排?”

元稹情真意切地心动了:“你说得对

,我自己的戏为什么要让别人赚钱?”

白行简眼睛一亮:“对啊对啊,我的书排成戏保证一炮而红!”

白居易立刻道:“闭嘴!想都别想!”

那白家的声誉更别下想要了!

元稹再次哈哈大笑。

白行简恼怒:“我说得是《李娃传》!”

【郑光祖的《迷青琐倩女离魂》,又名《倩女离魂》,源自唐朝陈玄祐的《离魂记》传奇。】

《离魂记》中写张倩娘与表兄王宙从小相爱,张父也常说将来当以倩娘嫁王宙,让二人当真了。

但等二人成年后,张父竟以倩娘另许他人。倩娘因此抑郁成病,王宙也托故赴长安,与倩娘诀别。

张倩娘在见到表兄后越发情丝缠绵,不顾一切半夜追来船上,两人一起出走蜀地,同居五年,生有二子。

几l年后,张倩娘思念父母,与王宙回家探望。

王宙一人先到张家说明倩娘私奔一事,向张父道歉,结果张父也很震惊,原来倩娘并没有离开,其实一直卧病在家。

王宙带着张倩娘进来,才知道跟自己私奔的是倩娘离魂。两个倩娘相会后,合为一体。

《倩女离魂》与之十分相似,人名与剧情小有改动。

李夫人之女张倩女与王同知之子王文举指腹为婚,王文举上京赶考,顺带拜访李夫人,李夫人表示“俺家三辈不招白衣秀士”为由,让王文举好好考试,最好考中举人再回来迎娶张倩女。

王文举于是离开李家上京,谁料到张倩女的魂魄竟然跟随着王文举一起上京。等王文举考中,外派任职时,张倩女与王文举同去外地任职三年,三年后王文举才带着张倩女回娘家,与岳母赔罪,张倩女的魂魄回归身体,合二为一。

“这后世人没有自己的脑子吗,怎么都学我大唐的?”李世民算是明白为什么天幕说大唐是文化巅峰,这巅峰的影响力可真是够久远的。

但是比起骄傲,李世民作为有大局观的帝王,还是有些担忧地。

“所有人都去重温以前的经典,都不创造新的文化,后世子孙学什么?”

“难怪宋元以后华夏开始走下坡路,脑子都没了,怎么不走下坡路。”魏征毫不客气地说道。

“宋朝有文字狱,明清也有,恐怕,不是不想创造,也许是……”

房玄龄说得算是委婉,但是后续大家都懂。

也许是,不能。

【乔吉的《两世姻缘》源自唐朝的范摅的笔记《云溪友议》中韦皋之事。】

名妓玉箫与韦皋相爱,但是老鸨棒打鸳鸯。

韦皋一去不复返,玉箫相思成疾病亡,十八年后转世,再次与班师回朝的韦皋相遇。

玉箫转世为人重新找上韦皋,事情奇异惊动了皇帝,询问之后,怜惜玉箫两世深情,特此赐婚,得到了大团圆结局。

【不好意思,咕咕很想笑,突然觉得皇帝好忙,忙着给这

个书生赐婚,给那个将军赐婚,看来元朝的皇帝挺喜欢当媒婆啊。】

忽必烈:“……”

他完全没这个爱好!

【哦不对,一般写前朝事,都是唐朝皇帝赐婚,比如唐宪宗。】

唐朝皇帝:他们也没有这个爱好!

唐宪宗本人更觉得离奇,他贬白居易还差不多,什么时候给白居易赐过婚?而且谁家赐婚是赐妾的?各个官员那么多妾,他忙得过来吗?

后世的文人,真是离谱!

【千年前,这是落魄文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借着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娇妻美妾贵岳父,金榜题名儿女双全。】

【清代戏曲作家兼理论家李渔道:“全本收场,名为‘大收煞’。此折之难,在无包括之痕,而有团圆之趣。”】

【卫俪在《古典戏剧中的团圆现象研究述评》中写道:“从元杂剧开始,中国古典戏剧中90%左右的作品以大团圆为结局。”】

【从元杂剧开始,华夏的戏曲、包括现代的影视剧,大团圆结局就成了主流。】

【相比之下,明清四大名著反而是异类,不然怎么说名著就是名著呢,用悲剧的力量震撼人心,让人解读千年依然喜爱。】

“悲剧的力量震撼人心?”关汉卿来了精神,他也写了悲剧,可悲了,演员在台上哭,观众在台下哭成一片,的确很震撼!

【除了这些参考前朝文学作品的大团圆戏曲,元朝当然也有悲剧。】

【元杂剧有四大悲剧,分别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窦娥冤》该剧剧情取材于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有真实的历史事件,最早见于《左传》,比较简单;后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原型是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这两出悲剧看名字大家就比较熟悉,再说说另外两个,虽然看起来不熟悉,咕咕介绍一下就知道,也是经典题材。】

【《汉宫秋》写得是面对匈奴威胁,汉元帝不得不送爱妃王昭君出去和亲的悲剧故事;】

汉元帝刘奭:???

王昭君什么时候成自己爱妃了?她在和亲之前就是一普通宫人,自己都没印象,怎么就成爱妃了?

谁家送人和亲是送爱妃了,这跟送自己妻子给别的男人有什么区别,这些同为男人的戏曲家怎么想得!

汉元帝再荒谬也是男人,也有些想骂人。

【《梧桐雨》写得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悲剧爱情;】

李隆基已经有些麻木了:别骂了别骂了!还写成戏曲骂,那岂不是全天下、世世代代的人在骂?!

【关汉卿写了《窦娥冤》的同时,也创作了《赵盼儿风月救风尘》,《闺怨

佳人拜月亭》等喜剧,还粉墨登场亲自上舞台表演;】

【马致远的文学水平不同凡响,我们学过他的《天净沙&middt;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马致远也被称为曲状元马神仙,可见地位之高;】

?想看西羚墨写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 152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13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马致远一阵惊喜。

他因为仕途不顺,愁苦了许久,在早年的戏剧也都是苦闷不得志的,没想到后世不但认可他的戏剧,还认可他的诗词,这让马致远顿时觉得自己的才华并不虚。

是这个时代的错,不是他不行!

【白朴出生于诗文世家,在元好问的照顾下成长,艺术涵养深厚;】

“如果不是元世叔,我可能早就没了。”

白朴想起艰难地童年,对元好问充满感激。

他也是出身诗书世家,但是父亲在金朝末年被战乱连累,蒙古人屠城时,一家人走散,自己和姐姐只能被托付给父亲的好友元好问一家。

元好问自己也有孩子家人要养,过得很艰难,但是对两姐弟依然视若己出。

当白朴幼年感染疫病,元好问完全没有避开,把白朴抱在怀里安慰,喂药,最终让白朴平安度过。

金、宋相继灭亡后,白朴的父亲投降蒙古,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对元好问也是充满感激。

“不知道世叔现在如何了。”白朴想起听父亲讲述的事,听说皇帝信任的重臣耶律楚材要推荐元世叔修金史,被元世叔拒绝了,有些担忧。

天幕提到了元好问,世叔在后世也很出名吧?

不知道皇帝会不会看在这个文名上,放过元世叔?

白朴出生在战乱年间,依然对蒙古人屠城的场景记忆犹新,以致于不论谁推荐自己去当官都拒绝。

白朴暗下决心:自己如今有点名声,若是皇帝要为难元世叔,大不了自己豁出去也要救世叔!

【元曲四大家里前三名都没什么质疑,还有另一种不同的说法不是纪君祥而是写《离魂记》的郑光祖。这两个人记录都不多,这里干脆都不讲了,公平!】

纪君祥:“……”

期待了半天,白期待了。

郑光祖苦笑,他除了《离魂记》,还写了很多别的戏剧,《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等,怎么直接不讲了?

是不如悲剧让人震撼,还是不如其他人的戏剧内容好?

越是不接受,郑光祖越是起了攀比心,大不了再多写写,靠作品赢过他人!

【再来说说元朝的才女代表。】

【历史上有些才女,在当世不出名,许多作品藏于闺中,直到千百年后因为考古才发现她的才华。】

【比如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其实同样擅长书法,后世考古学家从赵孟頫留下的墨宝中发现两夫妻曾经互相临摹自己的字,管道升可以做到与赵孟頫几l乎完全一致,可见无论是赵体还是自己的书法功底都很厉害,但是世人又有谁知道?】

天幕放出了管道升的一系列作品,都是现代硕果仅存的部分,其中不少已经流失在海外,国内只有影像存留。

现代仅存的管道升书法作品,是信佛的管道升给自己参禅的师父中峰禅师的私人信件,《与中峰禅师尺牍》,和管道升的书画作品《烟雨丛竹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0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尽在,域名[(

现存管道升的书画作品《苏惠与璇玑图》,现藏于哈佛大学塞克勒艺术博物馆。

管道升的《墨竹图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管道升与卓文君十分相似,有很好的出身,一身的才华,也在丈夫微末时与之相识相遇结婚,但最后丈夫一旦发达都开始变心。】

在遇到赵孟頫之前,管道升不仅是春秋时期管仲的后人,出身高贵。也是名满江南的才女,并不是有些文人所谓的“丈夫教之绘画”。

赵孟頫是宋朝宗室,同样是名门之后。但是宋末元初时期,赵宋宗室的身份是很敏感的,以蒙古人动不动屠城的手段,赵孟頫一直到三十几l都没有娶妻未尝不是因为别人不敢嫁。

二人最初婚后琴瑟和谐,起初彼此很有共同语言。

赵孟頫写字,管道升作画《石坡垂竹图》,琴瑟和鸣,怡然自得;

赵孟頫自创“赵体”,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管道升与东晋卫夫人并称为“管卫”,自创“晴竹”法画竹,并且作元朝的画竹理论著作《墨竹谱》;

等到元世祖忽必烈开始接受汉人文化,赵孟頫受到元世祖欣赏,管道升受到皇太后的欣赏,还隔着时空收获了另一个书法爱好者乾隆皇帝的喜爱。

管道升因为信佛,曾经为所有的观世音菩萨画像作传,编写《观世音菩萨传略》,把观世音菩萨写为女身,吸引了许多妇人去信佛,也是从元朝开始观世音逐渐由观音大士的男身变成了女身。

后世更广为流传的,是管道升与赵孟頫的所谓爱情故事,尽管这爱情故事的背景依然是一出男人变心的狗血故事。

赵孟頫被元世祖提拔重用后,开始变心想要纳妾,人选都看上了,歌姬崔云英,于是管道升作《我侬词》,让丈夫愧疚收心。

天幕放出著名的《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其实论文学造诣,管道升其他的诗词高多了,却因为性别并没有流传开来。】

【文人一边嫌弃怨妇,一边自比怨妇,一边还大力歌颂女子为了男人变心、无情而变成怨妇,大概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成就感。】

赵孟頫为元世祖忽必烈赏识后,经常为元世祖作画写字,但是被部分汉人非常不满,认为他有失赵宋王室的骨气。

一部分汉人宁愿隐于山林过清贫日子,都不愿意效忠于蒙古人,但是身为皇室宗亲的赵孟頫

却效忠蒙古人,在有些汉人看来,是一种背叛。

文人嘲讽着,赵孟頫自己也苦恼。

夫人好像生气了……

“夫人,我不想纳妾,绝无此心!”

管道升笑了笑,没说话,眼神有些苍凉。

原来,所谓的夫妻情深还是敌不过美色诱惑,原来她以为的多情丈夫不止是对自己多情。

现在被天幕点出来所以没发生,但是丈夫是什么时候有这个纳妾的心思呢?

是与文人不断地出去宴会,看到各种美貌歌姬时动心?

还是被帝王重用,重新恢复了往日风光,想要宋王室时期宗室的奢靡生活?

不过一切都不重要了。

管道升看向天幕列出来她的各种作品:画,书,诗,词……

原来,自己也能如此被肯定。

管道升缓缓笑了……

最先生气的是一直很喜欢管道升的皇太后:“仲姬诗、书、画三绝,还为赵孟頫生了三子六女,哪里对不起他了?竟然还想变心!”

无论是才华、家世还是子嗣,管道升从没有对不起赵孟頫。

如果非要说为什么会变心,从选择妾室的身份,一位美貌的歌姬,就能猜到,嫌弃妻子年老色衰罢了。

“男人,真是如此薄情。”来自蒙古的皇太后作风彪悍,对赵孟頫没有好感,更要捧管道升,“告诉皇帝,我要把管道升收为干女儿,他赵孟頫作为驸马,公主无后才能纳妾!”

【除了最出名的管道升,还有一些女诗人也有作品传世。】

【比如姑苏富商薛家的两姊妹薛兰英、薛慧英,留下《联芳集》,可惜的是目前该诗集已经失传,只留下《苏台竹枝词》,被时人誉为“班姬、蔡女复出,易安、淑真而下不足论”,将两姐妹与班昭、蔡文姬、李清照和朱淑真比较,可见对她们才学的认可。】

吴郡,薛父专门为女儿建造的兰蕙联芳楼里,两个正在记录天幕上诗词的女子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意外又惊喜。

但是听到诗集失传,两姐妹又苦恼了起来。

姐姐薛兰英怅然:“竟然只剩下了一首词……”

妹妹薛慧英遗憾:“我们至少选了百首诗词,怎么失传了呢……”

“天幕上没有,但是你们有。”薛夫人就是在这个时候到来的,满脸喜气洋洋,“傻姑娘,再编就是了,你爹说了,要把你们的诗词印刷出来,让大家都见识见识他的宝贝女儿们多厉害!”

“娘亲说得是,我们现在可以重新编。”薛兰英顿时来了信心。

薛慧英性子急,已经忙碌的去找平日的诗词:“现在就开始!我写得还有好多!”

“不急,不急,先看看天幕。”薛兰英拉住妹妹,看到天幕突然音乐一变,突然沉重起来,有了不祥的预感。

“前面每次都是到了明清开始憋屈,现在看来又是。”

“这文学,不知道西方到了明清时期发展成了什么模样……”

【下面,我们正式进入明清。】

【明朝开始海禁,开始八股取士,而几l乎是同一时间,西方开始了文艺复兴。】

【我们现在常说,提升一个国家的硬实力的同时,也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美国曾经说:“美国打败苏联靠的不是军队,是文化。”】

【西方从来不曾经放弃过以文化为手段,来影响和入侵其他国家。而华夏古代正是从明清时期开始,开始被外来文化入侵。】!

阅读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