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 163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24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我们能看到,文化武术科技医学等各方面,每次到了宋朝就是一个急转弯。有的转的更好,有的转的更差。】

赵匡胤尴尬捂脸,然后很快自我安慰:不是我的错,是赵光义的!

然后,开始了熟练地打弟弟。

赵光义嚎叫:“我也有功劳!我也有政绩!我的文治明明做得也很好!”

声嘶力竭,但是赵匡胤单纯想打,根本不管他怎么嚎叫。

大臣们已经对此颇为习惯,反正打不死也不会打死,就当看戏了。

【科技与医学上,宋朝已经崇尚实务,达到了巅峰。文化看似寒门子弟机会更多,文人名士更多,实则思想束缚也越多,也导致精品更少。】

【这也就是咕咕所说,文化盛世,只有大唐一朝。】

宋朝因为发达的出版行业和印刷技术,其实文人的、笔记等出版物很多,志怪也不止荆咕所介绍的那些,非常海量。

但是,精品很少。

就连《夷坚志》作为宋朝志怪的佼佼者,在后世更多的是作为研究宋朝生活和历史社会的资料,文学价值上是有质疑的,被认为不如唐传奇。

其他的志怪还有许多改造和沿用唐朝传奇设定或者剧情的,文学价值不大,这也是荆咕没有详细介绍的原因。

对大唐文人来说,虽然值得骄傲,又觉得有些心酸。

“怎么后世人越来越差了?”

“文以载道,文道不昌,国何以哉?”

“越来越闭塞,难怪最终走到了闭关锁国!”

现在看来,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似乎不是偶然,是一种必然了。

“帝王为了自己的统治大权不断集权、不断打击相权和文人。没了外界的威胁,内部刺头都按下去,看似大权平稳,实则一潭死水。”

已经退休的宰相张九龄在家中,对着自家亲眷才能肆无忌惮的评价。

“哪个帝王不想独掌大权,但是独掌大权并不是什么好事。”张九龄对着长子张拯和次子张挺谆谆教诲。

他是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名相,曾身居高位,亲眼见过皇帝如何打压世家和相权,自然懂帝王的心思。

张九龄在世时多次上谏,提醒李隆基提防安禄山,甚至断言“安禄山必反”!

但是李隆基不以为意,自以为帝王心术大臣不懂。

等到张九龄去世,没多久,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后悔不已。

现在天幕提前告诉了张九龄李隆基带来的安史之乱,张九龄回忆起帝王的种种做法,完全不意外。

但是让张九龄评价李隆基,他傻吗?

从来不傻,反而太过聪明,玩弄权术,最后把江山给玩没了。

张拯:“那明清,宰相、丞相通通没了。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明朝有文官集团,结合背后的乡党、书院集团,来对抗帝王,帝王用宦官来制衡文官集团;

清朝有什么?

张九龄没有听到任何一位清朝的名宦,也听到天幕说明朝是最后一个太监掌权的朝代,足以说明,清朝帝王是独掌大权。

但是帝王独掌大权也意味着,一旦帝王昏庸,会导致国家彻底颠覆!

【秦汉时期造纸术印刷术还没发明,文化的传播就跟不上,书籍还局限在贵族阶层;】

【元明清以后,统治者不断地局限,控制,以致于我们能看到后面朝代的文人都在吃唐宋文人的“回锅饭”。】

【这并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丧失了自己创造性的文人,也丧失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

【所以我们不仅能看到宋元明清的文章诗词收到了很大的局限,不断地在引用唐人的作品,也能看到许多题材开始消失——那就是地理志方面,对异域的探索。】

天幕放出了众多的博物方面的书籍对比。

宋朝以前,对于异域的书写是一个重要题材,这也是华夏先民对于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的表现。

从先秦时代的《山海经》,两汉时期的《博物志》,大唐的《酉阳杂俎》等等,除了这些景点还有大量的其他地理或者博物方面的描写。

北宋无名氏有《广物志》,南宋李石有《续博物志》——从书名就能看出来,是模仿的前人所作。而且也是从宋朝开始,文人著作开始使用笔名,或者说“化名”,完全不留真名以求安全。

《广物志》已失传,布置内容。《续博物志》虽然声称继承《博物志》,实际上内容斑驳杂乱,作者李石主要是抄袭宋朝以前的书,尤其是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宋朝之事较少,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宋朝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异域书籍,比如沈括的《熙宁使契丹图抄》、朱彧的《萍州可谈》、赵汝适的《诸蕃志》,更多的是根据作者的见闻来记录异域山川、风俗人情、动植物产,比较客观,真实,虽然作者们自称是继承了地理博物的传统,从想象力来说差距非常大,更接近旅行笔记。

【不是说旅行笔记不好,重点是我们能看到,当思想受限,人的想象力被束缚后,各方面都会受到局限。】

【当宋朝占据主流的文人对外界缺乏了好奇心,那么偏安一隅后依然可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也就不足为奇。】

欧阳修皱眉,还是不太能接受:“学者不应为怪异之言祸乱。”

他不仅不喜欢志怪,也不喜欢这种虚幻的博物地理图志,在他看来,根据真实见闻创作的旅行笔记不是更实用更真实吗?

宋末著名儒学教授刘埙,也是负责教育的学正,一生研究儒学和理学,非常深入。他从科举和理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只觉得写虚构的书籍是浪费时间:“读书人应该以经义、文史为正统,这些荒诞无稽、虚幻缥缈之事于科举无益,何必去浪费时间?”

但也有人,比如邓復,非常喜欢段成式,非常敬佩唐朝文人的博学:“考其论撰,盖有书生终身所不能及也,信

乎其为博矣。”

“可惜,论博学,我宋人大大不如!”

【宋朝不再书写对异域的想象,也有现实因素的局限。】

【一是因为周边异族政权的阻隔,通往域外的陆上通道被切断;二是由于市舶司的制度管制严格,宋人出海、番商入境或者进入内陆都受到诸多限制,严重局限了宋人的异域降温,也使得宋人更关注内心世界。】

北宋泰山学派创始人石介大笔一挥,写下《中国论》:“人道悖于中,国不为中国矣!”

南宋著名经学家和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胡安国吹胡子瞪眼地反驳:“荒谬!蛮夷的文化都什么需要了解的,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以礼义也。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人类灭矣!”

宋朝虽然是半壁江山,但是文人的自尊心比四夷臣服的大唐人显然敏感多了。

他们不仅仅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主观上也不愿意接纳。

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也不愿意接纳外来文明,认为除了宋,其余的文明,比如辽、金、西夏,以及海外,都是蛮夷,不值得学习。

金人虽然战斗力比宋强,但还是要学宋的火器制作,还是要用宋的铜钱和丝织品和各种货物,辽人和西夏人也都离不开宋人的茶叶丝绸,这也让他们维持住了脆弱的自尊心,依然可以骄傲地抬起下巴,不去看脚下的残破江山。

【明朝时期有一次例外,伴随着郑和下西洋,船队的水手、医生和其他官员有不少作品,这也是明朝对海外各国探索的高峰。高峰之后就落到低谷,西方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东方世界进入党争,郑和的航海图差点都没了,随船所写的作品最终只流传下来三本。】

【郑和下西洋7次,前后时间长达28年,随行人员无数。其中随行的航海医生等人著作了不少重要航海书籍。比如陈良绍所著的《遐观集》,匡愚所著的《华夷胜览》,马欢所著的《瀛涯胜览》,费信所著的《星槎胜览》,巩珍所著的《西洋番国志》。】

【可惜的是航海医生陈良绍《遐观集》、匡愚《华夷胜览》等等随船人员著作皆已失传。剩下的《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成为研究郑和以及明代中外交通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以《瀛涯胜览》对于15世纪初南洋各国和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国王、民俗、物产等纪载详细,被各国学者公认为三书中最重要的一部书。】

马欢得意大笑:“哈哈哈哈,虽然大家都写,但是我赢了!”

陈良绍、匡愚一阵傻眼。

辛辛苦苦许多年写得一本书,后世直接失传了,那不就是写了个寂寞?

费信、巩珍感到不服。

凭什么说他们写的不如马欢的书有价值?不就是说他们写得不如马欢的书好?

费信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在哪里,对着夫人信誓旦旦:“等我回头好好改改,改完了肯定比马欢的好。”

夫人含笑点头:“都说白乐天写诗后为了通俗易懂,先要拿给老妇人和小孩

看,夫君不如也试试,除了我,还有老夫人和我们孩子,都可以看看。”

费信深以为然:夫人说得不错,古有一字之师,今日大家都是我的一字之师。?[(”

【而且随着商业发展,出版物繁多之后,还伴随着抄袭、盗版各种情况。尤其到了明朝被取消出版税的优势环境,更是严重,当时连医者家传的医学药方都被人盗版出书,反过来抢占了自家的名声。只能说统治者该管的不好好管,不该限制的乱限制。】

“盗版出书,这的确是个问题。”

朱元璋头疼,本来为了儒家文化的发展才取消出版税,现在却发现怎么问题更大了。

又是□□,又是盗版书、抄袭,这大明的文人,怎么比大唐的差那么多?

李时珍一边写书一边抚须,听到这里,手一动差点把胡须扯断:“医者的药方都被盗了,这是哪个倒霉鬼?”

“倒霉鬼”万全,气得正在祠堂里拿棍子殴打自己的儿子。

“看看你做得好事!天幕都知道了!”

万全,原名万密斋,曾经把药方传男不传女只传授给自家子孙。

结果,子孙传给友人,友人又传给外人,外人直接写书出版,还冠了自家名声。

万全气不打一处来,医书已经印刷出版了许多,他是看到书,追寻原委才知道是自己儿子泄漏的。

“天幕说得对,传男不传女不可靠,养一群脑子进水的儿子,迟早要泄密。”万全把医书扔在泄密的儿子面前,失望之余,看向了自己的女儿们。

他斩钉截铁道:“日后咱家女儿、孙女,还有媳妇们一起来听课。”

刚刚被打的愧疚低头的儿子快速抬头反对:“爹!她们是女子!”

万全一听更来气:“女子也是我万家的女子!你连外人都能传,凭什么不能传我万家人!”

儿子磕磕巴巴:“他……他是我友人……他肯定不是故意的……”

万全根本没兴趣听他解释:“现在万家的医术药方改了姓,你满意了?你是不是要让万家所有医术也跟着改姓你才满意?”

“爹,我也没想到……”

万全直接不看儿子,看向家中的女眷们:“你们跟着好好学,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抓住机会。我给了你们这个机会,不要让我失望。”

女儿喜不自胜:“是爹爹!”

孙女拍胸脯保证:“爷爷我懂药草,我也很厉害的!”

儿媳向来聪慧,说话也说得很好听:“我已经嫁进万家,生是万家的人,死是万家的鬼,定然不让公公失望。”

万全心情好受了许多。

就凭她们热心的态度,比儿子们有出息多了。

“既然现在外面已经有了我万家的医术,大家整理整理,写出医书,打出我万密斋名声来,我就不信我们一个正版打不过一个盗版!”

【清朝是一个汇总的朝代,各方面都是,因为在清朝搞创作,风险真的很大。】

【我们看清宫戏看多了,还以为所有朝代的官员都是那么卑躬屈膝,奴性十足,皇帝一句“大逆不道”或者“以下犯上”就可以诛九族。但是并不是,只有清朝是如此。】

【不是所有朝代的官员见皇帝都得三跪九叩,不是所有朝代的官员毫无尊严只有奴性,也不是所有朝代的文人只会拍皇帝马屁没有文人风骨。】

【清朝的皇帝养出了一群史上最听话的大臣,汉人以成为奴才为荣,但是得到了什么?】

【得到了国破家亡,得到了百年国耻,得到了华夏文明遭受入侵,华夏民族的文明自信被踩在脚底碾压!】

玄烨被刺激的拳头微微握紧。

可是不这样能怎么办?

满清大肆屠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满人太少了!太少了!

按清朝官方自己的记载,顺治元年,满清入关时总共20万。其中满洲八旗4万多,还有很多其他民族,www.youxs.org,汉军八旗3万余人,汉族降将孔有德等联军2万余人,各旗包衣、外藩共计1万人左右,加在一起号称20万大军。

顺治五年,满洲、蒙古、汉军、台汉人、www.youxs.org;

到了康熙六十年八旗丁册的记载,www.youxs.org,www.youxs.org。

康熙六十年,满洲、蒙古、汉军、台汉人、www.youxs.org。

满洲人,一直比汉人少太多太多,让每一位帝王都感到不安。

若是开放言论,人心容易被煽动,若是民间起义更多,大清还要不要这汉人的江山!

玄烨眼神阴晴不定,并未立刻表态。

天幕说用活人殉葬影响在海外的名声,可以改;

让女子缠足影响生育,可以改;

说重用传教士容易被骗,可以改,改了满清官员自己学外语更可靠;

说大清现在的武器落后,火器不如西方也可以学,工匠技术也可以学,这些都能为己所用。

可是开放文人的言论,在明显比满洲人更擅长的领域,允许汉人自由发挥,玄烨不确定会不会带来恶劣的后果。

他阴沉着脸思考着,让大臣们各抒己见,自己冷眼旁观,似乎在听着做抉择,也似乎早有想法。

【明朝时期的文化入侵是失败的,但是清朝的文化入侵,相当成功。】

【成功到哪怕到了现在,我们依然在为了反入侵努力。】

玄烨微微抬起眼皮,想要听听所谓的“文化入侵成功”是什么意思。

【华夏历史上,一直有着“天朝上国”的骄傲,哪怕是咕咕屡次批评的大明,也是。咕咕说过,对外打仗大明没怂过也没输过,你可以说明末官员腐朽昏庸,但是不能说明人是软骨头。】

【但是牙鸟片战争之后,“天朝上国”的尊严被大炮轰炸的一干二净,还是连轰两次,从这时开始发展到了另一个

极端,就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曾经,华夏人看外国人是“红毛绿眼洋蛮子”,从那之后是“金发碧眼洋大人”。】

【从文明,到审美,各个方面被更强大的西洋文明入侵后全盘颠覆,正是从牙鸟片战争开始。】

弘历冷冷一哼,熟练地举起马鞭。

而他的孙子,还年幼的道光皇帝,抱着父亲的腰身哀嚎:“阿玛!阿玛!玛法又要打我了!”

弘历一鞭子对着父子俩一起抽:“何止打你!子不教,父之过,你俩都得挨打!”

朝堂之上响起两父子杀猪似的嚎叫,还不敢反抗。

大臣们冷眼看着,尤其是汉臣,恨不得自己撸袖子上去也抽几下。

这满人是不是觉得江山是别人的,抢来了怎么祸祸都行?

一点也不知道珍惜,说割让土地就割让,这就是昏君!昏君!

【从体魄上来说,牙鸟片战争后,华夏有了“中洋体育之争”。】

【霍元甲的武馆为什么叫“精武体操会”而不是“精武武术会”?】

【因为当时武术被认为是落后的文明,西方的现代体育才是先进的文明。】

在民国那段各界武林人士兴起武术爱国运动时,名字上已经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比如“中国体操学校”“上海女青年会体育师范学校”“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等等,教学内容其实还是在教授传统武术,但是都冠上了“洋名字”,潜意识已经在认为还是西洋人的体育运动更高级。

若是按照曾经“天朝上国”的思维来命名,没准是命名为“胡武术”或者“番武术”——在华夏历史上,“胡”大多是两汉魏晋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番”系列大多是南宋至元明时期由“番舶”,也就是外国船只带入;“洋”则是清朝或者近代引入。

从北边国家通过陆路传入华夏的物种,叫“胡某某”。如黄瓜,原名叫胡瓜,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后来因忌讳“胡人”,胡瓜更名为黄瓜。还有经典的外来物种,胡萝卜。

或者是“洋”,比如洋葱,又叫番葱头。它原产于中亚、西亚,由葡萄牙人带入澳门;洋芹,因为芹是元代时,波斯人从西欧带入云南地区,又叫西芹。

【1901年,光绪皇帝废除从武皇时期创建的武举制度——论自废武功,清朝皇帝一个比一个强,你废中医我废武举,末代皇帝还自己剪辫子,强!】

天幕嘲讽地放出一个竖起大拇指的图片,上面只有一个大字:“强”!

那嘲讽的意味几乎突破天际,羞的清朝皇帝们集体脸红。

【同样是光绪皇帝时期,1896年,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向大清发来第一届奥运会的邀请函,邀请去希腊雅典参加,因为统治者不懂“田径”是什么,拒绝了——华夏就这样错过了现代奥运,在体育上一开始就落后一步。】

【那可是第一届奥运会啊!是顾拜旦亲自发来的邀请函!】

【从此之后,整个大清,整个封建王朝,都没有人参加过现代奥运。】

即使不懂什么是奥运会,但是所有古人已经听出了天幕的痛心疾首,听出了奥运会的重要性。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就算不参加,派个探子去合纵连横也需要。”嬴政不理解奥运会是怎么样的活动,但是更不理解清朝皇帝是什么样的心态坐着看一群侵略过自己的国家集体搞活动的?

因为害怕就不去参加吗?

可正因为危险,更得派探子去打听消息才是,不参加,就不怕再来一次八国联军侵华?

“果然是闭关锁国,哪怕是鸿门宴,也得派人去看看到底是什么鸿门宴,就不怕是针对华夏的阴谋吗!”刘邦痛心疾首。

他明知道鸿门宴可能是丧命的陷阱都敢参加项羽的鸿门宴,这后世泱泱大国,人口最多时还破了4万万,4万万人口都选不出一个能参加奥运会的人吗?!

“清朝皇帝不能代表我们所有皇帝。”李世民嫌弃那光绪皇帝连累了所有封建王朝。

清朝有机会送到面前,因为无知和惧怕选择了拒绝,可大唐不惧怕。

李世民想想那个时间,大唐没机会参加第一届奥运会,但是为什么非得参加别的国家举办的奥运会?

为什么都得听从西方国家定下的规则?

为什么西方的一定是先进的,是好的?

李世民想起日本人偷走唐朝的各种文化,说成自己的文化。大唐有自己的文化自信,有自己的体育活动,完全可以自己举办活动,自己来规定规则。

李世民霸气道:“大唐不参加,大唐自己举办!”

【此后,我们为了曾经错过的机会,努力了几十年才艰难地跟上脚步。】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向国人提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

中国何时能够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中国何时能够夺得一枚奥运金牌?

中国何时才能举办一届奥运会?】

【那时的华夏,从曾经的泱泱大国,变成了积贫积弱。华夏人有心参加,却无能为力。因为,战火四起。】

1908年,依然是光绪年间。

这一年2月,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获发明电影放映机专利权。

同样是2月,清廷授醇亲王载沣为军机大臣。载沣是光绪皇帝的胞弟,也是溥仪的父亲,还是大清最后几年的实际掌权者。1901年,大清战败后签订《辛丑条约》,根据条约,清政府派醇亲王赴德赔礼道歉,载沣也由此成为了出访欧洲的第一位皇族。

这一年3月,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成立;

同年3月,广州人发起抵制日货活动,钦州马笃山起义。;

这一年4月,伦敦举行第四届夏季奥运会,一直持续到了10月31日;

同年4月,河口起义,由孙中山等人策划的,由黄兴发动的钦州、廉州、上思武装起义,因缺乏后援而失败。

一年,日本人在辽源设立机关uu[,各处测绘,勾结蒙旗。

同年8月,清廷批准《宪法大纲》。大纲规定,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皇统永远世袭。

这一年11月,光绪皇帝驾崩;慈禧太后病逝,前后仅隔一天。

同年12月,溥仪被立为皇帝。

当西方人已经进入新时代新社会,在各种新兴的娱乐项目、体育活动中尽情享受生活时,华夏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欧洲列强的欺辱、日本人的侵略之中,处在满洲皇室依然为了皇权勾心斗角、不顾外患只顾皇位的内斗之中。

【直到1932年,大清已经灭亡了,国家正值风雨飘摇,刘长春作为华夏的第一位奥运选手参加,而这时期日本人占领华夏,给予了重大的压力,是排除万难才抵达的西方。】

起初,国民政府根本不想派人去参加,反而是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为了伪满洲国的“正统性”,积极地制作国旗和国歌,开始筹备参赛人选。

人民几番请愿,国民政府装聋作哑。

最后,在民间爱国者的积极协作下,中华体育协会派出专人与全国短跑纪录的保持者刘长春,以及八百米健将于希渭联系,《体育周报》也派出了记者采访刘长春。

出生于辽宁大连的刘长春当时刚刚年满二十岁,正是一名热血十足的青年。

在《体育周报》上,刘长春发表了振聋发聩的谈话:“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又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左马牛!”

不久后他又在《大公报》上发表声明:“我是中国人,绝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但是仅仅有这样的态度,还是不够。

日本派遣眼线严密监视,企图让刘长春和于希渭代表伪满洲国出战,于希渭当时身在大连,住宅周围全被包围,没法离开,只能称病不出。

刘长春当时住在北京,逃过了伪满洲国的监视,又在张学良的帮助下才得以顺利出行。

刘长春大学时在东北大学就读体育科,张学良正是东北大学的校长,体育科是张学良特意强调开设的科目。

知道刘长春参加奥运会困难重重后,张学良不仅捐助一千六百美元路费支持中华体协派出刘长春参加奥运会,还专门为英语不流利的刘长春请到了擅长英语的体育系教授宋君复同行。

此行,可谓是用尽举国之力,筹集的资金、人力、物力前行!

【这一去,很遗憾的是刘长春预赛都没过。】

【真得是华夏体育不如人吗?不是。】

【刘长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在这一次出海之前,并没有怎么坐过船。这一次去美国,刘长春乘坐的威尔逊总统号在海上漂了20多天,时间非常紧张。

他29日下午抵达美国,30日参加开幕式,31日开始比赛,再加上饮食不习惯,场地陌生以及没有训练,这种慌忙和仓促,哪怕放在现在也是很不利的。】

【但这也足以说明,华夏

在奥运会上毫无经验。要知道刘长春在国内赛跑是有时间记录的,成绩比他在奥运会好很多。】

“打仗都得勘测地形,这种海外的国际比赛,更得熟悉环境。”朱棣作为靖难成功的皇帝,对作战地形对战争的影响非常有发言权。

所以他再看到天幕上放出的后世纪录片模拟的当时的景象,看着那茫茫大海上在不熟悉的大船吃着西餐漂啊漂,漂个20多天,一下船来不及好好休息就被当地激动的华人迎接。

海外华人激动祖国终于有人参加奥运会了,大肆报道,中式的烟花爆竹声声响起,西式的花环横幅一个个献上,亲自来迎接和欢迎,还把刘长春接到华人街去参加仪式。

但是在朱棣看来,还不如让那刚下船明显很疲惫的青年去好好休息。

这样的热情不好拒绝,唯一可以解决的,就是更早一些,比如提前个十天半个月,还可以熟悉场地,就挺好。

朱高炽同情:“又是出海又是饮食,如果水土不服拉个几天肚子,人都废了。”

朱棣:“敌人相当于以逸待劳,刘长春是疲惫之军,失败了反而不奇怪。”

朱高炽:“???”

他又不管打仗,父皇突然给他解释这么详细做什么?

朱棣:“所以,大明也得发展体育,不,是武术。充分准备准备。”

朱高炽捂住腰包,面无表情:“爹,没钱!”

朱棣摸摸鼻子,开始自己想办法。

奥运会这么多国家参加,还有这么多观众,假如一个观众收取一些门票,岂不是国库就很有钱了?

大明的武术,还有少林武僧这么有名,现在全国各地已经有地方上的武术比赛,若是,做一个世界性的武术比赛收门票费呢?

这种比赛,与其去参加别人的,不如自己举办!

【所以,还是得骂清朝皇帝,你这么会拒绝,干嘛不拒绝皇位!】

玄烨:“……”

丝毫不意外又挨骂了,想想大清后面皇帝的所作所为,他也很想骂骂。

【文化入侵,往往伴随着军事、政治上的各种霸权。】

【体育文化上,美国,或者说欧美白人,就有非常强势的体育霸权!】!

西羚墨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阅读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