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 155 章 文学和文化影响力16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明朝后期还出现了“三言二拍”这样的民间传奇经典代表作。】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集的合称,总计四百多万字,收录故事200篇,以一回一个世俗小故事成就了华夏古典短篇白话的巅峰之作。】

“收录?后世怎么好像尽在总结前人的作品。”唐朝的家们表示不理解,怎么完全不自己原创?

就算是复古,也不至于整个朝代所有文人都在复古吧?

但是目前为止,元明的著名作品,几乎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创作的。

【“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主要收录了宋、元、明时期的话本、拟话本,是华夏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女》、《宋太祖千里送京娘》这些熟悉的故事都是出自于“三言”。】

宋太祖赵匡胤:???

京娘是谁?为什么要他去送?

赵光义眼神八卦地看过去,就差没直接说:招了吧,天幕都说了你跟京娘的故事,还敢说没有。

就连赵匡胤的儿女们视线也是若隐若现,赵匡胤哭笑不得。

【冯梦龙还编著了《墨憨斋定本传奇》,搜集刊发了《挂枝儿》、《山歌》等民歌集,增补了长篇《平妖传》,改作了《新列国志》。还编撰了笔记类书《古今谈概》、《智囊》等。】

冯梦龙和他的哥哥冯梦桂,弟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本就是当地有名的才子。

哥哥冯梦桂是著名画家,弟弟冯梦熊是著名诗人,论才华以冯梦龙最佳,又被称为“吴下三冯,仲者最佳”。

但是再有才华的才子,也会被明朝的八股取士拦住,冯梦龙多次参加科举,屡次以失败告终,晚年才补为贡生,任过丹阳县训导和福建寿宁知县。

“二弟,不愧是你,还是这么厉害!”哥哥冯梦桂正来福建探望弟弟,看到天幕对兄弟的赞扬,激动地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当听到天幕的赞赏时,已经年迈的知县冯梦龙抚须一笑,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激愤,非常平和地说道:“一些虚名罢了,也于仕途无用,反倒是因此屡屡被上谏斥责。”

因为他的书籍中的一些思想,“三言”屡次被禁,他也没少被弹劾。

冯梦桂安慰道:“现在有天幕夸你,日后想必不会再如此了。”

冯梦龙笑了笑,没说话。

圣贤之人看天幕,一边看一边学习;但是愚钝之人看天幕,也就是看个热闹。

很可惜,如今的朝廷在他眼里,大部分都是愚钝之人,都什么时候了,还在忙着内斗。

【冯梦龙改编的《东周列国志》是一本古白话文长篇,主要描写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

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

嬴政先是满意地点点头:天幕说了这么多古代文学,总算有大秦和他秦始皇的故事了。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但是随之还是不满,因为这些文学不是大秦人写得。

嬴政眼神还没飘过去,对这位始皇帝已经比较了解的淳于越连忙主动道:“陛下,在写了!在写了!”

大秦的文学,他们儒家不能输!

嬴政这才满意颔首,放过了儒家的博士们。

【明代嘉靖、隆庆时期,余邵鱼撰辑了一部《列国志传》;明末时期,冯梦龙依据史传对《列国志传》加以修改订正,润色加工,成为一百零八回的《新列国志》。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对此书又作了修改,定名为《东周列国志》。】

【可惜,这样一位有才华、有能力的才子清官,最终没有抵挡得住国破家亡。当明朝亡国,清兵入关,这位书籍屡次被明朝朝廷禁毁的冯梦龙并没有因为个人仇恨怨恨明朝,而是参与抗清活动,后忧愤而死。】

冯梦龙:!!!

好消息,他出名了。

坏消息,大明要亡国了!

竟然就是在他活着的时候能见到满清入关,什么个人荣誉哪里还有什么重要不重要的,要沦为亡国奴了!

冯梦桂也傻眼了,现在大明形势已经如此严峻了吗?他们的弟弟冯梦熊还在太学学习,那岂不是满清人一来,贡献京城,一起遭殃?

朱元璋听到又一个因为抗清而死的名人,想起天幕提到过的武林侠士,还有名医吴又可,一时间有些难过。

“这么多有才之人都忠于大明,可惜,大明辜负了他们!”

大明的百姓没有背叛大明,但是大明的皇帝,没有守好这片江山,竟然让蛮夷入关,屠城杀戮无数!

朱元璋感受到了沉重的责任,非常明确地知道,朱家的子孙,非常欠教训!

【“二拍”是指凌濛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根据野史笔记、文言和当时的社会传闻,以“拟话本”的风格创作,主体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

【凌濛初出身比较特殊,不是冯梦龙那样单纯的文人世家,是刻书世家,刻印了许多古代的典籍,比如《东坡书传》《孟浩然诗集》《西厢记》《琵琶记》等,可能受此影响,成年后开始创作,并且创作相当丰富!】

苏轼得意洋洋:“看,我的作品还能影响后人,又诞生了一位文豪!”

弟弟苏辙笑着摇摇头,兄长真是一得意就飘,也不看看满朝文武对他翻了多少白眼。

天幕没错过兄长的才华,但是错过了兄长拉仇恨的能力。

还好,看陛下的眼神是很高兴的。

赵祯本就欣赏苏轼兄弟,听到天幕又提起“东坡”,来了兴趣:“东坡只写了诗词,没写,不如也试试?”

苏轼:“哈?”

苏辙:…………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尽在,域名[(

【凌濛初除了最著名的“初刻”和“二刻”,还创作过杂剧9种,有《虬髯翁》、《颠倒姻缘》、《北红拂》等;戏曲《虬髯翁》、《颠倒姻缘》、《北红拂》、《乔合衫襟记》和《蓦忽姻缘》等,此外还著有《圣门传诗嫡冢》、《言诗翼》、《诗逆》、《诗经人物考》、《左传合鲭》、《倪思史汉异同补评》、《赢滕三札》、《荡栉后录》、《国门集》、《国门乙集》、《鸡讲斋诗文》、《乙编诞》、《燕筑讴》、《南音之籁》、《东坡禅喜集》、《合评选诗》、《陶韦合集》、《惑溺供》和《国策概》等等,非常多。】

【如此丰富的创作作品,也让凌蒙初成为了华夏创作拟话本最多的一个作家,不仅有精品,还有数量!】

凌濛初快意大笑:“哈哈,我可跟那莎士比亚的作品差不多多了!”

原本看前面的祖宗汤显祖作品没有莎士比亚多,还有些不服,华夏的文学大家,怎么能比不上西方人?

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得超过才是。

但是他自己做到了,立刻满意了。

【凌濛初年少同样科举不顺——明朝的八股取士真是非常神奇,一大批后世鼎鼎大名的人才都科举不顺,不得不说一句佩服。】

【凌濛初屡试不中,后来也是补廪膳生,抑郁不得志。晚年才任上海县丞,管理海防事务,任职期间清理盐场积弊,颇有政声。因为政绩优越,63岁时又升为徐州判官。】

“县丞,果然是不得志。”玄烨有些可惜,这样的人才,在明朝得不到重用,来大清多好。

县丞,是个比“知县”更低一级的官吏,相当于“知县”的副手。

但是在唐朝那种讲究出身的时代,谁做官要是从“县丞”做起,那就只能四处游官,不断地当低品官,所以有些举子拿到朝廷的调配宁愿不去当官。

在明朝,县丞好歹有实权,一般被称为当地的“二老爷”;

到了清朝时期,虽然承袭明朝制度,康熙时期进行了一些改制,县丞连副手的权力都没有,吏部赋予了知县最高权力,即知县一人负责制。若是县令不在,上面会派代县令,县丞的地位就低了许多。

“大清,正缺人才。”

为了表示对汉族文人的亲近,玄烨屡次下江南,与当地的名绅文人交好,还去见过明朝出家为僧的宗室朱若极,或者说另一个名字,著名画家石涛。

【李自成起义时,农民起义军起攻打徐州,凌濛初入何腾蛟幕下,参与镇压,凌濛初在房村被李自成军包围,他拒绝投降,忧愤呕血而死,享年65岁。】

对于饱受压迫的农民而言,可能农民起义军是“义军”。

但是对于生活安稳的百姓而言,依然会烧杀抢掠、会强制征丁的农民起义军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强盗。

凌濛初的名声很好,护卫房村和徐州,对当地人而言,是一位靠得住的守护神。

“凌判官真是个好人啊!”房村的百姓听到凌濛初的死非常感动。

而朱元璋气到又开始拍大腿:“这样有义有才的能人,怎么又没录取!”

八股取士到底是个什么鬼!这都漏了几个人才了!

【我们能看到,这些名著的作者,人生都不太如意。】

【哪怕是到了明末时期,文学界开始多姿多彩,依然没有很自由。】

【明朝后期还出现了李贽、黄宗羲、唐甄一类的学者,提出了“童心说”和“新民本”说,现在这些学说也已经成了显学,成了学者们研究的对象,但在当时却是地道的“隐学”,是“地下学者”,那些研究的成果都是偷偷地搞出来的,就是写的书也只好用《焚书》、《潜书》为名,不敢公开地印行。】

【尤其在李贽牢狱身死之后,只能更加隐晦。】

李世民收到了更多的感激视线,哭笑不得。

真是全靠同行对比!

大唐如今的风气,得继续保持,不然多让文人失望!

【我们再看看西方,莎士比亚是什么待遇。】

【伊丽莎白女王非常支持莎士比亚,在莎士比亚表演的剧院里有一个包厢。据说女王在包厢看戏的时候,台上的演员正在唱《哈姆雷特》,其中的台词就有“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但是女王并没有因为文学艺术加罪于莎士比亚。】

朱元璋:“天幕什么意思?是说大明的皇帝还不如西方的一个女人?”

朱棣目不斜视,假装没看到。

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女王的宽容,成就了莎士比亚的艺术高度,也成就了英国整个岛国上的人民的面貌和气质,现如今的英国文学都是非常著名的,莎士比亚的戏剧专门有人研究,成立了一门“莎学”。】

【在莎士比亚的故居,已经竖起了近200多个国家的国旗,每一面国旗都代表一个国家翻译了他的作品,也包括我们华夏,我们亲切地称呼莎士比亚为“莎翁”。】

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英国出现了莎士比亚和马洛等一大批文化巨匠,并开始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英国无论是硬实力还是文化软实力都走向了巅峰,成为了公认的“黄金女王”,这一时代也被称为“伊丽莎白时代”。

伊丽莎白时代,也是英国的文艺复兴时期。

这也与女王自身的教育经历有关。

幼年时,伊丽莎白受到很好的教育,她的教师包括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罗杰·阿斯坎,她接受过古典、历史、数学、诗歌和语言多种教育,精通六种语言,也从事写作和翻译,她亲自翻译了霍勒斯的《诗歌艺术》。一些她生前的演说和翻译作品一直流传至今。

因此,在这个自身文化素养很高的女王领导下,整个英国的文化,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因为女王的开明,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文豪,斯宾塞、莎士比亚、培根,使英国新时代的哲学、文学、艺术

和建筑等领域出现一片兴旺景象。被教会迫害的自然科学家布鲁诺也在女王的宫廷中受到欢迎。以那个时代为特征的建筑、时装都被冠以伊丽莎白的名字。

在英国的历史上,以国王的名字命名的盛世时代只有两个,两个都是女王统治,以女王的名字命名。

?想看西羚墨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吗?请记住的域名[(

以“伊丽莎白一世”命名的“伊丽莎白时代”,和以“维多利亚一世”命名的“维多利亚时代”。前一时期英国成为了海上霸主,后一时期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这两个英国最强大的时代,也是文学艺术的盛世。

【而伊丽莎白一世掌权的时代,是大明的嘉靖皇帝在位期间,嗯,不上朝的嘉靖帝。】

【虽然不上朝,但是银子没少花,民间的税也没少加派,女人也没少祸害,希望下辈子他投胎成被自己逼迫日日来葵水炼丹、还只能吃露水、还经常被鞭笞暴打的宫女。】

朱厚熜:“……”

下辈子投胎成女人,太可怕了!

他最近已经不修道不炼丹了,天幕快收回这句话!

朱元璋气咻咻:自己子孙还真没西方女王做得好!

而明成祖朱棣开始深思:原来,强大的盛世可以与文学艺术的盛世并存?

海外如此喜爱华夏文学,下次郑和出海是不是也该带一些书籍、画本之类出海,那些还比瓷器布料好带,还能达到传播文化的作用,越想越觉得可行。

【1502年,正是明孝宗在位的最后几年,年纪轻轻的明孝宗将会在三年后病逝。】

【明孝宗是华夏古代只娶了一位皇后、没有任何后宫的皇帝,这也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人;】

刘彻:只有一个女人???

不可能!

他不信!

明朝这么多奇葩皇帝,突然来个如此专情的皇帝,刘彻都怀疑不是老朱家的血脉了。

“这明朝,真是什么奇葩都有!”

【此时,在西方,一位女教授走上了大学的讲台,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人。】

【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大学,在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公主胡安娜的支持下,路易莎·梅拉德诺,西班牙第一个走进学校的女性,也是第一个成功站在讲台上的女性。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贵族小姐,更是一位完成了自己人生蜕变的女教授。】

1484年,当大明宗室朱载堉出版《律吕精义》,发明十二平均律时,在西方,路易莎在西班牙一个贵族家庭中诞生了。

路易莎自幼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因为她的父亲和外祖父牺牲在战场上,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诏令路易莎的母亲到宫中,担任女王侍从,并且特意挑选佩德罗担任路易莎的家庭教师。

1592年,路易莎进入宫廷生活,很受胡安娜公主的喜爱,后来成为了胡安娜的侍女。

路易莎经常手不释卷,非常喜爱知识,渴望大学生活,甚至梦想成为大学教授——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梦想,因为当时的大

学对女性是完全关闭的,连女学生都没有,何谈女教授!

但是伊莎贝拉女王和胡安娜公主都给予了支持,并且对萨拉曼卡大学提出了要求。

不出意外的,遭受了巨大的反对。

1502年,路易莎在开学典礼上进入教师席位时,已经饱受争议;

在路易莎任教几年后,达到了可以升职为“教授”时,更是受到巨大的阻拦。

为了阻拦路易莎获得教授职位,萨拉曼卡大学教授给出一个难题:由全校教授组成一个辩论团体,面试路易莎。

路易莎需要在辩论赛上,以一人之力抗衡整个教授团体,赢下来才能有资格进入学校任教。

最终,路易莎以出色的口才,赢下了辩论赛,辩的教授团们哑口无言,辩的围观的年轻学生们轰然叫好。

这一场辩论赛,也成为了从萨拉曼卡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后来的回忆:“那场辩论赛是建校以来最精彩的辩论赛!但是尽管如此,大学教授们依然不认可,最终需要女王陛下亲自出面才得以让路易莎获得教授职称。”

为了支持路易莎的事业,当大学因为瘟疫停课,路易莎回乡下和男友生下孩子,生性浪荡的男友费尔南多并没有因为孩子停下浪荡的脚步时,伊莎贝拉女王把孩子接入宫中养育,路易莎继续可以心无旁骛地回到大学教书。

路易莎在学校任教,尽管始终有教授依然对她抱有微词,但是学生们显然都对这位和善博学的教授非常喜爱。

路易莎渐渐的如鱼得水,直到,她最大的靠山轰然倒台。

【曾经,最支持路易莎的是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公主胡安娜。在伊莎贝拉一世的长子去世后,次女胡安娜便成为了王位继承人。】

【但是,胡安娜遭遇了路易莎类似的局面,遇到了一个冷血的丈夫。而且她因为皇位,更加糟糕,连自己的父亲和儿子也背叛了她。】

太平公主听得猛地揪心,忍不住想到自己。

她的长兄也去世了,疼爱她的父亲也去世了,自己的丈夫也被母亲斩杀,难道,自己就是那个倒霉的胡安娜?

【1504年,伊莎贝拉一世去世。】

【此后,胡安娜的王位被自己的丈夫、父亲和儿子轮番剥夺,甚至造谣说她抱着自己丈夫的尸体睡觉,传成了著名的“疯女胡安娜”,谁还记得她才是名正言顺继承王位的卡斯蒂利亚女王?谁还记得她未婚时期也是个聪慧博学、受人民爱戴的公主?】

【西班牙人也曾经起义,推举胡安娜为西班牙女王,但是被胡安娜的儿子无情镇压,并且把母亲囚禁起来。】

【何况被父亲、儿女轮番囚禁,胡安娜就算真疯了也是正常。胡安娜被丈夫、父亲和儿子轮番囚禁了长达46年!她为自己丈夫生了6个孩子,但是丈夫和孩子有因此更爱她吗?没有。两个儿子都成了国王,四个女儿都成了王后,只有真正的女王,当了一辈子的阶下囚。】

鲁元公主震惊了:“生了6个孩子,这些孩

子都如此不孝都没人管吗?”

“最是无情帝王家,连太子都能废除和囚禁,女王算什么。”吕雉想到刘邦屡次想要废太子的事,眼神更冷,“女王倒下,其他人才能分食她的地盘。”

只有自己大权在握,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这一瞬间,邓太后、刘太后,隔着时空有了共鸣:“权力,权力!儿女算什么,握在自己手中的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她们的儿子不是自己生的又如何,还不是得听自己的,这就足够了!

只有武曌,显得无比平静。

她这一辈子,经历的阻拦太多太多,早已深深地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么勇往直前,要么彻底败退!

而败退的结果,可能是她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听着另一个女王的惨痛人生,太平公主震惊地看向母亲,发现母亲竟然一点都不惊讶,突然被触动了。

原来,自己不是胡安娜,屡次被父亲提防、被亲姐妹背叛、被儿女背叛、被文人造谣的母亲才是!

她自幼被父母兄弟疼爱着长大,因此一直心里更偏向父亲和李家,曾经也怨恨母亲无情,现在才发现,是自己被保护的太好了。

帝王这个位置本就在悬崖边上,四处群狼环伺,若是退一步,又能退到哪里去?

要么坠入悬崖粉身碎骨,要么落入狼口被群狼分食!

【当皇位落到儿子查理五世的手上后,查理五世发布国王命令:“大学不得出现任何女性,包括教授与学生。”】

【1511年,这个命令直指路易莎,宣布她不再是大学教授。】

【将路易莎逐出大学校园不仅仅有国王查理五世,还有路易莎自己的亲弟弟路易斯,因为赶走路易莎,路易斯就可以当大学校长。】

【为了自己的弟弟,路易莎不得不选择了退让,这位中外历史上第一名女性大学教授,不得不结束了自己的10年任教生涯。】

“十年啊!十年!”

邓绥替这位西方的女性感到委屈。

委屈之后,是自己升起的决心。

现在她的元初宫邸学堂里只有男女同校的学生,远远不够,西方都能有女教授,大汉为什么不能有!

大汉也有优秀有才华的女子,也可以当女教授,而且她不止要选拔一位,要成为常态,与男性教授并立,让她们不要受到路易莎那样的排挤。

当女教授、女学生的数量与男教授、男学生持平后,一切只以才华论,看到底谁排挤谁。

吕雉想起了自己所谓“仁弱”的儿子刘盈。

为了讨好父亲,竟然愿意让自己姐姐去和亲匈奴,这跟献祭亲姐成全自己的路易斯有什么区别?

这样的儿子,是刘邦的好儿子,但不是她的好儿子,更不是鲁元的好弟弟。

吕雉眼里闪过一丝冷意,罢了,如今刘恒已经接入宫中,刘盈就当个过渡者,这就足够了。

【看,男性

在权力的争夺上从不心软,六亲不认。】

武曌轻声笑了笑。

世人总说她抢走儿子的皇位,说她杀女囚子,但是世人看不到她丈夫对子女的忌惮、宁愿相信妻子也不相信儿子,也看不到子女对她的不孝和谋逆。

所谓的孝道,所谓的夫妻之道,在权力面前,一切都可以改写。

【在有关权力的书写上,哪怕是开明的唐朝也没有鼓励女子掌权的书写。传奇女侠最后的结局通常都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一方面带有当时流行的道家的隐逸思维;另一方面也是性别与权力之争,自古以来,掌权的女性少有好名声,因为话语权是掌握在男性手里。】

【但是到了清朝,终于有了女性参与进入男子权力机构的书写——女子科举,与女性官员。】

朱元璋听到这话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天幕前面还说清朝也有缠足守节殉葬,也有文字狱,有比明朝更严苛的文字管控,怎么会允许这种牝鸡司晨的文学作品出现?”

“也许,是想管也管不了了。”朱橚委婉说道。

想想明末,不也是什么文学作品都冒出来,帝王想管也管不了。

朱元璋眉头狠狠一皱,想起了元朝。

元初也是对文学戏曲管控严格,但是元朝中后期依然兴盛起来,帝王贵族都沉迷戏曲,他认为文学戏曲兴盛会容易亡国,但是换一种方向,会不会是朝廷本就对民间无力管控,才导致了文学戏曲等自由兴盛发展?

那西方又为何能做到,国家繁盛文学戏曲一起繁盛,还被称为什么“软硬实力”都很厉害?

【为什么说文化入侵是从明朝时候开始的呢?】

【我们从西方侵略非洲、美洲就可以知道,其实最先行的并不是军队,而是传教士。】

【欧洲,是政教一体的王权,国王也需要得到教皇的认可,为了将权力从教皇手中收到王权中,不知多少国王为之不断发起战争与改革。】

【非洲人曾说:西方人到来的时候,手里拿着《www.youxs.org》,我们手里拿着黄金;西方人离开的时候,手里拿着黄金,我们手里拿着《www.youxs.org》。】

【非洲是什么时候被殖民的?大航海时代,正是华夏的明朝时期。】

天幕放出了一系列的战争成果:

1521年,明朝已经与葡萄牙开始了屯门海战,明军战胜;

1523年,明军与葡萄牙西草湾之战,明军战胜;

1548年,明葡双屿之战,明军战胜;

1549年,明葡走马溪之战,明军战胜;

1604年,明荷澎湖海战,明军不战而胜;

1633年,明荷料罗湾海战,明军战胜;

1639年,明荷湄洲岛海战,明军战胜;

1635年,明英虎门之战,明军胜利,英国赔偿2800两白银——这个虎门,正是清朝“虎门销烟”的虎门。在清朝屡次赔偿西方国家时,谁能想

到英国曾经也是给华夏赔款的国家?

1661年,明荷台湾之战?,明军胜利——这场战争主要是郑成功作战,这时的郑成功被赐姓“朱”,也叫“朱成功”,在台湾发行了一种“朱成功”的银币,显然是非常忠于明朝的。

【西方的文化入侵在明朝是失败的,是因为明朝的对外战争没有输过。】

明朝,虎门,将士们还有些懵。

将军葛征奇挠头:“跟我们打仗的不是荷兰人吗,原来是英国人?”

“就是那个逼迫清朝签订《南京条约》的英国人?”负责后勤的官员突然想起自己曾经关注的赔款,大声道,“2800两白银太少了,我记得《南京条约》让清朝赔偿了2100万两!”

葛征奇先是被这天价数量惊了一跳,紧接着暗道不好。

“这英国如此狼子野心,而且颇为富庶,这2800两白银,恐怕只是让他们暂时退却!”

虎门之战源于英国商队烧杀了当地的帆船,还抢了30头猪,十分的蛮横,虎门炮台先是鸣炮示警,英国商队自己也觉得生意无法进行,找葡萄牙人来中间说合,明朝海军强势用火箭火炮攻击,英国商队这才同意赔款退去。

虽然当地官员给崇祯皇帝写得战况很精彩,明军骁勇,但是葛征奇自己知道情况。

虎门,连炮台都是刚建立没几年,守卫处简陋的像是小乡镇,而且本地的士兵等英国海船来到面前都没发现,后来作战的是广州海防当局派来的水军。

虎门的现状,应付商队或许可以,应付天幕出现过的那种铁皮舰艇的军队完全没实力!

“不行,我得给朝廷写明这虎门海战的真相。”葛征奇怀疑,皇帝现在完全不知道虎门这边的真实情况。

“越级报告,恐怕会惹怒上官……”副官提醒道。

“有亡国的危机在,谁还顾得上。”葛征奇苦笑。

当今圣上,可是天幕明确点名的“结局一根绳”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崇祯是年号,如今正是崇祯十年!

【万历三大征虽然打空了大明的国库,但是没有输;】

【对葡萄牙、对荷兰、对英国的海战死伤无数,依然没有输。】

咕咕的语气严肃起来。

虽然经常觉得皇帝们拉垮,少数明君,大部分昏庸的花样百出,但是华夏古人在事关民族大义上从不糊涂。

皇帝不行,军队靠不住,那就自己上。

想想明朝那些舍身赴死的僧兵、武林人士,再想想明朝还要缠足,多少女侠是忍着缠足的痛去挺身卫国,对大明就没法恨起来。

最该骂得,就是皇帝!

【明朝中后期的火器的确落后于西方,但是明朝后来也打开了海禁,一边收割西方人的火器,一边自己改进研发,并没有对西方人屈膝投降过。】

【所以,宋朝文化科技经济再发达,也是“弱宋”;明朝文化科技经济再严苛,也是“刚明”。因为战争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

尊严。】

清初,一群遗民泪流满面。

“刚明,我们是刚明……”

举起反清复明?[(”大旗的起义军首领激动地喊道:“大明从来不曾卑躬屈膝,再苦再穷都是站着打!”

“留发不留头,汉人的江山都不在了,要这颗头又有何用!”起义军面对着比自己多出百倍的围剿官兵,狂笑着,置生死于物外,“我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

他们猛地往前一挥刀,一声口令,骁勇向前:

“杀——”

【而且凡事最怕对比,虽然明朝文化□□严苛还有文字狱,但是清朝更□□更严苛,清朝的文字狱更严重呢~】

明朝文人哭笑不得。

现在只能庆幸生得早,不然更倒霉。

清朝文人:有一万句国骂想要发泄!

【文化软实力往往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比如军事力量、政治力量;而文化入侵往往伴随着真正的国家军事行动,比如战争。】

【美国说打败前苏联靠的不是军队而是文化,但是如果没有足以匹敌前苏联的军事力量,前苏联完全可以直捣黄龙,先灭了美国。但是前苏联也做不到,因为是两个超级霸主争霸,前苏联并不是唯一的超级霸主。】

朱元璋看到一系列的“明军战胜”,终于心气顺了许多。

“还好大明不是大宋,没有怂过。”

翰林大学士宋濂道:“也正是因为战胜,明人还是对自己文化是骄傲的,没有被西方文明蛊惑。”

作为文人,宋濂非常懂其中的道道。

朱元璋若有所思。

他是马背上打天下,抢夺元人江山时在《喻中原檄》一文中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救济斯民”的口号,同文中也提出“胡虏无百年之运”。

当时拉拢了大批汉人的心,因为这中原本就是汉人的江山。

但是假如他当时打了败仗,汉人是否也会觉得还是蒙古人更厉害,是否会像汉朝时期对匈奴那样不敢战?

【可惜,清朝并没有吸取这份教训,也没有从明朝对外战争中看到外界的危机,这也就导致,清朝越发的落后,以及,文化的全面入侵。】

【当道光皇帝宣布废除中医针灸科,当光绪皇帝宣布成立议会,当溥仪皇帝自己剪去满清象征的辫子时,华夏文化自信开始被大打折扣。】

【1840年鸦片战争,和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连续两次的战败不仅仅是国家的战败,也是华夏文明被成功入侵!】

玄烨若有所思:“文武文武,原来本就息息相关。”

朝廷需要文臣武将,天下也需要文学与武学。

有文才能有文化自信,有武才能有强健体魄。躯体没有被打压,精神才能保持自信。

【但是清朝,即使是那样强大的文字压迫下,依然有一些杰出的文学作品,还有了女性意识更强大的觉醒,比起明朝女性文学的颗粒无收,清朝反而出现了巅峰之作。】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清朝的文学,和清朝文学作品里的女性觉醒!】!

阅读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